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蝶戀花·密州上元】原文</h2>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h2>【蝶戀花·密州上元】譯文</h2>


    1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因有觀燈之風俗,亦稱“燈節”。


    2錢塘:此處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處指元宵節。


    3“照見”句:形容杭州城元宵節的繁華、熱鬧景象。


    4帳:此處指富貴人家元宵節時在堂前懸掛的幃帳。香吐麝:意謂富貴人家的帳底吹出一陣陣的麝香氣。麝:即麝香,名貴的香料。


    5“更無”句:說的是江南氣清土潤,行馬無塵。唐人蘇味道《上元》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6山城:此處指密州。


    7“擊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節遠沒有杭州的元宵節熱鬧,隻有在農家社稷時才有鼓簫樂曲。社:農村節日祭祀活動。《周禮》:“凡國祈年於田租,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農神)。”王維《涼州郊外遊望》:“婆娑依裏社,簫鼓賽田神。”


    8“昏昏”句:意謂密州的元宵節十分清冷,不僅沒有笙簫,連燈火也沒有,隻有雲垂曠野,意濃濃。垂,靠近。


    <h2>【蝶戀花·密州上元】賞析</h2>


    此詞作於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全詞用粗筆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氣候、地理、風俗等方麵各自的特點,描繪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節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對杭州的思念和初來密州時的寂寞心情。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裏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詩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遊賞,元宵節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遊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這還是街市的遊人。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遊人。說“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


    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麵“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著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淒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鬱鬱不樂的是這裏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歎。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裏農民祈年的場麵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雲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雲垂野”一句,表麵上意象淒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容、筆墨不囿於成規,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軾並收藏蘇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