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月上工之餘,又開始了每天上山跑一趟的習慣。
她當然沒有在山裏亂竄,而是尋找合適的隱蔽山洞,進入到夢想家園裏忙碌。
最近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天氣也越來越熱,大家下工之後,喜歡開著房間門,坐在院子裏吹風、乘涼。
她若是天天一回來就把門關得嚴嚴實實,躲在黑洞洞的屋裏,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然後又說不出在幹啥,這肯定引來別人的懷疑目光。
冬天這樣做沒問題,因為大家都一樣,關緊房門,窩在炕上取暖。
現在可不行。
因此,齊明月寧願多跑點路,借著摘果子、撿柴的名義,躲到山裏再進夢想家園。
她一部分時間用來熬製果醬和番茄醬;一部分時間用來製作各種幹豇豆和醬黃瓜;一部分時間用來做飯、做菜,繼續儲存現吃的食物;
還有一部分時間則到書房翻閱書籍,試圖找到可實操的古法來釀造黃豆醬。
夢想家園裏儲備的黃豆醬快要用完了。
前段時間,她曾瘋狂製作各種肉醬送給親朋好友,而這些肉醬都需要用黃豆醬作為底料,黃豆醬的消耗速度非常快。
儲藏室的物資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就沒有了,她隻能想辦法自己製作。
肉醬、果醬這些,她穿越之前就動手做過,所以上手很快。
可是黃豆醬這個東西,她一直都是去超市直接買,從來沒關注過製作方法。
書房裏的電腦雖然可以開機,但連接不到現代網絡,無法上網搜索教程。
電腦硬盤裏保存著根據她的個人愛好下載的各種電影、電視劇和搞笑綜藝之類的娛樂資料,以及各種烘焙、做菜和小手工的教程資料。
現代的調味料種類豐富,隨時可買,她實在沒想起來提前下載調味料的製作教程。
這樣看來,夢想家園裏的味精、雞精還得省著點用呢。
距離它們問世還有好幾年,想買都沒地兒買。
這個年代的調味料很是單調,主要以食鹽、醬油、醋為主,據說很多厲害的大廚都能手動調製帶有個人特色的調味品,例如黃豆醬就是其中之一。
齊明月在現代時就聽說過,東北大醬是東北農村的傳統美食之一。
東北大醬是黃豆醬的一種。
李家溝大隊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大醬缸,對大醬有著獨特的熱愛。
一切皆可蘸著醬吃。
不過,齊明月僅限於知道東北大醬是黃豆發酵的,但對於具體的製作過程,一知半解。
無論是她,還是原主,都不是北方人,並沒有親眼見到過。
她也沒在知青院見到過下醬的大缸,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齊明月打算從老知青這邊先了解一些村裏的做醬技術,便來到第二進院子。
“琳琳姐,我在家就聽人說過東北大醬挺有名的,我看咱們知青院好像沒做呢,你知道怎麽做嗎?”
齊明月沒有兜圈子,直接開口詢問。
“這個啊,確實是,這裏幾乎每家都做。知青院沒做,主要是有些人不習慣大醬的味道,而且若要單獨做,得湊錢買一個新的大缸,大家意見不統一,最終就沒搞。”邱琳琳解釋道。
她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
“想吃醬的人可以找村民換一碗兩碗的,解解饞,很便宜,也很方便。明月,這邊的醬特別鹹,味很重,你一個人吃不了多少,沒必要自己做。我聽說豆子發得多,味道才正,豆子少,做出來的味道一般,所以村民們一做就是幾十上百斤豆子。”
齊明月又追問道:“那琳琳姐,你知道誰家做大醬的手藝好嗎?我對這個還挺感興趣的,想找人了解一下。”
“哈哈,這個我還真知道,羅奶奶發的大醬味道特別正,還沒有任何臭味,冬梅嬸子家的也不錯,還有秀蘭嬸子……”
邱琳琳不帶停頓,一口氣報了好幾個人名。
齊明月猜測,邱琳琳可能就是其中一個經常找村民換醬的知青,要不然她怎麽對這些如數家珍?
齊明月又問了一些問題,後來史雪芬和毛菊花也加入到聊天行列。
秦書言和唐小秋都是新知青,她倆也在一旁聽得很認真。
她們兩個是共用一堵牆的鄰居,之前的關係看上去還不錯,齊明月偶爾還能看到她倆湊在一起說話。
可是,今天兩個人之間恨不得隔著八丈遠。
秦書言這次估計被唐小秋前幾天在革委會麵前那一番作態嚇住了。
知青們知道的大醬信息不多,齊明月便找村民了解情況。
村裏的女人們大多數都會這門手藝,而且每年都會發新的大醬。
可惜現在已經進入五月份,今年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現場觀摩時間。
她隻能從村民的口述中了解製作過程。
每年農曆二月裏,村民就開始準備黃豆,製作醬塊。
醬塊做好之後,一般需要發酵兩個月的時間,然後在農曆四月裏下醬。
下醬的時間也很有講究。
一般會選初八、十八或廿八這一天,將曬幹並發酵好的醬塊清洗幹淨,切成小塊,放進盛著鹽水的醬缸裏。
然後用幹淨透氣防塵的布料覆蓋住缸口,並放置在陽光下繼續發酵。
醬塊的製作方法、發酵的要點、鹽水的配比,以及醬塊入缸後的注意事項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大醬的最終品質。
然而,單純與村民交流,了解到的細節比較含糊。
因為許多村民都是依靠長輩的言傳身教才掌握了這門技藝,大部分人僅憑借手感進行操作。
甚至連加水和加鹽的用量都是根據容器的大小來決定,根本沒有詳細的配方可循。
此外,各家自製的大醬口味似乎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現實世界中,她已經錯過了製作醬塊的時間,再過幾天都要到下醬的時間節點了,怎麽樣也趕不上。
齊明月將希望寄托在夢想家園上。
她除了從不同的村民那裏取經之外,還花了不少時間翻閱書房裏的書籍。
結合書上的理論和村民的實踐,以及夢想家園的特點,總算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
她當然沒有在山裏亂竄,而是尋找合適的隱蔽山洞,進入到夢想家園裏忙碌。
最近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天氣也越來越熱,大家下工之後,喜歡開著房間門,坐在院子裏吹風、乘涼。
她若是天天一回來就把門關得嚴嚴實實,躲在黑洞洞的屋裏,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然後又說不出在幹啥,這肯定引來別人的懷疑目光。
冬天這樣做沒問題,因為大家都一樣,關緊房門,窩在炕上取暖。
現在可不行。
因此,齊明月寧願多跑點路,借著摘果子、撿柴的名義,躲到山裏再進夢想家園。
她一部分時間用來熬製果醬和番茄醬;一部分時間用來製作各種幹豇豆和醬黃瓜;一部分時間用來做飯、做菜,繼續儲存現吃的食物;
還有一部分時間則到書房翻閱書籍,試圖找到可實操的古法來釀造黃豆醬。
夢想家園裏儲備的黃豆醬快要用完了。
前段時間,她曾瘋狂製作各種肉醬送給親朋好友,而這些肉醬都需要用黃豆醬作為底料,黃豆醬的消耗速度非常快。
儲藏室的物資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就沒有了,她隻能想辦法自己製作。
肉醬、果醬這些,她穿越之前就動手做過,所以上手很快。
可是黃豆醬這個東西,她一直都是去超市直接買,從來沒關注過製作方法。
書房裏的電腦雖然可以開機,但連接不到現代網絡,無法上網搜索教程。
電腦硬盤裏保存著根據她的個人愛好下載的各種電影、電視劇和搞笑綜藝之類的娛樂資料,以及各種烘焙、做菜和小手工的教程資料。
現代的調味料種類豐富,隨時可買,她實在沒想起來提前下載調味料的製作教程。
這樣看來,夢想家園裏的味精、雞精還得省著點用呢。
距離它們問世還有好幾年,想買都沒地兒買。
這個年代的調味料很是單調,主要以食鹽、醬油、醋為主,據說很多厲害的大廚都能手動調製帶有個人特色的調味品,例如黃豆醬就是其中之一。
齊明月在現代時就聽說過,東北大醬是東北農村的傳統美食之一。
東北大醬是黃豆醬的一種。
李家溝大隊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大醬缸,對大醬有著獨特的熱愛。
一切皆可蘸著醬吃。
不過,齊明月僅限於知道東北大醬是黃豆發酵的,但對於具體的製作過程,一知半解。
無論是她,還是原主,都不是北方人,並沒有親眼見到過。
她也沒在知青院見到過下醬的大缸,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齊明月打算從老知青這邊先了解一些村裏的做醬技術,便來到第二進院子。
“琳琳姐,我在家就聽人說過東北大醬挺有名的,我看咱們知青院好像沒做呢,你知道怎麽做嗎?”
齊明月沒有兜圈子,直接開口詢問。
“這個啊,確實是,這裏幾乎每家都做。知青院沒做,主要是有些人不習慣大醬的味道,而且若要單獨做,得湊錢買一個新的大缸,大家意見不統一,最終就沒搞。”邱琳琳解釋道。
她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
“想吃醬的人可以找村民換一碗兩碗的,解解饞,很便宜,也很方便。明月,這邊的醬特別鹹,味很重,你一個人吃不了多少,沒必要自己做。我聽說豆子發得多,味道才正,豆子少,做出來的味道一般,所以村民們一做就是幾十上百斤豆子。”
齊明月又追問道:“那琳琳姐,你知道誰家做大醬的手藝好嗎?我對這個還挺感興趣的,想找人了解一下。”
“哈哈,這個我還真知道,羅奶奶發的大醬味道特別正,還沒有任何臭味,冬梅嬸子家的也不錯,還有秀蘭嬸子……”
邱琳琳不帶停頓,一口氣報了好幾個人名。
齊明月猜測,邱琳琳可能就是其中一個經常找村民換醬的知青,要不然她怎麽對這些如數家珍?
齊明月又問了一些問題,後來史雪芬和毛菊花也加入到聊天行列。
秦書言和唐小秋都是新知青,她倆也在一旁聽得很認真。
她們兩個是共用一堵牆的鄰居,之前的關係看上去還不錯,齊明月偶爾還能看到她倆湊在一起說話。
可是,今天兩個人之間恨不得隔著八丈遠。
秦書言這次估計被唐小秋前幾天在革委會麵前那一番作態嚇住了。
知青們知道的大醬信息不多,齊明月便找村民了解情況。
村裏的女人們大多數都會這門手藝,而且每年都會發新的大醬。
可惜現在已經進入五月份,今年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現場觀摩時間。
她隻能從村民的口述中了解製作過程。
每年農曆二月裏,村民就開始準備黃豆,製作醬塊。
醬塊做好之後,一般需要發酵兩個月的時間,然後在農曆四月裏下醬。
下醬的時間也很有講究。
一般會選初八、十八或廿八這一天,將曬幹並發酵好的醬塊清洗幹淨,切成小塊,放進盛著鹽水的醬缸裏。
然後用幹淨透氣防塵的布料覆蓋住缸口,並放置在陽光下繼續發酵。
醬塊的製作方法、發酵的要點、鹽水的配比,以及醬塊入缸後的注意事項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大醬的最終品質。
然而,單純與村民交流,了解到的細節比較含糊。
因為許多村民都是依靠長輩的言傳身教才掌握了這門技藝,大部分人僅憑借手感進行操作。
甚至連加水和加鹽的用量都是根據容器的大小來決定,根本沒有詳細的配方可循。
此外,各家自製的大醬口味似乎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現實世界中,她已經錯過了製作醬塊的時間,再過幾天都要到下醬的時間節點了,怎麽樣也趕不上。
齊明月將希望寄托在夢想家園上。
她除了從不同的村民那裏取經之外,還花了不少時間翻閱書房裏的書籍。
結合書上的理論和村民的實踐,以及夢想家園的特點,總算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