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她不要他了
重生王妃左手符篆右手醫術超無敵 作者:九品芝麻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季清冷的風從半開的窗扉灌了進來。
吹動白沄嫿額前的碎發,散落下來遮住了她冰冷的眸光。
這樁親事,她早就不想要了。
她也知道,隻要她點頭,外祖父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向皇帝請旨退婚的。
可,這婚約若是有那麽好退,前生外祖父一家與她又怎會走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已經死過一回了,她豈能還如此天真愚蠢。
難道,皇帝不知外祖父手握重兵?
難道,皇帝不知,哪一位皇子與外祖父走得過於親近就有覬覦兵權之嫌?
都說知子莫若父,難道,皇帝就不清楚宮離彥的為人?
可皇帝還是將她賜婚給了宮離彥,其心豈會單純?
外祖父帶兵幾十年,打下了無數勝仗,南邊過半的疆土都是外祖父打下來的,已經功高震主了呀。
到時,皇帝會讓外祖父拿什麽來交換呢?
兵權?榮功?財產?
這些也就罷了。
若……是身家性命呢?
這一世,她絕對不能讓外祖父參與進來。
皇帝是不會自打嘴巴退掉她與明王的婚約的。
所以,隻能靠她自己。
前生宮離彥所做的事教會了她,隻要另一方墮入地獄了,婚約也就自然不成立了。
這一世,死的將不會再是她。
白沄嫿笑得像是春日裏的暖陽:“阿娘放心,這件事,嫿兒會好好考慮的。”
這讓她怎麽放心,李青蘿隻覺得女兒終究年紀太小,少不更事,不懂人心險惡,還是對宮離彥不死心。
看來,隻能以後再想想辦法了。
還有時間,還來得及的。
看了眼外頭的天色,白沄嫿詫異地“呀”了一聲:“時間竟然這樣晚了,阿娘和外祖母舟車勞頓趕回來,又鬧了這麽一遭,定是又累又餓了,熙越,快快讓人擺飯,咱們邊吃便說。”
很快,晚飯就擺了上來。
餐桌上,白沄嫿給外祖母夾了一個獅子頭,又把一個雞腿夾到阿娘碗裏,問得隨意:“外祖母,阿娘,你們回來的路上可還順利,沒遇見什麽事吧?”
“哦對了,還真遇到了一件事。”
李青蘿說起了排隊進城門時,聽到馬車外人們議論璃王遇刺的事情。
知道她們必定會說起這件事,畢竟這是眼下金陵城發生的最大的一件,而且又與宮離彥有關的事情,白沄嫿低頭吃菜,聽得不動聲色。
對於宮離彥的行為,李老夫人隻覺得可笑。
“沒想到明王拋下璃王自己先跑回來,竟然是為了給白月瑤出頭,也不知璃王尋回來了沒有?”
“人道皇家無情,果然沒錯,璃王攤上這麽個拎不清的兄長,他也是倒黴,就是不知聖上會如何處理這件事。”
熙越在一旁給李老夫人布菜:“最好是重重懲罰明王一頓,讓他欺負人。”
李青蘿把魚肉挑去刺放到女兒碗中:“以聖上的行事,大多會大事化小,若換做太後那可就不一定了,太後可比你外祖父要護短得多了。”
這話,白沄嫿十分讚同。
宮離彥就是皇帝收回兵權的一枚棋子,沒收回外祖父的兵權之前,宮離彥都還是有用的,皇帝又怎會重罰他呢。
所以,今日之事鬧到皇帝麵前是無用的,宮離彥傷她多嚴重又如何,她不是還沒死嗎,沒死就不算大事,宮離彥頂多就是被責罵兩句,再罰點俸祿罷了,不傷皮毛,不動筋骨。
但是,捅到太後那裏可就不一樣了。
璃王自幼喪母,是在太後身邊養大的,太後疼他入骨,經過璃王遇刺一事,太後對宮離彥豈還會有好臉色。
乘此時機,外祖母再為她的事情去哭上兩句,豈不正好火上澆油?
若是,再讓太後知曉,宮離彥是為了白月瑤才丟下璃王的,太後又會怒成什麽樣子?
前生,宮離彥那廝讓大家都以為,他是因為她才會丟下璃王的,太後對她發了好大一通脾氣,她在宮裏被管教的日子沒少被太後磋磨。
這一世,她要撥亂反正,該誰要擔的責就是誰的。
宮離彥要護著白月瑤又如何,太後要動的人,十個宮離彥都護不住。
摸了摸脖子上疼得讓她難以下咽的紅腫,宮離彥親自送上門的這個可以進宮告狀的理由,她會好好利用的。
原不想讓外祖母與阿娘操心的,可單憑她的身份,連入宮都做不到,更別說是要見到太後了。
於是,白沄嫿順著阿娘的話往下說:“阿娘,您說,若是我們在這個節骨眼上,去請太後做主退婚,太後會願意幫咱們嗎?”
其他幾人不約而同相互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裏明晃晃的震驚,然後又一齊看向白沄嫿,三人統一的目瞪口呆。
還是熙越嘴快一些:“小姐,您舍得?”
李老夫人也是不信:“是啊,嫿兒,你真舍得?”
為何不舍得?
不過,按她以往就算是打斷腿也要跟著宮離彥跑的傻勁,也怪不得她們會這樣想。
為了讓她們相信她的決心,白沄嫿表現出一副被傷透心之後幡然醒悟的樣子:“白月瑤都給我下毒了,他竟還護著她,如此傷害我,這種夫君不要也罷。”
李青蘿再次確認:“你確定真的不要他了?”
白沄嫿毫不猶豫點頭,從頭發絲兒到腳趾縫都透著嚴肅。
“不要了,嫿兒想要的是一心為我的人。”
三人既興奮又激動,按她們原本的想法,以白沄嫿那九頭牛都拉不回的性子,就是勸上三五個月也未必有效果,出乎意料的,白沄嫿竟然如此輕易就答應了。
打鐵要趁熱,也是害怕白沄嫿突然又後悔。
若非今夜已晚,宮門已落鑰,幾人恨不得立刻就拉著白沄嫿進宮去。
翌日一早,吃過早飯之後,李老夫人便趕緊帶齊了人馬匆匆進宮。
正是上朝的時辰,宮門口停滿了文官的馬車,武將的大馬,她們的馬車來得遲了,走不到前麵去,隻好遠遠就下車步行。
誰知,她們剛一下馬車,便碰上了出宮去請人的歐公公。
雙方一交流,這不是趕巧了嗎?
於是,眾人又跟著歐公公走了。
吹動白沄嫿額前的碎發,散落下來遮住了她冰冷的眸光。
這樁親事,她早就不想要了。
她也知道,隻要她點頭,外祖父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向皇帝請旨退婚的。
可,這婚約若是有那麽好退,前生外祖父一家與她又怎會走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已經死過一回了,她豈能還如此天真愚蠢。
難道,皇帝不知外祖父手握重兵?
難道,皇帝不知,哪一位皇子與外祖父走得過於親近就有覬覦兵權之嫌?
都說知子莫若父,難道,皇帝就不清楚宮離彥的為人?
可皇帝還是將她賜婚給了宮離彥,其心豈會單純?
外祖父帶兵幾十年,打下了無數勝仗,南邊過半的疆土都是外祖父打下來的,已經功高震主了呀。
到時,皇帝會讓外祖父拿什麽來交換呢?
兵權?榮功?財產?
這些也就罷了。
若……是身家性命呢?
這一世,她絕對不能讓外祖父參與進來。
皇帝是不會自打嘴巴退掉她與明王的婚約的。
所以,隻能靠她自己。
前生宮離彥所做的事教會了她,隻要另一方墮入地獄了,婚約也就自然不成立了。
這一世,死的將不會再是她。
白沄嫿笑得像是春日裏的暖陽:“阿娘放心,這件事,嫿兒會好好考慮的。”
這讓她怎麽放心,李青蘿隻覺得女兒終究年紀太小,少不更事,不懂人心險惡,還是對宮離彥不死心。
看來,隻能以後再想想辦法了。
還有時間,還來得及的。
看了眼外頭的天色,白沄嫿詫異地“呀”了一聲:“時間竟然這樣晚了,阿娘和外祖母舟車勞頓趕回來,又鬧了這麽一遭,定是又累又餓了,熙越,快快讓人擺飯,咱們邊吃便說。”
很快,晚飯就擺了上來。
餐桌上,白沄嫿給外祖母夾了一個獅子頭,又把一個雞腿夾到阿娘碗裏,問得隨意:“外祖母,阿娘,你們回來的路上可還順利,沒遇見什麽事吧?”
“哦對了,還真遇到了一件事。”
李青蘿說起了排隊進城門時,聽到馬車外人們議論璃王遇刺的事情。
知道她們必定會說起這件事,畢竟這是眼下金陵城發生的最大的一件,而且又與宮離彥有關的事情,白沄嫿低頭吃菜,聽得不動聲色。
對於宮離彥的行為,李老夫人隻覺得可笑。
“沒想到明王拋下璃王自己先跑回來,竟然是為了給白月瑤出頭,也不知璃王尋回來了沒有?”
“人道皇家無情,果然沒錯,璃王攤上這麽個拎不清的兄長,他也是倒黴,就是不知聖上會如何處理這件事。”
熙越在一旁給李老夫人布菜:“最好是重重懲罰明王一頓,讓他欺負人。”
李青蘿把魚肉挑去刺放到女兒碗中:“以聖上的行事,大多會大事化小,若換做太後那可就不一定了,太後可比你外祖父要護短得多了。”
這話,白沄嫿十分讚同。
宮離彥就是皇帝收回兵權的一枚棋子,沒收回外祖父的兵權之前,宮離彥都還是有用的,皇帝又怎會重罰他呢。
所以,今日之事鬧到皇帝麵前是無用的,宮離彥傷她多嚴重又如何,她不是還沒死嗎,沒死就不算大事,宮離彥頂多就是被責罵兩句,再罰點俸祿罷了,不傷皮毛,不動筋骨。
但是,捅到太後那裏可就不一樣了。
璃王自幼喪母,是在太後身邊養大的,太後疼他入骨,經過璃王遇刺一事,太後對宮離彥豈還會有好臉色。
乘此時機,外祖母再為她的事情去哭上兩句,豈不正好火上澆油?
若是,再讓太後知曉,宮離彥是為了白月瑤才丟下璃王的,太後又會怒成什麽樣子?
前生,宮離彥那廝讓大家都以為,他是因為她才會丟下璃王的,太後對她發了好大一通脾氣,她在宮裏被管教的日子沒少被太後磋磨。
這一世,她要撥亂反正,該誰要擔的責就是誰的。
宮離彥要護著白月瑤又如何,太後要動的人,十個宮離彥都護不住。
摸了摸脖子上疼得讓她難以下咽的紅腫,宮離彥親自送上門的這個可以進宮告狀的理由,她會好好利用的。
原不想讓外祖母與阿娘操心的,可單憑她的身份,連入宮都做不到,更別說是要見到太後了。
於是,白沄嫿順著阿娘的話往下說:“阿娘,您說,若是我們在這個節骨眼上,去請太後做主退婚,太後會願意幫咱們嗎?”
其他幾人不約而同相互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裏明晃晃的震驚,然後又一齊看向白沄嫿,三人統一的目瞪口呆。
還是熙越嘴快一些:“小姐,您舍得?”
李老夫人也是不信:“是啊,嫿兒,你真舍得?”
為何不舍得?
不過,按她以往就算是打斷腿也要跟著宮離彥跑的傻勁,也怪不得她們會這樣想。
為了讓她們相信她的決心,白沄嫿表現出一副被傷透心之後幡然醒悟的樣子:“白月瑤都給我下毒了,他竟還護著她,如此傷害我,這種夫君不要也罷。”
李青蘿再次確認:“你確定真的不要他了?”
白沄嫿毫不猶豫點頭,從頭發絲兒到腳趾縫都透著嚴肅。
“不要了,嫿兒想要的是一心為我的人。”
三人既興奮又激動,按她們原本的想法,以白沄嫿那九頭牛都拉不回的性子,就是勸上三五個月也未必有效果,出乎意料的,白沄嫿竟然如此輕易就答應了。
打鐵要趁熱,也是害怕白沄嫿突然又後悔。
若非今夜已晚,宮門已落鑰,幾人恨不得立刻就拉著白沄嫿進宮去。
翌日一早,吃過早飯之後,李老夫人便趕緊帶齊了人馬匆匆進宮。
正是上朝的時辰,宮門口停滿了文官的馬車,武將的大馬,她們的馬車來得遲了,走不到前麵去,隻好遠遠就下車步行。
誰知,她們剛一下馬車,便碰上了出宮去請人的歐公公。
雙方一交流,這不是趕巧了嗎?
於是,眾人又跟著歐公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