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淙之攬住元綺走進房內,門關上,元綺輕推他,二人就此分開,飯菜已有些冷了。
荔雲將飯菜撤下去,備下熱水伺候元綺沐浴,蕭淙之提著刀走出去。
官舍裏,不少官員家眷,因見過方才的衝突,仍被震懾,見他走來,紛紛埋頭吃飯。
韓衝隨蕭淙之將官舍及附近落腳的幾家客棧巡了一遍,與龐統會合:“老龐,走走走,趕緊回去,那菜我還沒吃夠。”
“瞧你那沒出息的樣。”
“要我說,老大真是娶了個好媳婦兒,容貌氣度出手,可比關外那些個……”韓衝還想再說,龐統趕緊打斷他:“別怪我沒提醒你,你嘴巴要再這麽不牢,老大早晚把你舌頭割了。”
韓衝摸摸嘴,忍不住又說:“自從咱們回來,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好久沒有今日這麽痛快了,那狗屁郡主,什麽來頭?”
龐統道:“那是定王之女,今上的親侄女。”
“咱們不是一塊回來的嘛,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老大娶親,我能不用心嗎,咱們這位新夫人是皇家伴讀,上京裏與她有關的世家子女們,老大親自摸了個遍!不說了,今夜還有事要辦。”
元綺沐浴後,換上就寢的芽黃色襦裙,身上攏了一層外紗,又讓荔雲在床和側榻之間置一盞屏風。
不久蕭淙之回來,解了腰刀。元綺聽見動靜翻了身,隔著屏風看他朦朧的身影。
他前一刻還是笑著的謙謙君子,下一刻便成了冷酷狠厲的黑麵軍首,元綺看不透,到底哪個才是他?
“朝若還有話要說?”他突然開口,好似背後長了眼睛,還能看透屏風。
元綺猶豫著起身,聲音在微弱的燭光中緩緩透過屏風,落進蕭淙之耳裏:“嘉柔郡主的話你都聽到了。”
“嗯。”他沒停下手上的動作。
“刺史大人難道不怕連累官聲,青雲路斷?”
“路是人自己走出來的。”聽不出喜怒,隻是沒了之前的笑意,反倒有幾分真了,“我行事你也見到了,本就沒什麽好名聲。”
“可嘉柔郡主家世深厚,你今日得罪了她,恐怕她不會就此甘休。”
“我蕭淙之的夫人,不是區區一個郡主就可隨意欺辱的。”
元綺心中暖了一下,盯著屏風上的人影,問了一句:“刺史有恃無恐,莫不是擎天之上有人保駕護航?”
蕭淙之停下手上動作,立在原地,似隔著屏風與她對望,聲音低沉如石:“你是想說我與你哥哥一樣,背靠奕王,他授命我與你成婚。”
元綺不答,站在昏黃的燭光裏,人影勾勒在屏風上,四下寂靜,倒像夫妻夜話。
屏風上的人影巋然不動,正看過來:“你我夫妻,有話不妨直言。”
元綺仿佛做了個決定,攥緊了手裏的披紗一角:“刺史,元綺是個生意人,生意人講究互惠互利。今日得刺史相助,感懷於心,願早早言明心跡,定下君子之約。”
“說來聽聽。”
“元綺心願,唯有助兄長重振鎮國公府,不辱沒先人而已。今後願為刺史所用,隻求時機成熟,希望刺史放我離去。”
“如何放?”
“和離。”
她隻想與他做交易罷了。
他凝著屏風上映著的倩影,隻覺得眼前人並不似外表看起來柔弱,她的心比他想象的更堅硬!
屏風上男人的身影逐漸走近,帶來一絲壓迫感:“朝若這番話,想必醞釀已久。”
元綺點點頭:“新婚之夜……你並未……想來對我也是無意,既然如此,不如早早明說了好。”
“倒是我的錯,讓你誤會了。不如今日……”他已繞過了屏風走到她眼前,“好讓你知道我有意還是無意。”
“你……”
“你我三媒六聘,拜過天地高堂,朝若卻要我逢場作戲,豈不是欺瞞天地高堂,這難道就不是辱沒先人?”說著已經將她逼到了床邊,元綺的裙角已觸到他的腿,不由將肩上的披紗攏得更緊,竟覺得眼前之人有些無賴。
“刺史是覺得條件不滿意?不妨直接開價。”
蕭淙之直勾勾盯著她,低低的聲音落在她耳朵裏:“我要流落關外的三州十六郡,朝若能給?”
元綺搖搖頭:“做生意講究誠心。”
“是朝若要與我談生意。”不是他要談。
“刺史是在戲弄我。”
“比不上朝若和離叫我傷心。”
“油嘴滑舌。”
第二日出發前,如流來傳話:“刺史說夫人不必著急,多用一些早膳再出發也不遲。”
元綺披上荔雲遞來的青色披風,今日挽了高髻,雲鬢上簪一隻墜紅寶石的纏絲金簪:“不必了,時候已經不早,快快出發吧。”
蕭淙之立馬在外,一手執韁一手按於腰間跨刀上,身側是他常帶的斬馬刀。身姿挺拔,氣宇不凡。
他看向元綺,元綺立即移開目光,上了馬車。
少時,荔雲揭開馬車側簾,問格窗外的如流:“怎麽還不出發?”
如流向前方望去,遠處官舍仆役連馬都不及停穩,連滾帶爬來報信:“報!大人,前方有匪人出沒!”
韓衝打馬上前:“怎麽回事?”
“嘉…嘉柔郡主,在回京的小路上,被匪人劫了!”
韓衝回頭看了一眼蕭淙之,讓開了路,蕭淙之打馬上前:“死了?”
“沒……沒……那匪人隻是圖財,劫掠了錢財,還將郡主……”
“如何?”
“還將郡主吊在樹上兩個時辰。眼下已通知城防捉拿,隻是賊人尚未落網,故小人特來通報,安全起見,大人不如多留一日。”
韓衝回道:“無妨,區區山匪也敢在我們老大麵前叫囂,他敢來,兄弟們叫他有來無回!”
出發!
待走出一段路,蕭淙之緩緩打馬來到馬車側窗邊,元綺早已等待多時,掀起小簾子小聲問:“是你嗎?”
蕭淙之目不斜視,臉上卻掛著似有若無的笑:“你指什麽?”
“嘉柔郡主。”
蕭淙之笑而不語。
“你怎麽敢?她父親可是今上親弟,定王殿下。”
“那又如何?”
“定王隻這一個女兒,視若珍寶。若他知道是你,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殿前給你使絆子,隻怕你回京無望了。”元綺語氣有些急了,壓低了聲音。
元綺一著急雙頰也泛起紅色,眸子裏閃爍著平時矜貴克製的眼裏沒有的生動,他笑著湊近問她:“朝若是在擔心我還是自己?”
元綺噎住。
“她動了我珍寶,就要付出代價。”
她立時紅了臉,元綺覺得又遭他戲弄,蹙著眉對他比了個口型:“登徒子。”
放下簾子不再多言。
此後自然是一路平安,一個月後抵達靖州,已然入了冬。
元綺怕冷,遣荔雲快馬先行入府安置,如流護送。
蕭淙之送元綺到刺史府門前,立時帶著韓衝龐統,奔赴邊防營地接手軍隊。
他身任刺史兼團練使,再現身已是三日後。
蕭淙之一身戎裝大步跨進刺史府,身後龐統韓衝。三人風塵仆仆,下巴上已有青色的胡渣,儼然是在邊防營地連軸轉了三天。
如流立即將蕭淙之迎進主屋,備下熱水沐浴。
靖州的冬天很長,才剛入十月,風冷的已有些割人。
早就有人來報刺史回府,元綺讓小廚房溫了飯菜,親自送去主屋,又遣人多送一份去廂房送與韓衝龐統。
如流報刺史正在沐浴,元綺便在廊下站著等了一會。暮色四合,天灰蒙蒙的,風還是凍人,吹得她鼻尖泛紅:“是要下雪了嗎?”
“快了。”本是她一句喃喃,卻得到久違的聲音答複,蕭淙之已開了門。
他隻穿一件中衣,身上還帶著潮氣。好在主屋備著好幾個暖爐,元綺走進去頓時暖和不少。
蕭淙之就這樣坐下來與她吃飯。
一路上注意到她每日簪發的首飾都不一樣,今日換上了厚厚的狐裘披風,雲鬢上簪的是金絲陽綠翠珠鑲嵌的金簪,倒像風雪中屹立不倒的一抹翠。
“朝若可還習慣?”
她點點頭:“聽說靖州的雪格外大。”
“嗯,沒過馬腿。”
她說:“我已備齊暖爐,到時將屋裏熏熱,也是一樣。”
“我還以為朝若再也不打算理我了。”
自上回嘉柔郡主之事,二人之間消息全靠如流與荔雲傳信,打照麵的機會極少。
實則元綺覺得他行事狂妄,天不怕地不怕,時而冷酷無情,說到關鍵處,又總油嘴避重就輕,頗為苦惱。
但近日收到兄長來信,特別囑咐:“靖州軍政所仰,皆淙君一人,有所煩擾,願妹妹全力輔之。”
元綺替他斟酒:“說到底是替我出氣,是我占了便宜。隻是刺史今後行事還是小心為上,不必為這等小事惹禍上身。”
蕭淙之喝下她敬的酒,沒有說話。眼前人又恢複了矜貴克製知書識禮的模樣。
“今日副史夫人送來邀帖,要為我們接風洗塵。你不在,我便沒有擅自答應。”原來是有事。
“什麽時候?”
“明日。”
“前日京中有信,朝若收到了嗎?”他問。
元綺一愣,原來信先送到了他手上:“收到了,是兄長來信。”
“都說了什麽?”
她笑說:“無非是問我過的如何,是否習慣。”
他又問:“上京有什麽消息?”
“朝中已昭告天下,鄲州六郡都作為胡人大可汗公主陪嫁回歸故國,中原也將派公主嫁去突厥部,意在結秦晉之好。三州十六郡被外寇所占已有十數年,今日回歸,是舉國同慶的喜事。隻是上京和親人選未定。”
蕭淙之點點頭。
元綺替他斟一杯酒,遞上:“鄲州收複,刺史親身參與?可否告知?”
蕭淙之抬眼看她,輕描淡寫地說:“事涉家國,無可相告。”
以突厥部為首,聯合眾多胡人部落,一舉攻下鄲州陷落已有七載,上京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如今以和親名義收複,如此一來,也便將蕭淙之的功績一並抹去了。
其中必有隱情。
“是我多嘴。以後不會了。”元綺低頭,端著酒的手卻被一把握住,由他握著送到嘴邊飲盡。他的唇觸碰她的手指,想收回,手被他緊緊握住。
“我已知會底下,以後的信直接送到朝若手上。”
“多謝刺史。”
他仍握著她的手:“朝若難道一直喚我刺史?”
她想起兄長在信中的稱呼:“淙君?”
他牽了牽嘴角:“你我又不是袍澤。”
她感受到粗糲寬厚的手掌傳來的體溫,耳朵微紅:“淙…淙郎?”
他滿意,將手拉到嘴邊便是一吻。
元綺倏然起身,眼神飄忽,耳根滾燙地低罵了一聲:“登徒子!”拂袖而去。
夜裏元綺宿在小書房內,手上被他觸碰過的地方,好似會發燙,她輾轉幾次,仿佛想通了什麽,他是故意讓她分神:“慣會混淆視聽的!”
荔雲將飯菜撤下去,備下熱水伺候元綺沐浴,蕭淙之提著刀走出去。
官舍裏,不少官員家眷,因見過方才的衝突,仍被震懾,見他走來,紛紛埋頭吃飯。
韓衝隨蕭淙之將官舍及附近落腳的幾家客棧巡了一遍,與龐統會合:“老龐,走走走,趕緊回去,那菜我還沒吃夠。”
“瞧你那沒出息的樣。”
“要我說,老大真是娶了個好媳婦兒,容貌氣度出手,可比關外那些個……”韓衝還想再說,龐統趕緊打斷他:“別怪我沒提醒你,你嘴巴要再這麽不牢,老大早晚把你舌頭割了。”
韓衝摸摸嘴,忍不住又說:“自從咱們回來,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好久沒有今日這麽痛快了,那狗屁郡主,什麽來頭?”
龐統道:“那是定王之女,今上的親侄女。”
“咱們不是一塊回來的嘛,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老大娶親,我能不用心嗎,咱們這位新夫人是皇家伴讀,上京裏與她有關的世家子女們,老大親自摸了個遍!不說了,今夜還有事要辦。”
元綺沐浴後,換上就寢的芽黃色襦裙,身上攏了一層外紗,又讓荔雲在床和側榻之間置一盞屏風。
不久蕭淙之回來,解了腰刀。元綺聽見動靜翻了身,隔著屏風看他朦朧的身影。
他前一刻還是笑著的謙謙君子,下一刻便成了冷酷狠厲的黑麵軍首,元綺看不透,到底哪個才是他?
“朝若還有話要說?”他突然開口,好似背後長了眼睛,還能看透屏風。
元綺猶豫著起身,聲音在微弱的燭光中緩緩透過屏風,落進蕭淙之耳裏:“嘉柔郡主的話你都聽到了。”
“嗯。”他沒停下手上的動作。
“刺史大人難道不怕連累官聲,青雲路斷?”
“路是人自己走出來的。”聽不出喜怒,隻是沒了之前的笑意,反倒有幾分真了,“我行事你也見到了,本就沒什麽好名聲。”
“可嘉柔郡主家世深厚,你今日得罪了她,恐怕她不會就此甘休。”
“我蕭淙之的夫人,不是區區一個郡主就可隨意欺辱的。”
元綺心中暖了一下,盯著屏風上的人影,問了一句:“刺史有恃無恐,莫不是擎天之上有人保駕護航?”
蕭淙之停下手上動作,立在原地,似隔著屏風與她對望,聲音低沉如石:“你是想說我與你哥哥一樣,背靠奕王,他授命我與你成婚。”
元綺不答,站在昏黃的燭光裏,人影勾勒在屏風上,四下寂靜,倒像夫妻夜話。
屏風上的人影巋然不動,正看過來:“你我夫妻,有話不妨直言。”
元綺仿佛做了個決定,攥緊了手裏的披紗一角:“刺史,元綺是個生意人,生意人講究互惠互利。今日得刺史相助,感懷於心,願早早言明心跡,定下君子之約。”
“說來聽聽。”
“元綺心願,唯有助兄長重振鎮國公府,不辱沒先人而已。今後願為刺史所用,隻求時機成熟,希望刺史放我離去。”
“如何放?”
“和離。”
她隻想與他做交易罷了。
他凝著屏風上映著的倩影,隻覺得眼前人並不似外表看起來柔弱,她的心比他想象的更堅硬!
屏風上男人的身影逐漸走近,帶來一絲壓迫感:“朝若這番話,想必醞釀已久。”
元綺點點頭:“新婚之夜……你並未……想來對我也是無意,既然如此,不如早早明說了好。”
“倒是我的錯,讓你誤會了。不如今日……”他已繞過了屏風走到她眼前,“好讓你知道我有意還是無意。”
“你……”
“你我三媒六聘,拜過天地高堂,朝若卻要我逢場作戲,豈不是欺瞞天地高堂,這難道就不是辱沒先人?”說著已經將她逼到了床邊,元綺的裙角已觸到他的腿,不由將肩上的披紗攏得更緊,竟覺得眼前之人有些無賴。
“刺史是覺得條件不滿意?不妨直接開價。”
蕭淙之直勾勾盯著她,低低的聲音落在她耳朵裏:“我要流落關外的三州十六郡,朝若能給?”
元綺搖搖頭:“做生意講究誠心。”
“是朝若要與我談生意。”不是他要談。
“刺史是在戲弄我。”
“比不上朝若和離叫我傷心。”
“油嘴滑舌。”
第二日出發前,如流來傳話:“刺史說夫人不必著急,多用一些早膳再出發也不遲。”
元綺披上荔雲遞來的青色披風,今日挽了高髻,雲鬢上簪一隻墜紅寶石的纏絲金簪:“不必了,時候已經不早,快快出發吧。”
蕭淙之立馬在外,一手執韁一手按於腰間跨刀上,身側是他常帶的斬馬刀。身姿挺拔,氣宇不凡。
他看向元綺,元綺立即移開目光,上了馬車。
少時,荔雲揭開馬車側簾,問格窗外的如流:“怎麽還不出發?”
如流向前方望去,遠處官舍仆役連馬都不及停穩,連滾帶爬來報信:“報!大人,前方有匪人出沒!”
韓衝打馬上前:“怎麽回事?”
“嘉…嘉柔郡主,在回京的小路上,被匪人劫了!”
韓衝回頭看了一眼蕭淙之,讓開了路,蕭淙之打馬上前:“死了?”
“沒……沒……那匪人隻是圖財,劫掠了錢財,還將郡主……”
“如何?”
“還將郡主吊在樹上兩個時辰。眼下已通知城防捉拿,隻是賊人尚未落網,故小人特來通報,安全起見,大人不如多留一日。”
韓衝回道:“無妨,區區山匪也敢在我們老大麵前叫囂,他敢來,兄弟們叫他有來無回!”
出發!
待走出一段路,蕭淙之緩緩打馬來到馬車側窗邊,元綺早已等待多時,掀起小簾子小聲問:“是你嗎?”
蕭淙之目不斜視,臉上卻掛著似有若無的笑:“你指什麽?”
“嘉柔郡主。”
蕭淙之笑而不語。
“你怎麽敢?她父親可是今上親弟,定王殿下。”
“那又如何?”
“定王隻這一個女兒,視若珍寶。若他知道是你,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殿前給你使絆子,隻怕你回京無望了。”元綺語氣有些急了,壓低了聲音。
元綺一著急雙頰也泛起紅色,眸子裏閃爍著平時矜貴克製的眼裏沒有的生動,他笑著湊近問她:“朝若是在擔心我還是自己?”
元綺噎住。
“她動了我珍寶,就要付出代價。”
她立時紅了臉,元綺覺得又遭他戲弄,蹙著眉對他比了個口型:“登徒子。”
放下簾子不再多言。
此後自然是一路平安,一個月後抵達靖州,已然入了冬。
元綺怕冷,遣荔雲快馬先行入府安置,如流護送。
蕭淙之送元綺到刺史府門前,立時帶著韓衝龐統,奔赴邊防營地接手軍隊。
他身任刺史兼團練使,再現身已是三日後。
蕭淙之一身戎裝大步跨進刺史府,身後龐統韓衝。三人風塵仆仆,下巴上已有青色的胡渣,儼然是在邊防營地連軸轉了三天。
如流立即將蕭淙之迎進主屋,備下熱水沐浴。
靖州的冬天很長,才剛入十月,風冷的已有些割人。
早就有人來報刺史回府,元綺讓小廚房溫了飯菜,親自送去主屋,又遣人多送一份去廂房送與韓衝龐統。
如流報刺史正在沐浴,元綺便在廊下站著等了一會。暮色四合,天灰蒙蒙的,風還是凍人,吹得她鼻尖泛紅:“是要下雪了嗎?”
“快了。”本是她一句喃喃,卻得到久違的聲音答複,蕭淙之已開了門。
他隻穿一件中衣,身上還帶著潮氣。好在主屋備著好幾個暖爐,元綺走進去頓時暖和不少。
蕭淙之就這樣坐下來與她吃飯。
一路上注意到她每日簪發的首飾都不一樣,今日換上了厚厚的狐裘披風,雲鬢上簪的是金絲陽綠翠珠鑲嵌的金簪,倒像風雪中屹立不倒的一抹翠。
“朝若可還習慣?”
她點點頭:“聽說靖州的雪格外大。”
“嗯,沒過馬腿。”
她說:“我已備齊暖爐,到時將屋裏熏熱,也是一樣。”
“我還以為朝若再也不打算理我了。”
自上回嘉柔郡主之事,二人之間消息全靠如流與荔雲傳信,打照麵的機會極少。
實則元綺覺得他行事狂妄,天不怕地不怕,時而冷酷無情,說到關鍵處,又總油嘴避重就輕,頗為苦惱。
但近日收到兄長來信,特別囑咐:“靖州軍政所仰,皆淙君一人,有所煩擾,願妹妹全力輔之。”
元綺替他斟酒:“說到底是替我出氣,是我占了便宜。隻是刺史今後行事還是小心為上,不必為這等小事惹禍上身。”
蕭淙之喝下她敬的酒,沒有說話。眼前人又恢複了矜貴克製知書識禮的模樣。
“今日副史夫人送來邀帖,要為我們接風洗塵。你不在,我便沒有擅自答應。”原來是有事。
“什麽時候?”
“明日。”
“前日京中有信,朝若收到了嗎?”他問。
元綺一愣,原來信先送到了他手上:“收到了,是兄長來信。”
“都說了什麽?”
她笑說:“無非是問我過的如何,是否習慣。”
他又問:“上京有什麽消息?”
“朝中已昭告天下,鄲州六郡都作為胡人大可汗公主陪嫁回歸故國,中原也將派公主嫁去突厥部,意在結秦晉之好。三州十六郡被外寇所占已有十數年,今日回歸,是舉國同慶的喜事。隻是上京和親人選未定。”
蕭淙之點點頭。
元綺替他斟一杯酒,遞上:“鄲州收複,刺史親身參與?可否告知?”
蕭淙之抬眼看她,輕描淡寫地說:“事涉家國,無可相告。”
以突厥部為首,聯合眾多胡人部落,一舉攻下鄲州陷落已有七載,上京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如今以和親名義收複,如此一來,也便將蕭淙之的功績一並抹去了。
其中必有隱情。
“是我多嘴。以後不會了。”元綺低頭,端著酒的手卻被一把握住,由他握著送到嘴邊飲盡。他的唇觸碰她的手指,想收回,手被他緊緊握住。
“我已知會底下,以後的信直接送到朝若手上。”
“多謝刺史。”
他仍握著她的手:“朝若難道一直喚我刺史?”
她想起兄長在信中的稱呼:“淙君?”
他牽了牽嘴角:“你我又不是袍澤。”
她感受到粗糲寬厚的手掌傳來的體溫,耳朵微紅:“淙…淙郎?”
他滿意,將手拉到嘴邊便是一吻。
元綺倏然起身,眼神飄忽,耳根滾燙地低罵了一聲:“登徒子!”拂袖而去。
夜裏元綺宿在小書房內,手上被他觸碰過的地方,好似會發燙,她輾轉幾次,仿佛想通了什麽,他是故意讓她分神:“慣會混淆視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