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水下洞天
我寫的盜墓小說成為考古指南 作者:柳隨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狀,眾人來不及多想,立刻衝上前將呂博文扶起,然後經過一番檢查,發現這家夥隻是昏過去了,並沒有什麽傷勢後,又連忙將呂博文喚醒,詢問到底出了什麽事兒。
陳靖又不放心設備,跑到帳篷處查看了一下,並進行了一次清點,確定沒有缺少東西後鬆了口氣,回到眾人的身旁等候呂博文的解釋。
呂博文有些呆,漲紅著臉,支支吾吾的說不明白。
眾人也不著急,一邊寬慰著呂博文的情緒,一邊耐心的等候呂博文的解釋。
結巴了好一陣後,呂博文最終搖搖頭,說他也忘記是怎麽暈倒的了,就感覺眼前一黑,然後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這種含糊不清的解釋也讓眾人頗為頭疼,不過呂博文沒有受傷也算好事兒,所以眾人也不再計較,而是讓呂博文多注意些,提醒他若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說不出來。
叮囑了呂博文後,眾人簡單收拾了一下,然後又做了一次防蛇的準備,各自睡下。
清晨,山林間鳥獸的吵鬧將眾人喚醒,在簡單洗漱和吃了點幹糧後,開始進行著下水的準備。此行算上拉子一共六人,張延和陳靖兩人率先下水,探路和確定潭水的安全,其餘人則是拉著繩子的一端在岸邊等候。
安排好了一切後,眾人也各自開始行動。
張延在陳靖的教導下穿上了潛水服,並背上氧氣瓶,把安全扣係在腰間,準備完成後帶好潛水鏡和陳靖一同下水。
初次潛入水中便是大量的水泡聲,這種感覺並不好受,也幸虧張延的適應能力很強。而越是向下潛,水的流動聲音一直在耳畔環繞,弄得張延很想去掏耳朵。
在潛水鏡下,水下的一切都看的一清二楚,這水下沒有半點兒水草的痕跡,偶爾能看到魚蝦攢動,或是一些水中的蟲子之類,且這處水潭很深。張延在心底默念了二十秒,卻遲遲不見底部,反而身下的水就像是一處幽暗的深淵,看不到底。
就當張延準備繼續下潛時,陳靖來到張延的身旁,戳了他幾下,從腰間掏出一隻防水的手電筒,點亮後遞給張延,並向著下方指了指。
張延瞬間明白陳靖的意思,接過手電筒立刻向下探照。雖說有手電筒的協助,但能見度依舊很低,且也看不清具體的深度,就像身處水淵。
如此狀況,張延隻能與陳靖進行手勢交流,示意自己要繼續下潛,讓陳靖留在原處等著。但意思剛表示出來就遭到了陳靖的強烈拒絕,並被陳靖拉著返回了水麵。
“陳隊,如果不繼續下潛,我們是無法找到遺跡的,你就不該攔著我的。”
張延摘下氧氣罩,立即向陳靖發起質問,岸邊的眾人對兩人的回來都感覺不解。
陳靖也摘下氧氣罩,沒好氣的說道:“張延,手電筒你也用了,應該能看到深度吧?以目前的測量勘察結果來說,這並不是一處水潭,而是淵。淵代表著什麽,我想你這位小說家應該心知肚明吧。就這種情況,你還想繼續下潛,你是不是瘋了?”
“那你說,我們該怎麽辦。”
張延直接脫下氧氣瓶,一屁股坐在了岸邊,讓陳靖給出個方案,畢竟他們已經耽擱了太久的時間了。
“我們重新潛一次,不過這次需要做好防護,你我之間必須要有繩子連接著,如果你遇到了危險,我還能將你拉上來。”
陳靖給出提議。
張延沉默了片刻,最終讚同了陳靖的提議,兩人又重新準備了一番,並定下了一些手勢和暗語,開始二次下水。
這次的下潛速度很快,在來到上一次的大概位置後,陳靖掏出一捆尼龍繩,一端扣在自己的腰間,另一端遞給張延,讓張延也扣在腰間。
結果繩子後,張延也不含糊,確定扣好繩子後立即下潛。
張延這次的下潛速度並不快,手裏一直握著防水手電筒,在向著四周照探的同時,也一直在盯著下方的黑暗。在那一瞬間,這裏的現狀讓張延想到了撫仙湖。
雖然有著直接的不同,但通過觀察,張延發現這裏是一個漏鬥狀的水淵,越往下潛其四圈便越小,且也隱隱能看到下方好似存在著什麽。
張延小心謹慎的盯著下方,潛水手電筒的光線很快打在一處像是人頭的東西上,也讓張延的心跟著一緊。
恰巧此刻繩子的長度到了頭,而為了能看到下方的存在,張延拉了一下繩子,示意陳靖下放繩子,拓展長度。然而陳靖卻在往回拉,讓張延整個人都懵了。
沒多久兩人見麵後,張延比劃著手勢,質問陳靖為什麽要往回拉,他還沒有看完,但陳靖就像是沒看懂似的,一直在指著張延。
張延看不懂陳靖的意思,而陳靖也同樣看不懂張延的意思。兩人對著比劃了一陣,最終一致的返回了岸邊,再次吵了起來。
“張延,你那樣那樣,這樣這樣的,幾個意思?不是你讓我往回拉的嗎?怎麽還不高興了,搞得好像我哪裏做錯了似的。”
陳靖先發製人,率先開口。
張延也是一愣,旋即說道:“我們在下水時做好了約定,繩子拉動一下你繼續下放,拉兩下是代表暫停,三下是有危險但不會出事,四下及四下以上是大危機,往回拉。我就拉了一下繩子,你就把我拉了回來,你說我能高興嗎?”
明明以前配合的還很默契,怎麽下了水後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搞得現在張延很有情緒。
“我剛剛說了,是你讓我往回拉的,作為一名老警員,我還能犯這種基礎的錯誤?”
陳靖當下表明之前的情況。
然而張延卻蹙眉反駁,道:“不對,我拉了一下,讓你繼續下放繩子。而且,我看到下麵有問題,還沒有看清就被你拉了回去。”
“你拉了一下。”
陳靖又重複了一遍,可突然一愣,問道:“你看到了什麽?”
“不知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雕像,而且數量還很多。”
張延搖搖頭,眉頭都快要皺到一起去了。
先前在水下沒有功夫細想,如今回到岸邊卻讓張延有了細想的功夫,在仔細回憶後,張延總感覺這一幕很像他書中寫的內容,但由於沒有看清水下的東西具體是什麽,所以無法確定。
“對對對,就是這兒,就是這兒!!”
文舒之突然興奮的歡呼起來,更是上前抓住了張延的雙手,激動道:“張延先生,這和你第四卷的內容對上了,一切都對上了。我也要下去,潛到深處後咱們就能找到遺跡入口了。”
說罷,文舒之那邊就去取潛水服,說什麽都要立即下水。
張延和陳靖對視了一眼,兩人都還有點兒懵,不過聽到文舒之提及了張延的那本書,兩人又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你第四卷寫了水的深度了吧?”
陳靖好奇的戳了下張延的胳膊,但張延卻搖頭沉思片刻,不確定道:“這種細節上的事兒誰還能記的很清楚啊?”
“要不我們再下去一次?”
陳靖提議,隻是他的話剛剛落定,就見文舒之已經換好了潛水服,且讓呂博文幫忙將氧氣瓶弄到他的背上,並催促其他人盡快,別耽擱時間。
張延聳聳肩,說道:“你覺著還需要再來一次?人家文教授比我們著急,不需要咱倆打頭陣了。”
拍了拍陳靖的肩膀後,張延去拿背包。為了這次的行動,張延刻意換了一隻潛水用的背包,防止下水後裏麵的東西全部被浸泡了。
在弄好一切後,又檢查了一下氧氣瓶的氧氣含量,幫拉子穿好潛水服,一行六人正式下水。
下水前張延沒什麽額外感受,可在下水後,他總有種心堵的感覺,總感覺接下來要出什麽事兒。且隨著下潛的深度在增加,那種感覺也在逐漸變得清晰。
不同於前兩次的探路,這次下潛的很順利,而張延也很快看見了先前看到的不確定物體。在五道潛水手電筒的光線下,那下方的東西也讓眾人看清了輪廓,確實是人的外形。
隨著下潛的深度繼續增加,眾人這才看清那個東西的模樣,一尊模樣抽象的石像,站立的老虎,有著很濃的少數民族的特色和特點,且數量足有十多尊,每一尊之間都由鐵鏈相連著。
再繼續下潛,眾人這才確定那些鎖鏈是打入這些抽象石像的身體內的,且位置還是琵琶骨的位置。
不知為何,張延在看到這些時,身體忍不住起了一層的雞皮疙瘩,總感覺有些不妙。
隨著靠近這些石像,眾人發現周圍空蕩蕩的,且已經到底了,隻不過底部是一層黑色的淤泥。而十多尊石像圈出的環的中間有一個繼續向下的洞口,裏麵時不時有水泡冒出來。
文舒之就像是有十足的經驗似的,指著洞口,第一個鑽了進去,攔都攔不住。
眾人見狀,隻能快速的跟上。
隻是,這洞口看著很大,進去後才知道洞內其實極其狹小,在背著氧氣瓶的狀況下很難鑽進去。而眾人看著文舒之已經進去,隻得接二連三的逐一進去,並小心翼翼著避免磕碰到。
這條水洞約百米,鑽出盡頭後瞬間開闊起來,且前方還有著光亮,波光粼粼的水波讓眾人一時有些恍惚。隨著繼續前遊,在破出睡眠的刹那,眼前的一切讓所有人都愣在了當場。
陳靖又不放心設備,跑到帳篷處查看了一下,並進行了一次清點,確定沒有缺少東西後鬆了口氣,回到眾人的身旁等候呂博文的解釋。
呂博文有些呆,漲紅著臉,支支吾吾的說不明白。
眾人也不著急,一邊寬慰著呂博文的情緒,一邊耐心的等候呂博文的解釋。
結巴了好一陣後,呂博文最終搖搖頭,說他也忘記是怎麽暈倒的了,就感覺眼前一黑,然後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這種含糊不清的解釋也讓眾人頗為頭疼,不過呂博文沒有受傷也算好事兒,所以眾人也不再計較,而是讓呂博文多注意些,提醒他若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說不出來。
叮囑了呂博文後,眾人簡單收拾了一下,然後又做了一次防蛇的準備,各自睡下。
清晨,山林間鳥獸的吵鬧將眾人喚醒,在簡單洗漱和吃了點幹糧後,開始進行著下水的準備。此行算上拉子一共六人,張延和陳靖兩人率先下水,探路和確定潭水的安全,其餘人則是拉著繩子的一端在岸邊等候。
安排好了一切後,眾人也各自開始行動。
張延在陳靖的教導下穿上了潛水服,並背上氧氣瓶,把安全扣係在腰間,準備完成後帶好潛水鏡和陳靖一同下水。
初次潛入水中便是大量的水泡聲,這種感覺並不好受,也幸虧張延的適應能力很強。而越是向下潛,水的流動聲音一直在耳畔環繞,弄得張延很想去掏耳朵。
在潛水鏡下,水下的一切都看的一清二楚,這水下沒有半點兒水草的痕跡,偶爾能看到魚蝦攢動,或是一些水中的蟲子之類,且這處水潭很深。張延在心底默念了二十秒,卻遲遲不見底部,反而身下的水就像是一處幽暗的深淵,看不到底。
就當張延準備繼續下潛時,陳靖來到張延的身旁,戳了他幾下,從腰間掏出一隻防水的手電筒,點亮後遞給張延,並向著下方指了指。
張延瞬間明白陳靖的意思,接過手電筒立刻向下探照。雖說有手電筒的協助,但能見度依舊很低,且也看不清具體的深度,就像身處水淵。
如此狀況,張延隻能與陳靖進行手勢交流,示意自己要繼續下潛,讓陳靖留在原處等著。但意思剛表示出來就遭到了陳靖的強烈拒絕,並被陳靖拉著返回了水麵。
“陳隊,如果不繼續下潛,我們是無法找到遺跡的,你就不該攔著我的。”
張延摘下氧氣罩,立即向陳靖發起質問,岸邊的眾人對兩人的回來都感覺不解。
陳靖也摘下氧氣罩,沒好氣的說道:“張延,手電筒你也用了,應該能看到深度吧?以目前的測量勘察結果來說,這並不是一處水潭,而是淵。淵代表著什麽,我想你這位小說家應該心知肚明吧。就這種情況,你還想繼續下潛,你是不是瘋了?”
“那你說,我們該怎麽辦。”
張延直接脫下氧氣瓶,一屁股坐在了岸邊,讓陳靖給出個方案,畢竟他們已經耽擱了太久的時間了。
“我們重新潛一次,不過這次需要做好防護,你我之間必須要有繩子連接著,如果你遇到了危險,我還能將你拉上來。”
陳靖給出提議。
張延沉默了片刻,最終讚同了陳靖的提議,兩人又重新準備了一番,並定下了一些手勢和暗語,開始二次下水。
這次的下潛速度很快,在來到上一次的大概位置後,陳靖掏出一捆尼龍繩,一端扣在自己的腰間,另一端遞給張延,讓張延也扣在腰間。
結果繩子後,張延也不含糊,確定扣好繩子後立即下潛。
張延這次的下潛速度並不快,手裏一直握著防水手電筒,在向著四周照探的同時,也一直在盯著下方的黑暗。在那一瞬間,這裏的現狀讓張延想到了撫仙湖。
雖然有著直接的不同,但通過觀察,張延發現這裏是一個漏鬥狀的水淵,越往下潛其四圈便越小,且也隱隱能看到下方好似存在著什麽。
張延小心謹慎的盯著下方,潛水手電筒的光線很快打在一處像是人頭的東西上,也讓張延的心跟著一緊。
恰巧此刻繩子的長度到了頭,而為了能看到下方的存在,張延拉了一下繩子,示意陳靖下放繩子,拓展長度。然而陳靖卻在往回拉,讓張延整個人都懵了。
沒多久兩人見麵後,張延比劃著手勢,質問陳靖為什麽要往回拉,他還沒有看完,但陳靖就像是沒看懂似的,一直在指著張延。
張延看不懂陳靖的意思,而陳靖也同樣看不懂張延的意思。兩人對著比劃了一陣,最終一致的返回了岸邊,再次吵了起來。
“張延,你那樣那樣,這樣這樣的,幾個意思?不是你讓我往回拉的嗎?怎麽還不高興了,搞得好像我哪裏做錯了似的。”
陳靖先發製人,率先開口。
張延也是一愣,旋即說道:“我們在下水時做好了約定,繩子拉動一下你繼續下放,拉兩下是代表暫停,三下是有危險但不會出事,四下及四下以上是大危機,往回拉。我就拉了一下繩子,你就把我拉了回來,你說我能高興嗎?”
明明以前配合的還很默契,怎麽下了水後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搞得現在張延很有情緒。
“我剛剛說了,是你讓我往回拉的,作為一名老警員,我還能犯這種基礎的錯誤?”
陳靖當下表明之前的情況。
然而張延卻蹙眉反駁,道:“不對,我拉了一下,讓你繼續下放繩子。而且,我看到下麵有問題,還沒有看清就被你拉了回去。”
“你拉了一下。”
陳靖又重複了一遍,可突然一愣,問道:“你看到了什麽?”
“不知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雕像,而且數量還很多。”
張延搖搖頭,眉頭都快要皺到一起去了。
先前在水下沒有功夫細想,如今回到岸邊卻讓張延有了細想的功夫,在仔細回憶後,張延總感覺這一幕很像他書中寫的內容,但由於沒有看清水下的東西具體是什麽,所以無法確定。
“對對對,就是這兒,就是這兒!!”
文舒之突然興奮的歡呼起來,更是上前抓住了張延的雙手,激動道:“張延先生,這和你第四卷的內容對上了,一切都對上了。我也要下去,潛到深處後咱們就能找到遺跡入口了。”
說罷,文舒之那邊就去取潛水服,說什麽都要立即下水。
張延和陳靖對視了一眼,兩人都還有點兒懵,不過聽到文舒之提及了張延的那本書,兩人又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你第四卷寫了水的深度了吧?”
陳靖好奇的戳了下張延的胳膊,但張延卻搖頭沉思片刻,不確定道:“這種細節上的事兒誰還能記的很清楚啊?”
“要不我們再下去一次?”
陳靖提議,隻是他的話剛剛落定,就見文舒之已經換好了潛水服,且讓呂博文幫忙將氧氣瓶弄到他的背上,並催促其他人盡快,別耽擱時間。
張延聳聳肩,說道:“你覺著還需要再來一次?人家文教授比我們著急,不需要咱倆打頭陣了。”
拍了拍陳靖的肩膀後,張延去拿背包。為了這次的行動,張延刻意換了一隻潛水用的背包,防止下水後裏麵的東西全部被浸泡了。
在弄好一切後,又檢查了一下氧氣瓶的氧氣含量,幫拉子穿好潛水服,一行六人正式下水。
下水前張延沒什麽額外感受,可在下水後,他總有種心堵的感覺,總感覺接下來要出什麽事兒。且隨著下潛的深度在增加,那種感覺也在逐漸變得清晰。
不同於前兩次的探路,這次下潛的很順利,而張延也很快看見了先前看到的不確定物體。在五道潛水手電筒的光線下,那下方的東西也讓眾人看清了輪廓,確實是人的外形。
隨著下潛的深度繼續增加,眾人這才看清那個東西的模樣,一尊模樣抽象的石像,站立的老虎,有著很濃的少數民族的特色和特點,且數量足有十多尊,每一尊之間都由鐵鏈相連著。
再繼續下潛,眾人這才確定那些鎖鏈是打入這些抽象石像的身體內的,且位置還是琵琶骨的位置。
不知為何,張延在看到這些時,身體忍不住起了一層的雞皮疙瘩,總感覺有些不妙。
隨著靠近這些石像,眾人發現周圍空蕩蕩的,且已經到底了,隻不過底部是一層黑色的淤泥。而十多尊石像圈出的環的中間有一個繼續向下的洞口,裏麵時不時有水泡冒出來。
文舒之就像是有十足的經驗似的,指著洞口,第一個鑽了進去,攔都攔不住。
眾人見狀,隻能快速的跟上。
隻是,這洞口看著很大,進去後才知道洞內其實極其狹小,在背著氧氣瓶的狀況下很難鑽進去。而眾人看著文舒之已經進去,隻得接二連三的逐一進去,並小心翼翼著避免磕碰到。
這條水洞約百米,鑽出盡頭後瞬間開闊起來,且前方還有著光亮,波光粼粼的水波讓眾人一時有些恍惚。隨著繼續前遊,在破出睡眠的刹那,眼前的一切讓所有人都愣在了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