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反對楊一清的乃是張璁。


    張璁正色看著楊一清:“元輔此言,聽上去有道理,但實際上是在避重就輕,不想對內革新除弊,而以對外巧取豪奪之利,姑息國內之弊!此舉無疑是在舍本逐末,非為臣者致君堯舜之道!”


    楊一清聽後冷下臉來。


    他和張璁的矛盾就在於此。


    作為軍籍出身的士大夫,又是在邊鎮靠軍功崛起的文臣。


    楊一清更希望依靠軍事力量對外擴張為主,用犧牲外邦利益的方式實現國內的中興,而不是在國內大刀闊斧的改革,得罪利益集團不說,還容易適得其反。


    但手工業家庭出身的張璁,更希望依靠強大的皇權對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進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王鏊見兩人僵在原地,就忙開口勸道:“現在是議宗室的事,還是不要扯遠了吧。”


    “正是。”


    王瓊回了一句。


    席書則看了一眼吳一鵬說:“本來沒扯遠,是大宗伯先扯到了別處才扯遠了。”


    吳一鵬再次怒目看向席書:“你!”


    “不要這樣。”


    “同僚之間,要有雅量。”


    “還是說說宗室的事,大宗伯說的拿錢鼓勵外番這事,如今議了後,的確行不通,容易拒君子而招小人,還白費國帑。”


    “節用歸節用,君父也的確是不能委屈的,而不能委屈君父,這宗室問題還是得解決,不然天家如何安寧?”


    “天家不安,天下各家也難安!”


    王鏊說到這裏就看向吳一鵬:“大宗伯,你現在覺得呢?”


    “震澤公自然沒有說錯。”


    “我沒有想要委屈君父,委屈天家,要把管宗室玉牒之職歸還宗人府自然可以。”


    “另外,其他關於宗室的改製,我們禮部肯定也會全麵配合。”


    吳一鵬說道。


    說到這裏。


    吳一鵬就看了一眼席書:“就怕戶部因為要改革宗室而不舍得多撥錢糧。”


    席書道:“這不會!戶部雖然不敢靡費國帑,但不會視公帑為私財!”


    “隻是希望禮部以後不要又誇大其詞,說什麽不惠外邦就要四海不寧,兩宋倒是惠外邦甚力,也沒見其周邊有多安寧!”


    席書跟著陰陽怪氣道。


    吳一鵬聽後再次怒火填胸,但因王鏊向他搖頭擠眼睛,隻得壓著怒火,冷笑說:


    “就算我誇大其詞了,你們又有什麽損失呢?”


    “我就不明白,你們為何一直揪著不放!”


    吳一鵬接著又控訴了一句。


    “沒誰揪著不放,隻是革新改製,既是聖意所倡,也是民心所向,希望公等不要為私心而做糊塗事而已。”


    席書笑著回道。


    楊一清也不由得頷首,在席書這麽說後。


    因為他沒有說錯,自從又一大筆外財充實國庫後,官僚們對守舊還是革新的看法也在發生改變。


    許多因為深居內陸,不少更是生命的前半生一直在家鄉寒窗苦讀,後半生則在京師城裏熬資曆,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主流學術交流又是儒學,自然對海外情況知之甚少的官僚們,也漸漸發現,海外東洋原來會有這麽多錢糧可充實國帑。


    特別是年輕上進的官僚,開始心思活泛起來,在觀念上開始發生改變。


    再加上。


    吏部改革的例子在前,其他中央官衙中,不少家境不怎麽好的中下層官僚,認識到天子是真願意施仁降恩於他們,也就開始希望自己的部衙也能像吏部一樣改革,吏改官,杜絕製度性腐敗,把腐敗產生的灰色收入用於改善中下層官員的生活,使吏治更加清明。


    吳一鵬在回到禮部後,禮部許多官員都興奮地朝他看了過來,眼巴巴地看著他,明顯是都想知道,朝廷是不是接下來也要像改革吏部一樣改革禮部。


    當然,也有禮部的人一臉擔憂。


    一臉擔憂的自然是在禮部灰色收入中分得大量收入的吏部官吏。


    禮部左侍郎劉龍和禮部右侍郎翟鑾皆因此朝吳一鵬走了來。


    劉龍先問著吳一鵬:“可是議何事?”


    吳一鵬回道:“議改革宗室的問題,要將管理宗室玉牒的權力歸還給宗人府,不再由禮部管理。”


    劉龍聽了這話頓時心裏一涼。


    他作為堂官,自然不希望朝廷削禮部的權力。


    一旁的禮部右侍郎翟鑾也喟然一歎。


    但當禮部堂官把這個事宣達下去後,禮部員外郎史梧等中下層官員卻非常高興。


    史梧就對自己的一幹同僚們說:“陛下果然是勵精圖治的賢君!在國帑又大增一筆外財後,就真開啟了新的改製,這樣一來,我等將來像吏部同僚一樣,有自己的小院可分,有米炭補貼可發的日子不遠矣!”


    “是啊!”


    主事丁汝夔跟著附和,一臉期許地走來對禮部尚書吳一鵬拱手問道:“不知大宗伯可知朝廷在改革宗室製度之餘,打算何時讓禮部也同吏部一樣被整頓?”


    “著什麽急!”


    “朝廷的錢糧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事情總要一件一件去做,也不能一邊拿錢解決宗室的問題,又一邊拿錢讓我們禮部的官員也同吏部的官員一樣更受朝廷恩遇!”


    吳一鵬不耐煩地回答道。


    丁汝夔頗為不滿地苦笑著回道:“這怎麽能不急呢,你們堂官可以無所謂,可我們這些底下的官要是能早一日住上朝廷分的房子、吃上朝廷分的米炭棉布,就會省去很大的開銷的!畢竟京師什麽都貴,我們的俸金還要養家,隻要我們這裏少花一點,家裏妻兒的日子就能好過一點。”


    丁汝夔的曾祖丁伯原和祖父丁福都是庶民地主,父親丁忠也不過是個貢士,家境的確不怎麽好。


    所以,丁汝夔是真希望嘉靖改革的春風盡快吹到禮部,讓他這個禮部主事能日子好過一些。


    “沒錯,你們不急,可我們這些窮官急!”


    “朝廷沒錢改製還好說,但現在朝廷既然有錢,自然可以用這種方式既澄清吏治,也讓百官更有精力勠力國事!”


    “是啊,早點省一筆錢,不說可以買轎子雇轎夫,讓天下少幾個乞食的流民,就是買匹騾子,也能讓養騾子的人多賺點錢,我們也能更方便地從外城來內城部衙點卯啊!”


    史梧等不少中下層禮部官員也紛紛響應了起來。


    同樣出身寒族的觀政進士翁萬達甚至還在這時振臂一呼道:“要改製,要澄清吏治!”


    “要改製,要澄清吏治!”


    “要改製,要澄清吏治!”


    “要改製,要澄清吏治!”


    ……


    其他人都跟著紛紛響應起來。


    吳一鵬見此麵沉似水,隻與禮部左侍郎劉龍和禮部右侍郎翟鑾回了值房,而對兩人說:


    “朝廷國帑大增,天子又銳意革新,施仁政後,人心果然亂了!連禮部這樣的清貴之地,也開始有這麽多人思改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