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漳河,風不揚波。
據民間傳說,慧可被棄屍漳河,數日之後複從水裏漂出,盤腿打坐,雙目微閉,安詳如生。又逆流而上十八裏,漂到蘆村以北而止,於是被村民葬在此處。
此後這裏漸漸形成村落,便被稱為二祖村。
此年隋文帝為安撫突厥,將陳叔寶屏風賞賜給突厥可汗大義公主。
公主因宗國宇文氏亡,遂在屏風上作詩,寄托對故國哀思。彭公劉昶娶公主為妻,隋民楊欽逃入突厥,謊稱劉昶反隋,因密告大義公主,請求突厥發兵侵隋。
突厥都藍可汗信以為實,於是兵犯隋境。
隋文帝遣車騎將軍長孫晟出使突厥,探其起兵犯境實情。大義公主對長孫晟出言不恭,又私通胡人安遂迦,使與楊欽密謀,煽動蠱惑都藍可汗反隋。
長孫晟向可汗索要逃民楊欽,都藍可汗卻不承認有楊欽其人。長孫晟遂賄賂突厥貴族,趁夜擒獲楊欽,押赴都藍可汗之宮,並揭發大義公主與胡人安遂迦私情。
突厥國人聞知,皆謂是奇恥大辱。於是都藍可汗拿獲安遂迦,交付長孫晟帶回長安。隋文帝皆命殺之,並加授長孫晟開府儀同三司。
前突厥莫何可汗處羅侯之子染幹,號稱突利可汗,居住突厥國之北,遣使向隋朝求婚。隋文帝遣裴矩往使突厥,對突利可汗道:若殺大義公主,隋朝便可許婚。
突利可汗聞之,遂向都藍可汗寄書,請殺大義公主。都藍可汗因殺大義公主,亦向隋朝上表求婚。隋文帝覽表,意欲許之。
長孫晟諫道:陛下不可。臣觀都藍反複無常,因與西方達頭可汗玷厥結怨,故依我朝。其若得娶大隋公主為妻,則必憑藉陛下威靈發號施令,玷厥與染幹必聽其指揮調度。都藍可汗勢強,則必複叛,難製服矣。依臣之計,染幹誠心歸服,又曾遣使求婚,不如許之,然後招撫其率部落南遷。染幹馴服,我可用其抵禦都藍可汗,以衛北疆。
文帝讚道:此計甚善!
遂依計而行,賜婚染幹可汗。
當時隋朝以長安大興為都城,每到夏日,酷暑難耐。隋文帝楊堅晚年懼熱,因選中岐州麟遊縣境,營造避暑離宮。於是便與皇後駕臨岐州,至天台山上,實地考察。
見彼處位於杜水之陽,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棱棱,鬆柏滿布,三伏天氣便如仲春,實為消夏佳境。
文帝楊堅大喜,還至長安,詔命在麟遊鎮頭營造避暑離宮。命右仆射越國公楊素為督造總監,前萊州刺史宇文愷為將作大匠,記室參軍封德彝為土木監,崔善為為督工。
楊素奉命,督調數萬人役,東起廟溝口,西至北馬坊河東岸,北至碧城山腰,南臨杜水北岸,就此大興土木,開始營造避暑離宮。
於是平山填穀,構築宮殿,高台累榭,宛轉相連。內城以天台山為中心,城垣周長一千八百步。冠山抗殿,絕壑為池,分岩竦闕,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築土階,階上建閣,閣北築廊直至杜水,更於水上架橋,直通宮內。天台山極頂修建大殿,闊五間,深三間;殿前有南北長廊,人字拱頂,迤延宛轉。大殿前端有兩闕,比例和諧。天台山東南角又建大殿,東西走向,四周有殿宇群閣拱衛,稱為九成之宮,各以大寶殿、丹霄殿、鹹亨殿、禦容殿、排雲殿、梳妝樓等為名。屏山之下,複聚杜水成湖,稱為西海。隻因宮殿位處碧城山頂,山上水源困乏,遂從北馬坊河穀以輪汲水上山,列水磨以供宮內。宮城內由西向東,更築有地下水道,以規則石料襯砌,直通城外。更有外城,延展數十裏之廣。
避暑離宮營造之役,自開皇十三年二月開始施工,至開皇十五年四月方告竣工。
楊素監修離宮,便如平時用兵打仗,督工極為嚴酷,不分春夏秋冬,更是夜以繼日。
由是民夫疲頓顛仆,輾轉哀苦,死亡萬人以上。楊素不準下葬掩埋,命將民工屍體皆都推入深坑,蓋土築為平地。秦始皇修建長城之時,亦未見得如此嚴酷。
工程告竣,報予朝廷,隋文帝楊堅派大臣前往視察。
大臣驗工後返京回奏:其宮豪奢,頗傷綺麗,大損人丁。
楊堅聞奏大怒,下詔斥責楊素道:因你急功近利,卻為朕結怨天下!
楊素聞而大懼,惶恐不安,將天子責詔示於土木監封德彝,向其求計。
封德彝笑道:越國公何必如此?天子雖然見責,但皇後必有恩詔。
其後未幾,果然獨孤皇後召見楊素,當麵慰勞:卿知我夫婦年邁,無以自樂,故盛飾此宮,豈非忠孝。自古帝王之法,便有離宮別館先例。今天下太平,卿造此宮,何足損費!
楊堅聽罷皇後之語,果然轉怒為喜,遂又大讚楊素,更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楊素得此重賜,深感封德彝先見之明,並請天子為離宮賜名。
文帝說道:古語雲,堯舜行德,而民長壽。可取其美意,命為仁壽宮。
眾臣聞之,皆都稱讚。開皇十五年夏,文帝詔命前往仁壽宮避暑,又命楊素監修馳道,役夫暴於烈日之下勞作,死者相次於途。
楊素依如前例,下令聚屍成堆,澆油焚之。楊堅在仁壽宮中扶欄遠望,見宮闕之間磷火彌漫,隱有哭聲四起。因不知是何緣故,於是派人前往察看。
使者回報:皆因屍骨有暴露於外者,便成鬼火。所謂哭聲,乃是已死役夫鬼魂作祟。
楊堅驚悸,遂派人釃酒祭奠。
當夜楊素值宿偏殿,夢一白須白發老者直入寢臥,當麵斥道:我乃鬼穀門兵家派主,王敖祖師是也。你枉居我派掌門之位,害民如此,得無愧乎?
說罷淩空一指,點中楊素額頭印堂大穴,隱而不見。
楊素驚醒,便覺頭痛欲裂,由此得疾不愈,時而複發。
皇後獨孤氏善妒,嚴禁楊堅與其他女人接近。
隋文帝在仁壽宮避暑期間,看上一位宮女,退朝之後就便臨幸,愛如珍寶。未料其內侍之中,半為獨孤氏耳目,立將此事報於皇後知道。
皇後大怒,暗命殺死宮女,其後故作不知。
隋文帝遍尋宮女不得,知是被皇後害死,一怒之下單騎飛奔出宮,不問路徑,直入山穀之間。眾臣聞說皇帝離家出走,皆都大慌,沿山路追尋二十餘裏,才將皇帝找到。
高熲、楊素極力勸解,隋文帝歎道:朕貴為天子,卻不如卿等三妻四妾,更得自由!
畢竟惦念萬裏江山,天子之位,隻得調轉馬頭,回到離宮。
獨孤皇後主動謝罪,夫婦間和好如初。仁壽宮雖然美侖美奐,但楊堅因惡其磷火鬼哭,此後便很少來此。又更因勤於政務,無暇顧及。
開皇十四年,朝鮮半島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相繼遣使來至長安朝貢,請為附庸。
是年隋文帝巡幸並州,次歲命人設壇泰山,親往設祭,但不雲封禪。下山之後,又巡幸靈岩寺,回鑾長安,次年頒布科舉之製,詔命行於天下。
開皇十七年二月,南寧州蠻夷首領爨翫起兵反隋,誅殺隋朝所置官吏,氣焰囂張。
隋文帝聞報大怒,即命開府儀同三司、柱國太平公史萬歲掛帥,前往雲南征討。
史萬歲奉旨出京南下,率軍一路跨溪越澗,不遠萬裏前至南寧,一路進剿七州。再行數百裏,忽見叢林道傍立一石碑,觀其碑文,卻是當年諸葛亮南征時所立功碑。背麵並刻九個大字曰: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
部將見之,皆都矯舌不下,驚道:此位諸葛丞相真乃神仙,竟將大帥名字留此碑上!人雲世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者,果信有之!
史萬歲怒道:諸葛何知三百五十餘年後,會有史萬歲生於世間哉?此乃其自誇之語,說千秋萬歲之後,若有人能勝過其本人者,方能越此界以平定南蠻也。我不信此番不能得勝,且必令孔明自愧不如!
乃令士卒推倒石碑,繼續向前。於是率部行經蜻蛉川(今雲南大姚)、弄棟(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下關東南),進擊南寧州。
爨翫以為隋軍遠來,必不利久戰,遂依險固守,但均被史萬歲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破。
史萬歲乘勝向西挺進,渡西洱河(今洱海),入渠濫川(下關東北),轉戰千裏,破西南羌族三十餘部,俘二萬餘人。
諸羌大懼,爨翫被迫請降。貢獻明珠寶物,並刻石勒銘,讚頌隋朝聖德。
史萬歲遣使飛騎上奏,請將爨翫押送入朝,隋文帝準其所奏。爨翫心懷二誌,不欲從隋軍入朝,再以金寶賄賂史萬歲。史萬歲受其重賄,便放歸爨翫,振旅還朝。
北至成都,蜀王楊秀知其受賄,派人往營中索取。
史萬歲暗道:若使天子聞知此事,其人多疑,某反而將功為過,得不償失。
於是命將所得金寶全部沉於江底,堅決不承認受賄之事。楊秀一無所獲,隻得作罷,但由此懷恨在心,便與史萬歲結仇生隙。
史萬歲班師還至長安,朝廷以其平定南方之功,位進上柱國。晉王楊廣虛懷敬重,甘願下顧,請與史萬歲結為朋友。隋文帝聞知,就派史萬歲監管晉王府軍中事務。
未料次年,爨翫又反。
蜀王楊秀便趁機上書彈劾史萬歲,說其往年受賄縱賊,致令邊患不息。
隋文帝下令嚴查,便有軍卒供出覆舟沉寶之事。
刑部按律,史萬歲論罪當死。文帝楊堅大怒,遂召史萬歲上殿責問:卿受賄賂,私放賊寇,令士卒軍馬再度勞累遠征。朕每思將士辛苦,便即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卿此害國之舉,豈是社稷重臣所當為乎?
史萬歲兀自辯解:臣不殺爨翫,是欲效當年諸葛武侯七釋孟獲,留其加以鎮撫當地。且臣還至瀘水,詔書方至,故未能將其押送入朝,實非受其賄賂,望陛下明察。
隋文帝見史萬歲尚且欺隱,大怒道:朕以你為良臣,今官高祿重,反成國賊耶?
並對刑部官道:來日殺之!
史萬歲聞此,這才惶懼,於是叩頭服罪,承認覆舟沉寶之事,頓首請命。
時有左仆射高熲,左衛大將軍元旻,見史萬歲認罪,出班奏道:史萬歲才略過人,又善恤將士,即古代名將,實難越之。望陛下饒其死罪,命戴罪立功可也。
隋文帝聞此,亦思其平生戰功赫赫,怒氣稍解,遂命免其死罪,削官為民。一年之後,又恢複官爵,授河州(今甘肅臨夏)刺史,兼領行軍總管,以備胡人來犯。
史萬歲感激涕零,上任而去。
開皇十八年,在浙江天台縣始建天台寺,後易名國清寺,取“寺若建成,國內既清”之意也。然而其寺初建之際,天台宗創派大師智顗便告寂滅升天。
亦在此年,高麗王高元率眾萬餘侵擾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敗。隋文帝聽後大怒,遂以漢王楊諒及宜陽郡公王世積並為行軍元帥,發三十萬大軍,攻擊高麗。
字幕:王世積者,闡熙郡新渼縣(今陝西定邊縣)人,北周開府儀同三司王雅之子。
王世積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神爽拔,有傑人之表。初入軍伍未久,便從大將軍韋孝寬平定尉遲迥叛亂。因立有赫赫戰功,積功拜為上大將軍。
隋朝代周之後,王世積出任蘄州總管,參加滅陳之戰,拜柱國大將軍,荊州總管,累進上柱國,轉涼州總管,冊封宜陽郡公。
晉王楊廣平丹陽之時,王世積移書告諭,遣千金郡公權景宣略取新蔡。後數歲,桂州人李光仕作亂,上命王世積為行軍總管討平,還朝進位上柱國,賜物二千段,甚為重用。
王世積見隋文帝生性忌刻,功臣多獲罪罷黜,由是縱酒聲色,不與執政言及時事。
文帝以為其有酒疾,親召其入宮居住,並令醫者療之。王世積恐懼,詭稱疾愈,始得還府就第。至此隋文帝即發遼東之役,便命王世積與漢王楊諒並為行軍元帥。
隋軍前至柳城,卻遇疾疫大發,於是無果而還。
隋文帝乃拜王世積為涼州總管,並令騎士七百人送其就職。王世積親信安定人皇甫孝為避刑吏追捕,逃往涼州來投故主,王世積拒而不納,皇甫孝終於被捕,發配桂州。
皇甫孝困窮至極,遂上書皇帝,誣陷王世積屯居河西涼州,欲圖造反。隋文帝多疑,由是征召王世積入朝,命有司刑按其事。
有司奏稱: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胄、左仆射高熲,並與王世積交通為黨。
文帝聞而大怒,命將王世積坐誅,元旻、元胄俱都免官為民。
開皇十八年六月,安義公主去世。隋文帝遂選宗室之女義城公主,嫁給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幹為妻。
轉過年來,突厥都蘭可汗被部下所殺,部落大亂。
達頭可汗自立,是為步迦可汗,率兵進犯隋邊。
隋文帝命晉王楊廣掛帥,尚書右仆射楊素為副,出兵靈州;漢王楊諒為右路帥,史萬歲為副,出兵朔州,合擊步迦可汗。
史萬歲領命,率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端、楊義臣出塞,軍至大斤山(今內蒙大青山),與步迦可汗軍遭遇。
步迦可汗未曾列陣對敵,先問諸將:隋軍主帥是誰?
偵察騎兵奏報:主帥是為漢王楊諒,前鋒大將乃為上柱國史萬歲。
步迦可汗聞報大驚,又問:莫不是當年敦煌守卒史萬歲?
斥侯答道:正是此人。
步迦便道:若是此人,不可敵也。
急命引軍回撤。史萬歲追擊百裏,大破突厥,斬殺數千。凱旋而歸,聲震天下。
越國公楊素妒忌其功,進譖於天子:突厥已降,何有入寇之舉?不過入關放牧而已。史萬歲欲建軍功,反啟邊釁,致令舉國不安。
隋文帝信以為然,因此不予褒獎。史萬歲數次上表陳述己功,請求褒獎隨征將士,隋文帝因先入為主,故而置之不理。
忽一日上朝處理公事,又見史萬歲請功表章,便即問道:史萬歲今在何處?
楊素知道天子剛廢掉太子楊勇,正嚴防東宮結黨,答道:史萬歲拜訪東宮太子去也。
隋文帝聞而大怒,即命史萬歲上殿麵君。
其實史萬歲正在闕下待命,當時出征突厥將士數百人眾,因不得朝廷封賞,正在午門之外,圍繞史萬歲稱冤道苦,忽聞天子召見。
史萬歲對眾人說道:我已屢次上書,將列公功勞陳奏;今陛下召見,必有封賞。
於是便隨天使登殿入朝。
隋文帝見史萬歲跪倒階下,忍怒問道:朕旨召卿,許久才來,則往何處去也?
史萬歲性直,順口答道:微臣適在午門,與西征諸將等候陛見,並未去往別處。
隋文帝便問:與諸將相處,卻有何言?
史萬歲答道:將士西征有功,卻被朝廷所抑製耳!
隋文帝更信越國公楊素此前所奏,大發震怒,便令武士:史萬歲怨謗朝廷,煽動部將不滿其君,即刻與我擊殺於廷!
史萬歲聞言,便如五雷轟頂,不知大禍從何而降;眾臣亦都大驚,皆出班跪倒求情。
無奈文帝正在暴怒之際,皆都不聽,遂命將史萬歲金瓜擊頂,立斃杖下。
楊素見之,冷笑不已,誌得意滿。
史萬歲枉死,雙目不瞑。隋文帝忽然醒悟,追悔莫及,但為保天子尊嚴,豈肯認錯?猶命下詔,列出史萬歲許多罪名,以證其死不辜。
史萬歲身死之日,乃為十月初九,舉國上下聞知消息,無不惋惜;更有知其內情者,由此憤恨越國公楊素,說其嫉賢妒能,自毀隋朝長城。
時有延州刺史獨孤陀,乃獨孤皇後異母之弟。家有婢女名叫徐阿尼,供奉貓鬼,自稱能讓貓鬼殺人。還說每當貓鬼殺人之後,死者家中財物,都會轉移到供奉貓鬼之家。
獨孤皇後及楊素夫人鄭氏皆病,醫官聲稱:是因貓鬼作祟,故發疾病也。
隋文帝聞而不信,疑是獨孤陀陰謀。而獨孤陀之妻,又是楊素同父異母之妹,更增疑惑。於是下令左仆射高熲審理驗證,果證其說為虛。文帝怒從心起,命將獨孤陀夫妻賜死。
獨孤皇後三天不食,向文帝奏道:若獨孤陀由於蠹政害民獲罪,妾不敢言。然其因妾生病妄言,故求免其一死。
猶恐文帝不允,又使胞弟司勳侍郎獨孤整也到宮中求情。文帝畢竟多情,遂赦免獨孤陀死罪,革職為民;複令其妻楊氏出家為尼,更命誅殺京師中供奉貓鬼人家。
又下詔令:凡供奉貓鬼、畜養毒蟲、從事妖術之家,俱都流放邊陲,永不許還都。
六月丙寅,詔黜高麗王元官爵,命漢王楊諒軍出臨渝關,前往征之。卻值連日大雨,形成水潦,又饋運不繼,軍中乏食,複遇疾疫。先鋒大將周羅自東萊泛海東進,趨進平壤城,亦遭颶風,戰船多被飄沒。秋九月己醜,隋師退還,死者什之八九。雖然如此,高麗王元亦為惶懼不已,乃遣使前往長安,見隋文帝謝罪,上表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隋文帝見好便收,下詔諭曰:既高麗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
東北之事未了,西北烽煙又起。突厥達頭可汗遣其弟子俟利伐為帥,攻打啟民可汗。
隋文帝聞報,遂發兵協助啟民可汗。俟利伐戰之不利,於是退走,西入沙漠。
啟民可汗脫困,上表陳謝: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染幹便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以典羊馬可也。
隋文帝大喜,遣趙仲卿修築金河、定襄二城。
話說太子楊勇,獨孤皇後所生,長相俊美,自幼好學,且又寬和率真,故而深受父母喜愛。聯姻於左仆射高熲,以己女嫁於高熲之子。
太子參決軍政,對現行規製時有損益,文帝皆采納之。然而太子卻有一節不足之處,便使父子之間生隙,由密而疏,終於釀成不可挽救後果。
原來楊堅與妻獨孤氏有個共同脾性,便乃是生性節儉,甚至儉樸成癖。而太子生性風流倜儻,又正是愛美年紀,於是便與父母格格不入。
忽一日,隋文帝楊堅見太子文飾蜀鎧,因而不悅,當麵告戒: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汝為儲後,當以儉約為先,方能奉承宗廟。
太子再拜受教,但心中不以為然,率意如故,由此漸失父皇歡心。
也是該當有事,時遇冬至節令,百官皆詣太子東宮參拜,慶賀佳節。楊勇一時興起,便於太子宮中大張鼓樂,又高升殿閣正座,接受百官拜賀。
此事過後,便有與太子一黨不和者,不免添油加醋,輕事重說,私報與皇帝。
隋文帝聞而大疑,繼而慍怒。來日升朝,便問眾臣:朕聞冬至之日,卿等內外百官,相帥往朝東宮,此係何國之禮也?
百官聞言驚悚,不敢回言。
太常少卿奏道:東宮曆掌節令農時,臣等至於東宮,乃是慶賀佳節,不得言朝拜。
楊堅怒道:詭辭狡辯!賀者隻可三數十人,隨情各去,何乃有司征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如此可乎!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嶽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
此後不久,隋文帝選拔侍衛將官,將武藝高強者都選到自己身邊。左仆射高熲進諫,表示東宮太子侍衛太弱,若有變故,恐不足以應對。隋文帝大為不悅,認為高熲是因其子高表仁乃是楊勇女婿,這才幫太子說話,從此更加提防。
楊勇因正在壯年,甚為好色,頗多內寵。因見長安大戶雲定興之女貌美,遂行禮納聘,娶回宮中,封為昭訓,寵冠內苑。
太子妃元氏本是獨孤皇後作主納聘許配,因被雲昭訓奪寵,就此憂鬱寡歡,悶悶不樂。可也湊巧,此年春來元氏忽患心疾,不過二日,便即暴薨。
獨皇孤聞訊大為起疑,便謂此中必有他故,定是被太子及雲氏合謀毒死。因並無證據,於是深責望太子寡恩。
楊勇諾諾而已,不以為意,更使雲昭訓主持東宮。獨孤皇後以為太子過於淫亂,行為不檢,殊非人主之道,愈加憤憤不平。於是常遣宮人前往東宮伺察,以求太子過惡。
隋文帝諸子之中,太子楊勇堪稱上上之選。惟獨孤皇後所生次子晉王楊廣,文韜武略,皆在太子楊勇之上,且有帶兵平滅南陳大功,更為太子不及。
楊廣因見太子失寵,便覺機會將至,於是彌自矯飾,克勤克儉;又迎合母親心意,唯與正妻蕭妃居處,不寵其他姬妾。後宮若有產子者,皆不親自撫育。
獨孤皇後聞而大喜,由是每在天子麵前稱讚晉王楊廣之賢。
凡大臣用事於朝者,楊廣皆都傾心與交,漸成黨羽。
文帝因漸惡太子,故常派人往察諸子;則訪察者每到晉王府第,無論來人尊卑貴賤,楊廣必率蕭妃親迎出府門,盛宴以待,並皆厚贈。
於是來往奴仆幸臣,無不稱頌晉王仁愛賢孝。聞說文帝與獨孤皇後將親至晉王府,楊廣則將美姬都藏於別館,隻留年老貌醜者,身著無飾之衣,服侍伺侯。
蕭妃見丈夫如此作做,便知其意,乃將房中錦繡屏帳之屬,也都改用素幔,複扯斷琴瑟絲弦,不拭灰塵,掛於壁間。
布置完畢,乃請父皇母後光降至府,夫妻兩個緇衣布袍,親至門外跪接,迎入府內。
文帝一路行來,見此情狀,以為楊廣不好聲色,便深信獨孤皇後之言,回宮後因遍告侍臣,說晉王夫婦勤儉節約,頗稱朕意。眾
侍臣皆得晉王賄賂,都向天子稱賀,諛詞如潮。從此文帝極愛楊廣,超出諸子。
忽有一日,有善相者自終南山而來,入於長安大興城內,專門與人看相,且察勘豪族大戶之家宅基風水。因其言無不中,轟動公卿。
隋文帝聞說此事,召入內宮,密令扮作內侍,隨黃門官到各宮遍視諸子,觀其運勢。
相者轉回,密奏天子:諸位王子,皆為富貴之相;惟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文帝暗暗點頭,重賞使去,囑咐不得外傳。次日朝散,又留上儀同三司韋鼎在殿,私自問道:卿觀我諸兒之中,誰得嗣位?
韋鼎隆重對曰:立嗣大事,惟陛下及皇後所最愛者當與之,非臣所敢預知。
楊堅笑道:休矣,卿不肯直言邪!
韋鼎辭帝出朝,急使家人將此信密告晉王,暗示皇帝意動,宜加緊奪位。
楊廣聞訊,自然大喜。然身為揚州總管,不能久居長安,將欲還鎮,乃入宮拜辭母後,伏地流涕不已,故作依依難舍之狀。
獨孤皇後見此,引動愛子天性,亦不由泫然泣下。纏綿良久,不由拭淚問道:我兒此去揚州,又非生離死別,年登歲末常能還京,因何如此發悲?
楊廣見問,趁機奏道:兒臣性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但不知何處得罪長兄,失愛於東宮太子,使我兄長恒蓄盛怒,欲加屠陷。兒臣今當遠離,則每恐讒譖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勺,是以勤憂積念,懼履危亡。
皇後信以為實,忿然說道:當初我為太子迎娶元氏之女,有何處不好?其竟不以夫婦之禮待之。又專寵賤婦阿雲,使有許多豚犬降生於世。前新婦遇毒而夭,我未能窮究,何故複又欲害汝!我今尚在,便即如此,則我死後,當魚肉眾兄弟乎!
楊廣見譖言既入,更作嗚咽不能止悲,再拜而辭,戀戀離去。
獨孤皇後輾轉反思,便又進言天子,勸夫廢黜楊勇,更立晉王為太子。
楊廣與安州總管宇文述素來要好,欲加拉攏以為羽翼,於是上表天子,奏請任命宇文述為壽州刺史。又信任總管司馬張衡,使其為自己籌劃,謀取太子之位。
張衡獻策,請召宇文述麵議,於是宇文述自壽州趕至揚州,參與密謀。
宇文述獻計:太子失寵久矣,致其德行不為天下所知。殿下向以仁孝著稱,才能蓋世;又屢次統帥軍隊,累建大功;帝後並皆鍾愛,四海聲望,其實已歸殿下。但廢立太子,乃國家大事,惟宗親勳戚,方可間之。
楊廣:你便明說便了,宗親勳戚之中,誰可為我所用?
宇文述:今能使皇帝改變主意者,隻有越國公楊素;而能與楊素商議籌劃者,隻有其弟楊約。臣與楊約相厚,請至京師,與其一起籌劃此事如何?
楊廣大喜,遂於府庫中搜集大量金銀珠寶,命宇文述齎持入京,打點收買越國公兄弟。宇文述奉命起身,到至京城長安,潛至楊約府宅,請入密室,盛陳珠寶器玩於案上。楊約見此,不明其意,遂驚問道:兄持這許多珠寶而來,是欲行賄於我乎?(本集完)
據民間傳說,慧可被棄屍漳河,數日之後複從水裏漂出,盤腿打坐,雙目微閉,安詳如生。又逆流而上十八裏,漂到蘆村以北而止,於是被村民葬在此處。
此後這裏漸漸形成村落,便被稱為二祖村。
此年隋文帝為安撫突厥,將陳叔寶屏風賞賜給突厥可汗大義公主。
公主因宗國宇文氏亡,遂在屏風上作詩,寄托對故國哀思。彭公劉昶娶公主為妻,隋民楊欽逃入突厥,謊稱劉昶反隋,因密告大義公主,請求突厥發兵侵隋。
突厥都藍可汗信以為實,於是兵犯隋境。
隋文帝遣車騎將軍長孫晟出使突厥,探其起兵犯境實情。大義公主對長孫晟出言不恭,又私通胡人安遂迦,使與楊欽密謀,煽動蠱惑都藍可汗反隋。
長孫晟向可汗索要逃民楊欽,都藍可汗卻不承認有楊欽其人。長孫晟遂賄賂突厥貴族,趁夜擒獲楊欽,押赴都藍可汗之宮,並揭發大義公主與胡人安遂迦私情。
突厥國人聞知,皆謂是奇恥大辱。於是都藍可汗拿獲安遂迦,交付長孫晟帶回長安。隋文帝皆命殺之,並加授長孫晟開府儀同三司。
前突厥莫何可汗處羅侯之子染幹,號稱突利可汗,居住突厥國之北,遣使向隋朝求婚。隋文帝遣裴矩往使突厥,對突利可汗道:若殺大義公主,隋朝便可許婚。
突利可汗聞之,遂向都藍可汗寄書,請殺大義公主。都藍可汗因殺大義公主,亦向隋朝上表求婚。隋文帝覽表,意欲許之。
長孫晟諫道:陛下不可。臣觀都藍反複無常,因與西方達頭可汗玷厥結怨,故依我朝。其若得娶大隋公主為妻,則必憑藉陛下威靈發號施令,玷厥與染幹必聽其指揮調度。都藍可汗勢強,則必複叛,難製服矣。依臣之計,染幹誠心歸服,又曾遣使求婚,不如許之,然後招撫其率部落南遷。染幹馴服,我可用其抵禦都藍可汗,以衛北疆。
文帝讚道:此計甚善!
遂依計而行,賜婚染幹可汗。
當時隋朝以長安大興為都城,每到夏日,酷暑難耐。隋文帝楊堅晚年懼熱,因選中岐州麟遊縣境,營造避暑離宮。於是便與皇後駕臨岐州,至天台山上,實地考察。
見彼處位於杜水之陽,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棱棱,鬆柏滿布,三伏天氣便如仲春,實為消夏佳境。
文帝楊堅大喜,還至長安,詔命在麟遊鎮頭營造避暑離宮。命右仆射越國公楊素為督造總監,前萊州刺史宇文愷為將作大匠,記室參軍封德彝為土木監,崔善為為督工。
楊素奉命,督調數萬人役,東起廟溝口,西至北馬坊河東岸,北至碧城山腰,南臨杜水北岸,就此大興土木,開始營造避暑離宮。
於是平山填穀,構築宮殿,高台累榭,宛轉相連。內城以天台山為中心,城垣周長一千八百步。冠山抗殿,絕壑為池,分岩竦闕,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築土階,階上建閣,閣北築廊直至杜水,更於水上架橋,直通宮內。天台山極頂修建大殿,闊五間,深三間;殿前有南北長廊,人字拱頂,迤延宛轉。大殿前端有兩闕,比例和諧。天台山東南角又建大殿,東西走向,四周有殿宇群閣拱衛,稱為九成之宮,各以大寶殿、丹霄殿、鹹亨殿、禦容殿、排雲殿、梳妝樓等為名。屏山之下,複聚杜水成湖,稱為西海。隻因宮殿位處碧城山頂,山上水源困乏,遂從北馬坊河穀以輪汲水上山,列水磨以供宮內。宮城內由西向東,更築有地下水道,以規則石料襯砌,直通城外。更有外城,延展數十裏之廣。
避暑離宮營造之役,自開皇十三年二月開始施工,至開皇十五年四月方告竣工。
楊素監修離宮,便如平時用兵打仗,督工極為嚴酷,不分春夏秋冬,更是夜以繼日。
由是民夫疲頓顛仆,輾轉哀苦,死亡萬人以上。楊素不準下葬掩埋,命將民工屍體皆都推入深坑,蓋土築為平地。秦始皇修建長城之時,亦未見得如此嚴酷。
工程告竣,報予朝廷,隋文帝楊堅派大臣前往視察。
大臣驗工後返京回奏:其宮豪奢,頗傷綺麗,大損人丁。
楊堅聞奏大怒,下詔斥責楊素道:因你急功近利,卻為朕結怨天下!
楊素聞而大懼,惶恐不安,將天子責詔示於土木監封德彝,向其求計。
封德彝笑道:越國公何必如此?天子雖然見責,但皇後必有恩詔。
其後未幾,果然獨孤皇後召見楊素,當麵慰勞:卿知我夫婦年邁,無以自樂,故盛飾此宮,豈非忠孝。自古帝王之法,便有離宮別館先例。今天下太平,卿造此宮,何足損費!
楊堅聽罷皇後之語,果然轉怒為喜,遂又大讚楊素,更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楊素得此重賜,深感封德彝先見之明,並請天子為離宮賜名。
文帝說道:古語雲,堯舜行德,而民長壽。可取其美意,命為仁壽宮。
眾臣聞之,皆都稱讚。開皇十五年夏,文帝詔命前往仁壽宮避暑,又命楊素監修馳道,役夫暴於烈日之下勞作,死者相次於途。
楊素依如前例,下令聚屍成堆,澆油焚之。楊堅在仁壽宮中扶欄遠望,見宮闕之間磷火彌漫,隱有哭聲四起。因不知是何緣故,於是派人前往察看。
使者回報:皆因屍骨有暴露於外者,便成鬼火。所謂哭聲,乃是已死役夫鬼魂作祟。
楊堅驚悸,遂派人釃酒祭奠。
當夜楊素值宿偏殿,夢一白須白發老者直入寢臥,當麵斥道:我乃鬼穀門兵家派主,王敖祖師是也。你枉居我派掌門之位,害民如此,得無愧乎?
說罷淩空一指,點中楊素額頭印堂大穴,隱而不見。
楊素驚醒,便覺頭痛欲裂,由此得疾不愈,時而複發。
皇後獨孤氏善妒,嚴禁楊堅與其他女人接近。
隋文帝在仁壽宮避暑期間,看上一位宮女,退朝之後就便臨幸,愛如珍寶。未料其內侍之中,半為獨孤氏耳目,立將此事報於皇後知道。
皇後大怒,暗命殺死宮女,其後故作不知。
隋文帝遍尋宮女不得,知是被皇後害死,一怒之下單騎飛奔出宮,不問路徑,直入山穀之間。眾臣聞說皇帝離家出走,皆都大慌,沿山路追尋二十餘裏,才將皇帝找到。
高熲、楊素極力勸解,隋文帝歎道:朕貴為天子,卻不如卿等三妻四妾,更得自由!
畢竟惦念萬裏江山,天子之位,隻得調轉馬頭,回到離宮。
獨孤皇後主動謝罪,夫婦間和好如初。仁壽宮雖然美侖美奐,但楊堅因惡其磷火鬼哭,此後便很少來此。又更因勤於政務,無暇顧及。
開皇十四年,朝鮮半島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相繼遣使來至長安朝貢,請為附庸。
是年隋文帝巡幸並州,次歲命人設壇泰山,親往設祭,但不雲封禪。下山之後,又巡幸靈岩寺,回鑾長安,次年頒布科舉之製,詔命行於天下。
開皇十七年二月,南寧州蠻夷首領爨翫起兵反隋,誅殺隋朝所置官吏,氣焰囂張。
隋文帝聞報大怒,即命開府儀同三司、柱國太平公史萬歲掛帥,前往雲南征討。
史萬歲奉旨出京南下,率軍一路跨溪越澗,不遠萬裏前至南寧,一路進剿七州。再行數百裏,忽見叢林道傍立一石碑,觀其碑文,卻是當年諸葛亮南征時所立功碑。背麵並刻九個大字曰: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
部將見之,皆都矯舌不下,驚道:此位諸葛丞相真乃神仙,竟將大帥名字留此碑上!人雲世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者,果信有之!
史萬歲怒道:諸葛何知三百五十餘年後,會有史萬歲生於世間哉?此乃其自誇之語,說千秋萬歲之後,若有人能勝過其本人者,方能越此界以平定南蠻也。我不信此番不能得勝,且必令孔明自愧不如!
乃令士卒推倒石碑,繼續向前。於是率部行經蜻蛉川(今雲南大姚)、弄棟(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下關東南),進擊南寧州。
爨翫以為隋軍遠來,必不利久戰,遂依險固守,但均被史萬歲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破。
史萬歲乘勝向西挺進,渡西洱河(今洱海),入渠濫川(下關東北),轉戰千裏,破西南羌族三十餘部,俘二萬餘人。
諸羌大懼,爨翫被迫請降。貢獻明珠寶物,並刻石勒銘,讚頌隋朝聖德。
史萬歲遣使飛騎上奏,請將爨翫押送入朝,隋文帝準其所奏。爨翫心懷二誌,不欲從隋軍入朝,再以金寶賄賂史萬歲。史萬歲受其重賄,便放歸爨翫,振旅還朝。
北至成都,蜀王楊秀知其受賄,派人往營中索取。
史萬歲暗道:若使天子聞知此事,其人多疑,某反而將功為過,得不償失。
於是命將所得金寶全部沉於江底,堅決不承認受賄之事。楊秀一無所獲,隻得作罷,但由此懷恨在心,便與史萬歲結仇生隙。
史萬歲班師還至長安,朝廷以其平定南方之功,位進上柱國。晉王楊廣虛懷敬重,甘願下顧,請與史萬歲結為朋友。隋文帝聞知,就派史萬歲監管晉王府軍中事務。
未料次年,爨翫又反。
蜀王楊秀便趁機上書彈劾史萬歲,說其往年受賄縱賊,致令邊患不息。
隋文帝下令嚴查,便有軍卒供出覆舟沉寶之事。
刑部按律,史萬歲論罪當死。文帝楊堅大怒,遂召史萬歲上殿責問:卿受賄賂,私放賊寇,令士卒軍馬再度勞累遠征。朕每思將士辛苦,便即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卿此害國之舉,豈是社稷重臣所當為乎?
史萬歲兀自辯解:臣不殺爨翫,是欲效當年諸葛武侯七釋孟獲,留其加以鎮撫當地。且臣還至瀘水,詔書方至,故未能將其押送入朝,實非受其賄賂,望陛下明察。
隋文帝見史萬歲尚且欺隱,大怒道:朕以你為良臣,今官高祿重,反成國賊耶?
並對刑部官道:來日殺之!
史萬歲聞此,這才惶懼,於是叩頭服罪,承認覆舟沉寶之事,頓首請命。
時有左仆射高熲,左衛大將軍元旻,見史萬歲認罪,出班奏道:史萬歲才略過人,又善恤將士,即古代名將,實難越之。望陛下饒其死罪,命戴罪立功可也。
隋文帝聞此,亦思其平生戰功赫赫,怒氣稍解,遂命免其死罪,削官為民。一年之後,又恢複官爵,授河州(今甘肅臨夏)刺史,兼領行軍總管,以備胡人來犯。
史萬歲感激涕零,上任而去。
開皇十八年,在浙江天台縣始建天台寺,後易名國清寺,取“寺若建成,國內既清”之意也。然而其寺初建之際,天台宗創派大師智顗便告寂滅升天。
亦在此年,高麗王高元率眾萬餘侵擾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敗。隋文帝聽後大怒,遂以漢王楊諒及宜陽郡公王世積並為行軍元帥,發三十萬大軍,攻擊高麗。
字幕:王世積者,闡熙郡新渼縣(今陝西定邊縣)人,北周開府儀同三司王雅之子。
王世積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神爽拔,有傑人之表。初入軍伍未久,便從大將軍韋孝寬平定尉遲迥叛亂。因立有赫赫戰功,積功拜為上大將軍。
隋朝代周之後,王世積出任蘄州總管,參加滅陳之戰,拜柱國大將軍,荊州總管,累進上柱國,轉涼州總管,冊封宜陽郡公。
晉王楊廣平丹陽之時,王世積移書告諭,遣千金郡公權景宣略取新蔡。後數歲,桂州人李光仕作亂,上命王世積為行軍總管討平,還朝進位上柱國,賜物二千段,甚為重用。
王世積見隋文帝生性忌刻,功臣多獲罪罷黜,由是縱酒聲色,不與執政言及時事。
文帝以為其有酒疾,親召其入宮居住,並令醫者療之。王世積恐懼,詭稱疾愈,始得還府就第。至此隋文帝即發遼東之役,便命王世積與漢王楊諒並為行軍元帥。
隋軍前至柳城,卻遇疾疫大發,於是無果而還。
隋文帝乃拜王世積為涼州總管,並令騎士七百人送其就職。王世積親信安定人皇甫孝為避刑吏追捕,逃往涼州來投故主,王世積拒而不納,皇甫孝終於被捕,發配桂州。
皇甫孝困窮至極,遂上書皇帝,誣陷王世積屯居河西涼州,欲圖造反。隋文帝多疑,由是征召王世積入朝,命有司刑按其事。
有司奏稱: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胄、左仆射高熲,並與王世積交通為黨。
文帝聞而大怒,命將王世積坐誅,元旻、元胄俱都免官為民。
開皇十八年六月,安義公主去世。隋文帝遂選宗室之女義城公主,嫁給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幹為妻。
轉過年來,突厥都蘭可汗被部下所殺,部落大亂。
達頭可汗自立,是為步迦可汗,率兵進犯隋邊。
隋文帝命晉王楊廣掛帥,尚書右仆射楊素為副,出兵靈州;漢王楊諒為右路帥,史萬歲為副,出兵朔州,合擊步迦可汗。
史萬歲領命,率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端、楊義臣出塞,軍至大斤山(今內蒙大青山),與步迦可汗軍遭遇。
步迦可汗未曾列陣對敵,先問諸將:隋軍主帥是誰?
偵察騎兵奏報:主帥是為漢王楊諒,前鋒大將乃為上柱國史萬歲。
步迦可汗聞報大驚,又問:莫不是當年敦煌守卒史萬歲?
斥侯答道:正是此人。
步迦便道:若是此人,不可敵也。
急命引軍回撤。史萬歲追擊百裏,大破突厥,斬殺數千。凱旋而歸,聲震天下。
越國公楊素妒忌其功,進譖於天子:突厥已降,何有入寇之舉?不過入關放牧而已。史萬歲欲建軍功,反啟邊釁,致令舉國不安。
隋文帝信以為然,因此不予褒獎。史萬歲數次上表陳述己功,請求褒獎隨征將士,隋文帝因先入為主,故而置之不理。
忽一日上朝處理公事,又見史萬歲請功表章,便即問道:史萬歲今在何處?
楊素知道天子剛廢掉太子楊勇,正嚴防東宮結黨,答道:史萬歲拜訪東宮太子去也。
隋文帝聞而大怒,即命史萬歲上殿麵君。
其實史萬歲正在闕下待命,當時出征突厥將士數百人眾,因不得朝廷封賞,正在午門之外,圍繞史萬歲稱冤道苦,忽聞天子召見。
史萬歲對眾人說道:我已屢次上書,將列公功勞陳奏;今陛下召見,必有封賞。
於是便隨天使登殿入朝。
隋文帝見史萬歲跪倒階下,忍怒問道:朕旨召卿,許久才來,則往何處去也?
史萬歲性直,順口答道:微臣適在午門,與西征諸將等候陛見,並未去往別處。
隋文帝便問:與諸將相處,卻有何言?
史萬歲答道:將士西征有功,卻被朝廷所抑製耳!
隋文帝更信越國公楊素此前所奏,大發震怒,便令武士:史萬歲怨謗朝廷,煽動部將不滿其君,即刻與我擊殺於廷!
史萬歲聞言,便如五雷轟頂,不知大禍從何而降;眾臣亦都大驚,皆出班跪倒求情。
無奈文帝正在暴怒之際,皆都不聽,遂命將史萬歲金瓜擊頂,立斃杖下。
楊素見之,冷笑不已,誌得意滿。
史萬歲枉死,雙目不瞑。隋文帝忽然醒悟,追悔莫及,但為保天子尊嚴,豈肯認錯?猶命下詔,列出史萬歲許多罪名,以證其死不辜。
史萬歲身死之日,乃為十月初九,舉國上下聞知消息,無不惋惜;更有知其內情者,由此憤恨越國公楊素,說其嫉賢妒能,自毀隋朝長城。
時有延州刺史獨孤陀,乃獨孤皇後異母之弟。家有婢女名叫徐阿尼,供奉貓鬼,自稱能讓貓鬼殺人。還說每當貓鬼殺人之後,死者家中財物,都會轉移到供奉貓鬼之家。
獨孤皇後及楊素夫人鄭氏皆病,醫官聲稱:是因貓鬼作祟,故發疾病也。
隋文帝聞而不信,疑是獨孤陀陰謀。而獨孤陀之妻,又是楊素同父異母之妹,更增疑惑。於是下令左仆射高熲審理驗證,果證其說為虛。文帝怒從心起,命將獨孤陀夫妻賜死。
獨孤皇後三天不食,向文帝奏道:若獨孤陀由於蠹政害民獲罪,妾不敢言。然其因妾生病妄言,故求免其一死。
猶恐文帝不允,又使胞弟司勳侍郎獨孤整也到宮中求情。文帝畢竟多情,遂赦免獨孤陀死罪,革職為民;複令其妻楊氏出家為尼,更命誅殺京師中供奉貓鬼人家。
又下詔令:凡供奉貓鬼、畜養毒蟲、從事妖術之家,俱都流放邊陲,永不許還都。
六月丙寅,詔黜高麗王元官爵,命漢王楊諒軍出臨渝關,前往征之。卻值連日大雨,形成水潦,又饋運不繼,軍中乏食,複遇疾疫。先鋒大將周羅自東萊泛海東進,趨進平壤城,亦遭颶風,戰船多被飄沒。秋九月己醜,隋師退還,死者什之八九。雖然如此,高麗王元亦為惶懼不已,乃遣使前往長安,見隋文帝謝罪,上表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隋文帝見好便收,下詔諭曰:既高麗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
東北之事未了,西北烽煙又起。突厥達頭可汗遣其弟子俟利伐為帥,攻打啟民可汗。
隋文帝聞報,遂發兵協助啟民可汗。俟利伐戰之不利,於是退走,西入沙漠。
啟民可汗脫困,上表陳謝: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染幹便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以典羊馬可也。
隋文帝大喜,遣趙仲卿修築金河、定襄二城。
話說太子楊勇,獨孤皇後所生,長相俊美,自幼好學,且又寬和率真,故而深受父母喜愛。聯姻於左仆射高熲,以己女嫁於高熲之子。
太子參決軍政,對現行規製時有損益,文帝皆采納之。然而太子卻有一節不足之處,便使父子之間生隙,由密而疏,終於釀成不可挽救後果。
原來楊堅與妻獨孤氏有個共同脾性,便乃是生性節儉,甚至儉樸成癖。而太子生性風流倜儻,又正是愛美年紀,於是便與父母格格不入。
忽一日,隋文帝楊堅見太子文飾蜀鎧,因而不悅,當麵告戒: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汝為儲後,當以儉約為先,方能奉承宗廟。
太子再拜受教,但心中不以為然,率意如故,由此漸失父皇歡心。
也是該當有事,時遇冬至節令,百官皆詣太子東宮參拜,慶賀佳節。楊勇一時興起,便於太子宮中大張鼓樂,又高升殿閣正座,接受百官拜賀。
此事過後,便有與太子一黨不和者,不免添油加醋,輕事重說,私報與皇帝。
隋文帝聞而大疑,繼而慍怒。來日升朝,便問眾臣:朕聞冬至之日,卿等內外百官,相帥往朝東宮,此係何國之禮也?
百官聞言驚悚,不敢回言。
太常少卿奏道:東宮曆掌節令農時,臣等至於東宮,乃是慶賀佳節,不得言朝拜。
楊堅怒道:詭辭狡辯!賀者隻可三數十人,隨情各去,何乃有司征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如此可乎!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嶽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
此後不久,隋文帝選拔侍衛將官,將武藝高強者都選到自己身邊。左仆射高熲進諫,表示東宮太子侍衛太弱,若有變故,恐不足以應對。隋文帝大為不悅,認為高熲是因其子高表仁乃是楊勇女婿,這才幫太子說話,從此更加提防。
楊勇因正在壯年,甚為好色,頗多內寵。因見長安大戶雲定興之女貌美,遂行禮納聘,娶回宮中,封為昭訓,寵冠內苑。
太子妃元氏本是獨孤皇後作主納聘許配,因被雲昭訓奪寵,就此憂鬱寡歡,悶悶不樂。可也湊巧,此年春來元氏忽患心疾,不過二日,便即暴薨。
獨皇孤聞訊大為起疑,便謂此中必有他故,定是被太子及雲氏合謀毒死。因並無證據,於是深責望太子寡恩。
楊勇諾諾而已,不以為意,更使雲昭訓主持東宮。獨孤皇後以為太子過於淫亂,行為不檢,殊非人主之道,愈加憤憤不平。於是常遣宮人前往東宮伺察,以求太子過惡。
隋文帝諸子之中,太子楊勇堪稱上上之選。惟獨孤皇後所生次子晉王楊廣,文韜武略,皆在太子楊勇之上,且有帶兵平滅南陳大功,更為太子不及。
楊廣因見太子失寵,便覺機會將至,於是彌自矯飾,克勤克儉;又迎合母親心意,唯與正妻蕭妃居處,不寵其他姬妾。後宮若有產子者,皆不親自撫育。
獨孤皇後聞而大喜,由是每在天子麵前稱讚晉王楊廣之賢。
凡大臣用事於朝者,楊廣皆都傾心與交,漸成黨羽。
文帝因漸惡太子,故常派人往察諸子;則訪察者每到晉王府第,無論來人尊卑貴賤,楊廣必率蕭妃親迎出府門,盛宴以待,並皆厚贈。
於是來往奴仆幸臣,無不稱頌晉王仁愛賢孝。聞說文帝與獨孤皇後將親至晉王府,楊廣則將美姬都藏於別館,隻留年老貌醜者,身著無飾之衣,服侍伺侯。
蕭妃見丈夫如此作做,便知其意,乃將房中錦繡屏帳之屬,也都改用素幔,複扯斷琴瑟絲弦,不拭灰塵,掛於壁間。
布置完畢,乃請父皇母後光降至府,夫妻兩個緇衣布袍,親至門外跪接,迎入府內。
文帝一路行來,見此情狀,以為楊廣不好聲色,便深信獨孤皇後之言,回宮後因遍告侍臣,說晉王夫婦勤儉節約,頗稱朕意。眾
侍臣皆得晉王賄賂,都向天子稱賀,諛詞如潮。從此文帝極愛楊廣,超出諸子。
忽有一日,有善相者自終南山而來,入於長安大興城內,專門與人看相,且察勘豪族大戶之家宅基風水。因其言無不中,轟動公卿。
隋文帝聞說此事,召入內宮,密令扮作內侍,隨黃門官到各宮遍視諸子,觀其運勢。
相者轉回,密奏天子:諸位王子,皆為富貴之相;惟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文帝暗暗點頭,重賞使去,囑咐不得外傳。次日朝散,又留上儀同三司韋鼎在殿,私自問道:卿觀我諸兒之中,誰得嗣位?
韋鼎隆重對曰:立嗣大事,惟陛下及皇後所最愛者當與之,非臣所敢預知。
楊堅笑道:休矣,卿不肯直言邪!
韋鼎辭帝出朝,急使家人將此信密告晉王,暗示皇帝意動,宜加緊奪位。
楊廣聞訊,自然大喜。然身為揚州總管,不能久居長安,將欲還鎮,乃入宮拜辭母後,伏地流涕不已,故作依依難舍之狀。
獨孤皇後見此,引動愛子天性,亦不由泫然泣下。纏綿良久,不由拭淚問道:我兒此去揚州,又非生離死別,年登歲末常能還京,因何如此發悲?
楊廣見問,趁機奏道:兒臣性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但不知何處得罪長兄,失愛於東宮太子,使我兄長恒蓄盛怒,欲加屠陷。兒臣今當遠離,則每恐讒譖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勺,是以勤憂積念,懼履危亡。
皇後信以為實,忿然說道:當初我為太子迎娶元氏之女,有何處不好?其竟不以夫婦之禮待之。又專寵賤婦阿雲,使有許多豚犬降生於世。前新婦遇毒而夭,我未能窮究,何故複又欲害汝!我今尚在,便即如此,則我死後,當魚肉眾兄弟乎!
楊廣見譖言既入,更作嗚咽不能止悲,再拜而辭,戀戀離去。
獨孤皇後輾轉反思,便又進言天子,勸夫廢黜楊勇,更立晉王為太子。
楊廣與安州總管宇文述素來要好,欲加拉攏以為羽翼,於是上表天子,奏請任命宇文述為壽州刺史。又信任總管司馬張衡,使其為自己籌劃,謀取太子之位。
張衡獻策,請召宇文述麵議,於是宇文述自壽州趕至揚州,參與密謀。
宇文述獻計:太子失寵久矣,致其德行不為天下所知。殿下向以仁孝著稱,才能蓋世;又屢次統帥軍隊,累建大功;帝後並皆鍾愛,四海聲望,其實已歸殿下。但廢立太子,乃國家大事,惟宗親勳戚,方可間之。
楊廣:你便明說便了,宗親勳戚之中,誰可為我所用?
宇文述:今能使皇帝改變主意者,隻有越國公楊素;而能與楊素商議籌劃者,隻有其弟楊約。臣與楊約相厚,請至京師,與其一起籌劃此事如何?
楊廣大喜,遂於府庫中搜集大量金銀珠寶,命宇文述齎持入京,打點收買越國公兄弟。宇文述奉命起身,到至京城長安,潛至楊約府宅,請入密室,盛陳珠寶器玩於案上。楊約見此,不明其意,遂驚問道:兄持這許多珠寶而來,是欲行賄於我乎?(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