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這時隻得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啟奏陛下,老臣居鄉許久,可以說此時在朝堂上,沒有誰比老臣更懂禁海利弊!”
“而以老臣拙見,禁海依舊合乎人心,還沒有到人心變而該祖製不合時宜的時候,皆因天下人人思安也!”
朱厚熜聽後點頭。
他也不能說謝遷提的完全沒有道理。
因為,在大明朝,大部分人,的確由於畏懼外來勢力擾了自己所在社會的清靜,而支持禁海。
但朱厚熜也清楚,謝遷依舊支持禁海,還是與他依舊想讓他謝家這樣的沿海官紳壟斷海貿,進而通過壟斷海貿控製沿海小民有關。
畢竟,隻要朝廷繼續禁海,沿海小民要想出海謀利,就隻能依托他謝家這樣的大戶去庇護。
而謝遷隻是不希望朝廷禁海到過於嚴苛,嚴苛到大戶的麵子也不給的地步。
“所以,老臣認為,眼下禁海若真出了差錯,那也隻是負責禁海的人沒有任命對,才導致禁海這條祖製不利於民。”
謝遷這裏也就補充了起來。
王鏊這時,不得不起身對朱厚熜大拜道:“陛下,謝公說的極是,如果朱紈真的禁海沒有做好,此誠為老臣之罪過也!是老臣舉薦失策,屆時,老臣願受株連。”
“現在說這些還早。”
“朕傳謝公來隻是問問而已。”
朱厚熜說後就對穀大用吩咐說:“攙謝公回議閣。”
“老臣告退!”
謝遷這裏則一臉愧怍地瞅了王鏊一眼。
隨後,他就退出了禦書房。
而朱厚熜則在謝遷走後,才看向王鏊說:
“擬道諭旨,八百裏加急給朱紈,就說,禁海如備倭,乃軍機要事也!”
“所以,朕不但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權,還授他法司專斷之權!他不但對庶民可以先斬後奏,官紳也可以先懲而後奏!”
“若有命案,隻當是軍機不能貽誤不能不專斷之由,朕自會寬宥他!”
“是!”
謝遷這裏在回家後,就對謝至說:“給你家裏人去信,就說陛下已經下旨,讓廷推派人去調查朱紈,讓他們做好準備。”
“兒子這就讓他們寫信。”
“這下可太好了,朱紈這種不守規矩的人,想必派誰去都會認真揭發他的!”
“除非這些人也不守規矩。”
謝至答應後就笑著說了起來。
謝遷則瞅了一眼謝至道:“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還得提醒家裏,一定要盡快結清貨款!”
“陛下這裏,不會亂來,但不保證底下的人逼急了不會亂來!不要每次朝廷一施壓,就把壓力往下轉移!”
“是!”
“兒子知道了。”
對於許多沿海大戶出身的官僚士子而言,他們很願意相信,導致今天這一切的原因隻是朱紈不配合。
如果換成其他官員就會配合,就會維護縉紳大戶們的利益。
哪怕謝遷也願意相信,隻是皇帝本人和個別官員想開海,也不會支持朱紈嚴格禁海。
因為主要負責禁海的王鏊之表現,讓他們相信王鏊站在他們這邊的。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始至終,王鏊都是在跟著皇帝的指揮走。
“陛下!”
“河南道禦史梁世膘乃廣東順德人。”
“吏科左給事中陳錕乃福建同安人。”
“他們彈劾朱紈,看似是在為兩浙士民說話,實則也是在為他們家鄉的縉紳大戶說話。
禦書房。
在廷推出去調查朱紈的欽差後,王鏊就向朱厚熜詳細說起了朝會上大膽進言的兩言官的情況。
朱厚熜聽後頷首:“山雨欲來風滿樓啊,他們現在還隻是攻訐朱紈,接下來恐怕就要大起倭亂!所以,不管怎麽樣,得先阻止大規模倭亂的發聲,同時,也還得讓他們知道痛!”
“所以,派去的欽差,要囑咐他們,認認真真的查,但要做到不欺君不瞞上。”
朱厚熜說著就提醒起來。
王鏊拱手稱是。
且說。
朱紈在兩浙、南直的禁海行為,的確讓這些地方的沿海大戶們很不滿。
連士林中各社也為此事議論不休起來。
且在這些人聞知有欽差南下要調查朱紈後,就更是積極地公開咒罵攻訐起朱紈來。
而謝豆在收到自己父親謝遷的來信後,更是讓自己在組織文社的兒子謝琮,去鼓動士子鬧事。
至於謝遷要求盡快結清下遊海寇和佛朗機人貨款這事,謝豆依舊是置若罔聞。
他也不是不明白謝遷的擔憂。
但他並不認為,下遊的海寇和佛朗機人敢魚死網破。
他甚至還抱著,這些人被他逼急了,直接向官府動手而逼迫官府朝廷妥協的希望。
……
……
“諸君,橫渠先生有言,君子者,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如今酷吏當道,假禁海之名,縱容兵匪害民,荼毒生靈,亂我鄉梓,我等豈能坐視!”
“且如今,朝廷已派專使欽差來查,我當更應該讓他們聽見我們士民的心聲!”
一書院內。
秀才謝琮就在與同社好友集會時,撣袖起身,而向一眾士子揚聲詰問起來。
秀才婁應魁也毅然站起身來道:
“正是這話,像他朱紈那般禁海,遲早民不聊生,為官做宰的人和衣冠縉紳不管,我等食廩報國之士,不能不為民請命!當號召鄉民,阻遏他們兵匪胡來,而護我家園!”
“說得好!”
“我們當讓陛下看見我們的忠心,看見我們敢與酷吏兵賊鬥爭的風骨!”
“還應該號召鄉民去向大宗師、老父母請願,他們畏朱紈此奸賊,難道還不敢向上麵反映鄉願嗎?!”
“沒錯!除了向大宗師、老父母請願,還應該去發揭帖,讓欽差們看見,我東南士民已沸反盈天,再縱容他朱紈如此禁海,東南必然大亂!”
“應當如此,君子不當畏死畏難,當拋頭顱,灑熱血,以護鄉民!”
“是的,大不了不要這功名,大不了成他朱紈刀下亡魂!”
於是,士子們紛紛響應。
不少年輕氣盛的更是表示連死都不怕。
保持沉默的也被策動起來跟著響應。
不然,也會難免被責備。
於是。
在欽差南下之際,兩浙與南直已先熱鬧起來。
許多士子率領著鄉民在各處通海的水道碼頭貼揭帖,阻止官差辦案,也阻止水師查緝走私。
新任浙江巡撫蔡天祐見狀不得不親自來到王陽明這裏,向王陽明說起了此事:
“陽明公,撫衙已經抓了不少士子,但鬧事的還是越來越多,甚至已有不少庶民也參與進來,要為被抓士子們喊冤,眼下這狀況下去,隻怕真的要出現民變了!”
“啟奏陛下,老臣居鄉許久,可以說此時在朝堂上,沒有誰比老臣更懂禁海利弊!”
“而以老臣拙見,禁海依舊合乎人心,還沒有到人心變而該祖製不合時宜的時候,皆因天下人人思安也!”
朱厚熜聽後點頭。
他也不能說謝遷提的完全沒有道理。
因為,在大明朝,大部分人,的確由於畏懼外來勢力擾了自己所在社會的清靜,而支持禁海。
但朱厚熜也清楚,謝遷依舊支持禁海,還是與他依舊想讓他謝家這樣的沿海官紳壟斷海貿,進而通過壟斷海貿控製沿海小民有關。
畢竟,隻要朝廷繼續禁海,沿海小民要想出海謀利,就隻能依托他謝家這樣的大戶去庇護。
而謝遷隻是不希望朝廷禁海到過於嚴苛,嚴苛到大戶的麵子也不給的地步。
“所以,老臣認為,眼下禁海若真出了差錯,那也隻是負責禁海的人沒有任命對,才導致禁海這條祖製不利於民。”
謝遷這裏也就補充了起來。
王鏊這時,不得不起身對朱厚熜大拜道:“陛下,謝公說的極是,如果朱紈真的禁海沒有做好,此誠為老臣之罪過也!是老臣舉薦失策,屆時,老臣願受株連。”
“現在說這些還早。”
“朕傳謝公來隻是問問而已。”
朱厚熜說後就對穀大用吩咐說:“攙謝公回議閣。”
“老臣告退!”
謝遷這裏則一臉愧怍地瞅了王鏊一眼。
隨後,他就退出了禦書房。
而朱厚熜則在謝遷走後,才看向王鏊說:
“擬道諭旨,八百裏加急給朱紈,就說,禁海如備倭,乃軍機要事也!”
“所以,朕不但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權,還授他法司專斷之權!他不但對庶民可以先斬後奏,官紳也可以先懲而後奏!”
“若有命案,隻當是軍機不能貽誤不能不專斷之由,朕自會寬宥他!”
“是!”
謝遷這裏在回家後,就對謝至說:“給你家裏人去信,就說陛下已經下旨,讓廷推派人去調查朱紈,讓他們做好準備。”
“兒子這就讓他們寫信。”
“這下可太好了,朱紈這種不守規矩的人,想必派誰去都會認真揭發他的!”
“除非這些人也不守規矩。”
謝至答應後就笑著說了起來。
謝遷則瞅了一眼謝至道:“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還得提醒家裏,一定要盡快結清貨款!”
“陛下這裏,不會亂來,但不保證底下的人逼急了不會亂來!不要每次朝廷一施壓,就把壓力往下轉移!”
“是!”
“兒子知道了。”
對於許多沿海大戶出身的官僚士子而言,他們很願意相信,導致今天這一切的原因隻是朱紈不配合。
如果換成其他官員就會配合,就會維護縉紳大戶們的利益。
哪怕謝遷也願意相信,隻是皇帝本人和個別官員想開海,也不會支持朱紈嚴格禁海。
因為主要負責禁海的王鏊之表現,讓他們相信王鏊站在他們這邊的。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始至終,王鏊都是在跟著皇帝的指揮走。
“陛下!”
“河南道禦史梁世膘乃廣東順德人。”
“吏科左給事中陳錕乃福建同安人。”
“他們彈劾朱紈,看似是在為兩浙士民說話,實則也是在為他們家鄉的縉紳大戶說話。
禦書房。
在廷推出去調查朱紈的欽差後,王鏊就向朱厚熜詳細說起了朝會上大膽進言的兩言官的情況。
朱厚熜聽後頷首:“山雨欲來風滿樓啊,他們現在還隻是攻訐朱紈,接下來恐怕就要大起倭亂!所以,不管怎麽樣,得先阻止大規模倭亂的發聲,同時,也還得讓他們知道痛!”
“所以,派去的欽差,要囑咐他們,認認真真的查,但要做到不欺君不瞞上。”
朱厚熜說著就提醒起來。
王鏊拱手稱是。
且說。
朱紈在兩浙、南直的禁海行為,的確讓這些地方的沿海大戶們很不滿。
連士林中各社也為此事議論不休起來。
且在這些人聞知有欽差南下要調查朱紈後,就更是積極地公開咒罵攻訐起朱紈來。
而謝豆在收到自己父親謝遷的來信後,更是讓自己在組織文社的兒子謝琮,去鼓動士子鬧事。
至於謝遷要求盡快結清下遊海寇和佛朗機人貨款這事,謝豆依舊是置若罔聞。
他也不是不明白謝遷的擔憂。
但他並不認為,下遊的海寇和佛朗機人敢魚死網破。
他甚至還抱著,這些人被他逼急了,直接向官府動手而逼迫官府朝廷妥協的希望。
……
……
“諸君,橫渠先生有言,君子者,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如今酷吏當道,假禁海之名,縱容兵匪害民,荼毒生靈,亂我鄉梓,我等豈能坐視!”
“且如今,朝廷已派專使欽差來查,我當更應該讓他們聽見我們士民的心聲!”
一書院內。
秀才謝琮就在與同社好友集會時,撣袖起身,而向一眾士子揚聲詰問起來。
秀才婁應魁也毅然站起身來道:
“正是這話,像他朱紈那般禁海,遲早民不聊生,為官做宰的人和衣冠縉紳不管,我等食廩報國之士,不能不為民請命!當號召鄉民,阻遏他們兵匪胡來,而護我家園!”
“說得好!”
“我們當讓陛下看見我們的忠心,看見我們敢與酷吏兵賊鬥爭的風骨!”
“還應該號召鄉民去向大宗師、老父母請願,他們畏朱紈此奸賊,難道還不敢向上麵反映鄉願嗎?!”
“沒錯!除了向大宗師、老父母請願,還應該去發揭帖,讓欽差們看見,我東南士民已沸反盈天,再縱容他朱紈如此禁海,東南必然大亂!”
“應當如此,君子不當畏死畏難,當拋頭顱,灑熱血,以護鄉民!”
“是的,大不了不要這功名,大不了成他朱紈刀下亡魂!”
於是,士子們紛紛響應。
不少年輕氣盛的更是表示連死都不怕。
保持沉默的也被策動起來跟著響應。
不然,也會難免被責備。
於是。
在欽差南下之際,兩浙與南直已先熱鬧起來。
許多士子率領著鄉民在各處通海的水道碼頭貼揭帖,阻止官差辦案,也阻止水師查緝走私。
新任浙江巡撫蔡天祐見狀不得不親自來到王陽明這裏,向王陽明說起了此事:
“陽明公,撫衙已經抓了不少士子,但鬧事的還是越來越多,甚至已有不少庶民也參與進來,要為被抓士子們喊冤,眼下這狀況下去,隻怕真的要出現民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