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回道:“趕在占城國內一統之前,將占城國拿下。”


    “所以,南疆隻要動蕩,明軍短時間內不會立刻反攻,因為從雲南到京師傳遞消息,直到朝廷下令到雲南,少說一個月時間。”


    “所以他們要利用這一個月時間,對占城動武,能不能成,這都是他們最後的機會,成了,安南便可在大明南疆實現大一統的局麵,那時給大明賠禮道歉不晚。”


    “若是沒拿下占城,他們一定也會給大明賠禮道歉,請求大明原諒。”


    “他們的目的不在大明南疆,而在西邊占城!”


    等朱雄英說完。


    朱元璋和湯和都陷入沉默,兩人皆盯著棋盤,各有所思。


    許久之後,湯和眸光熠熠:“你分析的都在理,可此小國蠻夷,會有這麽高深的政治思想?”


    不知不覺中,湯和已經認同了朱雄英的說法。


    更確切來說,是認同了朱長夜所說。


    他說的不錯,如果安南足夠聰明,他們會這麽做。


    可一個小小的番邦蠻夷而已,他們才讀過幾年書?


    有這種高深的戰略思想嗎?


    這麽想著的時候。


    湯和突然愣住了,微微抬頭看了一眼朱雄英,心裏卻有些震驚。


    他小看了朱雄英。


    雖然安南會出兵是朱長夜說的,但在講述時,明顯朱雄英也是參雜進去屬於自己的觀點。


    之前他一直認為朱雄英,在軍備上稍遜一籌,可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話提出來,湯和都忍不住有些讚歎。


    要是將這小子,放在安南去治理天下….


    湯和沒想下去,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念頭。


    這小子若是盤踞在一方的諸侯,一定對朝廷有莫大的威脅!


    這種軍事戰略思想,湯和仔細回想,都忍不住心中翻滾浪花。


    而若是讓他師尊跟著朱雄英一起,那….將會是更大的威脅。


    朱雄英想了想,繼續侃侃而談:“剛才我回湯爺爺,大明為啥會先在雲南動武,大抵就是這個道理。”


    “拋開雲南布政司這個不確定因素,我想接下來應當會是東海和北疆。”


    “大明西垂的烏思藏都司相對穩定,短時間內不會爆發矛盾,又因雪災原因,北疆的蒙元殘部,也沒辦法揮馬度雪地去入侵大明北疆。”


    “那麽接下來,就是明年開春之後二三月份的海上季風了,隨著西風起,日本海上的倭奴會利用風向,入侵大明東南沿海。”


    “總體而言,大明的軍備防禦體係就是這樣,不過倭奴不成大器,大明的兵備防禦重心,應當還是在北疆。”


    朱雄英說完,再度陷入寂靜。


    湯和微微張開嘴巴,眼神中帶著驚愕,微微看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表情如出一轍。


    在他們看來,大明的第一場小規模戰爭會在東海,明年開春,倭奴大概率會對東南沿海搶劫。


    現在朝廷應當著重心,布控東南沿海的水寨和衛所。


    他們以為朱雄英,沒考慮到這層麵。


    可這小子不但考慮到了,還幾乎將大明整個軍備防禦體係說的大差不差。


    這容不得兩人不震驚!


    朱元璋漫不經心的看著朱雄英:“倘使你是大明朝廷掌舵人,按照你的思路,接下來你要做什麽?”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朱元璋道:“未雨綢繆?在何處?”


    朱雄英道:“依舊在南疆,提前布控過去,提前下令過去,若安南主動動武,大明可滅其國!”


    言語越來越快,三人頗有指點江山的意思。


    實際也就在指點大明江山!


    朱元璋脫口道:“先前你湯爺爺告訴你,安南其國,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既如此,為何要滅其國?”


    朱雄英頓了頓,道:“小子大不敬。”


    朱元璋渾不在意,湯和也鼓勵道:“但說無妨!”


    朱雄英點頭,開口道:“如果大明控製住安南,那便是在中南半島事先了軍事威懾存在,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以往爺爺你確實說過這話,但時也,勢也,今時不同往日。”


    “往時的大明,建國不久,重點當在國內民生建設。”


    “國朝發展二十又四年有餘,國內大體平穩,那麽中南半島的軍事經濟價值,就能體現出來了。”


    湯和反問:“此話何解。”


    朱雄英回道:“朝廷欲出海,控製安南,便從陸路和海路,共同鞏固西洋朝貢體係,安南地處國朝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可以允當國朝經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若能郡縣安南,國朝則可以更容易地控製中南半島,近可製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


    “非但如此,因為安南國的存在,也可威脅震懾番邦,使番邦得知大明一怒,國可滅也的局麵。”


    朱雄英有些口渴,又去拿著老爺子的茶杯喝了口濃茶。


    昨晚喝酒喝太多了,現在依舊口幹舌燥。


    不過古怪的是,老爺子這次沒阻止朱雄英喝他的濃茶。


    等朱雄英還要再說的時候,他赫然發現朱元璋和湯和都呆怔在原地,麵色複雜不一,眼神帶著濃濃精光。


    “這個.…咳咳,通過師尊教的東西,我給推導一些出來了。”


    朱雄英撓撓頭:“小子淺薄之見,兩位老爺子莫笑話。”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咽了咽口水,看著朱雄英道:“你這見解,可一點不淺薄。”


    湯和也點頭,目露精光的看著朱雄英,眸子中帶著深深的讚歎:“小子不得了!咱小瞧伱了!你師尊怕是看出你才能了,才把你往這方麵去教導,厲害,太厲害了!”


    “使得你這一番話說的,令咱無言以對!”


    啥意思?


    朱雄英不知道兩位老爺子在打啥機鋒,這是認同自己的觀點?


    短暫沉默之後,朱元璋道:“國大而處禮,無禮辱小國,必被譴也。”


    “國朝地大物博,如何主動出兵?此非治國之道。”


    朱雄英反駁道:“無禮而侮大國呢?不是說可亡矣嗎?”


    朱元璋笑著道:“小子,你就這麽篤定安南,敢對大明動武?”


    朱雄英:“….…”


    剛才一頓分析猛如虎,合著你們都沒朝心上去啊?


    算了。


    朱雄英也不浪費口舌了,笑著道:“我去給兩位老爺子,去禦膳房帶點早飯,順便在皇宮跑一圈出出汗!”


    朱元璋寵佞道:“去吧。”


    望著朱雄英離去的背影,朱元璋的臉色平靜下來,看著湯和道:“此子何如?”


    湯和由衷感慨:“此陛下麒麟孫也!”


    .


    ….….…….….….


    李景隆回到府邸,連日來的舟車勞頓,從武昌到應天,又是騎馬又是坐船,早已讓他疲憊不堪。


    這兩日安安穩穩的睡了一場好覺,今早起來,精神抖擻。


    府上管事興高采烈的找到李景隆。


    “老爺,天雲觀朱長夜朱觀主,托他的弟子,給您回了點禮,讓你莫要嫌棄。”


    李景隆趕緊道:“不嫌棄不嫌棄!送了點啥?拿過來!”


    管事急忙叫人,將麻袋小心翼翼抬過來。


    袁氏也從側院走了過來,看到李景隆便道:“相公,今天咋起這麽早?這是啥?”


    李景隆喜滋滋的道:“咱朱爺給的一些回禮!朱爺他….這真是太有心了啊!給咱小輩都那麽好,佩服佩服!”


    袁氏沒好氣的白他一眼:“相公,你這太過了,回禮不是正常的麽?這有佩服的?再說了,朱觀主他老人家也不在這,你瞎吹他也聽不到,有必要麽?”


    李景降拉著臉,哼道:“婦人之見!你懂個屁!旁人回禮,那叫回禮,我朱爺回禮,這是恩賜!”


    袁氏不解:“這是啥話,相公你是國公,他朱觀主還是太上皇不成?怎麽就是恩賜了?這話說的,好像咱低人一等一樣.…”


    話沒說完,就看李景隆臉色已經變的陰沉可怕,袁氏連連道:“妾身失禮,失禮。”


    李景隆哼道:“老子告訴你,不要仗著老子對你寵佞,你踏馬就胡言亂語,以後膽敢說朱懷一句不是,老子抽死你!”


    袁氏被嚇了不輕,趕忙連連道歉。


    “妾身女人家,不識大體,相公不要和妾身一般見識。”


    李景隆這才點點頭,語重心長的道:“我告訴你,咱老李家以後能不能發達,可都要仰仗朱爺他老人家了。”


    嘶!


    袁氏倒吸涼氣:“老爺,您上次就對朱觀主那般敬重,這朱觀主,究竟是誰啊?”


    李景隆嗬嗬道:“不該問的莫問。”


    “好好好!老爺咱看看朱觀主送了點啥?”


    李景隆嗯了一聲,道:“打開看看。”


    麻袋被打開,裏麵十幾個圓滾滾的大西瓜赫然在列。


    袁氏和李景隆倏地瞪大眼睛:“我去!”


    李景隆驚呼道:“大冬天的哪來這麽多西瓜?”


    管事忙不迭道:“聽聞是朱觀主自己後院給種的。”


    我靠!


    李景隆眼珠子都要凸出來了,驚歎道:“朱爺真是神了,厲害厲害!”


    李景隆府邸外,他的下屬王清泉拎著籃子,籃子是精心包裝過的,顯得格外精致。


    “勞煩去通報曹國公一聲,說下官有些禮品要親手交給曹國公。”


    沒多時,王清泉便被帶到後院,見到李景隆,便彎腰道:“下官指揮僉事王清泉,見過大都督。”


    李景隆點頭:“找本官何事啊?”


    王清泉趕緊道:“下官體恤大都督舟車勞頓,特送了點心意給大都督嚐鮮。”


    李景隆蹙眉:“王大人,本將兩袖清風,這是眾所周知的,再說了,咱皇上可是三令五申,要求官僚不可相互諂媚送禮,此風不可長,你也莫要以身試法!”


    李景隆語氣有些重。


    說實話,對於王清泉,李景隆也不敢拿他怎麽樣,畢竟和宮裏麵的某些皇親國戚沾親帶故,訓斥一下就行。


    大明後宮的外戚,和皇帝的外戚,是兩碼事。


    後宮的外戚是沒啥權柄的,但老爺子自己的外戚同鄉,無不是位高權重。


    這也側麵反應出大明初期的現狀,後宮妃子的地位,比想象中的低了很多很多。


    王清泉屬於後宮的外戚,職末位低,所以需要交好李景隆這樣的勳貴。


    他忙不迭道:“李大人誤會了,下官這些,都是尋常小吃食,並不是金銀財物,也是讓李大人嚐個鮮的。”


    “哦?”李景隆好奇的道:“是啥?”


    王清泉笑著道:“此物,在夏日常見,冬天可是稀罕,下官敢保證,李大人是沒見過的。”


    他拍了拍手上精美的籃子,道:“李大人不妨親自打開看看,想來李大人會喜歡的。”


    李景隆哦了一聲,見王清泉神神秘秘的樣子,便親自揭開籃筐。


    西瓜?


    李景隆指著地上的麻袋:“這叫不常見嗎?本官少讀書,你莫騙我。”


    王清泉有些狐疑,然後尋常李景隆指的地方看去。


    地上有麻袋,裏麵的西瓜更若隱若現。


    剛才他還怎麽注意,現在看到之後,他麵色頓時凝固住了。


    “啊,這….這個.…下官失策。”


    這西瓜,哪兒來的,王清泉自然知道。


    他在市麵上花大價錢買來的,西瓜來自天雲觀,李景隆有那麽多西瓜….不像是買的,因為這比市麵上還多,那天雲觀觀主,想來是為了討好李景隆送來的西瓜。


    為了巴結李景隆,那天雲觀觀主朱長夜,也是不折手段了。


    可這也不對啊!


    上次他見到的情況,明明是李景隆對朱長夜萬分客氣的樣子….嘶!


    他想明白了!


    想來上次,朱長夜可能送了李景隆更加貴重的禮品,才能讓李景隆那麽禮賢下士吧!


    畢竟朱長夜是一名道士,是平民百姓,而最近天雲觀賺了很多錢,他的天雲觀有這個財力!


    這麽想著,他麵頰有些黑。


    沒想到一名道士,為了利益,如此不折手段。


    隻是他為啥,要這麽不遺餘力的巴結李景隆?


    哦,懂了,方便在應天行商!


    畢竟是天雲觀到處賺錢,沒打通關係是不行的.…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長夜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荒高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荒高手並收藏朱長夜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