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雖然有些幽暗,但是很幹燥,而且深度也不太深。
甄誠小心翼翼地前進著,仔細觀察著四周的情況。
這裏的洞壁雖然是泥土的,但是明顯經過了整飭,牆壁上的泥土十分致密嚴實。
地麵也很整潔平整,隻在角落裏長了些頑強的小草。
在洞穴的最裏麵,放著一張一人高的櫃子,是木製的,表麵上過漆,還雕刻有十分精美的花紋。
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顯得略微有些古舊,但是依稀能見到它全新時候的耀眼風采。
甄誠看過一些鑒寶的節目和視頻,這種製式和工藝的櫃子,一眼看上去就得是大開門的寶貝,實在是太精美了。
老人走到櫃子前,虔誠地祈禱過,然後打開櫃子。
甄誠借著微弱的光,隱約看到裏麵都是些文卷書籍,看起來都很古早了。
老人挑揀了一會,從裏麵翻出來了一遝紙。
他拿著紙走到了有光的地方,顫顫巍巍地遞給甄誠。
看得出來老人十分激動,連嘴唇都在發抖。
甄誠接過紙,走到光亮的地方對著光一看,一下子就驚到了。
這筆跡,橫平豎直工工整整,筆鋒回轉分外流暢,一手蠅頭小楷,就像是從石碑上拓出來的一樣。
不知道經曆了多久,紙張已經變薄了有些泛黃了,但是墨跡卻依然清晰,一看就是經過好好保管養護的。
很顯然,這樣的養護都是老人在做著的。
甄誠看了一眼老人,眼神裏滿是欽佩。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道為什麽,老人一直重複著這一句。
“老人家,你也是中國人嗎?”甄誠忍不住問道。
甄誠還是想多了,老人顯然不是,他隻會那一句論語而已。
老人之後嚐試溝通交流的話,都是原始部落的語言,甄誠完全聽不懂了。
他開始閱讀書信,雖然都是古文,但是也沒有先秦時期的古文那樣很難懂。
等到讀完全部書信,看到落款,甄誠像是觸電了一般,因為落款上赫然寫著永樂的年號。
甄誠從這些書信中了解到,寫這些書信的人叫吳仲,他本來是打算寄給家裏人和朝廷的,但是苦於偏遠根本沒有渠道。
他把自己所有的發現和心情都記錄在了紙上,自己則最後病死在島嶼上。
更讓甄誠驚訝的是,這個吳仲,竟然還是鄭和下西洋時候的親曆者。
永樂二十年,吳仲跟隨著鄭和的船隊,在其中一艘船上擔任副手。
他所在的船隻被安排向著一個方向出使,就經過了這裏的群島。
當時島嶼上已經有了好幾個部落,船上的大明官員和部落的首領之間進行了交換和聯誼。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是熱情好客愛好和平的,有一個叫“荒骨部落”的就異常凶悍,在得知了船上的財寶之後,竟然鬥膽襲擊船隊。
船隻沒有防備,但是憑借著武器裝備的碾壓,還是贏得了勝利。
不過船長在這個過程中受傷了,染上了疾病,實在是上不了船了。
吳仲為了照顧船長,便和船上的中醫郎中一起留了下來。
按照約定,船隻會在返回船隊之後通報情況,那個時候船長的病應該就好了,然後船隻再返回來接他們。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在那之後船隻就再沒能回來過了。
更要命的是,船長最後不幸染病身死,郎中因為帶有內疚,整天鬱鬱寡歡,最後也身死了。
吳仲在悲痛之餘,對好戰的那個部落充滿了無限的仇恨。
正巧碰到荒骨部落進攻周圍的部落,於是甄誠苦學了一段時間的當地語言,然後聯合各部落,用戰術和戰法把這個好戰的部落徹底蕩平了。
為了紀念這場戰役,他特意建造了一座祭壇,並且在那裏斬殺了好戰部落的首領,教化好戰部落的其他人,把他們編入了周圍的部落。
之後他把船長和郎中都好好安葬了一遍,並且給他們修了紀念的碑亭。
當地的所有部落十分信服吳仲,奉他為部落共主,在他的團結和領導下,所有的部落都發展得很快。
不過,出於對家鄉的思念和朝廷的忠誠,在那之後吳仲也整日唉聲歎氣。
他寫下了很多書信,講述自己在島上的經曆和遭遇,講述他在周圍的發現,卻沒有辦法聯絡到大明的朝廷。
他一直連著寫到了永樂四十年,但是實際上永樂並沒有那麽多年,在他出使之後沒有太久就已經換了年號了。
最後,吳仲帶著對家國的思念,病逝在了島嶼上。
甄誠看完像是讀了一部長篇小說一般,內心震撼不已。
他以前就聽過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本來以為自己來的是個陌生的小島,沒想到在幾百年前大明的時候,就已經有中國人登上這裏了。
他想起之前有考證說,最先進行環球航行、最先發現美洲大陸的,根本就不是什麽哥倫布麥哲倫,而是大明最出色的航海家鄭和。
眼下看來似乎有不少論證可以證明,我們的民族成就才是世界的瑰寶。
甄誠的內心無比激動,他握著老人的手,連聲道謝。
老人也激動地熱淚盈眶,他又從櫃子裏拿出了新一遝的紙。
這一堆紙雖然規格上也是一樣的,但是字跡筆法什麽的就差遠了,甚至不少地方還有語法的錯誤。
甄誠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才知道,這個是吳仲在島上招募的徒弟寫的後傳。
吳仲在島上收了七名徒弟,教給他們文化和先進的東西,像是建築、文字、詩詞、禮儀等等等等。
在吳仲病死之後,部落之間很快又開始了勾心鬥角,最終重新回到了分裂的狀態各自為戰。
七名弟子為了阻止部落之間的再次混戰,開始遊說各個部落。
但是以這七個人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做不到調停的效果,最後七個人不但沒有成功阻止戰爭,有四個人甚至還死在了戰爭之中。
剩下的三個人裏,有兩個人心灰意冷,從此隱居起來不問世事。
另外一個,也就是寫下這些後傳的人,名叫彌雷。
他回到了當初吳仲居住的地方,整理起了筆記和師父的遺物。
他把自己的見聞和經曆也寫成了一遝,其中飽含了對吳仲的懷念和崇敬。
不過他並沒能寫完所有的見聞,大概率是紙張不夠了。
在最後幾頁裏他努力地把字寫小,寫到縫裏麵,直到最後戛然而止。
甄誠看著那些越來越小的字,但是看著都能感受到彌雷心裏的不舍、絕望和惆悵。
隻能說可惜的是吳仲沒有把造紙術學會,帶給部落,否則這樣繼續下去可能會有更多驚人的故事和曆史。
甄誠讀完故事若有所思,等他抬起頭的時候,老人已經淚流滿麵了。
甄誠小心翼翼地前進著,仔細觀察著四周的情況。
這裏的洞壁雖然是泥土的,但是明顯經過了整飭,牆壁上的泥土十分致密嚴實。
地麵也很整潔平整,隻在角落裏長了些頑強的小草。
在洞穴的最裏麵,放著一張一人高的櫃子,是木製的,表麵上過漆,還雕刻有十分精美的花紋。
雖然在歲月的侵蝕下顯得略微有些古舊,但是依稀能見到它全新時候的耀眼風采。
甄誠看過一些鑒寶的節目和視頻,這種製式和工藝的櫃子,一眼看上去就得是大開門的寶貝,實在是太精美了。
老人走到櫃子前,虔誠地祈禱過,然後打開櫃子。
甄誠借著微弱的光,隱約看到裏麵都是些文卷書籍,看起來都很古早了。
老人挑揀了一會,從裏麵翻出來了一遝紙。
他拿著紙走到了有光的地方,顫顫巍巍地遞給甄誠。
看得出來老人十分激動,連嘴唇都在發抖。
甄誠接過紙,走到光亮的地方對著光一看,一下子就驚到了。
這筆跡,橫平豎直工工整整,筆鋒回轉分外流暢,一手蠅頭小楷,就像是從石碑上拓出來的一樣。
不知道經曆了多久,紙張已經變薄了有些泛黃了,但是墨跡卻依然清晰,一看就是經過好好保管養護的。
很顯然,這樣的養護都是老人在做著的。
甄誠看了一眼老人,眼神裏滿是欽佩。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道為什麽,老人一直重複著這一句。
“老人家,你也是中國人嗎?”甄誠忍不住問道。
甄誠還是想多了,老人顯然不是,他隻會那一句論語而已。
老人之後嚐試溝通交流的話,都是原始部落的語言,甄誠完全聽不懂了。
他開始閱讀書信,雖然都是古文,但是也沒有先秦時期的古文那樣很難懂。
等到讀完全部書信,看到落款,甄誠像是觸電了一般,因為落款上赫然寫著永樂的年號。
甄誠從這些書信中了解到,寫這些書信的人叫吳仲,他本來是打算寄給家裏人和朝廷的,但是苦於偏遠根本沒有渠道。
他把自己所有的發現和心情都記錄在了紙上,自己則最後病死在島嶼上。
更讓甄誠驚訝的是,這個吳仲,竟然還是鄭和下西洋時候的親曆者。
永樂二十年,吳仲跟隨著鄭和的船隊,在其中一艘船上擔任副手。
他所在的船隻被安排向著一個方向出使,就經過了這裏的群島。
當時島嶼上已經有了好幾個部落,船上的大明官員和部落的首領之間進行了交換和聯誼。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是熱情好客愛好和平的,有一個叫“荒骨部落”的就異常凶悍,在得知了船上的財寶之後,竟然鬥膽襲擊船隊。
船隻沒有防備,但是憑借著武器裝備的碾壓,還是贏得了勝利。
不過船長在這個過程中受傷了,染上了疾病,實在是上不了船了。
吳仲為了照顧船長,便和船上的中醫郎中一起留了下來。
按照約定,船隻會在返回船隊之後通報情況,那個時候船長的病應該就好了,然後船隻再返回來接他們。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在那之後船隻就再沒能回來過了。
更要命的是,船長最後不幸染病身死,郎中因為帶有內疚,整天鬱鬱寡歡,最後也身死了。
吳仲在悲痛之餘,對好戰的那個部落充滿了無限的仇恨。
正巧碰到荒骨部落進攻周圍的部落,於是甄誠苦學了一段時間的當地語言,然後聯合各部落,用戰術和戰法把這個好戰的部落徹底蕩平了。
為了紀念這場戰役,他特意建造了一座祭壇,並且在那裏斬殺了好戰部落的首領,教化好戰部落的其他人,把他們編入了周圍的部落。
之後他把船長和郎中都好好安葬了一遍,並且給他們修了紀念的碑亭。
當地的所有部落十分信服吳仲,奉他為部落共主,在他的團結和領導下,所有的部落都發展得很快。
不過,出於對家鄉的思念和朝廷的忠誠,在那之後吳仲也整日唉聲歎氣。
他寫下了很多書信,講述自己在島上的經曆和遭遇,講述他在周圍的發現,卻沒有辦法聯絡到大明的朝廷。
他一直連著寫到了永樂四十年,但是實際上永樂並沒有那麽多年,在他出使之後沒有太久就已經換了年號了。
最後,吳仲帶著對家國的思念,病逝在了島嶼上。
甄誠看完像是讀了一部長篇小說一般,內心震撼不已。
他以前就聽過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本來以為自己來的是個陌生的小島,沒想到在幾百年前大明的時候,就已經有中國人登上這裏了。
他想起之前有考證說,最先進行環球航行、最先發現美洲大陸的,根本就不是什麽哥倫布麥哲倫,而是大明最出色的航海家鄭和。
眼下看來似乎有不少論證可以證明,我們的民族成就才是世界的瑰寶。
甄誠的內心無比激動,他握著老人的手,連聲道謝。
老人也激動地熱淚盈眶,他又從櫃子裏拿出了新一遝的紙。
這一堆紙雖然規格上也是一樣的,但是字跡筆法什麽的就差遠了,甚至不少地方還有語法的錯誤。
甄誠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才知道,這個是吳仲在島上招募的徒弟寫的後傳。
吳仲在島上收了七名徒弟,教給他們文化和先進的東西,像是建築、文字、詩詞、禮儀等等等等。
在吳仲病死之後,部落之間很快又開始了勾心鬥角,最終重新回到了分裂的狀態各自為戰。
七名弟子為了阻止部落之間的再次混戰,開始遊說各個部落。
但是以這七個人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做不到調停的效果,最後七個人不但沒有成功阻止戰爭,有四個人甚至還死在了戰爭之中。
剩下的三個人裏,有兩個人心灰意冷,從此隱居起來不問世事。
另外一個,也就是寫下這些後傳的人,名叫彌雷。
他回到了當初吳仲居住的地方,整理起了筆記和師父的遺物。
他把自己的見聞和經曆也寫成了一遝,其中飽含了對吳仲的懷念和崇敬。
不過他並沒能寫完所有的見聞,大概率是紙張不夠了。
在最後幾頁裏他努力地把字寫小,寫到縫裏麵,直到最後戛然而止。
甄誠看著那些越來越小的字,但是看著都能感受到彌雷心裏的不舍、絕望和惆悵。
隻能說可惜的是吳仲沒有把造紙術學會,帶給部落,否則這樣繼續下去可能會有更多驚人的故事和曆史。
甄誠讀完故事若有所思,等他抬起頭的時候,老人已經淚流滿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