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
“艮”,東北也;“坎”,北也。難在東比,則西南者無難之地也。君子將有意乎犯難以靖人,必先靖其身,是故立於無難之地,以觀難之所在,勢之可否,見可而後赴之,是以往則“得中”也。難之所在,我亦在焉,則求人之不暇,其道窮矣。然此非為大人者言也,初六、九三、六四、上六,皆因其勢之遠近、時之可否以斷其往來之吉凶,故西南之利、東北之不利,為是四者言也。若九五之大人則不然。
“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當位”而正,五也;五之謂“大人”。大人者不擇其地而安,是以立於險中而能正邦也。是豈惡東北而樂西南者哉?得見斯人而與之往,其有功無疑也,上六當之。
“蹇”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來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九五以“大蹇”為朋來之主,以中正為往來之節,未及於五,難未艾也。犯之有咎,過五以上,難衰而可乘矣。故上六“往蹇來碩”,而六四以下皆以“往蹇”為病。而其來,有先後之差焉:見難而往,難不可犯,窮而後反。人不以窮而後反者,為有讓以其不得已也。惟初六,涉難未深而遽反,不待其窮,是以有“譽”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初六、九三、六四、上六,彼四者或遠或近,皆視其勢之可否以為往來之節;獨六二有應於五,君臣之義深矣。是以不計遠近、不慮可否、無往無來、“蹇蹇”而已。君子不以為不智者,以其非身之故也。
九三: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夫勢不可往者,非徒往而無獲,亦將來而失其故也,何則?險難在前,不慮可否而輕以身赴之,苟前不得進,則必有議吾後者矣。九三“往蹇”,而其來也得反其位,則“內喜之”也。內之二陰,不能自立於險難之際,待我而為捍蔽,是故完位以複我。我之所以得反者,幸也。至於六四,則九三躡而襲之矣,外難未夷而歸遇難,故曰“往蹇,來連”。“連”者,難之相仍也。“實”,陽也;九三以陽居陽,其有乘虛而不敢者乎?故曰“當位實也”。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險中者,人之所避也;而己獨安焉1,此必有以任天下之大難也。是以正位不動,無往無來,使天下之濟難者朋來而取節焉,謂之“大人”,不亦宜乎?
【校注】
1己:《蘇氏易傳》作“已”,誤。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誌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六爻可以往者,惟是也,故獨享其利。天下有大難,彼三人者皆不能濟,而我濟之。既濟而天下不吾宗者未之有也,故曰“往蹇來碩”。“利見大人”者,明上六之有功,由九五為之節也。“內”與“貴”,皆五之謂也。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
“艮”,東北也;“坎”,北也。難在東比,則西南者無難之地也。君子將有意乎犯難以靖人,必先靖其身,是故立於無難之地,以觀難之所在,勢之可否,見可而後赴之,是以往則“得中”也。難之所在,我亦在焉,則求人之不暇,其道窮矣。然此非為大人者言也,初六、九三、六四、上六,皆因其勢之遠近、時之可否以斷其往來之吉凶,故西南之利、東北之不利,為是四者言也。若九五之大人則不然。
“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當位”而正,五也;五之謂“大人”。大人者不擇其地而安,是以立於險中而能正邦也。是豈惡東北而樂西南者哉?得見斯人而與之往,其有功無疑也,上六當之。
“蹇”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來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九五以“大蹇”為朋來之主,以中正為往來之節,未及於五,難未艾也。犯之有咎,過五以上,難衰而可乘矣。故上六“往蹇來碩”,而六四以下皆以“往蹇”為病。而其來,有先後之差焉:見難而往,難不可犯,窮而後反。人不以窮而後反者,為有讓以其不得已也。惟初六,涉難未深而遽反,不待其窮,是以有“譽”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初六、九三、六四、上六,彼四者或遠或近,皆視其勢之可否以為往來之節;獨六二有應於五,君臣之義深矣。是以不計遠近、不慮可否、無往無來、“蹇蹇”而已。君子不以為不智者,以其非身之故也。
九三: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夫勢不可往者,非徒往而無獲,亦將來而失其故也,何則?險難在前,不慮可否而輕以身赴之,苟前不得進,則必有議吾後者矣。九三“往蹇”,而其來也得反其位,則“內喜之”也。內之二陰,不能自立於險難之際,待我而為捍蔽,是故完位以複我。我之所以得反者,幸也。至於六四,則九三躡而襲之矣,外難未夷而歸遇難,故曰“往蹇,來連”。“連”者,難之相仍也。“實”,陽也;九三以陽居陽,其有乘虛而不敢者乎?故曰“當位實也”。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險中者,人之所避也;而己獨安焉1,此必有以任天下之大難也。是以正位不動,無往無來,使天下之濟難者朋來而取節焉,謂之“大人”,不亦宜乎?
【校注】
1己:《蘇氏易傳》作“已”,誤。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誌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六爻可以往者,惟是也,故獨享其利。天下有大難,彼三人者皆不能濟,而我濟之。既濟而天下不吾宗者未之有也,故曰“往蹇來碩”。“利見大人”者,明上六之有功,由九五為之節也。“內”與“貴”,皆五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