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這麽問後,費宏和王鏊皆未再言。


    “朕寧讓子孫們看見朕今日敢死烈臣以衛權,也不能讓他們看見朕會畏縮於烈臣麵前!進而將來也不敢在烈臣麵前強硬堅持君主應有的威嚴!”


    “而郭楠之死,熊、劉等的下場,該從中真正反思、該做改變的人,也不是朕,而是你們這些為臣之人。”


    “你們該認真想想,到底是想要一個什麽樣的君主,一個什麽樣的朝廷。”


    朱厚熜意味深長地又多言了幾句,隨後就揮手讓費宏地先回去認真想想。


    費宏、王鏊便拱手告退。


    兩人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事實也的確如此。


    因為決定朱厚熜到底是會成為昏君暴君,還是成為聖君仁君的結果,不僅僅是他自己個人意誌在起作用,也跟環境,跟官僚們尤其是官僚中的士大夫群體的意誌有關。


    如果官僚們非得既要還要,表裏不一,不顧現實條件,要皇帝也跟他們一樣的虛偽,乃至服從於他們,那朱厚熜如果不願意做一個虛偽的帝王,也就隻能做一個暴君。


    如果官僚們知道進退取舍,為了皇帝可以成為聖君仁主,也嚴格要求自己,踐行仁恕之道,那朱厚熜也自然因為知道這個世界的生產力與外部資源都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而願意做一個對內慈愛的仁君。


    所以,朱厚熜才說該反思該做改變的是官僚們自己。


    當然!


    朱厚熜知道,官僚們要改變自己,首先是思想上就得變,就得適應新的時代。


    明朝不是元朝,也不是宋朝,更不是唐朝,不能單純的用以前的思想要求帝王,要求這個社會,要與時俱進。


    君臣已不可能共治,士權也注定要被步步削弱下去,要想真的限製君權,隻能拉攏民權,發動廣大的百姓才行。


    可士大夫們,或者說地主階級們,願意發動百姓嗎,願意主張民權嗎?


    朱厚熜隻感覺自從即位以來,反而一直是他這個皇帝在發動百姓、拉攏百姓,聯合民權對抗士權。


    無論是他帶著流民進京,還是發動百姓請願而對抗伏闕文官們的左順門哭諫,皆體現出他這個皇帝反而在用百姓為自己助力。


    相反,士大夫們每次都沒有拉攏百姓對抗他。


    無論是議大禮還是護北宗孔氏。


    這些鬥爭中,士大夫們寧肯用死亡威脅和刺殺異己者的這種有損自己君子節操的反動暴力手段,作為最後的對抗,也沒想過要號召民眾。


    而士權反而一直在極力地既打壓皇權,又壓製民權。


    一方麵,士人在禮法上積極限製皇帝,在法律上還要求皇帝給士大夫特權;


    一方麵,士人又千方百計地阻止漕運改革向利於軍民百姓的方向改,還極力要求禁海,不肯放寬對普通百姓的限製。


    所以,朱厚熜還是得承認,地主們反動且落後的確是真理。


    他無需擔心這些既想封建又想君臣共和的地主們真能舉起反帝的大旗,真能發動百姓,而為百姓爭取權利。


    可能會有具體的地主官僚個人會愛護百姓,為百姓做主,但那終究隻是少數個別官僚。


    因此,他可以肆無忌憚地收拾這些人,讓這些人怕他敬他討好他!


    除非將來大明不再以地主經濟為主,開始工業化,以商品經濟為主,或者有外麵更強大的工業國,成為了影響國運的新變量。


    但這終究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他這一代是沒有可能的。


    他現在隻需要好好教這些地主們做人,用鞭子抽著他們,逼他們聽話,跟著自己一起進步,別拖累整個中華文明就行。


    不過,這次的事,也讓朱厚熜意識到他已經在越發的按照一個政治生物的方式做事,他已經不再以對錯是非來殺人,而是以利害二字殺人。


    故而,被他處死的人,也開始有傳統道德上的好人。


    ……


    ……


    午門。


    砰!


    郭楠在錦衣衛的幫助下,直接撞在了午門外的宮牆上,當場腦袋崩裂而死。


    朝臣們自然不甚唏噓,但也更加沒人敢言這事。


    於是,陶諧、劉璟很順利的得到了朱厚熜給他的“恩典”,即在被處以極刑之餘,還被鑄跪像以及跪像便池。


    而熊一渶則因為發瘋,很配合的在詔獄裏以瘋話的形式把很多都說了出來,朱厚熜也就賜了他一個暴斃於獄中的恩典。


    賈詠也因為還算配合,再加上也的確沒有參與拿皇嗣威脅天子一案,也被賜了個暴斃於獄中的恩典。


    至於他們的九族則皆被朱厚熜流放到了東萊,以繼續充實東萊島的人口。


    因為現在離西夷大麵積去東萊殖民的時間還有百來年,所以他得趁早讓那裏有更多的漢民聚居區,然後作為將來去呂宋、大洋洲的前進基地。


    定國公徐光祚也因為這事看見了天子的果狠堅決。


    但越是如此,他也就越是感激郭勳。


    所以,在朝會結束時,徐光祚主動朝郭勳這裏走了來,笑著說道:“賢侄這次可謂是對我定國公府有再造之恩啊!將來賢侄若有任何需要我定國公的地方,但請直言。”


    “老公爺客氣,大家皆是武勳,理應互相照料的。”


    郭勳笑著回答道。


    徐光祚因而也笑著頷首。


    而也因為郭勳如此配合與客氣,徐光祚對天子的畏懼也淡了幾分,他相信隻要他們這些武勳能彼此照拂,天子再嚴厲,也是不用擔心的。


    不過,郭勳在接下來則在坐營指揮使錢惟垣、夏勳等來報已查出是百戶王邦奇麾下旗校牛勇等丟失火銃後,就立即將這事如實呈報給了天子。


    於是。


    朱厚熜在知道這事後,就立即令郭勳將王邦奇、牛勇等親自帶到禦書房來。


    而王邦奇在郭勳派人來逮拿他時,自然是非常驚訝,且在被五花大綁的拿到郭勳麵前時,還不由得大聲問著郭勳:“武定侯,這是為什麽呀,老公爺不是說您會幫著遮掩的嗎?”


    “老公爺幾時說過這話,我怎麽不知道?”


    郭勳反問了一句,就讓人將王邦奇等人帶進了宮內。


    而郭勳這樣的動作,自然也很快就讓定國公徐光祚在京師各營中的部舊知道了,便立即來了定國公府,將這事告知了徐光祚。


    正賞鑒古畫的徐光祚自然是大驚失色,當場就坐在了地上,一臉呆滯道:“完了,我完了!”


    禦書房。


    朱厚熜這裏已經見到了跪在殿外的王邦奇問道:“你們的火銃到底是怎麽丟的?”


    這時,王邦奇麾下旗校牛勇回道:“是王百戶讓我們賣的。”


    王邦奇則忙叩首言道:“陛下容稟,這都是定國公授意的,若沒有他這樣的顯貴擔保,小臣哪敢賣銃!誰不知道丟失火銃都是大罪,何況賣銃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