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兩禦史因貪腐被極刑示眾,骨骸經油炸後懸於大明門,震懾四方。


    近日,三位囂張跋扈的伯爺亦在承天門前遭皇權嚴懲,身首異處,家族流放瓊州,一時間,京中權貴收斂鋒芒,行路不敢再目空一切。


    錦衣衛與東廠聯手,大張旗鼓緝捕“流民乞丐”,京城治安得以顯著改善。


    即便是誤捕之人,在西山、石景山等地勞作,無論是挖礦還是改造山河,皆獲日結高薪,引得不僅是流民,連隆冬閑居的農夫也紛紛響應招募。


    茶館內,茶香嫋嫋間,新客王胖子與鄰座劉瘦子熱議時事。


    王胖子提及煤商遭捕,劉瘦子則爆料更深內幕,言及錦衣衛連夜抄了煤商賬房之家,因煤商們為逃稅屢做假賬,終難逃法網。


    此等雷霆手段,令王胖子暗自心驚,暗自思量自家賬目是否也需“清理”。


    談及朝局更迭,劉瘦子透露,自泰昌帝崩逝,十五歲的天啟帝登基,新皇親赴南海子,親自督練徐大人之軍,士兵待遇優渥,月餉二兩,引得眾人咋舌。


    劉瘦子自豪自曝軍戶出身,祖上隨成祖征戰南京,雖遭眾人調侃,卻更添幾分傳奇色彩。


    話題轉回,王胖子追問南海子練兵後續,劉瘦子言及有人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前往請願,反對太監染指煤礦,其勇氣雖可嘉,但結果未卜,引人遐想。


    茶館內,眾說紛紜,一派熱鬧景象。


    隨後,皇爺爺雷霆萬鈞,命錦衣衛將滋事者一網打盡。這一擒,非同小可,諸位可知後續如何風雲變幻?”


    “哦?”


    “經錦衣衛嚴審,真相大白,原是京城煤商收買之徒,妄圖在南海子興風作浪。”


    “好個膽大包天,竟敢在天子腳下滋事!”


    “正是,簡直是自尋死路。”


    “可如此一來,京城煤商皆遭擒,今冬取暖何從?”人群中,一杠精不合時宜地澆下冷水。


    “莫急,吾今晨親赴煤肆探視,鋪麵依舊,已有一龍興商行接手,且張貼公告,煤價直降一成。”


    “妙哉!此乃喜訊一樁。”


    “今冬可免受嚴寒之苦,凍瘡之患亦將遠去。”喜悅之情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諸位可知煤價緣何驟降?”劉瘦子適時插話,引人側目。


    “願聞其詳。”


    “家兄原在京營,現調至西山煤礦監工。聞之,乃皇爺爺體恤民情,特令降價以惠百姓。”


    “皇恩浩蕩,真乃聖明之君!”百姓之心,質樸而直接,感念皇恩,讚不絕口。


    劉瘦子心中暗湧波瀾,眼眶微濕。他出身軍戶,與錦衣衛淵源頗深,兄長更是親曆沙場,雖殘臂歸來,卻得皇恩撫恤。如今,他亦身負家族使命,於市井間為皇權正名。


    周圍頌揚之聲不絕於耳,劉瘦子悄然拭去眼角淚光,隨眾附和,心中卻五味雜陳。今日之任,已悄然完成。


    而在南海子舊衙門內,朱由校正沉浸在《大學衍義補》的智慧海洋中,下方,詹事府少詹事錢象坤則略顯疲憊,似已神遊物外。


    神宗雖對光宗不滿,卻為其留下了一班才華橫溢的輔臣。


    然而,光宗失策,親近東林,導致天啟即位後,舊臣多遭冷落,唯孫承宗得以重用。


    朱由校自有一套治國之道,對於這些經驗尚淺的臣子,他並未急於啟用,而經筵之責,雖點將未至,卻也未曾荒廢,交由詹士府勉力支撐。


    明朝皇儲教育的紛爭,在嘉靖朝間,猶如火山噴湧,達至沸點。嘉靖不惜以親子為代價,深陷此漩渦。


    細思極恐,國本之爭背後,或許暗藏萬曆以福王為盾,庇護皇長子之智謀。


    嘉靖十一年,長子朱載基呱呱墜地,名中寓含嘉靖厚望,卻如流星劃過,未滿三月便夭折,留下無盡遺憾。


    隨後的嘉靖十五至十六年,嘉靖迎來生育盛況,五子相繼誕生,然至嘉靖二十八年,僅存其三,猶如秋日落葉,凋零散落。


    嘉靖痛定思痛,親授皇子課業,將莊敬太子朱載壑、明穆宗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環繞膝下,悉心栽培。


    然天妒英才,子嗣接連早逝,令嘉靖心生疑慮,求教於道士陶仲文,得“二龍不相見”之讖。


    初時,嘉靖半信半疑,直至朱載壑冊封太子後三日暴斃,嘉靖終信其言,將儲君教育重任托付外廷,自此“二龍不相見”成鐵律。


    時至今日,朱由校雖已登基,卻未受正統儒學熏陶,私下雖得孫承宗指點,但在朝臣眼中,仍近乎“白丁”。


    他對傳統儒家典籍不以為意,反對朱熹批注的四書五經,笑言:“何不授我太祖親注《道德經》?”


    其閱讀偏好,獨鍾情於《大明律》、王安石《三經新義》及丘濬《大學衍義補》,此三書,各具千秋,卻也讓講師錢象坤頭疼不已,隻得任由皇帝自學,自己則在旁假寐,以免露怯遭譏。


    丘濬《大學衍義補》,煌煌巨著,一百六十卷,分十二章,涵蓋國計民生,為朱由校重構朝綱提供了寶貴鏡鑒。


    正當朱由校沉浸書中,劉時敏悄然稟報:“陛下,秦良玉將軍已至。”


    朱由校聞言,驚喜交加,欲親迎以示尊重,然劉時敏勸阻,恐此舉有損秦將軍與陛下威儀。


    最終,朱由校按捺激動,靜待秦將軍覲見,一場君臣佳話。


    \"爾等豈能盡知?\" 朱由校一語擲地,甩袖而去,途經錢象坤時,淡然留語:\"錢卿,今日議事暫畢,請歸。\"


    \"臣,遵旨告退。\" 錢象坤聞言,躬身而退,心中暗喜,天助我也,皇上有客,終得解脫。


    步出舊衙,朱由校眼簾忽現一挺拔身影,正是門外靜候的秦良玉,不禁歎曰:\"真乃巾幗不讓須眉,高峻如鬆。\" 他自身不過六尺有餘,而秦良玉則巍然超出一頭,估摸八尺之軀,氣勢非凡。


    秦良玉初見龍袍少年步出,怔愣片刻,旁側小宦輕語點醒:\"此乃聖上。\" 她即刻跪拜,聲如洪鍾:\"命婦秦良玉,叩見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急步向前,欲扶之起,卻感臂力難敵,心中暗讚:\"此女非池中之物,力能扛鼎,且意誌如鐵。\"


    \"將軍英勇,請速起身。\" 朱由校言罷,目光掃過秦良玉一身軟甲,風塵仆仆而不失英姿颯爽,剛柔並濟,盡顯軍人風骨。


    \"朕覽昔時戰報,萬曆二十八年,將軍隨李化龍平叛,大破楊應龍,其英勇令朕心馳神往。\"


    他續道,\"古有李平陽、梁紅玉,今有大明秦良玉,實乃國家之幸,萬民之福。\"


    秦良玉,史冊留名,唯一以王朝名將之姿,載入將相列傳之女傑。


    明末朝野,功過是非,爭議紛紜,唯秦將軍之名,廣受崇敬,無一例外。


    川蜀之地,秦馬兩家,忠肝義膽,從未負國,令人敬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kk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kk妹並收藏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