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雜林不好走,蕨類植物、樹莓、刺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灌木、藤蔓相互糾纏在一起,一不留神就被刺兒勾住。
樹莓紅豔豔、刺梨金黃金黃的,蘇櫻摘了幾顆樹莓解渴。
“阿櫻,怎地亂吃東西,小心有毒!”蘇伯彥嚇到,不認識的東西也敢吃。
“大兄,這是樹莓,又叫刺泡兒,可好吃了,酸酸甜甜的,特解渴!你嚐嚐。”順手遞給大兄幾顆,
“真能吃?”蘇伯彥看著嬌豔欲滴的樹莓,口腔裏冒出酸水,想吃又不敢吃。
“兄長盡管放心吃,女娘說的沒錯,這個能吃!”虎子說著自己也摘了個大飽滿的放嘴裏吃。
見狀蘇伯彥也試著拿一顆放進嘴裏,輕輕一嚼,酸甜汁水溢滿口腔,酸酸甜甜的,很解渴。
“果真好吃,一會兒回去時摘些,小桃肯定愛吃。”蘇伯彥眉眼帶笑,第一次吃山野間的野果。
“嗯,還有這刺梨也摘些。”蘇櫻指了指金黃帶刺的野果子。
“這個也能吃?”蘇伯彥的認知被打破。
“山上的野果很多,能吃的也不少,這樣的大山雖然猛獸多,但也不會輕易餓死人。”蘇櫻笑道。
“阿櫻,還是你厲害,看的書多有用!”蘇伯彥心服口服。
“有啥厲害的,人餓到極致,有毒的食物也會吃,這些都是祖先拿命嚐出來的。”
蘇櫻指著那些幹枯的蕨類道,“這個叫山蕨菜,春天長出來的嫩芽,嫩嫩的,也能吃。”
“徒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綴綴。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蘇伯彥念起《詩經.召南.草蟲》。
“對,說的就是它,我們的祖先早就有食用。”蘇櫻點頭,“這種山蕨菜在鄉野的山坡上隨處可見。”
蕨菜在春季3-5月采摘,越嫩越好,若頂部似拳頭的卷曲鬆開,就不能要了。
“女娘,這些你都知道?”虎子察覺出蘇櫻也博學多識,並非隻是識幾個字那麽簡單。
“鄉野裏的人都曉得,有啥奇怪的?”蘇櫻笑道。
“那為何兄長不知?”虎子好奇。
“兄長在學院讀書,很少去鄉野,自然知道的少。”原主經常隨父親到鄉下與農人打交道。
“哦,難怪了!”虎子恍然,“開春糧食不夠時,村裏家家戶戶都上山摘蕨菜。”
“蕨菜不光嫩芽能吃,下麵的根莖也能吃!”蘇櫻看著滿滿一大片的山蕨菜眼裏放光。
“根莖咋吃?根本嚼不動。”虎子不讚同。
“沒讓你嚼,是把根莖搗亂,擠出裏麵的汁水,沉澱、曬幹後的蕨根粉能當糧食儲存,可做菜,亦可做糧食!”蘇櫻刮了刮虎子的小鼻子。
“啊?真的?”虎子眼睛瞪得溜圓,痛呼,“哎呀,可惜了,這麽多的蕨根,竟然白白丟了這麽多糧食!”
春夏之際青黃不接,天天餓得頭暈眼花,那滋味兒太難受了!竟不知原本不用挨餓的。
小孩子藏不住事兒,當下不怎麽說話,火急火燎的往前趕,想早點把事兒辦完,回去告訴家人。
“虎子慢點兒,小心被刺兒刮到臉!這蕨根漫山遍野都是,跑不掉的,不著急。”蘇櫻好笑,招呼虎子當心些。
“啊?女娘你知道了?”虎子驚詫蘇櫻看穿他的心思,有些心虛。
“換做我也一樣著急啊!誰也不想餓肚子!”蘇櫻覺得孩子最單純,所有的事兒都寫在臉上。
“放心好了,能吃的東西多了去了,等回去了,一一教與你,以後啊,再也不用挨餓!”蘇櫻拉著虎子笑吟吟道。
“真的嗎?女娘!還有什麽能吃?”虎子一聽,更等不得了。
“葛啊!那可是比蕨根更好的寶貝,全身都是寶,樹皮可以織葛布,根莖葉花都是藥材,根莖不但是藥材,跟山蕨菜一樣,根莖也能加工成粉,當糧食吃。”
“真的、真的?”虎子要跳起來,拉著蘇櫻快走,催促道,“走,女娘,快!快!”
“你們慢點兒!”蘇伯彥在後麵艱難追趕,帶刺的藤蔓老是勾住他。
他聽了也激動不已,不用進山,光是蕨根粉、葛根粉就能解決他們這幾個月的口糧不足。
“這些苧麻是誰家種的?”蘇櫻看到藤蔓中苧麻不少。
“野生的,這東西多的是,還有女娘說的葛藤,村子周邊到處都有,不是啥稀罕玩意兒。”虎子道,“一會兒回去,女娘可要打一些?”
沒想到不起眼的東西竟有如此大作用,卻被大家忽略,活該餓肚子,虎子想到這麽些年白挨了餓肚子,心裏好嘔!
“等會兒再說吧!”沒有工具,幾人光靠手掰夠嗆,還要防著被刺兒勾到身上、刮破臉。
說說笑笑間又走了半個時辰,終於走出這片難走的荊棘之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光禿禿的石頭山。
“青石山到了。”虎子擦擦汗,指著麵前道。
長長的一片,光禿禿的,在群山中格格不入,就這麽突兀的擠在中間。
蘇櫻以為是一個小山頭,卻不想是一片,山體極少部分有綠色植被覆蓋,大部分都裸露著。
“我們打石板、地磚、燒石灰都來這裏。”虎子介紹道。
青石其實表麵是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灰石,是燒製石灰、水泥的主要成分,也是煉鐵、煉鋼的溶劑。
這座青石山藏在大深山裏,未被世人所知。
那時石灰需求量不大,煉鐵技術落後,對青石的開采量不大,這種深山裏的青石得以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
“咱村的石灰窯在哪裏?”蘇櫻四處張望,並未找到。
“女娘隨我來!”胡子帶著蘇櫻轉到一處拐角處的斜坡。
斜坡上一個小小的窯依地勢而挖,古老的石灰窯大多是開在山坡旁。
從土坡向內挖十幾米深,六七米寬,用磚頭或石塊砌一個爐,上麵做堆料池,再蓋一個防雨棚,一個簡易石灰窯就建好了。
這種傳統、古老的露天式石灰窯,工藝原始粗放、耗能高、投入產出比率低。
生產過程中,不僅對環境造成汙染,對生產者的身體健康也造成嚴重損害。
不遠處還有一個窩棚,是燒窯人的臨時住所,空置許久,風吹日曬後,茅草腐敗掉落,隻剩下樹枝搭建的框架。
別看這麽小小一個窯,當初是舉全村之力,費時費力許久才弄出來的。
樹莓紅豔豔、刺梨金黃金黃的,蘇櫻摘了幾顆樹莓解渴。
“阿櫻,怎地亂吃東西,小心有毒!”蘇伯彥嚇到,不認識的東西也敢吃。
“大兄,這是樹莓,又叫刺泡兒,可好吃了,酸酸甜甜的,特解渴!你嚐嚐。”順手遞給大兄幾顆,
“真能吃?”蘇伯彥看著嬌豔欲滴的樹莓,口腔裏冒出酸水,想吃又不敢吃。
“兄長盡管放心吃,女娘說的沒錯,這個能吃!”虎子說著自己也摘了個大飽滿的放嘴裏吃。
見狀蘇伯彥也試著拿一顆放進嘴裏,輕輕一嚼,酸甜汁水溢滿口腔,酸酸甜甜的,很解渴。
“果真好吃,一會兒回去時摘些,小桃肯定愛吃。”蘇伯彥眉眼帶笑,第一次吃山野間的野果。
“嗯,還有這刺梨也摘些。”蘇櫻指了指金黃帶刺的野果子。
“這個也能吃?”蘇伯彥的認知被打破。
“山上的野果很多,能吃的也不少,這樣的大山雖然猛獸多,但也不會輕易餓死人。”蘇櫻笑道。
“阿櫻,還是你厲害,看的書多有用!”蘇伯彥心服口服。
“有啥厲害的,人餓到極致,有毒的食物也會吃,這些都是祖先拿命嚐出來的。”
蘇櫻指著那些幹枯的蕨類道,“這個叫山蕨菜,春天長出來的嫩芽,嫩嫩的,也能吃。”
“徒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綴綴。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蘇伯彥念起《詩經.召南.草蟲》。
“對,說的就是它,我們的祖先早就有食用。”蘇櫻點頭,“這種山蕨菜在鄉野的山坡上隨處可見。”
蕨菜在春季3-5月采摘,越嫩越好,若頂部似拳頭的卷曲鬆開,就不能要了。
“女娘,這些你都知道?”虎子察覺出蘇櫻也博學多識,並非隻是識幾個字那麽簡單。
“鄉野裏的人都曉得,有啥奇怪的?”蘇櫻笑道。
“那為何兄長不知?”虎子好奇。
“兄長在學院讀書,很少去鄉野,自然知道的少。”原主經常隨父親到鄉下與農人打交道。
“哦,難怪了!”虎子恍然,“開春糧食不夠時,村裏家家戶戶都上山摘蕨菜。”
“蕨菜不光嫩芽能吃,下麵的根莖也能吃!”蘇櫻看著滿滿一大片的山蕨菜眼裏放光。
“根莖咋吃?根本嚼不動。”虎子不讚同。
“沒讓你嚼,是把根莖搗亂,擠出裏麵的汁水,沉澱、曬幹後的蕨根粉能當糧食儲存,可做菜,亦可做糧食!”蘇櫻刮了刮虎子的小鼻子。
“啊?真的?”虎子眼睛瞪得溜圓,痛呼,“哎呀,可惜了,這麽多的蕨根,竟然白白丟了這麽多糧食!”
春夏之際青黃不接,天天餓得頭暈眼花,那滋味兒太難受了!竟不知原本不用挨餓的。
小孩子藏不住事兒,當下不怎麽說話,火急火燎的往前趕,想早點把事兒辦完,回去告訴家人。
“虎子慢點兒,小心被刺兒刮到臉!這蕨根漫山遍野都是,跑不掉的,不著急。”蘇櫻好笑,招呼虎子當心些。
“啊?女娘你知道了?”虎子驚詫蘇櫻看穿他的心思,有些心虛。
“換做我也一樣著急啊!誰也不想餓肚子!”蘇櫻覺得孩子最單純,所有的事兒都寫在臉上。
“放心好了,能吃的東西多了去了,等回去了,一一教與你,以後啊,再也不用挨餓!”蘇櫻拉著虎子笑吟吟道。
“真的嗎?女娘!還有什麽能吃?”虎子一聽,更等不得了。
“葛啊!那可是比蕨根更好的寶貝,全身都是寶,樹皮可以織葛布,根莖葉花都是藥材,根莖不但是藥材,跟山蕨菜一樣,根莖也能加工成粉,當糧食吃。”
“真的、真的?”虎子要跳起來,拉著蘇櫻快走,催促道,“走,女娘,快!快!”
“你們慢點兒!”蘇伯彥在後麵艱難追趕,帶刺的藤蔓老是勾住他。
他聽了也激動不已,不用進山,光是蕨根粉、葛根粉就能解決他們這幾個月的口糧不足。
“這些苧麻是誰家種的?”蘇櫻看到藤蔓中苧麻不少。
“野生的,這東西多的是,還有女娘說的葛藤,村子周邊到處都有,不是啥稀罕玩意兒。”虎子道,“一會兒回去,女娘可要打一些?”
沒想到不起眼的東西竟有如此大作用,卻被大家忽略,活該餓肚子,虎子想到這麽些年白挨了餓肚子,心裏好嘔!
“等會兒再說吧!”沒有工具,幾人光靠手掰夠嗆,還要防著被刺兒勾到身上、刮破臉。
說說笑笑間又走了半個時辰,終於走出這片難走的荊棘之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光禿禿的石頭山。
“青石山到了。”虎子擦擦汗,指著麵前道。
長長的一片,光禿禿的,在群山中格格不入,就這麽突兀的擠在中間。
蘇櫻以為是一個小山頭,卻不想是一片,山體極少部分有綠色植被覆蓋,大部分都裸露著。
“我們打石板、地磚、燒石灰都來這裏。”虎子介紹道。
青石其實表麵是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灰石,是燒製石灰、水泥的主要成分,也是煉鐵、煉鋼的溶劑。
這座青石山藏在大深山裏,未被世人所知。
那時石灰需求量不大,煉鐵技術落後,對青石的開采量不大,這種深山裏的青石得以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
“咱村的石灰窯在哪裏?”蘇櫻四處張望,並未找到。
“女娘隨我來!”胡子帶著蘇櫻轉到一處拐角處的斜坡。
斜坡上一個小小的窯依地勢而挖,古老的石灰窯大多是開在山坡旁。
從土坡向內挖十幾米深,六七米寬,用磚頭或石塊砌一個爐,上麵做堆料池,再蓋一個防雨棚,一個簡易石灰窯就建好了。
這種傳統、古老的露天式石灰窯,工藝原始粗放、耗能高、投入產出比率低。
生產過程中,不僅對環境造成汙染,對生產者的身體健康也造成嚴重損害。
不遠處還有一個窩棚,是燒窯人的臨時住所,空置許久,風吹日曬後,茅草腐敗掉落,隻剩下樹枝搭建的框架。
別看這麽小小一個窯,當初是舉全村之力,費時費力許久才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