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跪到左順門外去,別在這裏耽誤朝廷正事,然後等候處置!”
朱厚熜則冷聲吩咐道。
王科等一怔,隨即叩首道:“臣等領旨!”
於是。
這些人就去了左順門外跪著。
朱厚熜則在朝會結束後,回了禦書房,並對禦書房諸大臣們說:“你們去勸勸他們!告訴他們,以死爭權沒有意義,不要學郭楠!朕不是以死勸諫就能嚇住的!”
“是!”
楊一清等忙回了一句。
“朕先去見昭聖太後,隨後才回來問你們的勸說結果,然後再決定如何下旨處置他們。”
朱厚熜則又意味深長說起別的話來。
接著。
朱厚熜就離開了禦書房,去了後宮。
而楊一清等麵色大驚。
他們自然明白天子去見昭聖太後是什麽意思。
這天下要說最護張鶴齡、張延齡的人。
那肯定不是天子。
更不是已經駕崩的孝廟、武廟兩代先帝。
而是眼下還代表著天家最尊貴身份的張太後!
這位張太後護起兩弟弟來,是什麽都不顧的,哪怕因此不利於她自己。
“趕緊去勸吧,昭聖太後真發起瘋來,誰也沒有辦法阻擋,除非我們真的不以禮治天下了。”
王鏊這時就不由得一臉著急地先開了口。
楊一清這時已經先出了禦書房,三步並作兩步地往左順門走去。
張璁也跟著走了出去:“那還等什麽!”
朱厚熜這裏則來到了張太後的仁壽宮。
張太後也早已聽聞到了外朝清流,要借李福達一案,整治郭勳和她那倆弟弟的事。
而張太後在得知三法司和廷審都執意要求皇帝審查和處置郭勳和她那倆弟弟交通逆賊的事時,更是著急的飯都吃不下,也因此讓朱厚熜也知道了此事。
對於張太後而言,她也的確怕嘉靖皇帝向清流們妥協,要審查和處置郭勳和她那倆弟弟。
所以,當朱厚熜以看望她為名來到仁壽宮時,她也忙問起朱厚熜來:“怎麽樣,他倆真的要被處置嗎?”
朱厚熜先唉聲歎氣了一番。
張太後見此不由得雙手放在了心口,退了幾步,而接著就把桌案奮力一拍。
啪!
“我就不明白,當年他們做的那些的確過分的事時,也不沒有這麽多人想他們死,怎麽現在他們聽了我的話,也聽了皇帝你的話,開始做些利國利民的事,反而要他死的人就更多了,甚至不惜還逼著你這個皇帝處置他們!”
張太後說著就癱坐在了榻上,落下淚來。
“皇伯母,您別太生氣,以免傷著了自個兒的身子。”
“另外,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正因為兩位國舅現在開始做利國利民的事了,才更遭那些奸臣賊子恨!”
“他們都是恨不得把我大明折騰亡國,也不願意自己受半點委屈的。”
“而偏偏現在奸臣還不少,畢竟楊廷和雖然提前走了,可他留下的門生故舊還很多,這些人因為資曆與關係還在的緣故,也就依舊猖狂的很。”
“所以,現在才出現兩位國舅越是改過自新,真用不傷百姓的方式取利,反而越被他們恨得咬牙切齒的情況,除非兩位國舅既不取百姓的利也不取縉紳的利,更不取國家的利,就每天省吃儉用,過苦日子,那樣他們才會高興。”
朱厚熜這時對張太後如實分析起清流們為何欲置兩位國舅的原因來,並以此為契機讓張太後更加恨這些清流。
張太後作為一個深居後宮的婦女,且素來性格也是容易走極端的,在弘治、正德朝鬧起來時,都讓兩位皇帝和大臣們頭疼不已。
所以,張太後聽後直接委屈憤怒道:“那皇帝你就應該把這些奸臣賊子都砍頭抄家!我就不相信,大明還成了他們的天下!”
“我隻知道先帝遺命,是把祖宗的江山是交到了你手裏,沒有交到他們手裏!而且,也隻讓我凡事從你,沒叫我從他們!”
張太後接著還補充了起來。
朱厚熜道:“朕自然也知道,所以朕在擺平了南方後,就推翻了廷審,更換三法司堂官,把原來那些不忠於朝廷的三法司堂官都下了獄,以朕這個君父的身份,維護公正,讓兩位國舅不因此被冤枉!”
“但是,皇伯母啊,你猜怎麽著?有官員王科等人,公然在朝會上叫囂朕無故換官,且不以廷推而以特簡用人,是亂政!特簡明明才是祖宗成法,廷推不過是特簡演變而已,結果他們卻說朕是亂政。”
“那你就不能準予他們!”
“一個個真是反了天了。”
張太後聽朱厚熜這麽說,就越是生氣,恨不得自己親自去罵那些官員們一通。
朱厚熜繼續添油加火道:“朕自然沒允,可他們又要死諫,還說朕如果不應允他們,他們就長跪不起!”
“皇伯母,他們這是寧願拿命威脅,也要逼死兩位國舅呀!”
朱厚熜一臉憤慨地說道。
張太後聽後也非常憤慨:“他們怎麽這麽蠻橫不講理!”
朱厚熜則又說道:“現在我已經讓元輔他們去勸,但以朕看,很可能勸不動,他們是要拿命來對抗朕,逼朕處置兩位國舅,朕固然可以如了他們的願,但也會被他們用這種方式讓天下人誤解朕真是無視天下民意的民賊,畢竟他們這次是爭廷推之製,而非要朕姑息不法,自然也就讓天下士人有理由以認為天子該用天下公推之賢臣才能使天下長治久安,而天子不肯這樣做,還殺這樣的諍臣,則無疑是民賊獨夫。”
“所以,你就要答應他們,向他們服軟?”
“可你自己說過,要把他們當你親舅舅的呀!”
張太後問著就激動站了起來,看著朱厚熜。
朱厚熜道:“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隻是這個辦法,有損您的名望,因為得您去表個態,才能斷絕他們的希望,省得他們以為你會站在他們那邊,支持他們這樣亂祖宗章法。”
“隻要能維護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讓那些奸臣賊子得償所願,就是要我的命,也無妨!”
“你說就是!”
張太後咬牙說道。
朱厚熜道:“朕能入繼大統,固然是祖宗輪序,但眼下在禮法上,您是天家最尊貴的長輩,您代表著列祖列宗和先帝,您如果為捍衛祖宗成法,要朕不從公論而循祖製獨治,朕自然不好為從公論而不尊崇您,拆自己的台,即便是他們也不敢掀這個桌子,畢竟他們也是不敢棄禮製的,若棄了禮製,他們自己在家族裏也會失去權威!”
“本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所在,自己在家裏說一不二,卻要皇帝聽從天下公論!”
“這就導致禮製對上對下出現了偏頗,要天下從公論,那他們首先在家裏就得從公論!”
朱厚熜說到這裏,張太後就神色嚴肅地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接著。
張太後就冷聲說道:“就勞皇帝讓司禮監給我擬一道護祖宗成法誅不臣的諭旨,然後給我,我要親自拿著諭旨去會會他們!”
“既然不要章法,那就都不要章法了!”
張太後說著就吩咐道:“給我取冠!”
“取冠!”
張太後身邊的宮人們大為驚訝。
張太後因而隻得再次大喝一聲。
於是。
張太後身邊的宮人就隻得給張太後取下了冠。
而接著。
張太後就憤然拔下了頭上金簪,讓一頭長發如瀑布搬散了下來。
隨後,張太後雙手合在腹前,大步就走了出去,一臉冰霜。
朱厚熜見此大吃一驚。
他是有意讓張太後出麵掀桌子,逼外朝文官同意他殺人,替他維護皇權,也在禮法上徹底斷絕那些士大夫以死爭士權的路!
但是他沒想到,張太後會用這樣激烈的動作。
不過,朱厚熜不知道的是,曆史上張太後就是這麽極端的人,因曆史上嘉靖要處置張鶴齡和張延齡,她在曆史上就以披頭散發下跪的方式逼過嘉靖。
隻是這一世,嘉靖巧妙的把皇帝和後宮外戚的矛盾轉移為了後宮外戚和縉紳的矛盾,才讓張太後這種禮法上屬於掀桌子的激烈行為不是對向他而對向了百官。
朱厚熜則冷聲吩咐道。
王科等一怔,隨即叩首道:“臣等領旨!”
於是。
這些人就去了左順門外跪著。
朱厚熜則在朝會結束後,回了禦書房,並對禦書房諸大臣們說:“你們去勸勸他們!告訴他們,以死爭權沒有意義,不要學郭楠!朕不是以死勸諫就能嚇住的!”
“是!”
楊一清等忙回了一句。
“朕先去見昭聖太後,隨後才回來問你們的勸說結果,然後再決定如何下旨處置他們。”
朱厚熜則又意味深長說起別的話來。
接著。
朱厚熜就離開了禦書房,去了後宮。
而楊一清等麵色大驚。
他們自然明白天子去見昭聖太後是什麽意思。
這天下要說最護張鶴齡、張延齡的人。
那肯定不是天子。
更不是已經駕崩的孝廟、武廟兩代先帝。
而是眼下還代表著天家最尊貴身份的張太後!
這位張太後護起兩弟弟來,是什麽都不顧的,哪怕因此不利於她自己。
“趕緊去勸吧,昭聖太後真發起瘋來,誰也沒有辦法阻擋,除非我們真的不以禮治天下了。”
王鏊這時就不由得一臉著急地先開了口。
楊一清這時已經先出了禦書房,三步並作兩步地往左順門走去。
張璁也跟著走了出去:“那還等什麽!”
朱厚熜這裏則來到了張太後的仁壽宮。
張太後也早已聽聞到了外朝清流,要借李福達一案,整治郭勳和她那倆弟弟的事。
而張太後在得知三法司和廷審都執意要求皇帝審查和處置郭勳和她那倆弟弟交通逆賊的事時,更是著急的飯都吃不下,也因此讓朱厚熜也知道了此事。
對於張太後而言,她也的確怕嘉靖皇帝向清流們妥協,要審查和處置郭勳和她那倆弟弟。
所以,當朱厚熜以看望她為名來到仁壽宮時,她也忙問起朱厚熜來:“怎麽樣,他倆真的要被處置嗎?”
朱厚熜先唉聲歎氣了一番。
張太後見此不由得雙手放在了心口,退了幾步,而接著就把桌案奮力一拍。
啪!
“我就不明白,當年他們做的那些的確過分的事時,也不沒有這麽多人想他們死,怎麽現在他們聽了我的話,也聽了皇帝你的話,開始做些利國利民的事,反而要他死的人就更多了,甚至不惜還逼著你這個皇帝處置他們!”
張太後說著就癱坐在了榻上,落下淚來。
“皇伯母,您別太生氣,以免傷著了自個兒的身子。”
“另外,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正因為兩位國舅現在開始做利國利民的事了,才更遭那些奸臣賊子恨!”
“他們都是恨不得把我大明折騰亡國,也不願意自己受半點委屈的。”
“而偏偏現在奸臣還不少,畢竟楊廷和雖然提前走了,可他留下的門生故舊還很多,這些人因為資曆與關係還在的緣故,也就依舊猖狂的很。”
“所以,現在才出現兩位國舅越是改過自新,真用不傷百姓的方式取利,反而越被他們恨得咬牙切齒的情況,除非兩位國舅既不取百姓的利也不取縉紳的利,更不取國家的利,就每天省吃儉用,過苦日子,那樣他們才會高興。”
朱厚熜這時對張太後如實分析起清流們為何欲置兩位國舅的原因來,並以此為契機讓張太後更加恨這些清流。
張太後作為一個深居後宮的婦女,且素來性格也是容易走極端的,在弘治、正德朝鬧起來時,都讓兩位皇帝和大臣們頭疼不已。
所以,張太後聽後直接委屈憤怒道:“那皇帝你就應該把這些奸臣賊子都砍頭抄家!我就不相信,大明還成了他們的天下!”
“我隻知道先帝遺命,是把祖宗的江山是交到了你手裏,沒有交到他們手裏!而且,也隻讓我凡事從你,沒叫我從他們!”
張太後接著還補充了起來。
朱厚熜道:“朕自然也知道,所以朕在擺平了南方後,就推翻了廷審,更換三法司堂官,把原來那些不忠於朝廷的三法司堂官都下了獄,以朕這個君父的身份,維護公正,讓兩位國舅不因此被冤枉!”
“但是,皇伯母啊,你猜怎麽著?有官員王科等人,公然在朝會上叫囂朕無故換官,且不以廷推而以特簡用人,是亂政!特簡明明才是祖宗成法,廷推不過是特簡演變而已,結果他們卻說朕是亂政。”
“那你就不能準予他們!”
“一個個真是反了天了。”
張太後聽朱厚熜這麽說,就越是生氣,恨不得自己親自去罵那些官員們一通。
朱厚熜繼續添油加火道:“朕自然沒允,可他們又要死諫,還說朕如果不應允他們,他們就長跪不起!”
“皇伯母,他們這是寧願拿命威脅,也要逼死兩位國舅呀!”
朱厚熜一臉憤慨地說道。
張太後聽後也非常憤慨:“他們怎麽這麽蠻橫不講理!”
朱厚熜則又說道:“現在我已經讓元輔他們去勸,但以朕看,很可能勸不動,他們是要拿命來對抗朕,逼朕處置兩位國舅,朕固然可以如了他們的願,但也會被他們用這種方式讓天下人誤解朕真是無視天下民意的民賊,畢竟他們這次是爭廷推之製,而非要朕姑息不法,自然也就讓天下士人有理由以認為天子該用天下公推之賢臣才能使天下長治久安,而天子不肯這樣做,還殺這樣的諍臣,則無疑是民賊獨夫。”
“所以,你就要答應他們,向他們服軟?”
“可你自己說過,要把他們當你親舅舅的呀!”
張太後問著就激動站了起來,看著朱厚熜。
朱厚熜道:“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隻是這個辦法,有損您的名望,因為得您去表個態,才能斷絕他們的希望,省得他們以為你會站在他們那邊,支持他們這樣亂祖宗章法。”
“隻要能維護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讓那些奸臣賊子得償所願,就是要我的命,也無妨!”
“你說就是!”
張太後咬牙說道。
朱厚熜道:“朕能入繼大統,固然是祖宗輪序,但眼下在禮法上,您是天家最尊貴的長輩,您代表著列祖列宗和先帝,您如果為捍衛祖宗成法,要朕不從公論而循祖製獨治,朕自然不好為從公論而不尊崇您,拆自己的台,即便是他們也不敢掀這個桌子,畢竟他們也是不敢棄禮製的,若棄了禮製,他們自己在家族裏也會失去權威!”
“本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所在,自己在家裏說一不二,卻要皇帝聽從天下公論!”
“這就導致禮製對上對下出現了偏頗,要天下從公論,那他們首先在家裏就得從公論!”
朱厚熜說到這裏,張太後就神色嚴肅地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接著。
張太後就冷聲說道:“就勞皇帝讓司禮監給我擬一道護祖宗成法誅不臣的諭旨,然後給我,我要親自拿著諭旨去會會他們!”
“既然不要章法,那就都不要章法了!”
張太後說著就吩咐道:“給我取冠!”
“取冠!”
張太後身邊的宮人們大為驚訝。
張太後因而隻得再次大喝一聲。
於是。
張太後身邊的宮人就隻得給張太後取下了冠。
而接著。
張太後就憤然拔下了頭上金簪,讓一頭長發如瀑布搬散了下來。
隨後,張太後雙手合在腹前,大步就走了出去,一臉冰霜。
朱厚熜見此大吃一驚。
他是有意讓張太後出麵掀桌子,逼外朝文官同意他殺人,替他維護皇權,也在禮法上徹底斷絕那些士大夫以死爭士權的路!
但是他沒想到,張太後會用這樣激烈的動作。
不過,朱厚熜不知道的是,曆史上張太後就是這麽極端的人,因曆史上嘉靖要處置張鶴齡和張延齡,她在曆史上就以披頭散發下跪的方式逼過嘉靖。
隻是這一世,嘉靖巧妙的把皇帝和後宮外戚的矛盾轉移為了後宮外戚和縉紳的矛盾,才讓張太後這種禮法上屬於掀桌子的激烈行為不是對向他而對向了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