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十日,朝堂上對於科舉索賄一案,忽然沒有了響動,梁正越沒再爆什麽新證據。看似風平浪靜,卻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元穆又怎會不知?
他自接手以來,涉案之人的黑料不斷湧現,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不僅有國丈孫與斌的,還有春闈舉子的,更重要的是,還涉及了前兩屆探花榜眼,尤其是那位被皇帝欽點派往西南邊陲,“協助”長孫信的西南雲州刺史,高子愈。
這日夜裏,元穆在大理寺中,終於將案件厘清。
他一早便看清,孫與斌受賄不過是撕開了一個口子,以長孫家為首的世家貴族,要的是徹底將寒門書生踩下去,更要將皇帝困死。那就勢必要借這次機會,除去通過科舉爬上來的官員,更斷絕天下讀書人的妄想。
這案子之所以不能交給別人查,正是因為對方企圖傾巢拔起,無論好壞,在群體犯罪麵前,隻需給好人編幾個由頭,捆綁著也就一並發落了。
與高子愈一樣被重用的舉子,他們的所謂罪證,說真的便是真的,說假的便是假的,隻看元穆想如何辦。
此一招殺人誅心,恐令天下才子,十年無出頭之路!
此刻夜深人靜,元穆坐在案前,一盞油燈照亮他眼前高高壘起的卷宗。上千人的性命前途都係在一張紙上。
他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問題:這天下人的命運,究竟以何量定?
原來並不是所謂的公正、是非、天道,而是高位為官之人的凡心所定。而此刻元穆就坐在這個位置上,手上握住了上千舉子的與前途。
正因如此,即便背負罵名,即便被世家貴族攻訐,他也必須坐穩!
燈火氤氳之中,元穆拿起了那一卷,記載著以高子愈為首的,往屆已封官的舉子的卷宗,這是他唯一的私心,他要以此來換妹妹的自由。
正在他將這份卷宗收起準備離開時,忽然有個小廝在外求見,那人深夜前來,不自報家門,隻遞給元穆一封信。
元穆接過後,打開一看。身子陡然僵直,如同迎麵被澆了一盆冷水。最終他當著大理寺官員們的麵,強行按住了自己心中的震顫,將信收起來,說道:“原是我夫人喚我回家,今日辛苦各位了。”
待坐上馬車趕回府中,洛昀已經帶著孩子睡著了。
他仍將人喚醒,洛昀睡眼朦朧之中見到他愁容滿麵,官服也未脫,問了聲:“這是怎麽了?我以為你今日仍宿在大理寺。”
“你隨我來。”
洛昀於是讓貼身侍女玉林照看孩子,自己披了一件單衣,就跟著元穆快步走進書房。
元穆將書房門一關,洛昀從未見過他如此,再次問道:“出什麽事兒了?”
元穆拿出那封信遞給她:“你看看。”
她接過,緩緩展信一閱,再抬眼,盡是驚慌恐懼:“怎麽可能?我父親?”
“不錯,嶽丈自陛下登基以來,便極力與陛下親信交好,孫與斌受賄,他也牽涉其中。但這份證據並沒有在最初就提上來,而是此刻私下送給我,你明白是什麽意思嘛?”
“什麽意思?”
“孫與斌雖然有罪,但其中不乏被誣陷的官員,這封信是想告訴我,別多管閑事,若想替他們洗白,那嶽丈便不能保全,若想保全嶽丈,那就借坡下驢,助紂為虐,將他們定罪。我是想問你,嶽丈的這些事,你是否知道一二?其上有些罪名,非親近之人不得而知。”
洛昀慌了神,抓著元穆的衣角說道:“父親是喜歡結交新貴,可他一向謹慎。於他而言,比起升官更要緊的是保命,是保洛家穩穩當當地延續百年,否則當年兩王相爭,他不會那麽輕易被你說服。”
元穆扶住她的肩膀,安慰道:“我明白,但此刻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得及時止損,你得回家一趟,告訴嶽丈,身邊有人出賣了他。”
“好,我這就去。”洛昀說著要動身,卻又想起什麽,問元穆,“我知道你是最正直的人,若父親真有罪,你會如何處置?”
元穆深看她沒有說話,洛昀卻握緊他的手,說道:“你有鴻鵠之誌,我拖累你許多,此一次事關重大。若是真的,你秉公辦理,隻求你留他一命。”
他還未接話,似怕他反悔,洛昀已經側身出去了。
元穆呆坐案前,思索破局之法,他本想以這份卷宗換妹妹,以元家小姐的身份重新接她回來。
加之如今尚陽公主與武定侯的佳話傳得人盡皆知,元穆出麵,更有說服力!
可如今洛家牽涉其中,將他架到了天平之上,究竟是選妹妹,還是選洛家。
而另一頭,洛昀出了國公府,朝著洛尚書府走了一段,忽然吩咐車夫:“改道,去武定侯府。”
這一夜洛昀沒有回來,早朝時元穆帶上了那份卷宗,並將洛尚書的那份罪證加了進去。一卷定生死,他卻並未下定決心,盤桓在侯朝的大殿之外。
蕭淙之一早看到了元穆,闊步向他走來。與此同時,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太子李瑁。
太子自小就與元穆相熟,言官們有一句話說的沒錯,元穆確實如同太子太傅。
先帝為太子時的太傅,是麓山書院的院長,元穆是他生前收的最後一個弟子,前皇長孫李瑜入門時,院長已經先去,隻不過拜了個名頭。如今太子與元穆的這層關係,恐怕也是皇帝有意為之。
皇後和太後向來是不喜歡蕭淙之的,因而太子雖與元穆相熟,從前卻與蕭淙之走得不近,這個時候一起出現,元穆立即明白了什麽。蕭淙之的消息果然靈通。
他款步走到元穆麵前,不痛不癢地說道:“看來長穆昨夜未眠。”
元穆道:“你已經知道了?”
太子年輕,看不懂二人的博弈,對元穆說道:“鎮國公,既然已經查明,應當今日就做個了斷。”
話說到此處,宣旨太監已經召百官入朝議事。
太子率先走進去,蕭淙之則對著元穆低語了一句:“靜觀其變。順水推舟。”
元穆回望四周,不見洛尚書。但有了蕭淙之這句話,他隱隱已經預感到什麽了……
待到入朝議事,太子率先啟奏:“父皇,科舉舞弊行賄一案,鎮國公已追查多時,兒臣一直頗為關注,奈何所知甚少,直至今日,有一位大人到了兒臣府上,兒臣以為,應當上報父皇,請父皇定奪。”
“是誰?”
太子對著殿外喊道:“進來吧。”
隻見洛尚書卸下官服一身白色素衣,獨自走到殿前跪下認罪:“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皇帝瞧了元穆一眼,問洛尚書:“愛卿何故至此,有何緣由不妨說來。”
洛尚書道:“回稟陛下,國丈孫與斌身為主考官索賄一事,臣也有參與。”
“什麽!?”
“臣與孫與斌相識多年,從前來往並不密切,隻是陛下登基,他身為國丈,又接了科舉主考官,身價不凡,逼得我們這些老臣不得不看他的臉色。臣想著,無非是經常吃酒作樂,沒有危害國家之事,便一直附和。可沒想到有一日,酒宴之上,他忽然便叫人搬出一箱字畫與黃金,借著酒勁,直往臣懷裏塞。臣以為他喝多了,難以推拒,可此後他便拿此事要挾臣,說是那些舉子將來某個肥差,都得靠著我們幫襯呢,如此才能回本。臣才知道上了他的賊船。可臣哪裏敢做排布官員的事情,此番東窗事發,臣念及為官多年,蒙受天恩,故而才向太子殿下自首。這是臣的認罪狀,請陛下責罰。”
洛尚書雙手奉上一封折子,遞給劉公公。
皇帝哪裏願意看,一把拿過來照著洛尚書的頭砸去:“好啊,這就是朕的朝廷命官,禮部尚書!拿著朝廷的俸祿,竟敢沆瀣一氣,你們這是向舉子索賄嗎?你們這是趴在國家的命脈上吸血!”
洛尚書重重叩首:“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欺瞞。請陛下息怒。”
皇帝望著滿朝文武問道:“還有誰!除了他還有誰赴了孫與斌的私宴,朕給你們個機會,此刻站出來,朕留你們一命,若是讓朕查出來……”
“陛下饒命!”
“臣知罪!”
幾句話間,又有五六位大人跪了下去。
皇帝氣的麵色煞白,太子立即進言:“父皇,兒臣以為,眼下處置他們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通盤全局,厘清此案,絕不能讓這件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再生漣漪。”繼而太子看向元穆,“請問鎮國公,查案多日,可有結果?”
元穆此刻終於明白了蕭淙之所說的:“靜觀其變,順水推舟。”
太子既然已經將他推到前頭了,他便也無法再躲了。於是他拿出那份卷宗,呈給皇帝:“陛下,經臣調查,國丈確有索賄泄露考題之行徑。此案共牽涉今年春闈的舉子一百八十人,往屆已授官的舉子三百二十人,大小官員上百人,經辦人手三百人。臣已逐一查證核實,其中雖有賄賂國丈的,卻也有憑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的。臣隱瞞案情,追查至今,就是不希望消息外露,引來風波,有罪者也就罷了,若是無罪的,平白受屈,同樣叫天下讀書人寒心。這是臣所整理的名錄,請陛下過目。”
皇帝看過,因洛尚書而起的怒意終於得到安撫,事情最終還是朝著他預期地方向發展了。
“此事最可惡之處,不是貪財索賄,而是會斷了朕納賢之路!鎮國公處理的恰到好處,朕要重開科舉,告訴天下人,朕要效仿先秦諸君,開國門,納賢士,不論出身隻論才學,如此,方可成就空前盛世!你們也都聽著,如若誰再敢阻撓,朕絕不會客氣!”
這話是對天下讀書人說的,更是對世家門閥說的。
此刻朝野寂然,長孫極開口問道:“陛下英明,既如此,臣懇請陛下,嚴懲孫與斌一眾人等,以儆效尤!”
附從聲如流:“懇請陛下,嚴懲孫與斌一眾人等!”
這是告訴皇帝,若執意如此,那便先殺了自己的老丈人祭旗吧。如此也落得個不仁不信的罵名。終歸是他們輸了,也要皇帝惹下一身騷。
正在皇帝愁慮時,太子忽而開口說道:“父皇,長孫大人所言不錯,若不嚴懲,不足以服眾。”
皇帝看過來,忽有一瞬間看不清自己這個兒子,今日怎如此善言。
長孫極率先問道:“孫與斌是皇後父親,更是太子您的外祖,您可想清楚了?”
太子朗聲道:“兒臣自知外祖所犯之錯不可原諒,身為人子自然痛心不已,但身為國之太子,就必須以國家為重。父皇又何嚐不知其中關係,但仍堅持徹查,更讓兒臣為主考官,這是借此事教育兒臣,儲君,不可因私情亂政,兒臣自當不辜負父王。但兒臣始終做不到冷血無情,故懇求父王,免外祖死罪,兒臣願替他受過。”
撲通,太子跪倒在地,三叩首:“請父皇恩準!兒臣願代外祖受過,以全忠孝!”
有言官問道:“敢問太子,如何受過?您貴為儲君,難道要替死不成?”
“放肆!”蕭淙之挺身而出,“太子重情重義,既有天家風範,又仁心處事,你不僅不以此為幸,反而詛咒詰問,是何居心?”
“武定侯,說話何必這麽難聽?”長孫極朝他走了一步,“言官們不是難為太子,而是擔心太子年少,一時衝動。孫與斌終歸要處置的,咱們這不是正在商量嘛。”
“那不妨長孫大人說說,如何處置?”
長孫信笑著說:“我?我豈敢妄言,這自然是要陛下定奪的,隻不過按照律法是要斬首的,重則更要抄家滅族。”
見蕭淙之站出來,皇帝便知道長孫極遇到了對手,立即問道:“武定侯,你怎麽看?”
蕭淙之道:“陛下,此事並非臣主審,但在臣看來,如何處置,重點不在於過去,而在於將來。”
“此話怎講?”
“此事最惡劣之處,在於傷了天下讀書人的心,令皇家背負汙名。孫與斌等人要死,但也得死得其所,死的有價值。如何安定民心,重新樹立天家形象才是關鍵。陛下徹查此事,以太子為主考官,已經向天下表明了態度。何況今日也是太子揭發,此大義滅親之舉若是讓天下人知曉,必定從者如流,讚譽不斷。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臣以為,最重要的不是殺人,而是應如太子所言,當著天下人的麵,代其外祖受過。這才能讓天下人明白,陛下的決心,以及天家的擔當!陛下與儲君都如此,天下賢士往後數十年,必定絡繹不絕,興我中原!”
“好!”皇帝大讚,“武定侯說得有理。朕不能因為孫與斌這樣的醃臢小人絆住了腳,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和太子的決心!也讓天下人看看,朕的太子,是個重情重義,忠孝兩全之人!他日,必成國大器!”
“來人,傳朕旨意,除孫與斌外,主謀一律斬首示眾!孫與斌貶為庶人,流放塞外,太子代其受過,押至行刑台,鞭笞五十!其餘人等,依法量刑,該流放的流放,該抄家的抄家。”
按洛尚書自己所書的罪行,算作從犯,應當抄家流放。但太子卻在此時為他求了情:“父皇,兒臣還有一個請求。請父皇輕饒洛尚書。念在他自首又供出了其他人的份上,輕饒他。”
皇帝眼神看過來,又豈會不明白,今日這一出,是老丈人來給女婿送人頭了,他沒讓元穆饒他,反倒去找太子自首,皇帝心中對他的氣實則已經消了大半,於是道:“鎮國公是你的女婿,他為此案主審,沒有包庇你,你也沒有心存僥幸,肯及時悔過,朕念在太子和鎮國公的份上,革去你禮部尚書一職,發回老家去,好好思過。”
洛尚書眼巴巴地看著,終於輪到自己了,方才真是怕極了,就怕連他一起給處置了,此刻伏拜在地:“謝陛下寬恕!”
科舉案最終就此完結。
元穆又怎會不知?
他自接手以來,涉案之人的黑料不斷湧現,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不僅有國丈孫與斌的,還有春闈舉子的,更重要的是,還涉及了前兩屆探花榜眼,尤其是那位被皇帝欽點派往西南邊陲,“協助”長孫信的西南雲州刺史,高子愈。
這日夜裏,元穆在大理寺中,終於將案件厘清。
他一早便看清,孫與斌受賄不過是撕開了一個口子,以長孫家為首的世家貴族,要的是徹底將寒門書生踩下去,更要將皇帝困死。那就勢必要借這次機會,除去通過科舉爬上來的官員,更斷絕天下讀書人的妄想。
這案子之所以不能交給別人查,正是因為對方企圖傾巢拔起,無論好壞,在群體犯罪麵前,隻需給好人編幾個由頭,捆綁著也就一並發落了。
與高子愈一樣被重用的舉子,他們的所謂罪證,說真的便是真的,說假的便是假的,隻看元穆想如何辦。
此一招殺人誅心,恐令天下才子,十年無出頭之路!
此刻夜深人靜,元穆坐在案前,一盞油燈照亮他眼前高高壘起的卷宗。上千人的性命前途都係在一張紙上。
他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問題:這天下人的命運,究竟以何量定?
原來並不是所謂的公正、是非、天道,而是高位為官之人的凡心所定。而此刻元穆就坐在這個位置上,手上握住了上千舉子的與前途。
正因如此,即便背負罵名,即便被世家貴族攻訐,他也必須坐穩!
燈火氤氳之中,元穆拿起了那一卷,記載著以高子愈為首的,往屆已封官的舉子的卷宗,這是他唯一的私心,他要以此來換妹妹的自由。
正在他將這份卷宗收起準備離開時,忽然有個小廝在外求見,那人深夜前來,不自報家門,隻遞給元穆一封信。
元穆接過後,打開一看。身子陡然僵直,如同迎麵被澆了一盆冷水。最終他當著大理寺官員們的麵,強行按住了自己心中的震顫,將信收起來,說道:“原是我夫人喚我回家,今日辛苦各位了。”
待坐上馬車趕回府中,洛昀已經帶著孩子睡著了。
他仍將人喚醒,洛昀睡眼朦朧之中見到他愁容滿麵,官服也未脫,問了聲:“這是怎麽了?我以為你今日仍宿在大理寺。”
“你隨我來。”
洛昀於是讓貼身侍女玉林照看孩子,自己披了一件單衣,就跟著元穆快步走進書房。
元穆將書房門一關,洛昀從未見過他如此,再次問道:“出什麽事兒了?”
元穆拿出那封信遞給她:“你看看。”
她接過,緩緩展信一閱,再抬眼,盡是驚慌恐懼:“怎麽可能?我父親?”
“不錯,嶽丈自陛下登基以來,便極力與陛下親信交好,孫與斌受賄,他也牽涉其中。但這份證據並沒有在最初就提上來,而是此刻私下送給我,你明白是什麽意思嘛?”
“什麽意思?”
“孫與斌雖然有罪,但其中不乏被誣陷的官員,這封信是想告訴我,別多管閑事,若想替他們洗白,那嶽丈便不能保全,若想保全嶽丈,那就借坡下驢,助紂為虐,將他們定罪。我是想問你,嶽丈的這些事,你是否知道一二?其上有些罪名,非親近之人不得而知。”
洛昀慌了神,抓著元穆的衣角說道:“父親是喜歡結交新貴,可他一向謹慎。於他而言,比起升官更要緊的是保命,是保洛家穩穩當當地延續百年,否則當年兩王相爭,他不會那麽輕易被你說服。”
元穆扶住她的肩膀,安慰道:“我明白,但此刻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得及時止損,你得回家一趟,告訴嶽丈,身邊有人出賣了他。”
“好,我這就去。”洛昀說著要動身,卻又想起什麽,問元穆,“我知道你是最正直的人,若父親真有罪,你會如何處置?”
元穆深看她沒有說話,洛昀卻握緊他的手,說道:“你有鴻鵠之誌,我拖累你許多,此一次事關重大。若是真的,你秉公辦理,隻求你留他一命。”
他還未接話,似怕他反悔,洛昀已經側身出去了。
元穆呆坐案前,思索破局之法,他本想以這份卷宗換妹妹,以元家小姐的身份重新接她回來。
加之如今尚陽公主與武定侯的佳話傳得人盡皆知,元穆出麵,更有說服力!
可如今洛家牽涉其中,將他架到了天平之上,究竟是選妹妹,還是選洛家。
而另一頭,洛昀出了國公府,朝著洛尚書府走了一段,忽然吩咐車夫:“改道,去武定侯府。”
這一夜洛昀沒有回來,早朝時元穆帶上了那份卷宗,並將洛尚書的那份罪證加了進去。一卷定生死,他卻並未下定決心,盤桓在侯朝的大殿之外。
蕭淙之一早看到了元穆,闊步向他走來。與此同時,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太子李瑁。
太子自小就與元穆相熟,言官們有一句話說的沒錯,元穆確實如同太子太傅。
先帝為太子時的太傅,是麓山書院的院長,元穆是他生前收的最後一個弟子,前皇長孫李瑜入門時,院長已經先去,隻不過拜了個名頭。如今太子與元穆的這層關係,恐怕也是皇帝有意為之。
皇後和太後向來是不喜歡蕭淙之的,因而太子雖與元穆相熟,從前卻與蕭淙之走得不近,這個時候一起出現,元穆立即明白了什麽。蕭淙之的消息果然靈通。
他款步走到元穆麵前,不痛不癢地說道:“看來長穆昨夜未眠。”
元穆道:“你已經知道了?”
太子年輕,看不懂二人的博弈,對元穆說道:“鎮國公,既然已經查明,應當今日就做個了斷。”
話說到此處,宣旨太監已經召百官入朝議事。
太子率先走進去,蕭淙之則對著元穆低語了一句:“靜觀其變。順水推舟。”
元穆回望四周,不見洛尚書。但有了蕭淙之這句話,他隱隱已經預感到什麽了……
待到入朝議事,太子率先啟奏:“父皇,科舉舞弊行賄一案,鎮國公已追查多時,兒臣一直頗為關注,奈何所知甚少,直至今日,有一位大人到了兒臣府上,兒臣以為,應當上報父皇,請父皇定奪。”
“是誰?”
太子對著殿外喊道:“進來吧。”
隻見洛尚書卸下官服一身白色素衣,獨自走到殿前跪下認罪:“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皇帝瞧了元穆一眼,問洛尚書:“愛卿何故至此,有何緣由不妨說來。”
洛尚書道:“回稟陛下,國丈孫與斌身為主考官索賄一事,臣也有參與。”
“什麽!?”
“臣與孫與斌相識多年,從前來往並不密切,隻是陛下登基,他身為國丈,又接了科舉主考官,身價不凡,逼得我們這些老臣不得不看他的臉色。臣想著,無非是經常吃酒作樂,沒有危害國家之事,便一直附和。可沒想到有一日,酒宴之上,他忽然便叫人搬出一箱字畫與黃金,借著酒勁,直往臣懷裏塞。臣以為他喝多了,難以推拒,可此後他便拿此事要挾臣,說是那些舉子將來某個肥差,都得靠著我們幫襯呢,如此才能回本。臣才知道上了他的賊船。可臣哪裏敢做排布官員的事情,此番東窗事發,臣念及為官多年,蒙受天恩,故而才向太子殿下自首。這是臣的認罪狀,請陛下責罰。”
洛尚書雙手奉上一封折子,遞給劉公公。
皇帝哪裏願意看,一把拿過來照著洛尚書的頭砸去:“好啊,這就是朕的朝廷命官,禮部尚書!拿著朝廷的俸祿,竟敢沆瀣一氣,你們這是向舉子索賄嗎?你們這是趴在國家的命脈上吸血!”
洛尚書重重叩首:“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欺瞞。請陛下息怒。”
皇帝望著滿朝文武問道:“還有誰!除了他還有誰赴了孫與斌的私宴,朕給你們個機會,此刻站出來,朕留你們一命,若是讓朕查出來……”
“陛下饒命!”
“臣知罪!”
幾句話間,又有五六位大人跪了下去。
皇帝氣的麵色煞白,太子立即進言:“父皇,兒臣以為,眼下處置他們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通盤全局,厘清此案,絕不能讓這件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再生漣漪。”繼而太子看向元穆,“請問鎮國公,查案多日,可有結果?”
元穆此刻終於明白了蕭淙之所說的:“靜觀其變,順水推舟。”
太子既然已經將他推到前頭了,他便也無法再躲了。於是他拿出那份卷宗,呈給皇帝:“陛下,經臣調查,國丈確有索賄泄露考題之行徑。此案共牽涉今年春闈的舉子一百八十人,往屆已授官的舉子三百二十人,大小官員上百人,經辦人手三百人。臣已逐一查證核實,其中雖有賄賂國丈的,卻也有憑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的。臣隱瞞案情,追查至今,就是不希望消息外露,引來風波,有罪者也就罷了,若是無罪的,平白受屈,同樣叫天下讀書人寒心。這是臣所整理的名錄,請陛下過目。”
皇帝看過,因洛尚書而起的怒意終於得到安撫,事情最終還是朝著他預期地方向發展了。
“此事最可惡之處,不是貪財索賄,而是會斷了朕納賢之路!鎮國公處理的恰到好處,朕要重開科舉,告訴天下人,朕要效仿先秦諸君,開國門,納賢士,不論出身隻論才學,如此,方可成就空前盛世!你們也都聽著,如若誰再敢阻撓,朕絕不會客氣!”
這話是對天下讀書人說的,更是對世家門閥說的。
此刻朝野寂然,長孫極開口問道:“陛下英明,既如此,臣懇請陛下,嚴懲孫與斌一眾人等,以儆效尤!”
附從聲如流:“懇請陛下,嚴懲孫與斌一眾人等!”
這是告訴皇帝,若執意如此,那便先殺了自己的老丈人祭旗吧。如此也落得個不仁不信的罵名。終歸是他們輸了,也要皇帝惹下一身騷。
正在皇帝愁慮時,太子忽而開口說道:“父皇,長孫大人所言不錯,若不嚴懲,不足以服眾。”
皇帝看過來,忽有一瞬間看不清自己這個兒子,今日怎如此善言。
長孫極率先問道:“孫與斌是皇後父親,更是太子您的外祖,您可想清楚了?”
太子朗聲道:“兒臣自知外祖所犯之錯不可原諒,身為人子自然痛心不已,但身為國之太子,就必須以國家為重。父皇又何嚐不知其中關係,但仍堅持徹查,更讓兒臣為主考官,這是借此事教育兒臣,儲君,不可因私情亂政,兒臣自當不辜負父王。但兒臣始終做不到冷血無情,故懇求父王,免外祖死罪,兒臣願替他受過。”
撲通,太子跪倒在地,三叩首:“請父皇恩準!兒臣願代外祖受過,以全忠孝!”
有言官問道:“敢問太子,如何受過?您貴為儲君,難道要替死不成?”
“放肆!”蕭淙之挺身而出,“太子重情重義,既有天家風範,又仁心處事,你不僅不以此為幸,反而詛咒詰問,是何居心?”
“武定侯,說話何必這麽難聽?”長孫極朝他走了一步,“言官們不是難為太子,而是擔心太子年少,一時衝動。孫與斌終歸要處置的,咱們這不是正在商量嘛。”
“那不妨長孫大人說說,如何處置?”
長孫信笑著說:“我?我豈敢妄言,這自然是要陛下定奪的,隻不過按照律法是要斬首的,重則更要抄家滅族。”
見蕭淙之站出來,皇帝便知道長孫極遇到了對手,立即問道:“武定侯,你怎麽看?”
蕭淙之道:“陛下,此事並非臣主審,但在臣看來,如何處置,重點不在於過去,而在於將來。”
“此話怎講?”
“此事最惡劣之處,在於傷了天下讀書人的心,令皇家背負汙名。孫與斌等人要死,但也得死得其所,死的有價值。如何安定民心,重新樹立天家形象才是關鍵。陛下徹查此事,以太子為主考官,已經向天下表明了態度。何況今日也是太子揭發,此大義滅親之舉若是讓天下人知曉,必定從者如流,讚譽不斷。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臣以為,最重要的不是殺人,而是應如太子所言,當著天下人的麵,代其外祖受過。這才能讓天下人明白,陛下的決心,以及天家的擔當!陛下與儲君都如此,天下賢士往後數十年,必定絡繹不絕,興我中原!”
“好!”皇帝大讚,“武定侯說得有理。朕不能因為孫與斌這樣的醃臢小人絆住了腳,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和太子的決心!也讓天下人看看,朕的太子,是個重情重義,忠孝兩全之人!他日,必成國大器!”
“來人,傳朕旨意,除孫與斌外,主謀一律斬首示眾!孫與斌貶為庶人,流放塞外,太子代其受過,押至行刑台,鞭笞五十!其餘人等,依法量刑,該流放的流放,該抄家的抄家。”
按洛尚書自己所書的罪行,算作從犯,應當抄家流放。但太子卻在此時為他求了情:“父皇,兒臣還有一個請求。請父皇輕饒洛尚書。念在他自首又供出了其他人的份上,輕饒他。”
皇帝眼神看過來,又豈會不明白,今日這一出,是老丈人來給女婿送人頭了,他沒讓元穆饒他,反倒去找太子自首,皇帝心中對他的氣實則已經消了大半,於是道:“鎮國公是你的女婿,他為此案主審,沒有包庇你,你也沒有心存僥幸,肯及時悔過,朕念在太子和鎮國公的份上,革去你禮部尚書一職,發回老家去,好好思過。”
洛尚書眼巴巴地看著,終於輪到自己了,方才真是怕極了,就怕連他一起給處置了,此刻伏拜在地:“謝陛下寬恕!”
科舉案最終就此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