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食堂競賽
穿書50,別人囤米我囤錢 作者:花四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讓社員對公共食堂滿意,各公社近期大搞食堂競賽,看哪家食堂搞得好,得到社員的更多認可、誇讚。
這也是幹部們的政績之一。
各食堂幾乎傾其所有,傾其所能,不但吃飯不限量,就是吃菜,也強調一個星期不重樣,半個月不重樣。
今天包餃子,明天炸糍粑,後天吃瘦肉粥,大後天蒸包子。
有時還能點菜,將自己想吃的,告訴炊事班的師傅,隻要有食材,隔天定能吃到自己心儀的飯菜。
吃炸糍粑的時候,可以蘸白糖,白糖不是用碗舀,而是拿筲箕端,想蘸多少蘸多少。
在大家心目中,這就是幸福生活應有的樣子。
大家不由傳唱:“公共食堂一枝花,男女老幼都愛它,飯熱菜香服務好,生產勞動幹勁大”,稱它為“社會主義大家庭”。
在這個“大家庭”裏,吃飯不要錢,放開肚皮吃,不限食堂,還可以跨區。
比如去一區或五區的食堂吃飯,沒人說你什麽,還會熱情歡迎。
各管理區都成立了食品合作社,市集上的所有早點攤、熟食店,全部合並到食品合作社裏。
街上那些那賣燒餅的、炸油條的、做米粑粑的、賣鹵菜的,都成了裏麵的服務員。
那些隻有1-2人經營的私人小店,或不隸屬市政府管控的商鋪,要麽被大店、大廠合並,要麽納入公共食堂後勤部。
周家灣的四個菜店,已經停業了,嚴秀珠她們暫時在家休息,以往都沒什麽假期,就當給自己放假了,反正家裏有存款,吃喝又能去公共食堂,她們也體驗一把幸福生活......
周榮他們所在的鋪子附近,有一家飯館,被改成了公共食堂。
之前飯館大門兩側貼的是生意興隆有關的對聯,改成公共食堂後,對聯也跟著換了。
上聯是:食堂巧煮千家飯,下聯為:公社飽暖萬人心。橫批書:人民公社好。
這個食堂的早餐很簡單,不是稀飯饅頭,就是饅頭稀飯,偶爾會做包子、炸麵窩油條,但量不多,想吃就得趕早。
中餐晚餐都是二葷二素,口感還行,周榮和許曼通常會先來這裏瞧一瞧。
要是菜品不好,就多走幾步路,去百貨公司的公共食堂吃,那裏的飯菜,堪稱一絕,聽說炒菜的大廚,祖上是幹禦膳房的。
不管是轄區內的居民,還是慕名而來嚐味道的,每天都能把食堂擠滿,體格不夠的人,根本擠不進去。
周榮和許曼去嚐過一次,飯菜確實好吃,但汗也沒少出,人擠人的,都不給人喘息的空間。
兩人不想去擠肉餅,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去那個食堂......
食堂的入口處,掛了一塊黑板,上麵寫著今天的菜肴:四喜丸子、糖醋裏脊、炒南瓜,炒豆角。
還沒到下工時間,一些不上班的老人、婦孺,或像周榮、許曼這樣可以隨時翹班的人,已經把食堂的桌椅,占的七七八八。
周榮和許曼邊品嚐今日的菜肴,邊看著一波又一波的人湧進食堂。
很快,食堂裏就熱鬧起來,尖嘴婦女的高嗓門、小孩子的叫喊聲、年輕人的嬉戲聲,不絕於耳,像一首別樣的交響曲,在耳邊回蕩。
炊事員和食堂管理員忙得不亦樂乎,邊炒菜、打菜,邊問大家對飯菜的意見,以便他們做改進,好在食堂競賽中獲得表彰......
公共食堂開辦後,居委會就動員各家上交家裏的鍋瓢碗盞和糧食,家裏不許開夥,都去吃食堂。
大家都覺得公共食堂好熱鬧,也新鮮,吃完飯嘴巴一抹,不洗鍋不擦桌,幸福又灑脫,全都歡歡喜喜的支持。
周榮不會自討沒趣的去破壞這種“吉慶溫馨的氣氛”,居委會讓她上交家裏的糧食、鍋瓢碗盞,她都十分配合。
反正米缸裏就幾斤米,雞蛋、麵條、糖等吃食全沒有,拿去就拿去吧。
雞籠裏的十幾隻雞,早就被周榮拿來燉了雞湯,一部分留在外麵吃了,一部分收入空間裏存著。
周榮本想把活雞收入空間,小帥說雞粑粑的味道太難聞,空間裏的其他食物可能會被“汙染”,她隻好放棄,把雞變成了雞湯......
8月份農村辦公共食堂的政策一出來,周榮就去找了周母和周桂,說城內估計也要辦公共食堂,讓她們不要往家裏囤糧,隻買當天吃的食材就行了。
周家華、周家富他們本就在各自的單位食堂吃飯,不用刻意通知。
因此新政下來時,周榮他們的損失並不大,那些人口多,又喜歡囤糧食的人家,損失就慘了。
但他們不敢違抗組織政策,隻能心痛的交出家裏的存糧,然後全家去吃食堂。
好在食堂的夥食不錯,也不限量,可以很快回本......
大娃和周家廣每天都會在學校吃過晚飯才回來,初三的課業比較緊張,兩人在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書房裏商討作業或做些小實驗。
周榮不想打擾他們,下班後直接領著二娃和妮妮去食堂吃飯。
開辦食堂,對幾個孩子來說,是最開心的事,他們再也不用做飯、洗碗、擦桌子了!
長安裏的公共食堂,是臨街的一個茶樓改裝而來的,場地不大,想占到位置,一定要趕早,或等別人吃完。
擔心有人把飯菜拿回家浪費,食堂目前不許外帶。
周榮三人到時,裏麵已經坐滿了,她正準備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麵等一會兒時,薑文娟朝她招手:“小周,過來,這裏有位!”
周榮一來,賈德陽就識趣的挪到他大哥那一桌去擠著坐。
賈德陽一人占了一條凳子,足夠周榮和二娃、妮妮坐了。
“謝謝薑嬢嬢!”
薑文娟:“這有麽斯好謝的,順手的事!
我看你兩個孩子,老去托兒所吃飯,那裏的飯菜,我去瞧過,太簡單了,你兩個孩子老在那吃,怕是營養跟不上。
你中午要是沒空管他們,就讓他們來我家,我帶他們到食堂占位置。”
周榮看了眼二娃和妮妮,用眼神詢問他們的意見。
兩人不停點頭,表示同意。
他們個子高出托兒所那幫小孩子一大截,老是去蹭飯,怪不好意思的......
周榮:“麻煩薑嬢嬢了。”
薑文娟:“不麻煩,街坊鄰居的,大家互相幫襯嘛!”
她家院子被征用後,一些勢利眼覺得她家要倒大黴,見麵都不和她說話了。
隻有周榮一家,和往常一樣待他們家,碰到了,都熱情打招呼,沒把他們當做另類。
人家對她友好,她自然要回報一二,順便結個善緣,萬一哪天需要人家幫忙呢?
這也是幹部們的政績之一。
各食堂幾乎傾其所有,傾其所能,不但吃飯不限量,就是吃菜,也強調一個星期不重樣,半個月不重樣。
今天包餃子,明天炸糍粑,後天吃瘦肉粥,大後天蒸包子。
有時還能點菜,將自己想吃的,告訴炊事班的師傅,隻要有食材,隔天定能吃到自己心儀的飯菜。
吃炸糍粑的時候,可以蘸白糖,白糖不是用碗舀,而是拿筲箕端,想蘸多少蘸多少。
在大家心目中,這就是幸福生活應有的樣子。
大家不由傳唱:“公共食堂一枝花,男女老幼都愛它,飯熱菜香服務好,生產勞動幹勁大”,稱它為“社會主義大家庭”。
在這個“大家庭”裏,吃飯不要錢,放開肚皮吃,不限食堂,還可以跨區。
比如去一區或五區的食堂吃飯,沒人說你什麽,還會熱情歡迎。
各管理區都成立了食品合作社,市集上的所有早點攤、熟食店,全部合並到食品合作社裏。
街上那些那賣燒餅的、炸油條的、做米粑粑的、賣鹵菜的,都成了裏麵的服務員。
那些隻有1-2人經營的私人小店,或不隸屬市政府管控的商鋪,要麽被大店、大廠合並,要麽納入公共食堂後勤部。
周家灣的四個菜店,已經停業了,嚴秀珠她們暫時在家休息,以往都沒什麽假期,就當給自己放假了,反正家裏有存款,吃喝又能去公共食堂,她們也體驗一把幸福生活......
周榮他們所在的鋪子附近,有一家飯館,被改成了公共食堂。
之前飯館大門兩側貼的是生意興隆有關的對聯,改成公共食堂後,對聯也跟著換了。
上聯是:食堂巧煮千家飯,下聯為:公社飽暖萬人心。橫批書:人民公社好。
這個食堂的早餐很簡單,不是稀飯饅頭,就是饅頭稀飯,偶爾會做包子、炸麵窩油條,但量不多,想吃就得趕早。
中餐晚餐都是二葷二素,口感還行,周榮和許曼通常會先來這裏瞧一瞧。
要是菜品不好,就多走幾步路,去百貨公司的公共食堂吃,那裏的飯菜,堪稱一絕,聽說炒菜的大廚,祖上是幹禦膳房的。
不管是轄區內的居民,還是慕名而來嚐味道的,每天都能把食堂擠滿,體格不夠的人,根本擠不進去。
周榮和許曼去嚐過一次,飯菜確實好吃,但汗也沒少出,人擠人的,都不給人喘息的空間。
兩人不想去擠肉餅,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去那個食堂......
食堂的入口處,掛了一塊黑板,上麵寫著今天的菜肴:四喜丸子、糖醋裏脊、炒南瓜,炒豆角。
還沒到下工時間,一些不上班的老人、婦孺,或像周榮、許曼這樣可以隨時翹班的人,已經把食堂的桌椅,占的七七八八。
周榮和許曼邊品嚐今日的菜肴,邊看著一波又一波的人湧進食堂。
很快,食堂裏就熱鬧起來,尖嘴婦女的高嗓門、小孩子的叫喊聲、年輕人的嬉戲聲,不絕於耳,像一首別樣的交響曲,在耳邊回蕩。
炊事員和食堂管理員忙得不亦樂乎,邊炒菜、打菜,邊問大家對飯菜的意見,以便他們做改進,好在食堂競賽中獲得表彰......
公共食堂開辦後,居委會就動員各家上交家裏的鍋瓢碗盞和糧食,家裏不許開夥,都去吃食堂。
大家都覺得公共食堂好熱鬧,也新鮮,吃完飯嘴巴一抹,不洗鍋不擦桌,幸福又灑脫,全都歡歡喜喜的支持。
周榮不會自討沒趣的去破壞這種“吉慶溫馨的氣氛”,居委會讓她上交家裏的糧食、鍋瓢碗盞,她都十分配合。
反正米缸裏就幾斤米,雞蛋、麵條、糖等吃食全沒有,拿去就拿去吧。
雞籠裏的十幾隻雞,早就被周榮拿來燉了雞湯,一部分留在外麵吃了,一部分收入空間裏存著。
周榮本想把活雞收入空間,小帥說雞粑粑的味道太難聞,空間裏的其他食物可能會被“汙染”,她隻好放棄,把雞變成了雞湯......
8月份農村辦公共食堂的政策一出來,周榮就去找了周母和周桂,說城內估計也要辦公共食堂,讓她們不要往家裏囤糧,隻買當天吃的食材就行了。
周家華、周家富他們本就在各自的單位食堂吃飯,不用刻意通知。
因此新政下來時,周榮他們的損失並不大,那些人口多,又喜歡囤糧食的人家,損失就慘了。
但他們不敢違抗組織政策,隻能心痛的交出家裏的存糧,然後全家去吃食堂。
好在食堂的夥食不錯,也不限量,可以很快回本......
大娃和周家廣每天都會在學校吃過晚飯才回來,初三的課業比較緊張,兩人在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書房裏商討作業或做些小實驗。
周榮不想打擾他們,下班後直接領著二娃和妮妮去食堂吃飯。
開辦食堂,對幾個孩子來說,是最開心的事,他們再也不用做飯、洗碗、擦桌子了!
長安裏的公共食堂,是臨街的一個茶樓改裝而來的,場地不大,想占到位置,一定要趕早,或等別人吃完。
擔心有人把飯菜拿回家浪費,食堂目前不許外帶。
周榮三人到時,裏麵已經坐滿了,她正準備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麵等一會兒時,薑文娟朝她招手:“小周,過來,這裏有位!”
周榮一來,賈德陽就識趣的挪到他大哥那一桌去擠著坐。
賈德陽一人占了一條凳子,足夠周榮和二娃、妮妮坐了。
“謝謝薑嬢嬢!”
薑文娟:“這有麽斯好謝的,順手的事!
我看你兩個孩子,老去托兒所吃飯,那裏的飯菜,我去瞧過,太簡單了,你兩個孩子老在那吃,怕是營養跟不上。
你中午要是沒空管他們,就讓他們來我家,我帶他們到食堂占位置。”
周榮看了眼二娃和妮妮,用眼神詢問他們的意見。
兩人不停點頭,表示同意。
他們個子高出托兒所那幫小孩子一大截,老是去蹭飯,怪不好意思的......
周榮:“麻煩薑嬢嬢了。”
薑文娟:“不麻煩,街坊鄰居的,大家互相幫襯嘛!”
她家院子被征用後,一些勢利眼覺得她家要倒大黴,見麵都不和她說話了。
隻有周榮一家,和往常一樣待他們家,碰到了,都熱情打招呼,沒把他們當做另類。
人家對她友好,她自然要回報一二,順便結個善緣,萬一哪天需要人家幫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