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五年,正月。


    朱厚熜在聞京師又大饑後,就下旨命撥郡縣倉粟及太倉錢穀賑濟。


    於是,戶部又出錢一百萬銀元買粟米與石炭,以及木材建棚屋,安置饑民。


    京師饑民多,還是與外地逃來流民較多有關。


    朱厚熜知道,隻要地方兼並一直未停止,那破產者來投京師的情況,就永遠無法結束。


    對此。


    他也隻能是一邊賑饑,一邊為想辦法解決這些破產百姓的生存問題,讓他們重新恢複家業。


    而這,還是要著眼於目前的禁海之事。


    所以,朱厚熜在謝遷找了王鏊、林俊找了費宏後的一天中午,就在禦書房,問著這些禦書房大臣:“禁海的事怎麽樣了?”


    “回陛下,禁海已經起了效果,因為林閣老已經開始找臣抱怨,說禁海已經亂來。”


    費宏回道。


    朱厚熜聽後,雙手拍了一下膝蓋,說道:“開始抱怨就好!”


    這時。


    王鏊跟著奏道:“陛下,太傅謝公也找過臣,對朱紈在兩浙的禁海之舉,頗為不滿。”


    朱厚熜點了點頭。


    “不滿就好。”


    “你們要繼續給汪鋐、朱紈站好台,讓他們唱好這場戲,不但要讓沿海那些大戶不滿,還要讓這些沿海大戶徹底的反對禁海!”


    “要讓他們一聽到朝廷要禁海就感到頭痛!”


    “他們一日不害怕禁海,就說明朝廷綱紀一日未得到振作!”


    “朕還是那句話,朕不是不願意讓天下人過富貴日子,但得是清清白白的富貴,靠損皇威、窮小民得來的富貴,朕是萬萬不允許的!”


    朱厚熜說到這裏時,王瓊這時跟著附和道:


    “陛下說的是,他們不為朝廷著想,那也別怪朝廷不能想著他們。”


    朱厚熜聽後點了點頭:“雖說朝廷不必想著他們,但還是在乎一下那些靠著海貿而生的小民,謹防他們因為禁海被逼反,而成為真正的海寇!乃至勾結倭寇,犯海疆,屠掠沿海城鎮,而東南又是朝廷財賦重地,一亂就會牽動著整個天下局勢,所以,還是在禁海之餘,把海貿繼續做起來。”


    “陛下說的是,不僅僅是東南沿海,內地許多百姓也靠務工謀生,一旦真的隻堵不疏,恐真的生亂。”


    費宏跟著附和起來。


    王鏊也跟著道:“臣附議!”


    他們倆作為南方內地工商型大地主出身的官員,其實也是不希望嚴格禁海的。


    雖然他們不直接參與走私,但綢緞、茶葉、瓷器這些貨物是由他們提供給沿海參與走私的大戶,所以,真要是嚴格禁海,他們的貨物就會滯銷,就會影響底下大量商賈與工匠的生活。


    總的來說。


    大明現在就是一個外貿型帝國,國內普通百姓富裕程度不高,棉布、絲綢、茶葉這些大明重要工藝與工業、農業產品,隻能以外銷為主。


    內銷則隻能供應京師權貴與西南土司,可這些人能消費的貨物有限,還特別講究品質。


    所以,大量貨物就隻能外銷給海外那些小國主君、小國貴族。


    隻是大明目前的外貿利潤,沒有流入到朝廷手裏而已。


    現在,朱厚熜聽費宏這麽說後,就點首言道:


    “那就如朕之前所言,以巡訪外藩外邦的名義,組建巡訪團隊,完成貿易。”


    “讓官員負責巡訪他們的君主貴族與官僚,隨行商隊負責巡訪民間,完成相應交易,出外巡訪的商隊代表著我天朝商賈形象,也關係著朕的形象,故需要朕直接欽定足夠信任的家族組建皇商。”


    “朕決定暫以餘姚王氏、順德梁氏、溫州張氏,為三大皇商!讓他們各自派一名子弟進京,接受冠帶,到時候隨錦衣衛一起出外巡訪。”


    費宏等拱手稱是。


    大明錦衣衛官曆來有負責外交訪問的祖宗成例。


    比如宣德二年就有錦衣衛官陳友出使蒙古的例子。


    所以,朱厚熜決定還是將來派錦衣衛代表自己與皇商一起出外貿易,既讓錦衣衛可以借此增加收益,而鞏固其對皇家的忠誠度,也讓錦衣衛可以趁機為自己打探海外情報,安插眼線,同時也能讓錦衣衛監督皇商。


    而朱厚熜之所以選擇餘姚王氏、順德梁氏、溫州張氏為皇商。


    那是因為朱厚熜已經先派人跟他們通了氣。


    他們既屬於沿海大戶,參與過走私,有自己的海貿團隊,又投靠了皇帝,成為了皇帝自己人。


    所以,朱厚熜自然選擇他們的家族成為第一批皇商。


    在朱厚熜下達這樣的旨意時,王陽明、梁儲、張璁已經讓自己的家人開始向官辦造船廠訂購大商船,以為接下來充任皇商,出海貿易做準備。


    官辦造船廠為這些皇商造船的利潤自然會歸於國帑,算是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當然,他們完成貿易後還要給朝廷繳稅,也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除此之外,皇帝也會參與他們的分紅,而增加內帑的收入。


    總的來說,新設立的皇商貿易,算是讓海貿之利不再獨屬於沿海大戶的利,而讓皇帝和朝廷也可以分一杯羹,是大明皇帝聯合拉攏忠心的沿海部分大戶,開始重新瓜分海貿之利。


    不過,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皇帝與朝廷有了自己的強大水師,是朱厚熜願意讓張璁、梁儲、王陽明的家族,可以多吃一點。


    這也不是說,張璁、梁儲、王陽明三人真的需要利益給的足夠多才願意賣命,而是他們背後的家族與親友關係網需要給足夠的利益,才會支持與配合他們向朝廷盡忠。


    比如,負責造戰船的張璁,能順利完成造船任務,且沒有偷工減料,是因為他的人在他的勸說下願意盡心做事,知道皇帝會給他們這些跟著張璁一起做事的親友更大的好處。


    所以,這一切的前提還有一個前提就是,還有統治階層的人願意做忠臣,願意為國家出力,才讓皇帝可以拉攏一部分大戶,和自己一起瓜分海貿之利。


    不然,皇帝不可能輕鬆的在這塊海貿之利的蛋糕上切下一大塊給自己,也給朝廷。


    在朱厚熜組建皇商時,朱紈和汪鋐等人,還在沿海繼續以打擊走私的名義,武力奪取海貿之利。


    “斬!”


    杭州。


    朱紈一聲令下後,被押到菜市場的上百名從事走私的豪右要犯,被相繼斬首。


    人頭滾落了一地。


    謝豆等幕後沿海豪紳看得咬牙切齒,因為被殺的都是依托他們勢力繼續走私的爪牙。


    而讓謝豆欣慰的是,不久後,他就收到了自己父親謝遷的來信,信上說朱紈上麵的人已經開始答應寫信勸阻朱紈。


    謝豆因而立即將這個消息散播了出去,且帶著許多豪紳來了朱紈這裏,求見了朱紈,以被抓走私要犯皆是被官軍汙蔑的良民為由,要求朱紈立即釋放還被關押著沒有被處置的相應走私要犯。


    “你說他們是良民,可有實證?”


    “我的官軍抓他們時,可是人贓俱獲!”


    朱紈問了起來,且補充了一句。


    謝豆聽後不由得問道:“公難道沒有收到信?”


    朱紈嗬嗬一笑,並因此當著眾縉紳的麵站起身來:“我就說你們為何今日敢來要求我放人,果然是知道了京城會有信件來我這裏。”


    “你們還真是手眼通天啊!”


    朱紈接著感慨了一句,隨後就從衣袖裏拿出了王鏊的信:“沒錯,我是收到了京裏禦書房大臣震澤公王閣老的信,閣老說,禁海不能不禁,但也不能全禁,要照顧太傅的感受。”


    啪!


    朱紈說著就把信件往桌上一拍,怒目咬牙而道:


    “但我不明白,什麽叫禁海不能不禁,又不能全禁!要照顧哪個太傅的感受?”


    “但毋庸置疑的是,你們這些清流門第、沿海豪紳,把招呼是真打到禦書房去了,但偏偏我就是不聽,我做的是大明的臣子,不是你們的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