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年節,未出正月,年味猶存。然民間餘韻未盡,官場已翻篇新章。
初七啟衙,百官歸位,卻歎仕途坎坷,度日如年。
度支司畢自嚴領銜,年節未休,夜以繼日,查賬緝貪,錦衣衛如影隨形,不肖之徒團圓飯上即遭詔獄之厄。
賬房精英,遍搜京畿,假賬無所遁形,財庫之下,真相畢露。
自初八始,京城菜市口人聲鼎沸,高官斬首,小吏抄家,日以為常。
此番清查,令京官膽寒,深知皇權之下,百官皆如螻蟻,生死不過一念間。
然朱由校心係遼東,對京中風雲淡然處之。其目專注,唯錦衣衛之遼東密報。
建奴蠢動,蒲河、撫順皆有試探,熊廷弼眉頭緊鎖,輿圖前沉吟,揣摩敵意:聲東擊西?
圍點打援?
抑或虛張聲勢?
夜不收損兵折將,敵蹤難覓,唯知薩爾滸人眾雲集。
熊廷弼深諳兵法,不以眾寡論強弱,尤忌建奴遊獵之性,脫後勤而猶能生存。
建奴三徑可圖:鐵嶺平原直取沈陽,撫順渾河側擊,或馬根單堡截路進逼。
至於廣寧,熊廷弼笑言癡人說夢,遼沈以東,非昔日坦途,一日五十裏,已是建奴極速。
豹韜衛萬軍駐廣寧,蒙古諸部難撼後防。
楊鎬守城有方,熊廷弼則誓阻建奴於薩爾滸,耗其銳氣,待其自斃。
正籌劃間,遼東轉運使楊嗣昌之捷報至,十萬糧草海陸並進,五日即達遼河。
熊廷弼揮毫傳令,遼東巡撫孫承宗接應事宜。
糧草足備,遼東戰局添一重保障。
至於朝鮮求援國書,朱由校置之一旁,光海君之“中立”行徑,令其心生芥蒂,朝鮮之事,暫且擱置。
若非萬不得已,朱由校早已按捺不住,欲將李琿擒至京城,嚴懲不貸。
嗟乎!薩爾滸之戰,萬軍出征,竟如泥牛入海,未見寸功,一觸即潰,逃竄無狀。
“陛下,國書之事,如何應對?”
麵對龍顏不悅的天子,孫如遊謹言慎行,輕聲詢問。
京中反腐風起雲湧,他雖置身事外,然求援之門庭若市,皆被拒之門外。
孫如遊,人如其名,行事宛若水中遊魚,滑不留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絕不讓人輕易捕捉其蹤跡。
史載孫如遊之退隱,實乃天啟帝破格擢升,卻遭群臣非議,非經廷推,終在東林黨勢盛之際,連上十七疏,乞骸骨而去。
而今朱由校,獨斷專行,四品以上官員任免,皆出其一人之手。
誰敢妄言,錦衣衛鐵蹄之下,自有分寸。
“如何答複?無需答複。”
朱由校一揮手,國書輕擲於孫如遊麵前,語氣中滿是不屑。
“命朝鮮發兵剿滅建奴,卻吝嗇萬軍,此等作為,竟還全須全尾地被建奴送回?”
“全須全尾恐難言,但據楊鎬奏報,朝鮮折損不過五百之眾,唯糧草盡失於敵手。”
孫如遊補充道,言語間亦顯不滿。
“既富餘糧草,便贈予建奴,任其劫掠便是。”
朱由校冷笑,起身踱步至沙盤前,目光如炬。
“夷狄之族,畏威而不懷德。昔年倭寇侵朝,我大明傾國力以援,財盡兵疲,壯士捐軀無數。今朝令其出兵出糧,卻唯餘哀聲歎窮。”
“建奴既欲侵朝,便任其為之,以警世人。”
“否則,彼輩安知誰為其主?”
“陛下英明。”孫如遊拱手稱讚,言辭間不乏諂媚。
大明國勢日衰,對周邊之事漸顯淡漠,昔日朝鮮之戰,乃至私下議和之事,皆為此證。
奈何家道中落,即便是昔日輝煌之地主,亦難免囊中羞澀之虞。
……………
矗立於漕運巨艦之首,楊嗣昌凝視遼河之口,孫承宗已凜然佇立,親自督造的簡樸碼頭靜待糧草的到來。
這批物資,乃遼東之命脈,未來此地,將冠之以營口之名。
“此等艱辛,非人所能堪。”
楊嗣昌輕撫鼻尖,寒霜染紅,心中暗歎,卻未曾有絲毫懈怠。
他,乃權欲心熾之士,昔日為防孫傳庭奪其兵部尚書之位,二人明爭暗鬥,皆因二人乃當時大明剿匪之雙璧。
楊嗣昌雖調集四省之兵,卻險讓闖王高迎祥逃脫;而孫傳庭僅以六萬白銀,一年內鑄就秦軍精銳,終擒闖王,此等成就,對楊嗣昌而言,無異於懸頂之劍。
今皇帝委以重任,楊嗣昌自是全力以赴,誓以卓越表現博取聖心,更上層樓。
隨著漕船吱嘎作響,放下跳板,他身先士卒,踏足堅實大地。
冬海行舟,苦不堪言,他更傾盡天津、登萊之舟楫,組建了一支由福船、炮船與趕繒船構成的無敵艦隊,其規模,全球亦屬翹楚。
趕繒船,亦稱白底船,船底塗白以防海蟲侵蝕,彰顯大明航海之智。
大明造船,重平穩與載重,輕速度,因中原無需遠涉重洋,唯漕運為要,安全至上,遲點無妨,覆舟則大忌。
楊嗣昌所乘之船,載重五萬石,堪比後世三千噸巨輪,乃萬曆援朝之戰遺珍,乘之不禁心生敬畏,畢竟此船歲月,幾與其子比肩,僅小他數載。
“孫巡撫。”
“楊轉運使。”
二人下船後,拱手相敬,雖跪拜之禮漸失,但官員間仍存禮數,非師徒不跪。
“孫大人,此番運糧十二萬石,並菜刀、鐵鍋、農具五千套,此乃押運清單。”
言罷,二人目光交匯,皆是使命在肩,不容懈怠。
言罷,楊嗣昌輕吐濁氣,眸光轉向孫承宗,緩緩道:“懇請巡撫大人詳加檢驗。”
兩周海風侵骨,他此刻心之所向,唯願腳踏實地,酣眠一場。
然職責如山,唯有待主官驗收畢,方得解脫。
“善。”
遼右之地,因九龍驛路之便,孫承宗對京中風雲了如指掌,知畢自嚴再掀反腐巨浪。
接過押運文書,他溫言對楊嗣昌道:“轉運使稍候片刻。”
隨即揮手,其得力師爺率眾登船,細查物資。
“熱水床鋪已備,楊轉運使稍後可安享休憩。”
察其疲憊之態,孫承宗溫言撫慰,楊嗣昌連忙拱手,謙遜有加,心中暗自敬畏——此人非但位高權重,更是帝師之尊,豈敢怠慢?
“此糧皆為新收?”孫承宗隨手取一糧包,尖刀輕挑,細嗅其味,詢之。
“大人寬心,皆今年新穀,絕無摻雜。自天津衛出庫,直達此船,未染塵埃。”
二人皆是人精,對下僚手段心知肚明。
摻沙增重、以次充好,皆是陳年舊戲。言及此,楊嗣昌不禁哈欠連天。
“天津知府袁可立,因貪腐被擒,原班人馬皆入京受審。
菜市口人頭滾滾,皆因貪墨。陛下嚴懲不貸,抄家滅族,以儆效尤。”
他續道:“此番工具,皆出自陛下新置石景廠,鍬鋤鍋刀,一應俱全。我擅自做主,為大人訂購了些許,以備不時之需。”
孫承宗頷首讚許,對楊嗣昌之細心周到頗為滿意。
“稍後我便列單,勞你回京代購。”
“大人言重了。”
楊嗣昌笑應,目光眺望遠方,那裏,是他仕途的星辰大海。
“國難當頭,吾輩食君之祿,自當為大明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初七啟衙,百官歸位,卻歎仕途坎坷,度日如年。
度支司畢自嚴領銜,年節未休,夜以繼日,查賬緝貪,錦衣衛如影隨形,不肖之徒團圓飯上即遭詔獄之厄。
賬房精英,遍搜京畿,假賬無所遁形,財庫之下,真相畢露。
自初八始,京城菜市口人聲鼎沸,高官斬首,小吏抄家,日以為常。
此番清查,令京官膽寒,深知皇權之下,百官皆如螻蟻,生死不過一念間。
然朱由校心係遼東,對京中風雲淡然處之。其目專注,唯錦衣衛之遼東密報。
建奴蠢動,蒲河、撫順皆有試探,熊廷弼眉頭緊鎖,輿圖前沉吟,揣摩敵意:聲東擊西?
圍點打援?
抑或虛張聲勢?
夜不收損兵折將,敵蹤難覓,唯知薩爾滸人眾雲集。
熊廷弼深諳兵法,不以眾寡論強弱,尤忌建奴遊獵之性,脫後勤而猶能生存。
建奴三徑可圖:鐵嶺平原直取沈陽,撫順渾河側擊,或馬根單堡截路進逼。
至於廣寧,熊廷弼笑言癡人說夢,遼沈以東,非昔日坦途,一日五十裏,已是建奴極速。
豹韜衛萬軍駐廣寧,蒙古諸部難撼後防。
楊鎬守城有方,熊廷弼則誓阻建奴於薩爾滸,耗其銳氣,待其自斃。
正籌劃間,遼東轉運使楊嗣昌之捷報至,十萬糧草海陸並進,五日即達遼河。
熊廷弼揮毫傳令,遼東巡撫孫承宗接應事宜。
糧草足備,遼東戰局添一重保障。
至於朝鮮求援國書,朱由校置之一旁,光海君之“中立”行徑,令其心生芥蒂,朝鮮之事,暫且擱置。
若非萬不得已,朱由校早已按捺不住,欲將李琿擒至京城,嚴懲不貸。
嗟乎!薩爾滸之戰,萬軍出征,竟如泥牛入海,未見寸功,一觸即潰,逃竄無狀。
“陛下,國書之事,如何應對?”
麵對龍顏不悅的天子,孫如遊謹言慎行,輕聲詢問。
京中反腐風起雲湧,他雖置身事外,然求援之門庭若市,皆被拒之門外。
孫如遊,人如其名,行事宛若水中遊魚,滑不留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絕不讓人輕易捕捉其蹤跡。
史載孫如遊之退隱,實乃天啟帝破格擢升,卻遭群臣非議,非經廷推,終在東林黨勢盛之際,連上十七疏,乞骸骨而去。
而今朱由校,獨斷專行,四品以上官員任免,皆出其一人之手。
誰敢妄言,錦衣衛鐵蹄之下,自有分寸。
“如何答複?無需答複。”
朱由校一揮手,國書輕擲於孫如遊麵前,語氣中滿是不屑。
“命朝鮮發兵剿滅建奴,卻吝嗇萬軍,此等作為,竟還全須全尾地被建奴送回?”
“全須全尾恐難言,但據楊鎬奏報,朝鮮折損不過五百之眾,唯糧草盡失於敵手。”
孫如遊補充道,言語間亦顯不滿。
“既富餘糧草,便贈予建奴,任其劫掠便是。”
朱由校冷笑,起身踱步至沙盤前,目光如炬。
“夷狄之族,畏威而不懷德。昔年倭寇侵朝,我大明傾國力以援,財盡兵疲,壯士捐軀無數。今朝令其出兵出糧,卻唯餘哀聲歎窮。”
“建奴既欲侵朝,便任其為之,以警世人。”
“否則,彼輩安知誰為其主?”
“陛下英明。”孫如遊拱手稱讚,言辭間不乏諂媚。
大明國勢日衰,對周邊之事漸顯淡漠,昔日朝鮮之戰,乃至私下議和之事,皆為此證。
奈何家道中落,即便是昔日輝煌之地主,亦難免囊中羞澀之虞。
……………
矗立於漕運巨艦之首,楊嗣昌凝視遼河之口,孫承宗已凜然佇立,親自督造的簡樸碼頭靜待糧草的到來。
這批物資,乃遼東之命脈,未來此地,將冠之以營口之名。
“此等艱辛,非人所能堪。”
楊嗣昌輕撫鼻尖,寒霜染紅,心中暗歎,卻未曾有絲毫懈怠。
他,乃權欲心熾之士,昔日為防孫傳庭奪其兵部尚書之位,二人明爭暗鬥,皆因二人乃當時大明剿匪之雙璧。
楊嗣昌雖調集四省之兵,卻險讓闖王高迎祥逃脫;而孫傳庭僅以六萬白銀,一年內鑄就秦軍精銳,終擒闖王,此等成就,對楊嗣昌而言,無異於懸頂之劍。
今皇帝委以重任,楊嗣昌自是全力以赴,誓以卓越表現博取聖心,更上層樓。
隨著漕船吱嘎作響,放下跳板,他身先士卒,踏足堅實大地。
冬海行舟,苦不堪言,他更傾盡天津、登萊之舟楫,組建了一支由福船、炮船與趕繒船構成的無敵艦隊,其規模,全球亦屬翹楚。
趕繒船,亦稱白底船,船底塗白以防海蟲侵蝕,彰顯大明航海之智。
大明造船,重平穩與載重,輕速度,因中原無需遠涉重洋,唯漕運為要,安全至上,遲點無妨,覆舟則大忌。
楊嗣昌所乘之船,載重五萬石,堪比後世三千噸巨輪,乃萬曆援朝之戰遺珍,乘之不禁心生敬畏,畢竟此船歲月,幾與其子比肩,僅小他數載。
“孫巡撫。”
“楊轉運使。”
二人下船後,拱手相敬,雖跪拜之禮漸失,但官員間仍存禮數,非師徒不跪。
“孫大人,此番運糧十二萬石,並菜刀、鐵鍋、農具五千套,此乃押運清單。”
言罷,二人目光交匯,皆是使命在肩,不容懈怠。
言罷,楊嗣昌輕吐濁氣,眸光轉向孫承宗,緩緩道:“懇請巡撫大人詳加檢驗。”
兩周海風侵骨,他此刻心之所向,唯願腳踏實地,酣眠一場。
然職責如山,唯有待主官驗收畢,方得解脫。
“善。”
遼右之地,因九龍驛路之便,孫承宗對京中風雲了如指掌,知畢自嚴再掀反腐巨浪。
接過押運文書,他溫言對楊嗣昌道:“轉運使稍候片刻。”
隨即揮手,其得力師爺率眾登船,細查物資。
“熱水床鋪已備,楊轉運使稍後可安享休憩。”
察其疲憊之態,孫承宗溫言撫慰,楊嗣昌連忙拱手,謙遜有加,心中暗自敬畏——此人非但位高權重,更是帝師之尊,豈敢怠慢?
“此糧皆為新收?”孫承宗隨手取一糧包,尖刀輕挑,細嗅其味,詢之。
“大人寬心,皆今年新穀,絕無摻雜。自天津衛出庫,直達此船,未染塵埃。”
二人皆是人精,對下僚手段心知肚明。
摻沙增重、以次充好,皆是陳年舊戲。言及此,楊嗣昌不禁哈欠連天。
“天津知府袁可立,因貪腐被擒,原班人馬皆入京受審。
菜市口人頭滾滾,皆因貪墨。陛下嚴懲不貸,抄家滅族,以儆效尤。”
他續道:“此番工具,皆出自陛下新置石景廠,鍬鋤鍋刀,一應俱全。我擅自做主,為大人訂購了些許,以備不時之需。”
孫承宗頷首讚許,對楊嗣昌之細心周到頗為滿意。
“稍後我便列單,勞你回京代購。”
“大人言重了。”
楊嗣昌笑應,目光眺望遠方,那裏,是他仕途的星辰大海。
“國難當頭,吾輩食君之祿,自當為大明肝腦塗地,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