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紫禁城分前朝和內廷。


    太後一般不會來前朝。


    因為大明沒有太後垂簾聽政的情況。


    成熟的文書政治製度,讓皇帝再年少都可以不用親自處理國政,自然也就更加不需要太後垂簾。


    當然,這也與大明妃嬪皆選自民間與“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有關。


    但這不是外朝官僚們已經先不守祖宗規矩,不肯接受皇帝特簡,非要皇帝以廷推任命大臣了嘛。


    所以,張太後也就在朱厚熜的故意縱容下,來了外朝,也不用講規矩了。


    朱厚熜的確在故意縱容。


    因為他立即讓人跑去給值守的錦衣衛打了招呼,放張太後出去。


    於是,張太後順順利利地往外朝走來。


    各處宮門值守錦衣衛在駱安的帶領下,主動退到了一邊,恭順地跪下來行禮。


    而在張太後走向前朝時,楊一清等已經來到了跪在左順門前的王科等麵前。


    “特簡本就合乎祖訓,廷推亦是從特簡之製而來,你們這樣做,是在違背祖訓!立即回去!”


    楊一清一來就先斥責起王科等人來。


    王科等則回道:“廷推乃祖宗良法,陛下不從祖宗良法,非我等致君堯舜之願!”


    “冥頑不靈!”


    “真是冥頑不靈!”


    “祖宗成法如何,豈是爾等所能置喙,爾等再這樣下去,與謀反篡權何異!”


    王瓊乃至直接叱罵起王科等來。


    王科等並不回答。


    因為他們不是不明白這是逼迫皇權,而是他們早已篤定要以死爭得皇帝讓步,以死造成士權與皇權分庭抗禮的事實。


    王鏊這時則不由得痛心心道:“你們既有如此骨力,何不用在為民請命上麵,何必在這裏逼天子與朝臣共治啊!難道你們非得等太後再下懿旨,飭爾等亂祖宗製度嗎?!”


    “我們就是在為民請命!”


    “天下公論即民意,陛下不從廷推,便是不從民意!”


    “即便太後下懿旨飭責我等為逆,我等也要力請陛下用舍刑罰從公論!”


    王科等毅然言道。


    王鏊聽後不由得閉眼。


    楊一清也神色陰冷下來。


    而王瓊則是嗬嗬一笑:“公論即民意,我看不過是公論即士意。”


    “沒錯,你們這是逼迫陛下做暴君!真要讓陛下從天下民意,你們受得了嗎?!”


    張璁附和著說後就冷聲問起來。


    王科等沒有回答。


    這時。


    王鏊則看向楊一清低聲說:“他們這是抱定了必死之心啊!”


    “關鍵是如張孚敬所言,陛下不是柔弱可欺之君,而且拿命來爭到底失於下乘,再這樣下去,我們隻得主動誅滅他們!國朝不是李唐趙宋,士人沒有參與反抗暴元,而共造乾坤;而沒用刀槍掙來的權力,拿命也是爭不來的,除非真的也重新拿刀槍去爭,可一旦如此,就真成賊寇了!”


    楊一清沉聲言道。


    王鏊頷首,然後又看向王科等人:“所以,你們這是何必呢!輕賤自己性命者,如何愛他人性命?”


    “正因為天子非柔弱可欺之君,更非昏聵不仁之君,才更應該以死爭之!”


    王科等言道。


    “我明白了,你們這是明知天子有仁待百姓之心,才敢如此欺君啊!人善則被人欺,君善則被臣欺,你們果然是貌忠實奸,奸邪卑鄙,乃至壞天下禮法之根基!”


    張璁冷笑起來。


    王科等依舊未答。


    因為張璁說的事實。


    他們的確玩的還是好人就該被人拿槍指著那一套。


    所以,他們不是不聰明,而是太聰明,是正因為知道當今天子非是以天下為私的極端利己者,才敢這麽以死逼迫。


    對於他們而言,天子殺死他們,正好可以把天子一步步推向不再仁善而是越發暴烈的境地。


    這樣看上去很矛盾。


    明明他們口口聲聲說致君於堯舜,希望君主仁德。


    但其實不矛盾,畢竟“仁義道德”這四個字如某人所言,已經成為了他們“吃人”的工具,而非“行善”的工具,隻是希望他人被“仁義道德”馴化為老實善良的人,然後好被他們吃掉。


    所以,他們是高舉仁義道德的旗號,說望天子為仁德之君,但實際上是希望天子假仁假義,且跟著他們一起演假仁假義的戲,而做魚肉百姓的真事。


    如果皇帝不願意演,那對他們而言,還不如皇帝做暴君昏君,這樣他們還能跟著名正言順的擺爛做更貪更惡的官。


    故而,他們現在不怕皇帝被逼成暴君。


    當然,他們也更希望皇帝妥協,然後陪他們表演假仁假義的戲。


    但無論是哪種結果,對於想“吃人”的他們而言,都是贏!


    唯一區別不過是大贏和小贏的區別而已。


    張璁因而不由得叉腰,呼吸有些重,急於改革天下大弊的他,很是看不慣這些貌忠實奸之輩逼天子走上不仁不義的道路!


    而就在張璁躁動不已時,張太後已從左順門內走了出來,且依舊掛著一臉冰霜。


    張璁頓時瞪大了眼,但緊接著就是狂喜。


    楊一清和王鏊也大為驚詫地互相看了一眼。


    王瓊也呆滯了一會兒,隨即則是暗笑,心想陛下不愧是陛下,就是會找到偽君子們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楊一清和王鏊忙迎了過來,跪下道:“太後怎能來前朝?”


    “你們問我怎能來前朝,我倒要問你們,怎麽就要造祖宗的反,不認我大明的天子,不認天下禮法呢!”


    “既然大家都不講祖訓規矩,那就都不講祖訓規矩了!”


    張太後說著就大踏步走到王科等麵前來,隨即也轉身跪在了左順門外。


    王科等見披頭散發的太後跪在自己麵前,頓時就瞪大了眼,緊接著就雙目如起猛火,而恨恨地盯著張太後。


    張太後則舉著司禮監已經給她擬好的懿旨,高聲喊道:


    “皇帝!”


    “我隻知道先帝遺命是讓你遵祖宗成法嗣皇帝位,是把祖宗的社稷江山交到了你手裏,沒有交給哪位大臣,更沒有交給我!”


    “祖宗也隻說違抗皇命皆為逆賊當剮,沒說要從什麽廷推,從什麽公論,所以我現在降懿旨給你,請你誅不臣!”


    “而你如果非要縱容這些奸臣賊子壞祖宗章法,而不是誅殺他們,以護住祖宗的江山社稷,那就燒了我的懿旨,然後先下旨殺了我!再去把祖宗江山交給那些不認祖宗不認禮法的亂臣賊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