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後,太子帶傷監考,在民間聲望日高夜漲。待到考試結束,無論是否上榜,已有諸多舉子投效太子門下。
這一日殿上論功行賞,皇帝要嘉獎元穆查案有功,問他要什麽。
他卻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道:“陛下,臣有個妹妹,三年半前武定侯出征塞北,與她和離,和離後她自覺臉上無光,不肯進家門,隻在道觀中修行。臣父母早逝,唯有這個胞妹,因而今日鬥膽,請陛下下旨,召她回京,此後即便不再婚嫁,臣也願意供養一世。有陛下旨意,想必能消她諸多顧慮,回到家中,也無需提心吊膽了。”
皇帝本以為他還要再為嶽父求個情,卻沒想到公然提了元綺。
話說得圓滿,和離後自行出家修行。
說到底,以元穆如今的地位,隻不過請皇帝給個麵子,召回他妹妹,並不是什麽過分的請求,但唯有他們自己知道,其中深意。
皇帝瞧了一眼蕭淙之,此番他全程袖手旁觀,隻站出來為太子說了幾句話,倒像是元穆的主意。
元穆兄妹情深他早就知道,這些年確實難為他了,此番行為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元穆為他效力多年,私心來說他並不願意為難元家人。
蕭淙之他便看不透了,難道真是移情尚陽了?
當初是局勢所迫,但如今天下安定,核心矛盾早已變成外戚黨爭,這幾年蕭淙之出力頗多,再扣著他夫人與兒子,反倒不合適。
皇帝快速思索後說道:“元家乃是開國元勳,幾代人都盡心輔佐,長穆更是如此,多年來為朕排憂解難,你的妹妹就如同朕的妹妹。這樣吧,你已經成家,收容和離的妹妹隻怕有所不便,朕收她為義妹,賜封號,朝暉郡主,賜居宮中。日後若是議親,由朕賜婚,想必沒有人敢輕慢她。”
“臣,多謝陛下!”
元穆剛謝了恩,蕭淙之忽而站出來:“陛下,臣與鎮國公的妹妹,曾育有一子,多年未見,請陛下準許臣接孩子,認祖歸宗!”
皇帝與元穆都沒有提孩子,那是刻意回避,想讓事情好辦些。即便元綺對他沒有影響,那孩子畢竟還是他親生的,更有用處些。
皇帝打了個哈哈:“這事兒朕可做不了主,等人回來了,你自個兒去問吧。”
意思是你自己同人家和離的,孩子也沒養過一天,如今又有尚陽公主在側,人家未必肯給你孩子。
雖如此,但接元綺回來的事情,卻是定下來了。
即便此後是住在宮中,至少她能回來了。
下了朝,元穆便從劉公公那拿到了元綺的地址。
劉公公不忘道賀:“恭喜國公爺了。”
元穆問道:“聽聞這些年都是劉公公照拂,是元穆受恩,請受元穆一拜。”
“呦呦呦,這可使不得。這都是奴才該做的。奴才也與您說句實話,雖說是不讓你們見麵,但陛下可從沒虧待過朝暉公主,我每回去,陛下都囑咐我,那是長穆的妹妹,下麵的人不懂事,可別讓她受了委屈。”
“請公公回稟陛下,陛下天恩,元穆感激不盡。”
待出了皇宮,蕭淙之等候多時了。
元穆見他短短時間,朝服都換下了,一身行裝,問道:“你這是做什麽?”
他今日似乎格外鬆弛高興,騎在馬上落拓光明,一身玄色交領束著腰,依稀能見到年少時意氣風發的模樣:“與你一起去接人。”
“你知道在哪?”
他此時已不隱瞞:“妙法觀,對嗎?”
元穆深看他,沒再說話,獨自回府換了朝服,再出來,蕭淙之已等在門口:“準備好了?那就跟我走。”
元穆騎上馬,帶著人,與他並列而馳。
待出了上京城,二人策馬甩開後麵的隊伍,行在山林之間,元穆忽然停下來,目光犀利地盯著蕭淙之問道:“這一切是你的手筆。”
沒有疑問,而是肯定。
蕭淙之笑而不語,元穆騎馬繞著他看了一圈,邊走邊將案情逐一分析:“上回你離京後,梁正山便提告了孫與斌。你早知阿綺在哪,所以策劃了這一切。蕭淙之啊蕭淙之,竟連我也一塊兒算計了。”
蕭淙之挺坐馬上,無懼他審視的目光:“不錯,梁正越手上那些證據,是我用了些手段讓他拿到的,但你嶽丈洛尚書一家,與我無關。是他女兒洛晴出賣了他。”
元穆沉默一瞬,想通了其中關竅:“此事我隻與一人說過。”
“昨夜洛尚書府,我也去了。”
“太子也是你的手筆?”
蕭淙之不遮不掩,坦然回答:“不錯。”
元穆停下馬,長歎了一口氣,仿佛是感歎,又仿佛是無力:“淙君,直到方才我才想明白,你所圖謀的究竟有多深遠。此案一石三鳥,一則是解救了阿綺,
二則將近幾年科舉中榜為官之人全都篩了一遍,留下的,應該都是你的人吧?若我猜的不錯,就連西南的高子愈也是你的人吧?另外,由我嶽父所供出的官員一律免職,這些職位應該也被你的人占了,對嗎?”
蕭淙之沒有否認,元穆繼續道:“三則除了孫與斌,扶持了太子,實則是清除了太子黨中消極負麵之人,使太子借此一事聲勢大漲。你這是有意扶持儲君。”
蕭淙之眼中寒芒閃爍,語氣肅殺冷硬:“孫與斌其人,貪汙索賄,其醜態如何,相信長穆查過他,比我更清楚,這樣的人留在朝中便是蠹蟲,敲骨吸髓,更何況在儲君身邊。此人,必除!”
元穆垂首失笑,抱拳對著蕭淙之舉起:“果然,我沒有看錯你。你一出手,不僅替讀書人廣開天子大門,更替太子除了外戚之患,此二者影響之甚遠,長穆,敬佩!”
他深拜下去,蕭淙之卻策馬向前走了幾步,不受他的拜。回頭對他喊道:“長穆高義,陛下已經嘉獎,可我的獎勵卻還隔著山海,快走吧,去接她。”
“好!”
路上二人策馬奔馳,風聲貫耳,多少年了,都沒有如此暢快過。
元穆想起當年從麓山書院回家,父親與他說起自己相中的舉子,曾多次感歎:“比長穆都更勝一籌,可惜不是我兒子,可惜小朝若沒有相中,無妨,再等幾年,我不信他能不動心。”
果然,他的謀劃,確實令他佩服。
隻是心中仍有一個疑問,說服太子大義滅親好辦,但說服自己老丈人那油滑如泥鰍的洛尚書自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蕭淙之想起昨夜洛昀來到府上說明了一切。他隨她一同去尚書府,勸洛上書自首,洛尚書當然是不肯的。
但蕭淙之隻一句,便鎮住了他,他問:“皇帝的嶽丈都難逃一死,何況你這個鎮國公的嶽丈。”
洛尚書與蕭淙之打交道並不多,但這幾年看他行事又快又狠,便知道不好惹。如今叫他坐在自己麵前,那壓倒性的氣場,由不得他不動搖。
“既然拿住了你,便沒打算放過你。我保你一命,此外,你可以留一個兒子在上京,我送他入太子門下。”
談判,唯有核心利益能夠打動對方,很顯然,先將人逼入絕境,再給救命稻草,洛尚書已經被說動了。
他看了看洛昀,又想到自己兒子,一個鎮國公夫人,一個入太子門下,這便是洛家的希望,假以時日,必定會比如今更加榮耀!
他咬牙點了頭。
說服了洛尚書,他便帶著人去太子府。
從前太子與他交情不深,對他此次來的目的持懷疑態度。
蕭淙之卻語出驚人,直接對太子說道:“若殿下有帝王之心,孫與斌必除,且必須由殿下親手除掉。”
太子麵色嚴肅:“這就是武定候舉薦本宮擔任主考官的目的嗎?”
“太子若是聰明人,不妨自己想想,此事若成了,是誰受益?”
太子年紀雖輕,心智卻極聰慧沉穩,隻是唯有一處想不明白:“好處都是本宮的,那武定侯能得到什麽呢?”
蕭淙之笑了笑,賣了個關子:“你還小,以後自會明白。我言盡於此,路已幫殿下鋪好,走不走,看殿下自己選擇了。”
這一日殿上論功行賞,皇帝要嘉獎元穆查案有功,問他要什麽。
他卻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道:“陛下,臣有個妹妹,三年半前武定侯出征塞北,與她和離,和離後她自覺臉上無光,不肯進家門,隻在道觀中修行。臣父母早逝,唯有這個胞妹,因而今日鬥膽,請陛下下旨,召她回京,此後即便不再婚嫁,臣也願意供養一世。有陛下旨意,想必能消她諸多顧慮,回到家中,也無需提心吊膽了。”
皇帝本以為他還要再為嶽父求個情,卻沒想到公然提了元綺。
話說得圓滿,和離後自行出家修行。
說到底,以元穆如今的地位,隻不過請皇帝給個麵子,召回他妹妹,並不是什麽過分的請求,但唯有他們自己知道,其中深意。
皇帝瞧了一眼蕭淙之,此番他全程袖手旁觀,隻站出來為太子說了幾句話,倒像是元穆的主意。
元穆兄妹情深他早就知道,這些年確實難為他了,此番行為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元穆為他效力多年,私心來說他並不願意為難元家人。
蕭淙之他便看不透了,難道真是移情尚陽了?
當初是局勢所迫,但如今天下安定,核心矛盾早已變成外戚黨爭,這幾年蕭淙之出力頗多,再扣著他夫人與兒子,反倒不合適。
皇帝快速思索後說道:“元家乃是開國元勳,幾代人都盡心輔佐,長穆更是如此,多年來為朕排憂解難,你的妹妹就如同朕的妹妹。這樣吧,你已經成家,收容和離的妹妹隻怕有所不便,朕收她為義妹,賜封號,朝暉郡主,賜居宮中。日後若是議親,由朕賜婚,想必沒有人敢輕慢她。”
“臣,多謝陛下!”
元穆剛謝了恩,蕭淙之忽而站出來:“陛下,臣與鎮國公的妹妹,曾育有一子,多年未見,請陛下準許臣接孩子,認祖歸宗!”
皇帝與元穆都沒有提孩子,那是刻意回避,想讓事情好辦些。即便元綺對他沒有影響,那孩子畢竟還是他親生的,更有用處些。
皇帝打了個哈哈:“這事兒朕可做不了主,等人回來了,你自個兒去問吧。”
意思是你自己同人家和離的,孩子也沒養過一天,如今又有尚陽公主在側,人家未必肯給你孩子。
雖如此,但接元綺回來的事情,卻是定下來了。
即便此後是住在宮中,至少她能回來了。
下了朝,元穆便從劉公公那拿到了元綺的地址。
劉公公不忘道賀:“恭喜國公爺了。”
元穆問道:“聽聞這些年都是劉公公照拂,是元穆受恩,請受元穆一拜。”
“呦呦呦,這可使不得。這都是奴才該做的。奴才也與您說句實話,雖說是不讓你們見麵,但陛下可從沒虧待過朝暉公主,我每回去,陛下都囑咐我,那是長穆的妹妹,下麵的人不懂事,可別讓她受了委屈。”
“請公公回稟陛下,陛下天恩,元穆感激不盡。”
待出了皇宮,蕭淙之等候多時了。
元穆見他短短時間,朝服都換下了,一身行裝,問道:“你這是做什麽?”
他今日似乎格外鬆弛高興,騎在馬上落拓光明,一身玄色交領束著腰,依稀能見到年少時意氣風發的模樣:“與你一起去接人。”
“你知道在哪?”
他此時已不隱瞞:“妙法觀,對嗎?”
元穆深看他,沒再說話,獨自回府換了朝服,再出來,蕭淙之已等在門口:“準備好了?那就跟我走。”
元穆騎上馬,帶著人,與他並列而馳。
待出了上京城,二人策馬甩開後麵的隊伍,行在山林之間,元穆忽然停下來,目光犀利地盯著蕭淙之問道:“這一切是你的手筆。”
沒有疑問,而是肯定。
蕭淙之笑而不語,元穆騎馬繞著他看了一圈,邊走邊將案情逐一分析:“上回你離京後,梁正山便提告了孫與斌。你早知阿綺在哪,所以策劃了這一切。蕭淙之啊蕭淙之,竟連我也一塊兒算計了。”
蕭淙之挺坐馬上,無懼他審視的目光:“不錯,梁正越手上那些證據,是我用了些手段讓他拿到的,但你嶽丈洛尚書一家,與我無關。是他女兒洛晴出賣了他。”
元穆沉默一瞬,想通了其中關竅:“此事我隻與一人說過。”
“昨夜洛尚書府,我也去了。”
“太子也是你的手筆?”
蕭淙之不遮不掩,坦然回答:“不錯。”
元穆停下馬,長歎了一口氣,仿佛是感歎,又仿佛是無力:“淙君,直到方才我才想明白,你所圖謀的究竟有多深遠。此案一石三鳥,一則是解救了阿綺,
二則將近幾年科舉中榜為官之人全都篩了一遍,留下的,應該都是你的人吧?若我猜的不錯,就連西南的高子愈也是你的人吧?另外,由我嶽父所供出的官員一律免職,這些職位應該也被你的人占了,對嗎?”
蕭淙之沒有否認,元穆繼續道:“三則除了孫與斌,扶持了太子,實則是清除了太子黨中消極負麵之人,使太子借此一事聲勢大漲。你這是有意扶持儲君。”
蕭淙之眼中寒芒閃爍,語氣肅殺冷硬:“孫與斌其人,貪汙索賄,其醜態如何,相信長穆查過他,比我更清楚,這樣的人留在朝中便是蠹蟲,敲骨吸髓,更何況在儲君身邊。此人,必除!”
元穆垂首失笑,抱拳對著蕭淙之舉起:“果然,我沒有看錯你。你一出手,不僅替讀書人廣開天子大門,更替太子除了外戚之患,此二者影響之甚遠,長穆,敬佩!”
他深拜下去,蕭淙之卻策馬向前走了幾步,不受他的拜。回頭對他喊道:“長穆高義,陛下已經嘉獎,可我的獎勵卻還隔著山海,快走吧,去接她。”
“好!”
路上二人策馬奔馳,風聲貫耳,多少年了,都沒有如此暢快過。
元穆想起當年從麓山書院回家,父親與他說起自己相中的舉子,曾多次感歎:“比長穆都更勝一籌,可惜不是我兒子,可惜小朝若沒有相中,無妨,再等幾年,我不信他能不動心。”
果然,他的謀劃,確實令他佩服。
隻是心中仍有一個疑問,說服太子大義滅親好辦,但說服自己老丈人那油滑如泥鰍的洛尚書自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蕭淙之想起昨夜洛昀來到府上說明了一切。他隨她一同去尚書府,勸洛上書自首,洛尚書當然是不肯的。
但蕭淙之隻一句,便鎮住了他,他問:“皇帝的嶽丈都難逃一死,何況你這個鎮國公的嶽丈。”
洛尚書與蕭淙之打交道並不多,但這幾年看他行事又快又狠,便知道不好惹。如今叫他坐在自己麵前,那壓倒性的氣場,由不得他不動搖。
“既然拿住了你,便沒打算放過你。我保你一命,此外,你可以留一個兒子在上京,我送他入太子門下。”
談判,唯有核心利益能夠打動對方,很顯然,先將人逼入絕境,再給救命稻草,洛尚書已經被說動了。
他看了看洛昀,又想到自己兒子,一個鎮國公夫人,一個入太子門下,這便是洛家的希望,假以時日,必定會比如今更加榮耀!
他咬牙點了頭。
說服了洛尚書,他便帶著人去太子府。
從前太子與他交情不深,對他此次來的目的持懷疑態度。
蕭淙之卻語出驚人,直接對太子說道:“若殿下有帝王之心,孫與斌必除,且必須由殿下親手除掉。”
太子麵色嚴肅:“這就是武定候舉薦本宮擔任主考官的目的嗎?”
“太子若是聰明人,不妨自己想想,此事若成了,是誰受益?”
太子年紀雖輕,心智卻極聰慧沉穩,隻是唯有一處想不明白:“好處都是本宮的,那武定侯能得到什麽呢?”
蕭淙之笑了笑,賣了個關子:“你還小,以後自會明白。我言盡於此,路已幫殿下鋪好,走不走,看殿下自己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