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多數人得利,少部分人損利。
不然,他的權力基礎就會不存在。
隻是,要讓大多數人得利,那就意味著,朝廷要拿出更多的利來惠及大多數,那就得增加開支,而不是把錢一直放在庫房裏存起來。
因為利益按照客觀規律,會很自然地流行少部分人。
這也是為什麽自古以來兼並不能根絕的原因。
朱厚熜這樣做,是在反其道而行,而要這樣做,就得生產力一直進步,自己朝廷掌控的生產資源一直增加才行。
否則。
朱厚熜也阻止不了財富向少部分人手裏集中,自然也阻止不了少部分人成為整個帝國資源的壟斷者。
好在,朱厚熜現在一直在促進生產力,增加生產資源。
就比如眼下,他要繼續去派駐官員去曰本開發新資源的事。
雖說,朝廷許多官僚視去海外做官為畏途,但大明畢竟官僚群體基數龐大,所以還是有不少的官僚,上疏自薦去日出町任宣撫官的。
一是無論文官還是武官,去曰本任官,就官階提到正四品,尤其是文官,直接掛僉都禦史銜,這可是很多官僚一輩子都得不到的超擢機會。
二是想進步的官僚們都知道,天子勵精圖治,積極進取海外資源,誰毛遂自薦去海外,誰就會簡在帝心,隻要將來能活著回來,那就是會天然地被天子看重。
所以,翰林官徐階在思忖很久後,上了這樣一道自薦的奏疏。
他知道跨海去東洋做官不是兒戲。
但他太想進步了!
他也知道天子,是不看重自己翰林院這幫隻會空談的清流的,要不然也不會讓王瓊、林俊這些非翰林出身的官員進內閣。
朱厚熜也在眾多上疏自薦去曰本的奏本中,看見了徐階的名字。
他對此不由得忍俊不禁,且還真的點了徐階的名字。
原因無他。
一來,徐階在考試上非常優異,探花出身,而且是他改元後的第一屆科舉的探花郎,是需要扶持其作為後麵進士們的表率的。
二來,朱厚熜相信徐階這種能在曆史上官至首輔,在貪那麽多而且被海瑞追著逼還所侵田地的情況下還能善終,說明本事是不小的。
而朱厚熜這是第一次外派官員去海外經營,屬於對外擴張資源的第一炮。
這第一炮能不能打好至關重要。
如果不能打好,會讓守舊黨更加有理由阻止他外擴,也會讓中立的人也開始對外擴產生質疑。
所以,朱厚熜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去。
而朱厚熜也不擔心徐階會陽奉陰違,而用這種方式對抗他的治國方略。
畢竟徐階要陽奉陰違,也不至於冒這個險。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出海在很多人看來,跟後世出國去中東、非洲一樣,總覺得是風險萬分。
何況,在朱厚熜的印象中,徐階是個精致利己的人,是萬萬不會為了守舊派的利益徹底犧牲自己的,要不然曆史上也不會騙過嘉靖。
再說了,現在的徐階不也才二十來歲嘛,老奸巨猾應該還談不上,想進步的心應該更強烈些才是。
朱厚熜是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也不會真用固有的印象來看待一個人。
隻要現在還年輕的徐階想進步,他就會給徐階一個機會。
而徐階若真壞了他的事,他自然也不會客氣。
當然,他相信,以徐階的聰明,即便他涉世未深,也會清楚辦砸了這件事後果會多嚴重。
不過,徐階奉旨上疏自薦去東洋為官,也著實驚呆了他的不少鄉黨親友。
“你真要去東洋?”
“你怎麽想的?”
吳一鵬就在得知此事後特地問起徐階來。
徐階神色凝重地看著吳一鵬,眼眸裏寫滿了“我太想進步了”這六個字,而說道:
“不這樣做,不知道何年月才會被陛下注意到,張孚敬、夏言、嚴嵩這些人的例子都說明,要想升得快,就得明君父之想要,急君父之想急!”
“就連大宗伯您,能掌禮部,不也是因為之前選妃時,明君父之所想,急君父之所急,才成功坐上了這個位置嗎?”
“大宗伯!”
“晚輩不想在翰林院苦熬了!”
“再說,陛下也並不喜歡隻肯在翰林院做清貴官的人!”
徐階這麽說後,吳一鵬也沒再反駁,隻語重心長道:“你呀,太急了!”
“不急不行!”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首發本。
徐階神色依舊凝重地回了一句。
接著。
徐階又說:“陛下睿智英明,神聰天縱,處處有其耳目,恐晚輩昔日的舉止早就被他知道,說不準早就厭惡我,或許還認為我是小人而不可用,隻是又因為我官位不顯,有意看晚輩改未改變而已;晚輩若不抓住這次機會,那就隻會苦熬到死,如此,還不如死在異國他鄉!”
吳一鵬聽後沒再多言。
他知道徐階是個不甘心做普通人的。
而朱厚熜這裏除了點徐階的名外,還點了都指揮使僉事柯榮充遊擊,任宣撫副使。
朱厚熜也在接下來於禦書房召見了這兩人,以示重視。
兩人知道後自然是振奮不已,都清楚果然陛下是重視這事的。
徐階在同柯榮一起走向禦書房時,更是神采煥發,明顯比體壯威猛的武將柯榮還要有精神。
原因自然是現在他走去的禦書房,是權力最高所在地。
他在向禦書房走來時,不禁因此開始暢想,將來自己或許會以執政的身份進入這裏,而天天在禦前聽訓議政,然後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甚至暢想在他將來走到這一步時,或許已換成年少的新主,那時的他沒準還能徹底的操控天下,受天下人的敬仰。
而作為武將的柯榮自然沒有這些想法。
畢竟他還沒想過武將的頂點會是在禦書房與陛下共議朝政、決策天下機務。
但柯榮也還是興奮的。
因為皇帝願意召見他,就已經說明沒有輕視武將的意思。
所以,兩人在見到朱厚熜,行起大禮時,都表現的特別虔誠。
朱厚熜則在讓兩人平身後就看向了這兩人。
對於柯榮,他是知道的,畢竟柯榮是已經跟西夷、倭寇都對戰過的將領,對外作戰經驗豐富,朱厚熜相信他去東洋不至於會懼怕東洋各戰國大名的武裝力量。
而徐階更不用說。
朱厚熜很認真地打量起了這位在曆史上對自己和嚴嵩隱忍了幾十年的無敵忍者。
不然,他的權力基礎就會不存在。
隻是,要讓大多數人得利,那就意味著,朝廷要拿出更多的利來惠及大多數,那就得增加開支,而不是把錢一直放在庫房裏存起來。
因為利益按照客觀規律,會很自然地流行少部分人。
這也是為什麽自古以來兼並不能根絕的原因。
朱厚熜這樣做,是在反其道而行,而要這樣做,就得生產力一直進步,自己朝廷掌控的生產資源一直增加才行。
否則。
朱厚熜也阻止不了財富向少部分人手裏集中,自然也阻止不了少部分人成為整個帝國資源的壟斷者。
好在,朱厚熜現在一直在促進生產力,增加生產資源。
就比如眼下,他要繼續去派駐官員去曰本開發新資源的事。
雖說,朝廷許多官僚視去海外做官為畏途,但大明畢竟官僚群體基數龐大,所以還是有不少的官僚,上疏自薦去日出町任宣撫官的。
一是無論文官還是武官,去曰本任官,就官階提到正四品,尤其是文官,直接掛僉都禦史銜,這可是很多官僚一輩子都得不到的超擢機會。
二是想進步的官僚們都知道,天子勵精圖治,積極進取海外資源,誰毛遂自薦去海外,誰就會簡在帝心,隻要將來能活著回來,那就是會天然地被天子看重。
所以,翰林官徐階在思忖很久後,上了這樣一道自薦的奏疏。
他知道跨海去東洋做官不是兒戲。
但他太想進步了!
他也知道天子,是不看重自己翰林院這幫隻會空談的清流的,要不然也不會讓王瓊、林俊這些非翰林出身的官員進內閣。
朱厚熜也在眾多上疏自薦去曰本的奏本中,看見了徐階的名字。
他對此不由得忍俊不禁,且還真的點了徐階的名字。
原因無他。
一來,徐階在考試上非常優異,探花出身,而且是他改元後的第一屆科舉的探花郎,是需要扶持其作為後麵進士們的表率的。
二來,朱厚熜相信徐階這種能在曆史上官至首輔,在貪那麽多而且被海瑞追著逼還所侵田地的情況下還能善終,說明本事是不小的。
而朱厚熜這是第一次外派官員去海外經營,屬於對外擴張資源的第一炮。
這第一炮能不能打好至關重要。
如果不能打好,會讓守舊黨更加有理由阻止他外擴,也會讓中立的人也開始對外擴產生質疑。
所以,朱厚熜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去。
而朱厚熜也不擔心徐階會陽奉陰違,而用這種方式對抗他的治國方略。
畢竟徐階要陽奉陰違,也不至於冒這個險。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出海在很多人看來,跟後世出國去中東、非洲一樣,總覺得是風險萬分。
何況,在朱厚熜的印象中,徐階是個精致利己的人,是萬萬不會為了守舊派的利益徹底犧牲自己的,要不然曆史上也不會騙過嘉靖。
再說了,現在的徐階不也才二十來歲嘛,老奸巨猾應該還談不上,想進步的心應該更強烈些才是。
朱厚熜是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也不會真用固有的印象來看待一個人。
隻要現在還年輕的徐階想進步,他就會給徐階一個機會。
而徐階若真壞了他的事,他自然也不會客氣。
當然,他相信,以徐階的聰明,即便他涉世未深,也會清楚辦砸了這件事後果會多嚴重。
不過,徐階奉旨上疏自薦去東洋為官,也著實驚呆了他的不少鄉黨親友。
“你真要去東洋?”
“你怎麽想的?”
吳一鵬就在得知此事後特地問起徐階來。
徐階神色凝重地看著吳一鵬,眼眸裏寫滿了“我太想進步了”這六個字,而說道:
“不這樣做,不知道何年月才會被陛下注意到,張孚敬、夏言、嚴嵩這些人的例子都說明,要想升得快,就得明君父之想要,急君父之想急!”
“就連大宗伯您,能掌禮部,不也是因為之前選妃時,明君父之所想,急君父之所急,才成功坐上了這個位置嗎?”
“大宗伯!”
“晚輩不想在翰林院苦熬了!”
“再說,陛下也並不喜歡隻肯在翰林院做清貴官的人!”
徐階這麽說後,吳一鵬也沒再反駁,隻語重心長道:“你呀,太急了!”
“不急不行!”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首發本。
徐階神色依舊凝重地回了一句。
接著。
徐階又說:“陛下睿智英明,神聰天縱,處處有其耳目,恐晚輩昔日的舉止早就被他知道,說不準早就厭惡我,或許還認為我是小人而不可用,隻是又因為我官位不顯,有意看晚輩改未改變而已;晚輩若不抓住這次機會,那就隻會苦熬到死,如此,還不如死在異國他鄉!”
吳一鵬聽後沒再多言。
他知道徐階是個不甘心做普通人的。
而朱厚熜這裏除了點徐階的名外,還點了都指揮使僉事柯榮充遊擊,任宣撫副使。
朱厚熜也在接下來於禦書房召見了這兩人,以示重視。
兩人知道後自然是振奮不已,都清楚果然陛下是重視這事的。
徐階在同柯榮一起走向禦書房時,更是神采煥發,明顯比體壯威猛的武將柯榮還要有精神。
原因自然是現在他走去的禦書房,是權力最高所在地。
他在向禦書房走來時,不禁因此開始暢想,將來自己或許會以執政的身份進入這裏,而天天在禦前聽訓議政,然後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甚至暢想在他將來走到這一步時,或許已換成年少的新主,那時的他沒準還能徹底的操控天下,受天下人的敬仰。
而作為武將的柯榮自然沒有這些想法。
畢竟他還沒想過武將的頂點會是在禦書房與陛下共議朝政、決策天下機務。
但柯榮也還是興奮的。
因為皇帝願意召見他,就已經說明沒有輕視武將的意思。
所以,兩人在見到朱厚熜,行起大禮時,都表現的特別虔誠。
朱厚熜則在讓兩人平身後就看向了這兩人。
對於柯榮,他是知道的,畢竟柯榮是已經跟西夷、倭寇都對戰過的將領,對外作戰經驗豐富,朱厚熜相信他去東洋不至於會懼怕東洋各戰國大名的武裝力量。
而徐階更不用說。
朱厚熜很認真地打量起了這位在曆史上對自己和嚴嵩隱忍了幾十年的無敵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