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芳感覺陸時這一年老了很多,而且有點抑鬱,所以,她準備讓他過了年就出去工作。
陸時也想換個環境,但是他擔心安安:
“安安怎麽辦?我上班了誰看他?”
張維芳白了他一眼:
“你現在呀,完全就是一副當媽的心態,孩子大了,你該放手了,這樣對你對他都好。”
“再給他找個幼兒園嗎?”
張維芳搖了搖頭,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不,我準備讓安安回老家。”
陸時一下就炸了,他的眼裏帶著不可置信:
“什麽?你怎麽想的?老家那環境,那飯菜,讓安安怎麽適應?”
張維芳發現隻要涉及到安安的問題,陸時總是容易頭腦不清楚,她也是想了好久才決定把安安送回老家。
雖然現在安安懂事了很多,但是他骨子裏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無論去哪個幼兒園,他的心性總有一天會顯現出來,到時候說不定還會有麻煩。
村裏就不一樣,他可以跟著小朋友到處跑,打架也沒關係,家長一般不會管。
更重要的是,張維雙家的狗小和他同歲,是個很聰明懂事的小孩,可以帶著他玩,安安跟著他,說不定能改變呢!
陸時很快就被張維芳說服了,他覺得讓安安回去適應一下也好,說不定離開家他就長大了。
1973年的過年,除了張維仁,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張維保和張維存也長大了,成了家裏新的勞動力。
張維芳也奔了三十,張維雙二十六,張維仁二十四,張維芬十九歲,張維保十七歲,最小的張維存十四歲。
兩個小的都不上學了,每天跟著上工,張維保勤快,幹活積極,家裏家外的活都是他當主力。
張維芬這幾年長進了不少,雖然還是比較懶散,但家裏的活基本能幹下來,就是掙不了幾個工分,所以她的名聲並沒有好很多。
張維存最小,也是最懶的,不愛上學,也不愛上工,每天跟著一群人十幾歲的孩子亂跑,大隊長看他們幾個實在不像話,就讓他們跟著開荒隊開荒去了。
張巧納和張九雲對幾個孩子一視同仁,隻要不犯大錯,其他都讓他們自由成長。
張維雙最喜歡大姐,其次就是張維保,覺得他和自己一樣勤快:
“維保啊,你好好上工,別學那兩個懶貨。”
“我知道了,二姐。”張維保在這個家中一直是默默無聞,像老黃牛一樣的形象,不懂得爭吵,不懂得反抗。
但是,張維芳看得出來,人家是茶壺煮餃子——肚子裏有數。
大家聊天的時候,張巧納抱怨了幾句:
“哎,你說維仁都多大了,還不結婚,街坊鄰居的都笑話我們家呢!”
張維芳幫著勸了兩句:
“媽,維仁的前途大著呢,你別擔心。”
“嗯,好好的工作不幹,突然又跑去當兵,我和你爸是管不了了。”
張維仁當兵的內情沒有告訴家裏,家裏人不知道原因,才會一直擔心他。
“媽,當兵也挺好的,出來了也給分配工作。”
“希望吧,孩子大了,管不住。”張巧納手裏擀著皮,一個接一個。
安安在老家待了幾天,有舅舅和狗小哥哥陪著他,張維芳他們走的時候,他沒有一絲不舍。
回到家,張維芳上班後,陸時也正式開始找工作了,太好的崗位輪不到他,他隻能盯著那些普通的崗位。
而且現在正是青年下鄉的關鍵時候,別說正式工,臨時工都沒有缺口,稍微有一點動靜,就被人提前攔截了。
其實,這幾年幹黑市最掙錢,也是陸時最熟悉的行業,不過,安全性太低,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冒險。
最後,經過多方走訪,陸時終於打聽到西邊的廢品收購站招人,隻招一個臨時工,而且必須是男的。
陸時去廢品收購站看了一下,裏麵隻有一個五十多歲的大爺在,他看到陸時來問工作,就把情況和他說了一下。
“臨時工每個月隻有18塊錢的工資,沒有票據,主要工作是幫忙卸貨,搬貨,你考慮一下。”
一般成家立業的人都需要養家糊口,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花錢買臨時工,除非是年輕人,沒有太大壓力的,或者是逃避下鄉的。
而且廢品收購站的環境比較髒亂,幹得活也不輕鬆,所以老頭讓陸時好好考慮一下。
陸時直接問了一句:
“這個地方需要上夜班嗎?”
“臨時工隻上白班,晚上有專門值夜的人。”
陸時想了想,又問了一句:
“這個工作需要多少錢?”
老頭伸出四個手指,陸時就懂了,要四百塊錢,這個價格挺高的,不過陸時覺得這份工作很適合他,首先是自由,其次是可以每天回家。
陸時現在找工作,第一次考慮的就是能不能回家,要是上夜班的話,他就不準備來了。
他實在不放心讓張維芳與孩子們單獨留在家中,夏日裏倒是還好,但是一到冬季,那可就麻煩了,生火爐、搬煤炭等等瑣事都得由他來操持。
如果自己不在家,他心中怎麽可能踏實得了?畢竟這些事情對她們來說太過困難危險,而且他也不放心把這些事情交給別人。
陸時從兜裏掏出錢給了老頭,老頭給他開了個條子,讓他第二天早上八點來上班。
工作定下來之後,陸時的心裏踏實了不少,晚上,他破天荒的沒有做飯,然後帶著一家人去國營飯店吃了一頓,就當慶祝他有了新工作。
張維芳與虎子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他們由衷地為陸時感到開心。
這些年來,陸時一直默默奉獻,全心全意地照顧這個家庭。他承擔起生活中的種種責任,毫無怨言地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曾經那個桀驁不馴、充滿個性的陸時似乎漸漸遠去,但正是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讓這個家變得更加溫馨和睦。
如今看到陸時終於迎來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刻,張維和虎子心中滿是感慨和欣慰。
陸時也想換個環境,但是他擔心安安:
“安安怎麽辦?我上班了誰看他?”
張維芳白了他一眼:
“你現在呀,完全就是一副當媽的心態,孩子大了,你該放手了,這樣對你對他都好。”
“再給他找個幼兒園嗎?”
張維芳搖了搖頭,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不,我準備讓安安回老家。”
陸時一下就炸了,他的眼裏帶著不可置信:
“什麽?你怎麽想的?老家那環境,那飯菜,讓安安怎麽適應?”
張維芳發現隻要涉及到安安的問題,陸時總是容易頭腦不清楚,她也是想了好久才決定把安安送回老家。
雖然現在安安懂事了很多,但是他骨子裏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無論去哪個幼兒園,他的心性總有一天會顯現出來,到時候說不定還會有麻煩。
村裏就不一樣,他可以跟著小朋友到處跑,打架也沒關係,家長一般不會管。
更重要的是,張維雙家的狗小和他同歲,是個很聰明懂事的小孩,可以帶著他玩,安安跟著他,說不定能改變呢!
陸時很快就被張維芳說服了,他覺得讓安安回去適應一下也好,說不定離開家他就長大了。
1973年的過年,除了張維仁,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張維保和張維存也長大了,成了家裏新的勞動力。
張維芳也奔了三十,張維雙二十六,張維仁二十四,張維芬十九歲,張維保十七歲,最小的張維存十四歲。
兩個小的都不上學了,每天跟著上工,張維保勤快,幹活積極,家裏家外的活都是他當主力。
張維芬這幾年長進了不少,雖然還是比較懶散,但家裏的活基本能幹下來,就是掙不了幾個工分,所以她的名聲並沒有好很多。
張維存最小,也是最懶的,不愛上學,也不愛上工,每天跟著一群人十幾歲的孩子亂跑,大隊長看他們幾個實在不像話,就讓他們跟著開荒隊開荒去了。
張巧納和張九雲對幾個孩子一視同仁,隻要不犯大錯,其他都讓他們自由成長。
張維雙最喜歡大姐,其次就是張維保,覺得他和自己一樣勤快:
“維保啊,你好好上工,別學那兩個懶貨。”
“我知道了,二姐。”張維保在這個家中一直是默默無聞,像老黃牛一樣的形象,不懂得爭吵,不懂得反抗。
但是,張維芳看得出來,人家是茶壺煮餃子——肚子裏有數。
大家聊天的時候,張巧納抱怨了幾句:
“哎,你說維仁都多大了,還不結婚,街坊鄰居的都笑話我們家呢!”
張維芳幫著勸了兩句:
“媽,維仁的前途大著呢,你別擔心。”
“嗯,好好的工作不幹,突然又跑去當兵,我和你爸是管不了了。”
張維仁當兵的內情沒有告訴家裏,家裏人不知道原因,才會一直擔心他。
“媽,當兵也挺好的,出來了也給分配工作。”
“希望吧,孩子大了,管不住。”張巧納手裏擀著皮,一個接一個。
安安在老家待了幾天,有舅舅和狗小哥哥陪著他,張維芳他們走的時候,他沒有一絲不舍。
回到家,張維芳上班後,陸時也正式開始找工作了,太好的崗位輪不到他,他隻能盯著那些普通的崗位。
而且現在正是青年下鄉的關鍵時候,別說正式工,臨時工都沒有缺口,稍微有一點動靜,就被人提前攔截了。
其實,這幾年幹黑市最掙錢,也是陸時最熟悉的行業,不過,安全性太低,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冒險。
最後,經過多方走訪,陸時終於打聽到西邊的廢品收購站招人,隻招一個臨時工,而且必須是男的。
陸時去廢品收購站看了一下,裏麵隻有一個五十多歲的大爺在,他看到陸時來問工作,就把情況和他說了一下。
“臨時工每個月隻有18塊錢的工資,沒有票據,主要工作是幫忙卸貨,搬貨,你考慮一下。”
一般成家立業的人都需要養家糊口,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花錢買臨時工,除非是年輕人,沒有太大壓力的,或者是逃避下鄉的。
而且廢品收購站的環境比較髒亂,幹得活也不輕鬆,所以老頭讓陸時好好考慮一下。
陸時直接問了一句:
“這個地方需要上夜班嗎?”
“臨時工隻上白班,晚上有專門值夜的人。”
陸時想了想,又問了一句:
“這個工作需要多少錢?”
老頭伸出四個手指,陸時就懂了,要四百塊錢,這個價格挺高的,不過陸時覺得這份工作很適合他,首先是自由,其次是可以每天回家。
陸時現在找工作,第一次考慮的就是能不能回家,要是上夜班的話,他就不準備來了。
他實在不放心讓張維芳與孩子們單獨留在家中,夏日裏倒是還好,但是一到冬季,那可就麻煩了,生火爐、搬煤炭等等瑣事都得由他來操持。
如果自己不在家,他心中怎麽可能踏實得了?畢竟這些事情對她們來說太過困難危險,而且他也不放心把這些事情交給別人。
陸時從兜裏掏出錢給了老頭,老頭給他開了個條子,讓他第二天早上八點來上班。
工作定下來之後,陸時的心裏踏實了不少,晚上,他破天荒的沒有做飯,然後帶著一家人去國營飯店吃了一頓,就當慶祝他有了新工作。
張維芳與虎子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他們由衷地為陸時感到開心。
這些年來,陸時一直默默奉獻,全心全意地照顧這個家庭。他承擔起生活中的種種責任,毫無怨言地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曾經那個桀驁不馴、充滿個性的陸時似乎漸漸遠去,但正是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讓這個家變得更加溫馨和睦。
如今看到陸時終於迎來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刻,張維和虎子心中滿是感慨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