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六年六月。
因世風漸崇奢侈,百官舉債者也增多,而國朝又改了漕運製度,使得京師的商業繁榮程度直接關係到南方商賈運糧布等物資北上的積極性,而影響到糧布等物價,和供銷鋪的官帑收益。
所以,朝廷在去年開始決定,百官俸銀分半年發放一次,不全部集中在年終全部發放。
故而,雖正值暑熱時節,但因在京官員要來戶部關領俸銀,所以這一天戶部外麵一大早就人頭竄動,排起了長龍隊伍,到正午也未見疏少。
“禮部主客司主事丁汝夔!”
丁汝夔望著脖子也不知排了多久,總算是在衣服快濕透之時,排到了關領俸銀的地方,且揮汗如雨地報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就把自己的官憑遞給了戶部發俸的官員。
戶部發俸銀的官員在看了官憑後就報了一聲:“主客司主事丁汝夔領俸!”
戶部吏員王堂負責禮部的俸銀發放,也就神情不悅地將丁汝夔的俸銀遞給了丁汝夔。
每位官員的俸銀,戶部都是已提前裝好的,而且裝好在了印有戶部衙號與俸銀額的布袋上。
所以,王堂也就不用點算,直接將正六品的官俸給了丁汝夔,隨後就讓他在花名冊上簽字。
丁汝夔見王堂麵色不喜,知道可能是近來朝廷改革吏製,讓他這種勢豪之家出身的吏員利益大受影響,特別眼下天子又說國朝每年要因石見銀山增銀千萬兩,隻怕也就更加不快,而知道將來胥吏把控朝廷部衙的日子將不遠矣。
丁汝夔是個自尊心強且敏感的人,別人不給他好臉色,他也不會給別人給好臉色,甚至還因此跟著認真點算起自己的俸銀來,不理會後麵領俸官員的催促,隻在毒日頭底下,將銀元一一拿出來清算。
“怎麽少了五塊銀元?”
“你們戶部之前出的憑條上,寫明了我這次要領五十銀元俸銀加獎金的。”
“但現在隻有四十五!”
丁汝夔清算完後就問起發餉的戶部郎中牟泰來。
牟泰聽後接過了丁汝夔的俸銀布袋,也認認真真地點算起來。
牟泰在數了後,也發現隻有四十五塊銀元,便看向這王堂:“這是怎麽回事?”
戶部吏員王堂張口結舌,不知該如何作答。
因為丁汝夔是當麵清算,他也不好推說是丁汝夔偷藏了五塊銀元,然後誣告戶部貪贓。
牟泰自然也不好看在都屬一個衙門的份上,給王堂麵子。
而才領了俸的一些官員在聽後也清算起來。
一時,不少倒是發足數的,但還是有兩個官員也過來說,他們也被克扣了三五塊的銀元。
原來,這是戶部官吏故意做的手腳,隨即選了一些中下級官員,而對他們的俸銀適當克扣給幾塊,利用很多官員粗心不在乎這些銀元多寡而不清算,或者待回去後才會反現的情況,而達到吞沒一些官帑到自己腰包裏的目的。
這樣,即便事後有官員發覺,也可以買通科道言官,讓他們推說是這些官員在誣告戶部,在故意鬧事。
當然,如果有細心的官員當麵點驗有誤,戶部也會有托詞,說是底下的人不小心點驗錯了,要不然也不會這麽隨機到隻有少部分人發錯。
而且,在以往發官俸的時候,因為常常發不足,且發的種類又多,比如有時候會用胡椒蘇木、布匹折俸,所以許多官員也就懶得驗算,再加上漂沒官帑也是官場普遍現象,基本上官員之間也懶得揭發,揭發反而是不守規矩,逼別人也認真。
自然缺斤短兩也就成了習慣。
戶部官吏也因為路徑依賴依舊這樣做。
但畢竟現在不同,官俸皆發朝廷法定貨幣——銀元,定俸也用銀元定,有沒有克扣,當場清算出來就很容易。
另外,偏偏丁汝夔也是細心人也就當麵揭發了這件事。
“部郎容稟,可能是小的粗心,點驗錯了!”
王堂說著就也向丁汝夔賠禮道歉:“還請主事見諒!”
丁汝夔嗬嗬冷笑:“真的隻是粗心嗎?”
王堂沒有回答,隻低垂著頭,同時嘴唇抿得很緊,心裏恨極了丁汝夔。
牟泰這裏也忙向丁汝夔拱手:“我們戶部這就為主事補全,至於他是粗心還是有意侵吞官俸,我們戶部也會向陛下奏明!還請主事先容我們把俸銀發完,畢竟天熱,後麵的人等久了隻怕會承受不住暑熱。”
丁汝夔聽後倒也給了牟泰麵子,走到了一邊,待戶部給他補全俸銀後,才簽字提著俸銀離開了。
同時,戶部也給其他沒發足俸銀的官員補足了俸銀。
而丁汝夔雖說沒多計較,但還是在走出來後,朝排隊的官員們都喊了喊:“大家領俸銀時,務必記得當場認真點算一下,防止沒有被發足俸銀,我剛才就出現了被短發五塊銀元的情況!”
後麵還不知情的官員聽後紛紛議論起來。
“居然還有這樣的事,之前就有人反應過,戶部發俸銀時沒有發足,但因為是關領回家後才發現,也就被戶部搪塞過去了。”
“既如此,我們可要認真一些才好!”
戶部王堂等官吏不禁因此黑了臉。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丁汝夔這裏則因此得意地笑了笑。
而手裏沉甸甸的俸銀,也讓他更加得意起來。
朝廷現在能發足百官俸銀,還能分兩次發放,讓他認識到大明的國力的確是在蒸蒸日上,自己這些寒門出身的官員的前景隻會越來越好。
即便是眼下,自己這些人也可以靠充足的官俸養活自己。
但他並沒有因此知足,隻暗想禮部要是也能像吏部一樣,為自己部衙的官員分房給食就更好了。
“大章兄!”
正在排隊的禮部觀政進士翁萬達在丁汝夔滿臉喜色地提著俸銀布袋走過來時,就喊了他一聲,且立即收下放在額頭上的扇子,而合扇向丁汝夔作揖行了一禮。
丁汝夔見此拱手回了禮。
“前麵在吵鬧什麽?”
“應該不是俸祿發不足吧?”
翁萬達問了一句。
他聽前輩官員講過,嘉靖朝以前,俸銀常發不足,很多時候折抄折實物都還不夠發放,也就這麽問了起來。
丁汝夔回道:“那自然不會!陛下治國有方,財帑充裕,隻有多發,不會有不足的情況,隻是有貪吏耍奸,故意給一些人的俸銀短發,你一會兒記得當場清點一下。”
“原來如此。”
“多謝提醒!”
“我不過是故意這樣問問,氣氣並不真想朝廷中興的小人們。”
“正如大章兄所言,如今國富民安,即將還要有上千萬白銀入庫,故隻會多發,不會再有以往發不足的情況!”
“可謂國有明君,使天下大治,也使君子歡顏,小人心亂!”
翁萬達說著就看向了他身邊那幾個正對他怒目而視的屬於縉紳子弟出身的官員。
丁汝夔也看向了這些人,笑著附和道:“沒錯!”
因世風漸崇奢侈,百官舉債者也增多,而國朝又改了漕運製度,使得京師的商業繁榮程度直接關係到南方商賈運糧布等物資北上的積極性,而影響到糧布等物價,和供銷鋪的官帑收益。
所以,朝廷在去年開始決定,百官俸銀分半年發放一次,不全部集中在年終全部發放。
故而,雖正值暑熱時節,但因在京官員要來戶部關領俸銀,所以這一天戶部外麵一大早就人頭竄動,排起了長龍隊伍,到正午也未見疏少。
“禮部主客司主事丁汝夔!”
丁汝夔望著脖子也不知排了多久,總算是在衣服快濕透之時,排到了關領俸銀的地方,且揮汗如雨地報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就把自己的官憑遞給了戶部發俸的官員。
戶部發俸銀的官員在看了官憑後就報了一聲:“主客司主事丁汝夔領俸!”
戶部吏員王堂負責禮部的俸銀發放,也就神情不悅地將丁汝夔的俸銀遞給了丁汝夔。
每位官員的俸銀,戶部都是已提前裝好的,而且裝好在了印有戶部衙號與俸銀額的布袋上。
所以,王堂也就不用點算,直接將正六品的官俸給了丁汝夔,隨後就讓他在花名冊上簽字。
丁汝夔見王堂麵色不喜,知道可能是近來朝廷改革吏製,讓他這種勢豪之家出身的吏員利益大受影響,特別眼下天子又說國朝每年要因石見銀山增銀千萬兩,隻怕也就更加不快,而知道將來胥吏把控朝廷部衙的日子將不遠矣。
丁汝夔是個自尊心強且敏感的人,別人不給他好臉色,他也不會給別人給好臉色,甚至還因此跟著認真點算起自己的俸銀來,不理會後麵領俸官員的催促,隻在毒日頭底下,將銀元一一拿出來清算。
“怎麽少了五塊銀元?”
“你們戶部之前出的憑條上,寫明了我這次要領五十銀元俸銀加獎金的。”
“但現在隻有四十五!”
丁汝夔清算完後就問起發餉的戶部郎中牟泰來。
牟泰聽後接過了丁汝夔的俸銀布袋,也認認真真地點算起來。
牟泰在數了後,也發現隻有四十五塊銀元,便看向這王堂:“這是怎麽回事?”
戶部吏員王堂張口結舌,不知該如何作答。
因為丁汝夔是當麵清算,他也不好推說是丁汝夔偷藏了五塊銀元,然後誣告戶部貪贓。
牟泰自然也不好看在都屬一個衙門的份上,給王堂麵子。
而才領了俸的一些官員在聽後也清算起來。
一時,不少倒是發足數的,但還是有兩個官員也過來說,他們也被克扣了三五塊的銀元。
原來,這是戶部官吏故意做的手腳,隨即選了一些中下級官員,而對他們的俸銀適當克扣給幾塊,利用很多官員粗心不在乎這些銀元多寡而不清算,或者待回去後才會反現的情況,而達到吞沒一些官帑到自己腰包裏的目的。
這樣,即便事後有官員發覺,也可以買通科道言官,讓他們推說是這些官員在誣告戶部,在故意鬧事。
當然,如果有細心的官員當麵點驗有誤,戶部也會有托詞,說是底下的人不小心點驗錯了,要不然也不會這麽隨機到隻有少部分人發錯。
而且,在以往發官俸的時候,因為常常發不足,且發的種類又多,比如有時候會用胡椒蘇木、布匹折俸,所以許多官員也就懶得驗算,再加上漂沒官帑也是官場普遍現象,基本上官員之間也懶得揭發,揭發反而是不守規矩,逼別人也認真。
自然缺斤短兩也就成了習慣。
戶部官吏也因為路徑依賴依舊這樣做。
但畢竟現在不同,官俸皆發朝廷法定貨幣——銀元,定俸也用銀元定,有沒有克扣,當場清算出來就很容易。
另外,偏偏丁汝夔也是細心人也就當麵揭發了這件事。
“部郎容稟,可能是小的粗心,點驗錯了!”
王堂說著就也向丁汝夔賠禮道歉:“還請主事見諒!”
丁汝夔嗬嗬冷笑:“真的隻是粗心嗎?”
王堂沒有回答,隻低垂著頭,同時嘴唇抿得很緊,心裏恨極了丁汝夔。
牟泰這裏也忙向丁汝夔拱手:“我們戶部這就為主事補全,至於他是粗心還是有意侵吞官俸,我們戶部也會向陛下奏明!還請主事先容我們把俸銀發完,畢竟天熱,後麵的人等久了隻怕會承受不住暑熱。”
丁汝夔聽後倒也給了牟泰麵子,走到了一邊,待戶部給他補全俸銀後,才簽字提著俸銀離開了。
同時,戶部也給其他沒發足俸銀的官員補足了俸銀。
而丁汝夔雖說沒多計較,但還是在走出來後,朝排隊的官員們都喊了喊:“大家領俸銀時,務必記得當場認真點算一下,防止沒有被發足俸銀,我剛才就出現了被短發五塊銀元的情況!”
後麵還不知情的官員聽後紛紛議論起來。
“居然還有這樣的事,之前就有人反應過,戶部發俸銀時沒有發足,但因為是關領回家後才發現,也就被戶部搪塞過去了。”
“既如此,我們可要認真一些才好!”
戶部王堂等官吏不禁因此黑了臉。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丁汝夔這裏則因此得意地笑了笑。
而手裏沉甸甸的俸銀,也讓他更加得意起來。
朝廷現在能發足百官俸銀,還能分兩次發放,讓他認識到大明的國力的確是在蒸蒸日上,自己這些寒門出身的官員的前景隻會越來越好。
即便是眼下,自己這些人也可以靠充足的官俸養活自己。
但他並沒有因此知足,隻暗想禮部要是也能像吏部一樣,為自己部衙的官員分房給食就更好了。
“大章兄!”
正在排隊的禮部觀政進士翁萬達在丁汝夔滿臉喜色地提著俸銀布袋走過來時,就喊了他一聲,且立即收下放在額頭上的扇子,而合扇向丁汝夔作揖行了一禮。
丁汝夔見此拱手回了禮。
“前麵在吵鬧什麽?”
“應該不是俸祿發不足吧?”
翁萬達問了一句。
他聽前輩官員講過,嘉靖朝以前,俸銀常發不足,很多時候折抄折實物都還不夠發放,也就這麽問了起來。
丁汝夔回道:“那自然不會!陛下治國有方,財帑充裕,隻有多發,不會有不足的情況,隻是有貪吏耍奸,故意給一些人的俸銀短發,你一會兒記得當場清點一下。”
“原來如此。”
“多謝提醒!”
“我不過是故意這樣問問,氣氣並不真想朝廷中興的小人們。”
“正如大章兄所言,如今國富民安,即將還要有上千萬白銀入庫,故隻會多發,不會再有以往發不足的情況!”
“可謂國有明君,使天下大治,也使君子歡顏,小人心亂!”
翁萬達說著就看向了他身邊那幾個正對他怒目而視的屬於縉紳子弟出身的官員。
丁汝夔也看向了這些人,笑著附和道:“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