次日。
禦書房。
朱厚熜聽見費宏說徐階昨晚見他後,倒是沒有多感到意外。
畢竟他一直相信這種後世留名的人物不可能安於現狀,一定會作出讓人想不到的舉動。
“那他都給你說了些什麽?”
“他說真正害死周太醫的另有其人。”
費宏回道。
朱厚熜點首:“這個朕知道。”
接著。
朱厚熜看向他:“那他知道這些人是誰嗎?”
“回陛下!”
“他也不知道,他隻是代禮部尚書吳一鵬與一些清流們接觸,比如和翰林院的姚淶、黃綰這些人詩詞唱和,在各學派之間交流看法,不管是理學中人還是王學中人,他都有接觸。”
費宏回道。
朱厚熜道:“那他為何知道他們要指使人在淮安舉事,還要準備在淮安舉事後就順手毀了朕讓張孚敬在那裏造的新戰船?”
“他是通過禮部尚書吳一鵬知道的。”
“因為,他們通過姚淶說出了,吳一鵬曾經暗中協助原大學士靳貴之子靳懋仁,與原內官監太監吳勳一起,運作順妃娘娘入宮中選的事,所以,逼得吳一鵬不得不配合他們來做這事。”
費宏回道。
朱厚熜聽後點了點頭。
他這才知道,原來吳儂軟語的薛順妃是這些南直士族暗中運作進來的。
但朱厚熜不得不承認,薛順妃是真香真白真美。
他沒少在其身上折騰。
所以,朱厚熜就又問著費宏:“那個靳家是不是還和王鏊聯姻了?”
“是的!”
“王閣老不止和靳家聯姻,還和老壽寧侯家聯了姻。”
費宏對朱厚熜和盤托出說道。
朱厚熜道:“這個朕知道!”
“所以,陛下打算如何處置?”
費宏問道。
朱厚熜抬頭看向了費宏:“元輔覺得呢?”
“以臣愚見,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
“南直一黨固然勢力依舊龐大,在宮中不但有昭聖皇太後這樣的老人,還有了順妃娘娘這樣的新人,但越是這樣越是不能輕動,先利用他們把開海的事實現了再說!”
費宏回道。
朱厚熜頷首:“吳一鵬這事,朕可以先隱而不法,推行新政,是要團結大多數,打擊小部分頑固者。”
“陛下聖明!”
費宏忙拱手稱讚。
朱厚熜擺手:“先別說這些,朕現在隻想知道他們是誰!”
“他們敢害朕的太醫不說,還敢指使賊子在淮安造反!乃至一個兩浙鹽運使,堂堂四品官,說讓人家死就讓人家死!”
“真是好大的氣魄!”
朱厚熜說到這裏就笑了起來,且道:“朕是天子,還是他們是天子?”
“陛下息怒!”
費宏拱手回了一句,就道:“現在關鍵是保住淮安,不讓他們殺了漕運總督吳廷舉!”
朱厚熜頷首。
接著,朱厚熜就問著費宏:“那你說,漕運總兵楊宏、漕運參將張奎造反嗎?”
“他們自是不敢,但他們肯定也不會滿意更改漕運,所以會坐視底下運軍中的衛所軍官們鬧事!”
“無論如何,這次改漕運,受損最大的就是他們這些總兵參將和運河沿岸各衛所軍官,因為他們不能再靠著官運肆意盤剝軍戶了。”
“何況,大同之變,也的確讓他們看到了兵變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費宏回道。
朱厚熜嗬嗬冷笑:“那能一樣嗎,大同兵變是官逼兵反,兵不得不反,他們是什麽?”
“陛下說的是,但在他們看來,他們應該比軍戶更高貴!”
費宏回道。
朱厚熜聽後點首:“隻怕,衛所軍官們也會覺得民戶應該比軍戶更高貴。”
軍戶地位下降,成為大明最慘的群體,跟大明自永樂後整體走向趨於文貴武賤有關。
因為……
首先,兵權就移交到了文官負責的兵部手裏。
接著,武臣的任免升降權也移交到了兵部手裏。
所以……
漸漸的,就造成武人地位要低於文人,進而軍戶的地位也要低於民戶,也就要承擔最大的犧牲。
比如,眼下漕運運糧的事由民運改為了軍運,這固然減輕了民戶的負擔,但代價卻是增加了軍戶的負擔。
朱厚熜要更改這個局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畢竟即便是軍戶中世襲的衛所軍官們,也樂意讓軍戶地位更低,這樣更利於他們的盤剝。
所以,朱厚熜才會這麽說,並在想了想後對費宏問道:“武定侯率兵到清江浦造船廠了嗎?”
費宏頷首:“臘月底到的,其麾下護衛船廠的天子親軍已休整一個月!”
“那就給郭勳去道密旨,讓他先以提督河道諸兵馬的身份帶兵去淮安,協助漕運總督吳廷舉鎮壓可能發生的叛亂!”
“另外,再加一道聖旨給這吳廷舉!讓他這個漕運總督轉為河道總督兼兵部右侍郎、巡撫鳳陽,可以就地與武定侯郭勳一起處置所有謀逆的官紳士民,包括各衛世襲的指揮使!”
“再有,內閣明確下諭旨,漕運由官運改為商運,南直推行一條鞭,朝廷以銀元購糧,逐步推行稅收折色!”
朱厚熜想了想吩咐道。
費宏拱手稱是。
次日。
內閣就正式以不能無視民意軍意為由,明確頒布改漕運為商運的諭旨。
朝野間因為觀風整俗使嚴嵩不停組織士民請願此事,所以對這道旨意的出現也都不感到陌生,也因為連王鏊都被迫公開表示會支持此改製,所以也沒有官員上疏諫阻此事。
隻是,在看似平靜的朝野下,卻早已因此暗流湧動,乃至起的激變更是不少。
比如……
先是吳廷舉因為收到關於舉報首輔費宏收受戶部昔日倉場尚書鄧璋賄賂,而對戶部尚書孫交參奏漕糧把總漂沒漕糧千石以上者並總兵楊宏稽遲糧運而請朝廷罰治一事予以隻切責不治罪而寬宥之的罪證,而不得不主動上報朝廷,彈劾首輔費宏。
為此言官們紛紛上疏,請追查此事。
費宏也因此自劾乞休。
朱厚熜以寬宥楊宏乃朕親諭,首輔受賄乃子虛烏有為由,予以挽留。
再然後,就有給事中鄭一鵬劾吳廷舉老疾力衰請罷其職。
緊接著,山東巡撫王壽堯報有流賊滋擾河道,殺平山衛官軍二百餘人,奪馬百餘匹,流竄至陽穀、東阿一帶;
而南直巡按禦史也報海州衛出現海賊寇掠,殺軍民三百餘人,流竄至沭陽、安東。
而在一個多月後的淮安城內,運河沿岸各衛不少指揮使、指揮使同知或僉事等官更是帶著不少千戶、百戶等衛所軍官,不約而同地來了總督衙門,且悍然帶著家丁包圍了總督衙門,要求漕運總督吳廷舉和漕運總兵楊宏上疏法祖宗製度、恢複官運、以絕賊亂。
漕運總督吳廷舉、漕運總兵楊宏、漕運參將張奎等漕運係統的官僚就因此不得不見了這些指揮使、指揮僉事。
作為總督的吳廷舉先沉聲問著這些人:“你們為何要阻撓改製?”
“因為這樣改漕運,會讓更多軍戶作賊。”
淮安衛指揮使魯誠說道。
吳廷舉道:“胡說!改漕運會商運,軍戶不用再運糧,也就不用因為運糧而舉債,負擔大減,為何會更願意從賊?”
“因為軍戶閑了下來就會作匪作賊!請都堂明鑒!”
海州衛指揮僉事馬樾跟著奏道。
軍籍出身的吳廷舉對他們的心思其實很明白,也就嗬嗬冷笑道:“別以為本堂不知道你們是什麽心思,無非是改漕運後,你們不能再利用官運克削軍戶,在這裏大放厥詞說軍戶不能閑,一閑就會成為匪寇!”
這些衛所軍官聽吳廷舉這麽說皆橫眉怒目。
而吳廷舉這裏則繼續說道:“就算你們說是真的,但朝廷改官運為漕運是已定的國策,所以即便因此更多軍戶做了賊,哪怕軍戶因此做了賊,那也得改!”
“都堂要亂我大明江山,我們不能依從!”
魯誠這時言道。
吳廷舉道:“我沒有亂大明江山,是你們在亂大明江山,沒有本堂憲命,誰讓你們擅離職守,兵圍我總督衙門的?”
吳廷舉說著就喝道:“你們這是謀逆,是造反!”
“楊總戎,張參戎,本堂命你們率你們的兵立即逮拿這些人問罪,若有反抗者,殺無赦!”
接著。
吳廷舉就向漕運總兵楊宏、漕運參將張奎吩咐起來。
楊宏這時卻對吳廷舉拱手道:“都堂,請恕在下不能從命!”
張奎也跟著道:“我也不能從命!”
“為何?”
吳廷舉轉頭看向了二人。
而魯誠和馬樾等衛所軍官則冷笑了起來。
“因為都堂這是亂命!”
“他們沒有造反,他們隻是憂亂心切!”
張奎這時先回道。
楊宏則稍微和緩一些,道:“請都堂三思,以免大同之事再現於我總督衙門!”
“你這話什麽意思?”
吳廷舉越發覺得奇怪。
楊宏道:“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希望都堂明白,我的兵不一定真能鎮壓的了他們?”
“你不是怕鎮壓不了,是不想鎮壓,不想損自己的兵馬在這上麵。”
吳廷舉冷聲問道。
楊宏拱手道:“都堂要這麽想,卑職也沒有辦法!”
吳廷舉聽後深呼吸了一口氣,壓住了怒火,問著楊宏:“那依你的意思?”
“從他們之意,向朝廷陳奏,改漕運的阻力很大,以達到安撫他們的目的,避免再出現大同之變那樣的事來!”
楊宏回道。
楊宏這麽說後,魯誠和馬樾等衛所軍官胸膛挺得更直,看向吳廷舉的神色更是不屑。
“聖旨來了!”
而這時,漕運衙門的守門小校跑了進來,大聲喊著有聖旨到來的話。
禦書房。
朱厚熜聽見費宏說徐階昨晚見他後,倒是沒有多感到意外。
畢竟他一直相信這種後世留名的人物不可能安於現狀,一定會作出讓人想不到的舉動。
“那他都給你說了些什麽?”
“他說真正害死周太醫的另有其人。”
費宏回道。
朱厚熜點首:“這個朕知道。”
接著。
朱厚熜看向他:“那他知道這些人是誰嗎?”
“回陛下!”
“他也不知道,他隻是代禮部尚書吳一鵬與一些清流們接觸,比如和翰林院的姚淶、黃綰這些人詩詞唱和,在各學派之間交流看法,不管是理學中人還是王學中人,他都有接觸。”
費宏回道。
朱厚熜道:“那他為何知道他們要指使人在淮安舉事,還要準備在淮安舉事後就順手毀了朕讓張孚敬在那裏造的新戰船?”
“他是通過禮部尚書吳一鵬知道的。”
“因為,他們通過姚淶說出了,吳一鵬曾經暗中協助原大學士靳貴之子靳懋仁,與原內官監太監吳勳一起,運作順妃娘娘入宮中選的事,所以,逼得吳一鵬不得不配合他們來做這事。”
費宏回道。
朱厚熜聽後點了點頭。
他這才知道,原來吳儂軟語的薛順妃是這些南直士族暗中運作進來的。
但朱厚熜不得不承認,薛順妃是真香真白真美。
他沒少在其身上折騰。
所以,朱厚熜就又問著費宏:“那個靳家是不是還和王鏊聯姻了?”
“是的!”
“王閣老不止和靳家聯姻,還和老壽寧侯家聯了姻。”
費宏對朱厚熜和盤托出說道。
朱厚熜道:“這個朕知道!”
“所以,陛下打算如何處置?”
費宏問道。
朱厚熜抬頭看向了費宏:“元輔覺得呢?”
“以臣愚見,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
“南直一黨固然勢力依舊龐大,在宮中不但有昭聖皇太後這樣的老人,還有了順妃娘娘這樣的新人,但越是這樣越是不能輕動,先利用他們把開海的事實現了再說!”
費宏回道。
朱厚熜頷首:“吳一鵬這事,朕可以先隱而不法,推行新政,是要團結大多數,打擊小部分頑固者。”
“陛下聖明!”
費宏忙拱手稱讚。
朱厚熜擺手:“先別說這些,朕現在隻想知道他們是誰!”
“他們敢害朕的太醫不說,還敢指使賊子在淮安造反!乃至一個兩浙鹽運使,堂堂四品官,說讓人家死就讓人家死!”
“真是好大的氣魄!”
朱厚熜說到這裏就笑了起來,且道:“朕是天子,還是他們是天子?”
“陛下息怒!”
費宏拱手回了一句,就道:“現在關鍵是保住淮安,不讓他們殺了漕運總督吳廷舉!”
朱厚熜頷首。
接著,朱厚熜就問著費宏:“那你說,漕運總兵楊宏、漕運參將張奎造反嗎?”
“他們自是不敢,但他們肯定也不會滿意更改漕運,所以會坐視底下運軍中的衛所軍官們鬧事!”
“無論如何,這次改漕運,受損最大的就是他們這些總兵參將和運河沿岸各衛所軍官,因為他們不能再靠著官運肆意盤剝軍戶了。”
“何況,大同之變,也的確讓他們看到了兵變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費宏回道。
朱厚熜嗬嗬冷笑:“那能一樣嗎,大同兵變是官逼兵反,兵不得不反,他們是什麽?”
“陛下說的是,但在他們看來,他們應該比軍戶更高貴!”
費宏回道。
朱厚熜聽後點首:“隻怕,衛所軍官們也會覺得民戶應該比軍戶更高貴。”
軍戶地位下降,成為大明最慘的群體,跟大明自永樂後整體走向趨於文貴武賤有關。
因為……
首先,兵權就移交到了文官負責的兵部手裏。
接著,武臣的任免升降權也移交到了兵部手裏。
所以……
漸漸的,就造成武人地位要低於文人,進而軍戶的地位也要低於民戶,也就要承擔最大的犧牲。
比如,眼下漕運運糧的事由民運改為了軍運,這固然減輕了民戶的負擔,但代價卻是增加了軍戶的負擔。
朱厚熜要更改這個局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畢竟即便是軍戶中世襲的衛所軍官們,也樂意讓軍戶地位更低,這樣更利於他們的盤剝。
所以,朱厚熜才會這麽說,並在想了想後對費宏問道:“武定侯率兵到清江浦造船廠了嗎?”
費宏頷首:“臘月底到的,其麾下護衛船廠的天子親軍已休整一個月!”
“那就給郭勳去道密旨,讓他先以提督河道諸兵馬的身份帶兵去淮安,協助漕運總督吳廷舉鎮壓可能發生的叛亂!”
“另外,再加一道聖旨給這吳廷舉!讓他這個漕運總督轉為河道總督兼兵部右侍郎、巡撫鳳陽,可以就地與武定侯郭勳一起處置所有謀逆的官紳士民,包括各衛世襲的指揮使!”
“再有,內閣明確下諭旨,漕運由官運改為商運,南直推行一條鞭,朝廷以銀元購糧,逐步推行稅收折色!”
朱厚熜想了想吩咐道。
費宏拱手稱是。
次日。
內閣就正式以不能無視民意軍意為由,明確頒布改漕運為商運的諭旨。
朝野間因為觀風整俗使嚴嵩不停組織士民請願此事,所以對這道旨意的出現也都不感到陌生,也因為連王鏊都被迫公開表示會支持此改製,所以也沒有官員上疏諫阻此事。
隻是,在看似平靜的朝野下,卻早已因此暗流湧動,乃至起的激變更是不少。
比如……
先是吳廷舉因為收到關於舉報首輔費宏收受戶部昔日倉場尚書鄧璋賄賂,而對戶部尚書孫交參奏漕糧把總漂沒漕糧千石以上者並總兵楊宏稽遲糧運而請朝廷罰治一事予以隻切責不治罪而寬宥之的罪證,而不得不主動上報朝廷,彈劾首輔費宏。
為此言官們紛紛上疏,請追查此事。
費宏也因此自劾乞休。
朱厚熜以寬宥楊宏乃朕親諭,首輔受賄乃子虛烏有為由,予以挽留。
再然後,就有給事中鄭一鵬劾吳廷舉老疾力衰請罷其職。
緊接著,山東巡撫王壽堯報有流賊滋擾河道,殺平山衛官軍二百餘人,奪馬百餘匹,流竄至陽穀、東阿一帶;
而南直巡按禦史也報海州衛出現海賊寇掠,殺軍民三百餘人,流竄至沭陽、安東。
而在一個多月後的淮安城內,運河沿岸各衛不少指揮使、指揮使同知或僉事等官更是帶著不少千戶、百戶等衛所軍官,不約而同地來了總督衙門,且悍然帶著家丁包圍了總督衙門,要求漕運總督吳廷舉和漕運總兵楊宏上疏法祖宗製度、恢複官運、以絕賊亂。
漕運總督吳廷舉、漕運總兵楊宏、漕運參將張奎等漕運係統的官僚就因此不得不見了這些指揮使、指揮僉事。
作為總督的吳廷舉先沉聲問著這些人:“你們為何要阻撓改製?”
“因為這樣改漕運,會讓更多軍戶作賊。”
淮安衛指揮使魯誠說道。
吳廷舉道:“胡說!改漕運會商運,軍戶不用再運糧,也就不用因為運糧而舉債,負擔大減,為何會更願意從賊?”
“因為軍戶閑了下來就會作匪作賊!請都堂明鑒!”
海州衛指揮僉事馬樾跟著奏道。
軍籍出身的吳廷舉對他們的心思其實很明白,也就嗬嗬冷笑道:“別以為本堂不知道你們是什麽心思,無非是改漕運後,你們不能再利用官運克削軍戶,在這裏大放厥詞說軍戶不能閑,一閑就會成為匪寇!”
這些衛所軍官聽吳廷舉這麽說皆橫眉怒目。
而吳廷舉這裏則繼續說道:“就算你們說是真的,但朝廷改官運為漕運是已定的國策,所以即便因此更多軍戶做了賊,哪怕軍戶因此做了賊,那也得改!”
“都堂要亂我大明江山,我們不能依從!”
魯誠這時言道。
吳廷舉道:“我沒有亂大明江山,是你們在亂大明江山,沒有本堂憲命,誰讓你們擅離職守,兵圍我總督衙門的?”
吳廷舉說著就喝道:“你們這是謀逆,是造反!”
“楊總戎,張參戎,本堂命你們率你們的兵立即逮拿這些人問罪,若有反抗者,殺無赦!”
接著。
吳廷舉就向漕運總兵楊宏、漕運參將張奎吩咐起來。
楊宏這時卻對吳廷舉拱手道:“都堂,請恕在下不能從命!”
張奎也跟著道:“我也不能從命!”
“為何?”
吳廷舉轉頭看向了二人。
而魯誠和馬樾等衛所軍官則冷笑了起來。
“因為都堂這是亂命!”
“他們沒有造反,他們隻是憂亂心切!”
張奎這時先回道。
楊宏則稍微和緩一些,道:“請都堂三思,以免大同之事再現於我總督衙門!”
“你這話什麽意思?”
吳廷舉越發覺得奇怪。
楊宏道:“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希望都堂明白,我的兵不一定真能鎮壓的了他們?”
“你不是怕鎮壓不了,是不想鎮壓,不想損自己的兵馬在這上麵。”
吳廷舉冷聲問道。
楊宏拱手道:“都堂要這麽想,卑職也沒有辦法!”
吳廷舉聽後深呼吸了一口氣,壓住了怒火,問著楊宏:“那依你的意思?”
“從他們之意,向朝廷陳奏,改漕運的阻力很大,以達到安撫他們的目的,避免再出現大同之變那樣的事來!”
楊宏回道。
楊宏這麽說後,魯誠和馬樾等衛所軍官胸膛挺得更直,看向吳廷舉的神色更是不屑。
“聖旨來了!”
而這時,漕運衙門的守門小校跑了進來,大聲喊著有聖旨到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