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眼前火藥,朱由校心生訝異,王恭廠竟能產出如此精細的顆粒火藥,宛若繁星點點,匠人言其源自戚少保《紀效新書》之秘法,火藥配比亦承襲古訓,精妙絕倫。
觀工匠依圖索驥,鳥銃漸成,朱由校不禁感慨:“大明英才輩出,熠熠生輝。”憶及趙士楨雖逝,卻啟迪底火之秘;戚少保更是匠心獨運,火藥配比幾可媲美後世之精。
正沉思間,一小太監攜盒而至,輕聲道:“皇爺,孫巡撫密函。”朱由校微愕:“速也,孫卿赴遼未幾,即有音訊。”細察盒封無損,方安心展閱,不料卻是熊廷弼之名躍然紙上,述遼東困局,糧草匱乏,人馬皆饑。
朱由校持函返衙,召輿圖以觀,眉頭緊鎖,沉吟道:“小冰川期肆虐,遼澤未馴,屯田之路何其艱難。”遂命備沙盤,邀袁可立共商大計。
沙盤之上,朱由校以遙感之術,勾勒遼東輪廓,雖非毫厘不爽,亦能窺其大略。長城蜿蜒,遼陽沈陽之地,實為敵境,唯廣寧三衛、海州尚可圖謀。
熊廷弼防線緊扼蒲河、撫順、鴉鶻,努爾哈赤攻勢亦限於此。然建奴新遷界凡,邊患未已,朱由校愁容滿麵,待袁可立至,方稍展顏。
“卿觀此奏,屯田遼東之策如何?”朱由校問。袁可立躬身答道:“臣以為可行。京師運糧,耗資巨大,且風險重重,非長久之計。”
朱由校頷首,繼而道:“運糧之策,朕已籌謀,稍後詳議。眼下遼軍之困,卿有何見地?”袁可立直言:“運糧之弊,一在人力不足,需募民夫,耗資甚巨;二在苫蓋不慎,米糧易損。皆非良策。”
朱由校聞言,心中已有計較,笑道:“卿言之有理,朕自有妙計解此難題。”言罷,二人目光交匯,共謀遼東安寧之策。
“遼軍現狀,你我皆未親眼目睹。此番熊廷弼遣來之軍,朕意留兩千於京,餘者五千,遣孫傳庭率豹韜衛精銳赴遼東前線。”
“這……”
袁可立聞言,麵露遲疑之色。
“孫白穀雖出身文士,卻胸懷壯誌,詩文中可見一斑。其體魄強健,更勝尋常武將,獨當一麵,未嚐不可一試。”
“朕偶遇此子,心生惜才之意,欲予重任。”
“練兵非易事,五千新兵直赴遼東,袁卿恐有閃失?”
“誌不可奪,況乎我大明才俊。朕意已決,信其能擔此任。”
“兵部所報遼東兵力,朕心存疑慮。孫傳庭此行,實為探虛實,兼作防線之備。”
袁可立凝視地圖,似有所悟:“陛下莫非憂慮遼沈之危?”
“自薩爾滸一役,遼東烽火不斷,糧草匱乏。遼沈雖經熊廷弼固守,然賊寇窺伺,漢民離心,建奴之勢,不可小覷。”
“寒冬將至,建奴必困,然其求生之欲,亦將化為猛虎下山,明年春暖,恐有大戰。”
“狼餓則噬,人困則鬥,朕深知此理。《孫子》有雲:‘未慮勝,先慮敗。’我大明根基深厚,輸得起,而建奴不然。”
袁可立聞言,心悅誠服:“陛下高瞻遠矚,臣歎服。”
“至於糧草,朕思海運之策,以避陸路之艱。”朱由校手指沙盤海域,“南直隸漕運繁忙,遼東糧餉亦可循此道,自天津、登萊出海,直達遼東。”
袁可立頷首讚同:“海運便捷,利國利民,臣附議。”
“水師之事,朕意設之,主將之選,卿有何高見?”
“臣薦福建水師沈有容,其平海寇有功,威望素著。”
“善,即命沈有容為水師主將。”
朱由校轉而談及天津:“天津乃京畿海防要地,朕欲廢衛設府,袁卿願否擔此重任?”
“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內帑雖緊,朕仍撥銀十萬兩,輔以福建曬鹽之法,再予五萬兩,由王力輔佐,於天津建鹽場。其利三分歸國庫,三分賜卿,餘者用於擴大經營,卿意如何?”
袁可立略一沉吟,笑道:“陛下此策,既解軍資之急,又開財源之新,臣不勝感激。”
\"咦?\"袁可立心中暗自思量,鹽利之豐饒,雖早有耳聞,卻未曾真切體悟其暴烈程度,此刻聞言,不禁躊躇滿誌。
\"袁師勿憂,若事不成,朕自內帑再添銀兩,以解君愁。\"朱由校溫言撫慰,洞悉其慮。
實則,他胸有成竹,自信滿滿,蓋因大明南疆,曬鹽之法已遍地開花,成效斐然。
言罷,朱由校輕揮衣袖,示意宦官執筆草詔,朗聲道:\"詔下,沈有容任天津衛水師總兵,廢衛設府,袁可立遷天津知府,賜尚方寶劍,總督水師,兼掌遼餉轉運。\"
\"臣遵旨,感激涕零。\"袁可立聞言,連忙躬身謝恩,動作間盡顯恭敬。
朱由校微微頷首,仍覺一絲憂慮縈繞心頭,遂召英國公世子張之極入見。
\"微臣叩見陛下,恭祝聖體安康。\"張之極步入堂中,行禮如儀。
他本為南海子後勤之官,因父張維賢健在,仕途受阻,頗感憋屈,且近來體態似乎略顯豐腴,自感臃腫。
\"朕有重任托付於你,前往曹文詔虎賁衛中,精選勇士二百,組欽差衛隊,護佑袁可立。\"朱由校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陛下,此舉恐有不妥……\"袁可立聞言,麵露難色,生怕此舉引來非議,累及自身。
\"無妨,朕自有考量,此乃曆練之舉,望卿莫辭。\"朱由校擺手笑言,順手拍了拍張之極那略顯圓潤的將軍肚,戲謔道:\"古人雲,玉不琢不成器,瞧你這身膘,也該是雕琢之時了。\"
張之極聞言,麵頰微紅,連忙拱手謝恩,領命而去挑選精兵。
朱由校目送其背影,轉而對袁可立道:\"熊廷弼屯田之事,朕已允之,然其索銀之請,卻難從命。遼東財政吃緊,需另尋他途。朕將修書一封,令其與孫承宗共擬詳章,列出所需物資,由京中采購,直送遼東。\"
\"陛下英明。\"袁可立讚歎之餘,心中亦生敬佩。
送別袁可立後,朱由校眼神深邃,望向遠方,喚來許顯純:\"許卿,朕命你遣錦衣衛,暗查鹽課提舉司官員家資,看是否豐饒可觀。\"
\"臣遵旨。\"許顯純領命而去,心中暗自盤算著即將展開的秘密行動。
朱由校手指輕敲桌麵,心中已有計較。
茶馬鹽鐵,皆為暴利之源,鹽雖居末,其利卻不容小覷。
明朝鹽政弊端叢生,亟需改革。他欲將產銷分離,生產歸戶部掌舵,內廷監督;銷售則行分省承包之製,各省選一商賈,專司鹽務,歸內務府統轄。
若有差池,再換他人便是,如此方能真正實現鹽政之清明,國家之富強。此策一出,無異於養豬致富之道,其利可期。
觀工匠依圖索驥,鳥銃漸成,朱由校不禁感慨:“大明英才輩出,熠熠生輝。”憶及趙士楨雖逝,卻啟迪底火之秘;戚少保更是匠心獨運,火藥配比幾可媲美後世之精。
正沉思間,一小太監攜盒而至,輕聲道:“皇爺,孫巡撫密函。”朱由校微愕:“速也,孫卿赴遼未幾,即有音訊。”細察盒封無損,方安心展閱,不料卻是熊廷弼之名躍然紙上,述遼東困局,糧草匱乏,人馬皆饑。
朱由校持函返衙,召輿圖以觀,眉頭緊鎖,沉吟道:“小冰川期肆虐,遼澤未馴,屯田之路何其艱難。”遂命備沙盤,邀袁可立共商大計。
沙盤之上,朱由校以遙感之術,勾勒遼東輪廓,雖非毫厘不爽,亦能窺其大略。長城蜿蜒,遼陽沈陽之地,實為敵境,唯廣寧三衛、海州尚可圖謀。
熊廷弼防線緊扼蒲河、撫順、鴉鶻,努爾哈赤攻勢亦限於此。然建奴新遷界凡,邊患未已,朱由校愁容滿麵,待袁可立至,方稍展顏。
“卿觀此奏,屯田遼東之策如何?”朱由校問。袁可立躬身答道:“臣以為可行。京師運糧,耗資巨大,且風險重重,非長久之計。”
朱由校頷首,繼而道:“運糧之策,朕已籌謀,稍後詳議。眼下遼軍之困,卿有何見地?”袁可立直言:“運糧之弊,一在人力不足,需募民夫,耗資甚巨;二在苫蓋不慎,米糧易損。皆非良策。”
朱由校聞言,心中已有計較,笑道:“卿言之有理,朕自有妙計解此難題。”言罷,二人目光交匯,共謀遼東安寧之策。
“遼軍現狀,你我皆未親眼目睹。此番熊廷弼遣來之軍,朕意留兩千於京,餘者五千,遣孫傳庭率豹韜衛精銳赴遼東前線。”
“這……”
袁可立聞言,麵露遲疑之色。
“孫白穀雖出身文士,卻胸懷壯誌,詩文中可見一斑。其體魄強健,更勝尋常武將,獨當一麵,未嚐不可一試。”
“朕偶遇此子,心生惜才之意,欲予重任。”
“練兵非易事,五千新兵直赴遼東,袁卿恐有閃失?”
“誌不可奪,況乎我大明才俊。朕意已決,信其能擔此任。”
“兵部所報遼東兵力,朕心存疑慮。孫傳庭此行,實為探虛實,兼作防線之備。”
袁可立凝視地圖,似有所悟:“陛下莫非憂慮遼沈之危?”
“自薩爾滸一役,遼東烽火不斷,糧草匱乏。遼沈雖經熊廷弼固守,然賊寇窺伺,漢民離心,建奴之勢,不可小覷。”
“寒冬將至,建奴必困,然其求生之欲,亦將化為猛虎下山,明年春暖,恐有大戰。”
“狼餓則噬,人困則鬥,朕深知此理。《孫子》有雲:‘未慮勝,先慮敗。’我大明根基深厚,輸得起,而建奴不然。”
袁可立聞言,心悅誠服:“陛下高瞻遠矚,臣歎服。”
“至於糧草,朕思海運之策,以避陸路之艱。”朱由校手指沙盤海域,“南直隸漕運繁忙,遼東糧餉亦可循此道,自天津、登萊出海,直達遼東。”
袁可立頷首讚同:“海運便捷,利國利民,臣附議。”
“水師之事,朕意設之,主將之選,卿有何高見?”
“臣薦福建水師沈有容,其平海寇有功,威望素著。”
“善,即命沈有容為水師主將。”
朱由校轉而談及天津:“天津乃京畿海防要地,朕欲廢衛設府,袁卿願否擔此重任?”
“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內帑雖緊,朕仍撥銀十萬兩,輔以福建曬鹽之法,再予五萬兩,由王力輔佐,於天津建鹽場。其利三分歸國庫,三分賜卿,餘者用於擴大經營,卿意如何?”
袁可立略一沉吟,笑道:“陛下此策,既解軍資之急,又開財源之新,臣不勝感激。”
\"咦?\"袁可立心中暗自思量,鹽利之豐饒,雖早有耳聞,卻未曾真切體悟其暴烈程度,此刻聞言,不禁躊躇滿誌。
\"袁師勿憂,若事不成,朕自內帑再添銀兩,以解君愁。\"朱由校溫言撫慰,洞悉其慮。
實則,他胸有成竹,自信滿滿,蓋因大明南疆,曬鹽之法已遍地開花,成效斐然。
言罷,朱由校輕揮衣袖,示意宦官執筆草詔,朗聲道:\"詔下,沈有容任天津衛水師總兵,廢衛設府,袁可立遷天津知府,賜尚方寶劍,總督水師,兼掌遼餉轉運。\"
\"臣遵旨,感激涕零。\"袁可立聞言,連忙躬身謝恩,動作間盡顯恭敬。
朱由校微微頷首,仍覺一絲憂慮縈繞心頭,遂召英國公世子張之極入見。
\"微臣叩見陛下,恭祝聖體安康。\"張之極步入堂中,行禮如儀。
他本為南海子後勤之官,因父張維賢健在,仕途受阻,頗感憋屈,且近來體態似乎略顯豐腴,自感臃腫。
\"朕有重任托付於你,前往曹文詔虎賁衛中,精選勇士二百,組欽差衛隊,護佑袁可立。\"朱由校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陛下,此舉恐有不妥……\"袁可立聞言,麵露難色,生怕此舉引來非議,累及自身。
\"無妨,朕自有考量,此乃曆練之舉,望卿莫辭。\"朱由校擺手笑言,順手拍了拍張之極那略顯圓潤的將軍肚,戲謔道:\"古人雲,玉不琢不成器,瞧你這身膘,也該是雕琢之時了。\"
張之極聞言,麵頰微紅,連忙拱手謝恩,領命而去挑選精兵。
朱由校目送其背影,轉而對袁可立道:\"熊廷弼屯田之事,朕已允之,然其索銀之請,卻難從命。遼東財政吃緊,需另尋他途。朕將修書一封,令其與孫承宗共擬詳章,列出所需物資,由京中采購,直送遼東。\"
\"陛下英明。\"袁可立讚歎之餘,心中亦生敬佩。
送別袁可立後,朱由校眼神深邃,望向遠方,喚來許顯純:\"許卿,朕命你遣錦衣衛,暗查鹽課提舉司官員家資,看是否豐饒可觀。\"
\"臣遵旨。\"許顯純領命而去,心中暗自盤算著即將展開的秘密行動。
朱由校手指輕敲桌麵,心中已有計較。
茶馬鹽鐵,皆為暴利之源,鹽雖居末,其利卻不容小覷。
明朝鹽政弊端叢生,亟需改革。他欲將產銷分離,生產歸戶部掌舵,內廷監督;銷售則行分省承包之製,各省選一商賈,專司鹽務,歸內務府統轄。
若有差池,再換他人便是,如此方能真正實現鹽政之清明,國家之富強。此策一出,無異於養豬致富之道,其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