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犯官的命運,乃是朱由校帝王心術下的一盤棋局,深思熟慮後方落子。
初時,他有意將他們發配至西山,投身礦海,然一念之間,終覺礦坑險惡,人命輕如鴻毛,恐累及龍袍之譽。
畢竟,此輩乃過失之臣,非罪大惡極之徒,若貿然葬送,恐難服眾心。
犯罪者,可斬立決,而犯錯者,尚存救贖之路,故以勞改為名,留一線生機。
歸途車輦內,朱著手銃,燧火閃爍間,盡顯大明精工之妙。
定裝火藥,小油紙裹藏威力;鐵丸澆鑄,匠心獨運。
大明工匠,技藝超群,尤在聖恩浩蕩之下,更顯其能。
未裝彈藥之銃,僅作玩物,收之腰間,盡顯帝王閑逸。
忽憶昨日視察,似有所缺,遂問於劉時敏:“朕命製之縫紉機,進展如何?”
劉時敏苦笑搖頭,言及工匠難題:雙針穿梭,避撞為艱。
朱由校聞言,淡然一笑,擺手言:“此事不必急,成則萬金賞之,不成亦無妨。”
劉時敏躬身代工匠謝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閉目養神間,朱由校思緒萬千。縫紉機之設,不過閑暇之餘,隨手布局。
工業革命之火,始於珍妮紡紗,盛於蒸汽轟鳴,實則能源革命之果。
然大明現狀,勞力過剩,非工業革命之溫床。
即便新機問世,恐亦難逃保守文官之阻撓。
既得利益者,初見異物,必斥之而後快,繼而謀阻,終或順應潮流,然時已遲矣,終將被時代洪流所吞噬。
身為未來之魂,朱由校深知曆史洪流不可逆,自當順應時勢。
\"陛下駕臨宮闈矣。\"
在朱由校沉浸於時代風雲之際,劉時敏之語猶如清風拂耳。
\"朕已知悉。\"
語畢,朱由校眸光微啟,輕踏預設之矮凳,翩然步出華輦,步入日常政務的洪流——批閱奏章之時。
而京城之外,通州之地,左光鬥正麵臨漕運衙門的微妙對峙,麵上盡顯無奈之色。
\"左侍郎,招募民力乃你之職,然連我漕運之纖夫亦不放過,此等事,老夫不得不親來相商。\"
來者正是北直隸按察使、漕運督察趙於逵,他剛從天津押糧歸京,卻遭遇纖夫失蹤之困局。
\"誤了漕運大計,你我皆難辭其咎。\"
\"陛下聖諭難違,吾亦無可奈何,總不能違抗天恩,遣散已招募之眾。\"
左光鬥苦笑以對,河道整治穩住了京畿大戶,卻引來漕運之擾,實乃兩難之境。
\"陛下倡屯田之策,官糧、器具、種子俱全,誘惑難擋,非我所能獨斷。\"
趙於逵見左光鬥推諉,怒指其鼻,旋而冷靜道:\"纖夫之事暫且作罷,但吾漕兵務必歸還!\"
\"此等事,非我權限所及,趙率教、祖大壽二位將軍或可解決,我不過傳聲筒耳。\"
\"若我能自行解決,又何必勞煩左大人?\"
趙於逵憤然,知左光鬥在踢皮球。
\"京營門禁森嚴,非吾等可擅入。\"
左光鬥聳肩,無奈言道,\"今之京營,猶如漢時細柳營,嚴謹異常,我與那二位亦是書信往來。\"
\"唯有麵聖一途,或可解君憂。\"
趙於逵聞言,沉吟片刻,終啟口:\"京中流言四起,言陛下性暴嗜殺,左大人親見天顏,可否透露一二,陛下性情究竟如何?\"
\"言過其實矣。\" 左光鬥憶及那日麵聖情景,緩緩分析,\"陛下心係蒼生,惡空談,尚實幹,若能言之有物,合情合理,必不致動怒。\"
\"嗜殺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言及此,左光鬥稍作沉吟,字斟句酌而言:
“陛下酷法之下,專誅奸佞,然罪不至死,宜以教化為先,懲戒為輔。”
“市井流言,豈可輕信?”
聞左公之言,趙於逵頷首,心中暗自盤桓。然,其言雖入耳,卻未全然入心。
轉瞬,一群言官竟至西苑,以搬磚兩萬之荒誕,堵門求見,美其名曰懲戒,實則荒謬絕倫。
趙於逵得左光鬥一番開解,恍若撥雲見日,笑言:“得遺直兄教誨,真如春風化雨,茅塞頓開。”
一番長談後,趙於逵拱手致謝,左光鬥亦以禮相送。
目送其背影漸行漸遠,左光鬥眸光閃爍,暗自揣度:趙於逵此行,意欲何為?莫非漕運衙門暗藏玄機?
漕運之事,非缺人手那麽簡單,若真如此,金銀便可解困,何必勞師動眾?
漕運之肥,世人皆知,昔日李三才總督漕運,李家之富,可見一斑。
此中門道,左光鬥雖未涉足,卻也略知一二。
至於趙於逵,此刻心中唯有一念:麵聖,勢在必行。
無纖夫之力,糧運受阻,漕船難返,此等困境,非麵聖陳情不可解。
跨馬揚鞭,趙於逵在眾隨從簇擁下,直奔通州漕運倉場,一路上眉頭緊鎖,心中反複推敲那即將上呈的奏章:“此章,尚需精雕細琢,方能切中要害。”
………
\"五月已至。\"
\"確然,五月悄然而至。\"
沈陽城頭,微風輕拂,二人閑庭信步,談笑風生。
\"春光和煦,然路途卻顯崎嶇。\"
楊嗣昌輕撫麵頰,目光掠過忙碌的運糧民夫,對身旁的孫承宗輕歎。
\"聞孫公麾下丁壯眾多,何不借此良機,整飭道路乎?\"
\"已在籌謀,已在籌謀矣。\"
孫承宗聞言,笑而不慍,擺手以應。
\"遼東凋敝多年,非朝夕可複。且熊將軍正率軍與敵周旋,軍需為先,路事稍緩。\"
\"然泥濘之路,實乃轉運之礙。\"
楊嗣昌對孫承宗之辭,頗不以為然。
\"昔日進京,孫公請旨令袁公治河,順道修路,豈非一舉兩得?\"
\"理雖如此,然娘娘宮至遼陽之路,實難兼顧。\"
孫承宗無奈,取出一冊,遞與楊嗣昌。
\"遼東遼西,唇齒相依,必先通其要道,而後及遠。\"
楊嗣昌接過冊子,細閱之下,忽見一行字,不禁啞然失笑。
\"欲求富,路為先,子嗣興旺,林木亦需繁。\"
\"此等妙句,出自何人之手?\"
\"乃陛下聖裁,臨行所賜。\"
孫承宗聳肩一笑,眼神意味深長。
\"陛下對遼東,心有丘壑,吾輩唯遵命行事。水利交通,皆為要務,非吾所能急就。\"
\"待熊軍凱旋,民夫方得轉投修路治水,此非朝夕之功。\"
楊嗣昌點頭,深知其理,然職責所在,不得不催。
\"你我各司其職,難處雖在,意必達之。\"
他心中暗忖,以免萬一,責任不可獨攬。
正當此時,孫承宗話鋒一轉,問及船隊之事。
\"聞君船中,有宮中宦者,失蹤多日,所為何事?\"
\"他們?\"
楊嗣昌聞言,目光一閃,心中暗讚孫承宗消息靈通。
\"非盡為宦者,此事另有隱情。\"
瞬息間,楊嗣昌斂去心緒,娓娓道來:“此番隊伍,領頭乃宦官數人,餘者盡為內務府麾下的商賈巧匠及錦衣衛精銳緹騎百餘人。”
“至於其背後意圖,我亦僅聞風聲,不甚了了。”
言畢,他環顧四周,確認無人竊聽,方低聲對孫承宗透露:“據傳,陛下夢中得示,鞍山驛畔藏有巨礦,故遣此隊探尋。”
“夢中得示?”
孫承宗聞言,眉頭緊鎖,心生疑惑,暗忖:皇權竟至此乎?昔日未曾有聞。
此情此景,恰似“賈誼覲見,不問蒼生偏問神”,令人啼笑皆非。
“僅憑夢境,能覓得真礦?”
孫承宗質疑道,二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陛下此舉,實屬閑暇之趣。
正當二人私下議論之際,鞍山驛旁山林之中,卻是一片慌亂。
“哎喲!”
一聲慘叫劃破寧靜,一中年宦官自山坡翻滾而下,隨行眾人驚呼連連,“幹爹!”
“公公!”之聲此起彼伏。
宦官摔得七葷八素,待眾人攙扶坐定,竟是號啕大哭,成人之崩潰,往往隻在一瞬。
“孩兒為您止血。”
趙勇見狀,急忙撕衣為幹爹包紮,趙吏疼得直吸氣,卻又因疼痛而稍感心安。
不料,趙吏欲借力起身,手掌卻遭鋒利石子劃破,痛得他猛然站起,怒踢那罪魁禍首。
此時,一工匠於人群中捕捉到那石子,眼中閃爍異彩,他細心擦拭,敲打檢驗,更嚐其味,頓時喜形於色。
“公公,此乃礦石也!”徐謙激動難抑,顫聲稟報,全然不顧趙吏傷勢。
趙吏怒斥:“老徐,你瘋了?沒看到我正疼嗎!”
然而,這聲怒喝,卻也掩蓋不了即將揭曉的寶藏之喜。
目睹徐謙再度懷抱頑石歸來,正為趙吏細心包紮的趙勇氣怒火中燒,不禁厲聲喝問。
為覓鞍山驛畔之礦藏,吾等百餘人,半月間匍匐於山嶺,塵土滿衣,鞋履盡破,其父更險遭不測,若非天佑,恐已命喪黃泉。
試想,若真如此,宮中依傍何尋?
“礦?此乃真礦耶?”
趙吏憤然推開趙勇,親自接過徐謙手中之石,凝視片刻,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公公請看,此石紅豔如霞,正是上乘赤鐵礦無疑。”
徐謙言罷,咽下唾沫,激動難抑,“吾親嚐其內,鐵質醇厚,非同凡響!”
“果真?”
趙爽半信半疑,目光閃爍。
雖知老徐頭素有“舌鑒礦石”之能,屢屢以舌辨鐵,但此道非他所長,難免心存疑慮。
然趙吏另有神通,擅長鼓舞人心。
他迅速將鐵礦石交還徐謙,轉身麵向眾緹騎,高聲疾呼:“諸位兄弟,皇恩浩蕩,言鞍山必有鐵礦。今吾見赤色,石亦泛紅,此乃天意昭昭,示吾等已至寶地。即刻起,揮鋤掘土,向下深挖,不得有誤!”
“遵命!”
初時,他有意將他們發配至西山,投身礦海,然一念之間,終覺礦坑險惡,人命輕如鴻毛,恐累及龍袍之譽。
畢竟,此輩乃過失之臣,非罪大惡極之徒,若貿然葬送,恐難服眾心。
犯罪者,可斬立決,而犯錯者,尚存救贖之路,故以勞改為名,留一線生機。
歸途車輦內,朱著手銃,燧火閃爍間,盡顯大明精工之妙。
定裝火藥,小油紙裹藏威力;鐵丸澆鑄,匠心獨運。
大明工匠,技藝超群,尤在聖恩浩蕩之下,更顯其能。
未裝彈藥之銃,僅作玩物,收之腰間,盡顯帝王閑逸。
忽憶昨日視察,似有所缺,遂問於劉時敏:“朕命製之縫紉機,進展如何?”
劉時敏苦笑搖頭,言及工匠難題:雙針穿梭,避撞為艱。
朱由校聞言,淡然一笑,擺手言:“此事不必急,成則萬金賞之,不成亦無妨。”
劉時敏躬身代工匠謝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閉目養神間,朱由校思緒萬千。縫紉機之設,不過閑暇之餘,隨手布局。
工業革命之火,始於珍妮紡紗,盛於蒸汽轟鳴,實則能源革命之果。
然大明現狀,勞力過剩,非工業革命之溫床。
即便新機問世,恐亦難逃保守文官之阻撓。
既得利益者,初見異物,必斥之而後快,繼而謀阻,終或順應潮流,然時已遲矣,終將被時代洪流所吞噬。
身為未來之魂,朱由校深知曆史洪流不可逆,自當順應時勢。
\"陛下駕臨宮闈矣。\"
在朱由校沉浸於時代風雲之際,劉時敏之語猶如清風拂耳。
\"朕已知悉。\"
語畢,朱由校眸光微啟,輕踏預設之矮凳,翩然步出華輦,步入日常政務的洪流——批閱奏章之時。
而京城之外,通州之地,左光鬥正麵臨漕運衙門的微妙對峙,麵上盡顯無奈之色。
\"左侍郎,招募民力乃你之職,然連我漕運之纖夫亦不放過,此等事,老夫不得不親來相商。\"
來者正是北直隸按察使、漕運督察趙於逵,他剛從天津押糧歸京,卻遭遇纖夫失蹤之困局。
\"誤了漕運大計,你我皆難辭其咎。\"
\"陛下聖諭難違,吾亦無可奈何,總不能違抗天恩,遣散已招募之眾。\"
左光鬥苦笑以對,河道整治穩住了京畿大戶,卻引來漕運之擾,實乃兩難之境。
\"陛下倡屯田之策,官糧、器具、種子俱全,誘惑難擋,非我所能獨斷。\"
趙於逵見左光鬥推諉,怒指其鼻,旋而冷靜道:\"纖夫之事暫且作罷,但吾漕兵務必歸還!\"
\"此等事,非我權限所及,趙率教、祖大壽二位將軍或可解決,我不過傳聲筒耳。\"
\"若我能自行解決,又何必勞煩左大人?\"
趙於逵憤然,知左光鬥在踢皮球。
\"京營門禁森嚴,非吾等可擅入。\"
左光鬥聳肩,無奈言道,\"今之京營,猶如漢時細柳營,嚴謹異常,我與那二位亦是書信往來。\"
\"唯有麵聖一途,或可解君憂。\"
趙於逵聞言,沉吟片刻,終啟口:\"京中流言四起,言陛下性暴嗜殺,左大人親見天顏,可否透露一二,陛下性情究竟如何?\"
\"言過其實矣。\" 左光鬥憶及那日麵聖情景,緩緩分析,\"陛下心係蒼生,惡空談,尚實幹,若能言之有物,合情合理,必不致動怒。\"
\"嗜殺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言及此,左光鬥稍作沉吟,字斟句酌而言:
“陛下酷法之下,專誅奸佞,然罪不至死,宜以教化為先,懲戒為輔。”
“市井流言,豈可輕信?”
聞左公之言,趙於逵頷首,心中暗自盤桓。然,其言雖入耳,卻未全然入心。
轉瞬,一群言官竟至西苑,以搬磚兩萬之荒誕,堵門求見,美其名曰懲戒,實則荒謬絕倫。
趙於逵得左光鬥一番開解,恍若撥雲見日,笑言:“得遺直兄教誨,真如春風化雨,茅塞頓開。”
一番長談後,趙於逵拱手致謝,左光鬥亦以禮相送。
目送其背影漸行漸遠,左光鬥眸光閃爍,暗自揣度:趙於逵此行,意欲何為?莫非漕運衙門暗藏玄機?
漕運之事,非缺人手那麽簡單,若真如此,金銀便可解困,何必勞師動眾?
漕運之肥,世人皆知,昔日李三才總督漕運,李家之富,可見一斑。
此中門道,左光鬥雖未涉足,卻也略知一二。
至於趙於逵,此刻心中唯有一念:麵聖,勢在必行。
無纖夫之力,糧運受阻,漕船難返,此等困境,非麵聖陳情不可解。
跨馬揚鞭,趙於逵在眾隨從簇擁下,直奔通州漕運倉場,一路上眉頭緊鎖,心中反複推敲那即將上呈的奏章:“此章,尚需精雕細琢,方能切中要害。”
………
\"五月已至。\"
\"確然,五月悄然而至。\"
沈陽城頭,微風輕拂,二人閑庭信步,談笑風生。
\"春光和煦,然路途卻顯崎嶇。\"
楊嗣昌輕撫麵頰,目光掠過忙碌的運糧民夫,對身旁的孫承宗輕歎。
\"聞孫公麾下丁壯眾多,何不借此良機,整飭道路乎?\"
\"已在籌謀,已在籌謀矣。\"
孫承宗聞言,笑而不慍,擺手以應。
\"遼東凋敝多年,非朝夕可複。且熊將軍正率軍與敵周旋,軍需為先,路事稍緩。\"
\"然泥濘之路,實乃轉運之礙。\"
楊嗣昌對孫承宗之辭,頗不以為然。
\"昔日進京,孫公請旨令袁公治河,順道修路,豈非一舉兩得?\"
\"理雖如此,然娘娘宮至遼陽之路,實難兼顧。\"
孫承宗無奈,取出一冊,遞與楊嗣昌。
\"遼東遼西,唇齒相依,必先通其要道,而後及遠。\"
楊嗣昌接過冊子,細閱之下,忽見一行字,不禁啞然失笑。
\"欲求富,路為先,子嗣興旺,林木亦需繁。\"
\"此等妙句,出自何人之手?\"
\"乃陛下聖裁,臨行所賜。\"
孫承宗聳肩一笑,眼神意味深長。
\"陛下對遼東,心有丘壑,吾輩唯遵命行事。水利交通,皆為要務,非吾所能急就。\"
\"待熊軍凱旋,民夫方得轉投修路治水,此非朝夕之功。\"
楊嗣昌點頭,深知其理,然職責所在,不得不催。
\"你我各司其職,難處雖在,意必達之。\"
他心中暗忖,以免萬一,責任不可獨攬。
正當此時,孫承宗話鋒一轉,問及船隊之事。
\"聞君船中,有宮中宦者,失蹤多日,所為何事?\"
\"他們?\"
楊嗣昌聞言,目光一閃,心中暗讚孫承宗消息靈通。
\"非盡為宦者,此事另有隱情。\"
瞬息間,楊嗣昌斂去心緒,娓娓道來:“此番隊伍,領頭乃宦官數人,餘者盡為內務府麾下的商賈巧匠及錦衣衛精銳緹騎百餘人。”
“至於其背後意圖,我亦僅聞風聲,不甚了了。”
言畢,他環顧四周,確認無人竊聽,方低聲對孫承宗透露:“據傳,陛下夢中得示,鞍山驛畔藏有巨礦,故遣此隊探尋。”
“夢中得示?”
孫承宗聞言,眉頭緊鎖,心生疑惑,暗忖:皇權竟至此乎?昔日未曾有聞。
此情此景,恰似“賈誼覲見,不問蒼生偏問神”,令人啼笑皆非。
“僅憑夢境,能覓得真礦?”
孫承宗質疑道,二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陛下此舉,實屬閑暇之趣。
正當二人私下議論之際,鞍山驛旁山林之中,卻是一片慌亂。
“哎喲!”
一聲慘叫劃破寧靜,一中年宦官自山坡翻滾而下,隨行眾人驚呼連連,“幹爹!”
“公公!”之聲此起彼伏。
宦官摔得七葷八素,待眾人攙扶坐定,竟是號啕大哭,成人之崩潰,往往隻在一瞬。
“孩兒為您止血。”
趙勇見狀,急忙撕衣為幹爹包紮,趙吏疼得直吸氣,卻又因疼痛而稍感心安。
不料,趙吏欲借力起身,手掌卻遭鋒利石子劃破,痛得他猛然站起,怒踢那罪魁禍首。
此時,一工匠於人群中捕捉到那石子,眼中閃爍異彩,他細心擦拭,敲打檢驗,更嚐其味,頓時喜形於色。
“公公,此乃礦石也!”徐謙激動難抑,顫聲稟報,全然不顧趙吏傷勢。
趙吏怒斥:“老徐,你瘋了?沒看到我正疼嗎!”
然而,這聲怒喝,卻也掩蓋不了即將揭曉的寶藏之喜。
目睹徐謙再度懷抱頑石歸來,正為趙吏細心包紮的趙勇氣怒火中燒,不禁厲聲喝問。
為覓鞍山驛畔之礦藏,吾等百餘人,半月間匍匐於山嶺,塵土滿衣,鞋履盡破,其父更險遭不測,若非天佑,恐已命喪黃泉。
試想,若真如此,宮中依傍何尋?
“礦?此乃真礦耶?”
趙吏憤然推開趙勇,親自接過徐謙手中之石,凝視片刻,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公公請看,此石紅豔如霞,正是上乘赤鐵礦無疑。”
徐謙言罷,咽下唾沫,激動難抑,“吾親嚐其內,鐵質醇厚,非同凡響!”
“果真?”
趙爽半信半疑,目光閃爍。
雖知老徐頭素有“舌鑒礦石”之能,屢屢以舌辨鐵,但此道非他所長,難免心存疑慮。
然趙吏另有神通,擅長鼓舞人心。
他迅速將鐵礦石交還徐謙,轉身麵向眾緹騎,高聲疾呼:“諸位兄弟,皇恩浩蕩,言鞍山必有鐵礦。今吾見赤色,石亦泛紅,此乃天意昭昭,示吾等已至寶地。即刻起,揮鋤掘土,向下深挖,不得有誤!”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