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一頃田便是一百畝,主薄說魯王在滋陽的田地大概兩千頃便是20萬畝,在我們後世一個自然村的耕地在兩千畝左右,也就是說魯王在滋陽縣占了大約一百個自然村的耕地。


    滋陽是個大縣,村莊大概二百個,而明朝的小縣,村莊不過一百來個。


    所以,魯王光在滋陽的田地便相當於一個小縣的全部耕地了。


    明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規定給藩王及皇親國戚的賜田是由地方官府代為管理的。


    地方官府在收到這些田的田賦後將其約一成撥給藩王及皇親國戚來頂朝廷給他們的俸祿。


    無疑,這個政策是合理的。但經過二百七十年的發展,這製度早已名存實亡,現在幾乎演變為藩王自己管理,給朝廷上交,那要看我藩王高興不高興。


    太祖製定的經,被其子孫念歪了,越念越歪,向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主薄李延梁和幾個衙役將黃冊種魚鱗圖冊抱來,放了滿滿一書案。


    這裏再介紹一下黃冊和魚鱗圖冊:


    黃冊,又稱賦役黃冊或明代黃冊,是明朝政府為核實戶口、征調賦役而精心製定的戶口版籍,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戶口本。這一製度始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戶帖製度的基礎上建立,對明朝的社會經濟管理和國家賦役征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黃冊以戶為單位,詳細記錄了每戶的鄉貫(籍貫)、姓名、年齡、丁口(人口數量)、田宅、資產等信息。這些信息不僅用於核實戶口,更是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的重要依據。黃冊還根據從事的職業,將戶籍劃分為民、軍、匠三大類,其中民籍包括一般應役的民戶以及儒、醫、陰陽等特殊戶;軍籍則包括供應軍役的軍戶以及校尉、力士、弓兵、鋪兵等;匠籍則登記手工業戶,負責向政府承應工匠差役及廚役、裁縫、馬、船等相關工作。此外,還有灶籍,專門登記製鹽戶。


    黃冊的編造程序相當嚴謹。首先,政府會將戶帖發給各戶,每年填報一次。然後,地方官會核實各戶丁口、田宅及資產等的變動情況,並將這些逐年累計的材料作為10年大造黃冊的依據。黃冊共造4份,分別上送戶部、布政司、府、縣各存一份。由於送交戶部的冊子表麵用黃紙,因此得名“黃冊”或“戶口黃冊”。


    魚鱗圖冊,又稱魚鱗冊、魚鱗圖、魚鱗圖籍、魚鱗簿、丈量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土地登記簿冊,類似於後世的土地證。它因所繪地形排列狀若魚鱗而得名。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為了打擊地主富豪兼並土地、隱瞞田產、逃避徭役的現象,著手進行土地賦役製度改革。他命人全麵清理、丈量土地,並編製魚鱗圖冊,以此作為征收賦稅和管理土地的依據。


    魚鱗圖冊的編製方法十分嚴謹。首先,按照行政級別逐級劃分區域,從裏(村)到都(鄉)、縣、府、布政使司(省),最後匯總到戶部。在編製過程中,需要對每塊土地進行丈量,並詳細記錄其麵積、四至(即東、南、西、北四麵的邊界)、地形、土質等信息。同時,還會繪製每塊土地的形狀圖,並標注相應的編號和業主姓名。


    魚鱗圖冊的內容主要包括總圖和分圖兩種。分圖以裏為單位,詳細記錄該裏內各塊土地的信息;總圖則是由多個分圖匯總而成,反映整個縣或更大範圍內的土地分布情況。這些圖冊不僅詳細記錄了土地的實際情況,還為政府征稅派役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王麗經過賈開宗等人對其的惡補,對黃冊、魚鱗圖冊還是了解的,他知道要想知道一個縣的土地情況,一看魚鱗圖冊便一清二楚,所以王麗讓主薄李延梁將圖冊抱過來。


    大明王朝到了崇禎時代,已曆經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朱元璋絞盡腦汁建立的明朝大數據係統經過二百多年的曆史變遷,已被他的子孫們弄的麵目全非。


    王麗將黃冊拿來,見成冊時間為崇禎十二年,人丁數量為二萬一千戶共計九萬八千餘丁。


    王麗現在最關心的是魯王的占地數額,所以又拿出魚鱗圖冊,讓宣教人員和主薄李延梁、師爺陳策謀、典史趙守正等人一起匯總。


    搞了幾個時辰,直到天黑了下來才弄出了一個數目,按圖冊登記的,魯王府占地隻有四百頃,也就是四萬畝,這正和朝廷賞賜的田畝吻合。


    王麗朝李延梁笑道:“李主薄,這和你說的二千頃出入不小啊!”


    李延梁滿頭是汗,支吾道:“以圖冊數為準,我剛才所言乃隨口一說。”


    王麗道:“到底哪個數是真的,看來你也心中無數,你這個主薄當的可是糊塗啊!”


    不光李延梁汗顏,包括縣丞徐日章在內所有滋陽原官吏差役,都不覺汗顏。


    這個年代,哪裏有清楚的官員啊?全他媽是糊裏糊塗做官,清清楚楚撈錢。


    王麗道:“看來這魚鱗圖冊也靠不住啊!不過,這也不要緊,地在那裏長著,誰又能將田地搬走?明日我帶領大家按圖冊所標一塊一塊查,先查魯王府的,今天就到這裏,大家散了吧。”


    眾人如釋重負,不知怎的?明明這個知縣隻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卻讓這些滿腹經綸,無比世故的大老爺們壓抑萬分。


    縣衙裏的消息很快便傳到魯王府,原來魯王在縣衙也是有自己的眼線的。


    這個眼線卻是捕頭張雷,捕頭便是緝捕盜賊等違法犯罪者的頭目,手下往往有幾十甚至上百的捕快,可謂是一縣最大的軍事力量,也是知縣能親自動用的軍事力量。


    捕頭,這要在後世妥妥的某縣公安局治安大隊長啊!那可是光宗耀祖的職位呀,那可是一縣之風雲人物啊!


    不過,在明代,捕頭卻不是什麽光宗耀祖的職位,當個捕頭也沒有什麽可誇口的。


    這都是因為太祖朱元璋,那究竟是為什麽呢?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淩在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收的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收的西瓜並收藏王淩在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