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舟,於京城順天府揚帆起航,方能乘風破浪,遍行天下。
若此舟未穩,強行續航,無異於黃粱一夢,難以為繼。
是以,京城新政之舉,牽動大明上下萬眾矚目。
“爾等欲遣陸文昭,執掌稅務稽查之任?”
朱由校目光淡然,掃視畢自嚴與袁世振二人,輕聲問道。
皇帝一語中的,畢自嚴連忙躬身奏道:“陛下聖明,新政明令,嚴懲偷稅漏稅,舉報有賞。然臣等憂慮,地方士紳勾結官府,欺壓百姓,玷汙律法清名。”
袁世振緊隨其後,補充道:“更兼地方官吏,或怯懦,或存私心,對士紳豪強不敢輕舉妄動。”
“朕已洞悉。”
朱由校輕歎,繼而道:“此奏章,二位卿家可收回。”
“陛下!”畢、袁二人聞言,麵露驚愕,心中暗自揣測:莫非陛下不欲動用錦衣衛?
“世事紛繁,有些事,卿等可為;而有些,則需朕親力親為。”
朱由校目光深邃,“況且,以錦衣衛之力稽查賦稅,其責重大,非卿等所能背負。朕不願大明重蹈覆轍,再現清君側之悲劇。”
言罷,他望向二人,緩緩道:“朕曾言,願觀天下是責朕,還是朕責天下。今日之事,亦是此理。”
畢自嚴聞言,動容不已,挺身而出:“陛下,此事應由臣擔當。新政若起波瀾,招致士紳非議,臣願一力承擔,以免陛下蒙受不白之冤。”
“忠奸之辨,非卿一人之言,亦非朕一人之斷,當由天下萬民共評之。”
朱由校笑言,轉而引經據典,“朕曾研《論語》,有一則故事,頗有深意。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知禮,孔子答知禮。然背後,孔子卻對弟子言及昭公之失,自責未能直言君過,此乃君子之德,勇於擔責,善名歸於君上。”
“畢師今日之言,令朕憶及古賢之風,過則歸己,功則歸君,實乃高風亮節。”
一番話畢,朱由校再次讚歎:“畢師,古賢之才,今日再現矣。”
“畢師乃君子之典範,朕豈能自貶為小人乎?”
“陛下聖明。”
麵對皇帝的堅決,畢自嚴麵露難色,言辭懇切:“微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厚愛,實乃萬不敢當。”
言罷,他毅然撩袍跪拜,叩首以謝。
“陛下以國士之禮相待,臣豈能令陛下背負不白之冤?”
朝堂之上,風言風語四起,直指畢師有僭越之嫌,閉塞言路。
朱由校深知,一旦應允那奏章,畢師恐將步入“清君側”之險境,不禁搖頭歎息。畢自嚴心係君名,而朱由校亦需顧全畢師之譽,乃知其背後深意。
錦衣衛之調動,猶如棋盤落子,須由君上親為,以免朝堂風起雲湧。
昔年魏忠賢權傾一時,東廠、錦衣衛盡在掌握,黨爭愈演愈烈,百官分崩離析,卷入閹黨與東林之旋渦。
若允畢自嚴所請,無論自願與否,他都將與廠衛緊密相連,成為眾矢之的。
韓非子有訓:“唯器與名,不可假人。”
錦衣衛,此等利器,唯有緊握於君手,方能震懾百官,平息非議。
袁世振適時進言:“陛下,廠衛掌賦稅稽查,必有人詬病其橫行不法,損陛下聖名。
然百年之後,史書所載,此等罵名,臣等願一力承擔。”
朱由校聞言,豪邁一笑:“朕生不圖身後名,但求大明百姓安居樂業。罵名加身,若能換得萬民安康,暴君之名,朕亦甘之如飴。”
此言一出,畢自嚴與袁世振麵麵相覷,沉默中滿是對皇帝胸襟的敬佩。如此坦然麵對罵名者,古來能有幾人?
“既如此,二位愛卿有何良策,但說無妨。”朱由校話鋒一轉,詢問起
畢自嚴沉思片刻,提議道:“臣請陛下自錦衣衛中精選精銳,仿效度支司查貪之法,派駐戶部,專司各府州縣稅賦稽查之職。”
袁世振隨即補充:“專事稽查,不涉他務。”
\"諸位卿家,可曾思量過錦衣衛之人力匱乏?\"
朱由校輕撫袖擺,指尖輕點,為二人細陳道,\"大明疆域遼闊,百五十九府,一九三州,千一百七十一縣,廣袤無垠。\"
\"試問,何以遍布天羅地網?\"他話鋒一轉,引人深思。即便錦衣衛人數浩瀚,亦難遍及每寸土地,況乎他司亦需人手,龍輦之側,護衛豈能或缺?人才之匱乏,實乃燃眉之急。
袁世振聞言,眸光一閃,從容應對:\"陛下明鑒,民間藏龍臥虎,未嚐不可借力。\"他憶及兩淮往事,\"昔日臣治兩淮,見有窩主勾結江湖,欺壓百姓。臣以錢糧為餌,招安遊俠,護佑鹽場安寧,鹽價遂穩。\"
\"何不令錦衣衛效仿此法,廣招江湖英豪,手持黃冊、魚鱗,追查稅賦,肅清貪腐?\"袁世振言畢,昂首挺胸,信心滿滿。\"陛下賜令,舉報者得三成之利,彼等既能為大戶效命,亦必能為朝廷赴湯蹈火。\"
\"妙哉!此計甚合朕意。\"朱由校讚許地指向袁世振,深諳用人之道。此舉,實乃皇權之下,對豪強之精準打擊。
隨即,朱由校起身踱步,目光如炬,環視二人:\"昔日朕令錦衣衛協查貪腐,成效斐然。今當以此為基礎,設立新署,以固國本。\"
\"饕餮署歸戶部,正廉署隸度支,精選算學才子,充任要職。\"
他言辭果決,布局周密。\"錦衣衛出緹騎,東廠遣宦官,執行監督,雙管齊下,無懈可擊。\"
此言一出,畢自嚴與袁世振麵色微變,未曾料及皇帝竟將此計上升為國策,文武宦官,三權分立,製衡之道,盡顯帝王心術。
此策一旦實施,必將觸動多方利益,風雨欲來。
\"二位愛卿,以為此策如何?\"朱由校趁劉時敏草擬聖旨之際,征詢二人意見。
畢自嚴與袁世振交換眼神,畢自嚴沉吟片刻,終是頷首:\"陛下之策,實為高明,臣等附議。\"
朱由校聞言,滿意頷首,心中已盤算好為錦衣衛分家的良機。
他深知,新政推行,非一日之功,遂決定將其納入順天新政之中,緩緩圖之,以期大成。
\"遣錦衣衛千戶陸文昭赴正廉司,田爾耕則至饕餮衙,爾等隨後舉薦賢良少卿。\"
言畢,朱由校輕拈雙令,悠然授於劉時敏之手,此乃調兵遣將之符。
\"劉時敏,卿代朕傳諭,令錦衣緹騎與度支、戶部賬房共研算術之道,以資新政。\"
\"奴婢領旨。\"劉時敏疾步上前,雙手恭謹接過禦令,眼神中滿是對皇恩的敬畏。
朱由校揮毫示意繼續草擬詔書,目光轉而投向畢自嚴與袁世振,語重心長:\"廣開才路,為新政遍行四海築基。同時,兩署行事需詳加梳理,問題所在,必成條陳,以資借鑒。\"
\"臣等定不負聖望,謹遵聖諭。\"畢、袁二人躬身應命,語氣中透露出對皇上深謀遠慮的欽佩。
夜幕低垂之際,宣政司庭院內,盧劍星凝視牆上大字報,眉頭緊鎖,滿心疑惑如雲霧繚繞。
“此為何物?”
他雖通文墨,對此公告卻如墜五裏霧中,不得其解。
洪承疇立於旁側,目光穿透字裏行間,淡然回應:“此乃陛下皇莊田畝之分布圖,及夏稅明細也。”
“莫非,此乃明日宣講之重器?”盧劍星聞皇帝之名,眸光驟亮,心中驚濤駭浪。
“宣政司此舉,豈非膽大妄為,竟欲公示皇家私產?”盧劍星心悸之餘,不禁發問。
洪承疇聳肩一笑,輕描淡寫道:“此乃聖上旨意,順天府與司禮府聯手奉上。陛下以身作則,號召士紳納稅,更設重賞以激清廉,皇莊亦不例外。”
裴綸聞言,胖臉微顫,喃喃自語:“此等行徑,豈非有違天綱?”
洪承疇白眼一翻,直指大堂:“聖旨高懸,何言大逆?”
宣政司竟將皇家賬本公之於眾,京城內外,轟動一時。皇莊皇田,自明祖開國以來,根深蒂固,如今卻遭此巨變,猶如石破天驚。
兩百五載春秋,誰敢觸龍之逆鱗?
而今,小皇帝一紙令下,皇權亦需納稅,太監之威,頓時煙消雲散。
宮中四老,暗流湧動,誰敢輕舉妄動?
皇宮納稅,光明正大,滿朝文武無不瞠目結舌。
十六歲少年天子,此招非同小可,彰顯其改革之決心。
自家皇莊尚需納稅,天下田畝,豈能例外?此等壯舉,豈是兒戲?
晨曦初照,京城各部官員尚未消化“正廉署”與“饕餮署”之新設,又聞宣政司錦衣衛手持皇莊賬本,滿城宣告,一時間人心惶惶,如臨大敵。
官員們如驚弓之鳥,蜂擁至內閣,小吏在外焦急等待,唯四品以上得入大堂。
內閣之內,韓爌跪於畢自嚴前,聲淚俱下:“畢閣老,若韓某有何得罪之處,但請明示,何至於此誅心之舉?
自古至今,豈有朝廷向皇帝征稅之理?陛下雷霆之怒,我等如何承受得起?”
初時,帝命皇莊皇田亦須納稅,眾人皆以為戲言,畢竟大明天子之“節儉”,世人皆知,誰又敢向龍袍加稅?
往日,征稅之事,不過是底下人做做假賬,敷衍了事。
而今,宣政司竟將皇莊田畝與稅目昭告天下,此舉非同小可,猶如石破天驚。
“此皆陛下聖裁,非吾所主。”畢自嚴麵對同僚,心中五味雜陳,猶如亂蜂飛舞。
“韓輔,你我皆係九族於身,豈能不慎?”言罷,他目光如炬,掃視眾人。
皇帝此舉,實乃為大明開天辟地之壯舉。
“諸位豈敢妄言,畢某欺君罔上?”畢自嚴聲如洪鍾,震懾全場。
“公示皇莊稅目,非畢閣老之意?”吏部尚書周應秋一語中的,眾人心照不宣。
“非也。”畢自嚴目光堅定,繼續道,“陛下身先士卒,為國納稅,我等身為臣子,自當追隨其後,共襄盛舉。”
翰林大學士周嘉謨憤然發聲:“陛下棄祖製於不顧,畢首輔非但不諫,反助紂為虐,此等行為,豈能不遭世人唾罵?”
他更是指責畢自嚴:“先設錦衣衛之正廉、饕餮二署,苛待士紳;今又令皇帝納稅,你畢自嚴,豈能善終?”
麵對指責,畢自嚴泰然處之:“陛下胸懷天下,欲解民倒懸,振我大明,吾輩自當輔佐之。”
工部尚書徐光啟搖頭歎道:“難。”
“難又如何?”畢自嚴昂首挺胸,“陛下欲興大明,除弊政,必以身作則。吾輩豈能置身事外?”
此言一出,韓爌啞口無言,仿佛天塌地陷。皇帝此舉,無異於掀翻舊桌,直麵偷稅漏稅之惡行,其膽識令人震撼。
禮部尚書孫如遊則幽幽問道:“首輔助陛下行此非常之事,不懼天下非議乎?”
正廉署與饕餮署之設,除卻帝、袁、畢三人,便數孫如遊最為洞悉。此二署架構精妙,實為治世良方。
畢自嚴聞言,更顯決絕:“陛下誌在千裏,吾輩自當緊隨其後,共赴國難。悠悠眾口,何足掛齒!”
度支司與戶部相輔相成,各州府清吏司井然有序,布局頗為精妙。
稅收之事,州府精收,中樞統籌,錦衣衛鐵騎嚴查,宦官監督,多方製衡,猶如天羅地網,密不透風。
更見聖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繳納稅賦,此舉無異於將逃稅之徒視為寇讎,勢不兩立。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孫如遊一語中的,畢自嚴環視群僚,擲地有聲:“自張江陵仙逝,大明幾經波折,今上誌在澄清寰宇,何愁不興?”
“陛下交稅,乃國之大幸,民之福祉,實乃大明之吉兆。”畢自嚴隨即展開一番慷慨陳詞,力陳皇帝此舉之深遠意義。
借此東風,畢自嚴詳盡闡述聖意,並揭曉朝廷新設兩署之秘辛:饕餮署專司稅務稽查,正廉署則專攻反腐肅貪。
此舉非廠衛勢力之擴張,而是外廷亦能參與其中,形成多元共治,打破錦衣衛、東廠獨攬大權的格局,此乃畢自嚴與袁世振共謀良策之精髓所在。
權力之舟,需行於合理之水道,方能乘風破浪。
畢自嚴一番激情洋溢的演講,瞬間點燃了堂中官員們的愛國熱情,共誓為大明複興而竭盡心力。
然則,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複興之路,道阻且長。
“聞聽朕公示皇莊田畝與納稅之冊,竟引朝臣紛至內閣?”
正當畢自嚴激昂陳詞之際,朱由校於西苑內亦洞悉了朝臣動向。
“回陛下,確有此事。”劉時敏恭敬應答。
“朝臣皆言畢卿欺君罔上,僭越職權。”
“嗬嗬。”朱由校淡然一笑,隨即下令:“召集群臣至西苑,共鑒皇莊皇店之賬目。”
劉時敏聞言,驚愕之餘,連忙領旨而去。西苑內,一時風雲際會,眾臣雲集。
未幾,三四百官員踏入西苑,即聞劈啪算盤聲四起。
循聲望去,隻見數十太監與賬房先生正埋頭於賬目之中,展現出大明強大的計算能力。
《萬曆會計錄》與《度支奏議》等典籍,均為世界罕見之傑作,將帝國之田畝、人口、財政收支、軍費開支等事項一一厘清,令人歎為觀止。
此時,內財府大太監楊成秀宣旨:“皇爺有令,自今而後,皇莊皇店賬目悉數公開,依法納稅。有違此令者,可直接上奏陛下。”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眾臣方知,公示賬本實乃聖意所決,非畢自嚴所為。
於是,紛紛告退,急於回府自查賬目,以免後患。
“陛下此招,高明至極。”畢自嚴與袁世振相視一笑,心中暗自佩服。
“正是,此舉既解畢公之圍,又堵悠悠眾口。”袁世振點頭附和。
“然則,京城之中,恐又將掀起一番風浪矣。”畢自嚴目光深邃,望向遠方,心中已預見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
若此舟未穩,強行續航,無異於黃粱一夢,難以為繼。
是以,京城新政之舉,牽動大明上下萬眾矚目。
“爾等欲遣陸文昭,執掌稅務稽查之任?”
朱由校目光淡然,掃視畢自嚴與袁世振二人,輕聲問道。
皇帝一語中的,畢自嚴連忙躬身奏道:“陛下聖明,新政明令,嚴懲偷稅漏稅,舉報有賞。然臣等憂慮,地方士紳勾結官府,欺壓百姓,玷汙律法清名。”
袁世振緊隨其後,補充道:“更兼地方官吏,或怯懦,或存私心,對士紳豪強不敢輕舉妄動。”
“朕已洞悉。”
朱由校輕歎,繼而道:“此奏章,二位卿家可收回。”
“陛下!”畢、袁二人聞言,麵露驚愕,心中暗自揣測:莫非陛下不欲動用錦衣衛?
“世事紛繁,有些事,卿等可為;而有些,則需朕親力親為。”
朱由校目光深邃,“況且,以錦衣衛之力稽查賦稅,其責重大,非卿等所能背負。朕不願大明重蹈覆轍,再現清君側之悲劇。”
言罷,他望向二人,緩緩道:“朕曾言,願觀天下是責朕,還是朕責天下。今日之事,亦是此理。”
畢自嚴聞言,動容不已,挺身而出:“陛下,此事應由臣擔當。新政若起波瀾,招致士紳非議,臣願一力承擔,以免陛下蒙受不白之冤。”
“忠奸之辨,非卿一人之言,亦非朕一人之斷,當由天下萬民共評之。”
朱由校笑言,轉而引經據典,“朕曾研《論語》,有一則故事,頗有深意。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知禮,孔子答知禮。然背後,孔子卻對弟子言及昭公之失,自責未能直言君過,此乃君子之德,勇於擔責,善名歸於君上。”
“畢師今日之言,令朕憶及古賢之風,過則歸己,功則歸君,實乃高風亮節。”
一番話畢,朱由校再次讚歎:“畢師,古賢之才,今日再現矣。”
“畢師乃君子之典範,朕豈能自貶為小人乎?”
“陛下聖明。”
麵對皇帝的堅決,畢自嚴麵露難色,言辭懇切:“微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厚愛,實乃萬不敢當。”
言罷,他毅然撩袍跪拜,叩首以謝。
“陛下以國士之禮相待,臣豈能令陛下背負不白之冤?”
朝堂之上,風言風語四起,直指畢師有僭越之嫌,閉塞言路。
朱由校深知,一旦應允那奏章,畢師恐將步入“清君側”之險境,不禁搖頭歎息。畢自嚴心係君名,而朱由校亦需顧全畢師之譽,乃知其背後深意。
錦衣衛之調動,猶如棋盤落子,須由君上親為,以免朝堂風起雲湧。
昔年魏忠賢權傾一時,東廠、錦衣衛盡在掌握,黨爭愈演愈烈,百官分崩離析,卷入閹黨與東林之旋渦。
若允畢自嚴所請,無論自願與否,他都將與廠衛緊密相連,成為眾矢之的。
韓非子有訓:“唯器與名,不可假人。”
錦衣衛,此等利器,唯有緊握於君手,方能震懾百官,平息非議。
袁世振適時進言:“陛下,廠衛掌賦稅稽查,必有人詬病其橫行不法,損陛下聖名。
然百年之後,史書所載,此等罵名,臣等願一力承擔。”
朱由校聞言,豪邁一笑:“朕生不圖身後名,但求大明百姓安居樂業。罵名加身,若能換得萬民安康,暴君之名,朕亦甘之如飴。”
此言一出,畢自嚴與袁世振麵麵相覷,沉默中滿是對皇帝胸襟的敬佩。如此坦然麵對罵名者,古來能有幾人?
“既如此,二位愛卿有何良策,但說無妨。”朱由校話鋒一轉,詢問起
畢自嚴沉思片刻,提議道:“臣請陛下自錦衣衛中精選精銳,仿效度支司查貪之法,派駐戶部,專司各府州縣稅賦稽查之職。”
袁世振隨即補充:“專事稽查,不涉他務。”
\"諸位卿家,可曾思量過錦衣衛之人力匱乏?\"
朱由校輕撫袖擺,指尖輕點,為二人細陳道,\"大明疆域遼闊,百五十九府,一九三州,千一百七十一縣,廣袤無垠。\"
\"試問,何以遍布天羅地網?\"他話鋒一轉,引人深思。即便錦衣衛人數浩瀚,亦難遍及每寸土地,況乎他司亦需人手,龍輦之側,護衛豈能或缺?人才之匱乏,實乃燃眉之急。
袁世振聞言,眸光一閃,從容應對:\"陛下明鑒,民間藏龍臥虎,未嚐不可借力。\"他憶及兩淮往事,\"昔日臣治兩淮,見有窩主勾結江湖,欺壓百姓。臣以錢糧為餌,招安遊俠,護佑鹽場安寧,鹽價遂穩。\"
\"何不令錦衣衛效仿此法,廣招江湖英豪,手持黃冊、魚鱗,追查稅賦,肅清貪腐?\"袁世振言畢,昂首挺胸,信心滿滿。\"陛下賜令,舉報者得三成之利,彼等既能為大戶效命,亦必能為朝廷赴湯蹈火。\"
\"妙哉!此計甚合朕意。\"朱由校讚許地指向袁世振,深諳用人之道。此舉,實乃皇權之下,對豪強之精準打擊。
隨即,朱由校起身踱步,目光如炬,環視二人:\"昔日朕令錦衣衛協查貪腐,成效斐然。今當以此為基礎,設立新署,以固國本。\"
\"饕餮署歸戶部,正廉署隸度支,精選算學才子,充任要職。\"
他言辭果決,布局周密。\"錦衣衛出緹騎,東廠遣宦官,執行監督,雙管齊下,無懈可擊。\"
此言一出,畢自嚴與袁世振麵色微變,未曾料及皇帝竟將此計上升為國策,文武宦官,三權分立,製衡之道,盡顯帝王心術。
此策一旦實施,必將觸動多方利益,風雨欲來。
\"二位愛卿,以為此策如何?\"朱由校趁劉時敏草擬聖旨之際,征詢二人意見。
畢自嚴與袁世振交換眼神,畢自嚴沉吟片刻,終是頷首:\"陛下之策,實為高明,臣等附議。\"
朱由校聞言,滿意頷首,心中已盤算好為錦衣衛分家的良機。
他深知,新政推行,非一日之功,遂決定將其納入順天新政之中,緩緩圖之,以期大成。
\"遣錦衣衛千戶陸文昭赴正廉司,田爾耕則至饕餮衙,爾等隨後舉薦賢良少卿。\"
言畢,朱由校輕拈雙令,悠然授於劉時敏之手,此乃調兵遣將之符。
\"劉時敏,卿代朕傳諭,令錦衣緹騎與度支、戶部賬房共研算術之道,以資新政。\"
\"奴婢領旨。\"劉時敏疾步上前,雙手恭謹接過禦令,眼神中滿是對皇恩的敬畏。
朱由校揮毫示意繼續草擬詔書,目光轉而投向畢自嚴與袁世振,語重心長:\"廣開才路,為新政遍行四海築基。同時,兩署行事需詳加梳理,問題所在,必成條陳,以資借鑒。\"
\"臣等定不負聖望,謹遵聖諭。\"畢、袁二人躬身應命,語氣中透露出對皇上深謀遠慮的欽佩。
夜幕低垂之際,宣政司庭院內,盧劍星凝視牆上大字報,眉頭緊鎖,滿心疑惑如雲霧繚繞。
“此為何物?”
他雖通文墨,對此公告卻如墜五裏霧中,不得其解。
洪承疇立於旁側,目光穿透字裏行間,淡然回應:“此乃陛下皇莊田畝之分布圖,及夏稅明細也。”
“莫非,此乃明日宣講之重器?”盧劍星聞皇帝之名,眸光驟亮,心中驚濤駭浪。
“宣政司此舉,豈非膽大妄為,竟欲公示皇家私產?”盧劍星心悸之餘,不禁發問。
洪承疇聳肩一笑,輕描淡寫道:“此乃聖上旨意,順天府與司禮府聯手奉上。陛下以身作則,號召士紳納稅,更設重賞以激清廉,皇莊亦不例外。”
裴綸聞言,胖臉微顫,喃喃自語:“此等行徑,豈非有違天綱?”
洪承疇白眼一翻,直指大堂:“聖旨高懸,何言大逆?”
宣政司竟將皇家賬本公之於眾,京城內外,轟動一時。皇莊皇田,自明祖開國以來,根深蒂固,如今卻遭此巨變,猶如石破天驚。
兩百五載春秋,誰敢觸龍之逆鱗?
而今,小皇帝一紙令下,皇權亦需納稅,太監之威,頓時煙消雲散。
宮中四老,暗流湧動,誰敢輕舉妄動?
皇宮納稅,光明正大,滿朝文武無不瞠目結舌。
十六歲少年天子,此招非同小可,彰顯其改革之決心。
自家皇莊尚需納稅,天下田畝,豈能例外?此等壯舉,豈是兒戲?
晨曦初照,京城各部官員尚未消化“正廉署”與“饕餮署”之新設,又聞宣政司錦衣衛手持皇莊賬本,滿城宣告,一時間人心惶惶,如臨大敵。
官員們如驚弓之鳥,蜂擁至內閣,小吏在外焦急等待,唯四品以上得入大堂。
內閣之內,韓爌跪於畢自嚴前,聲淚俱下:“畢閣老,若韓某有何得罪之處,但請明示,何至於此誅心之舉?
自古至今,豈有朝廷向皇帝征稅之理?陛下雷霆之怒,我等如何承受得起?”
初時,帝命皇莊皇田亦須納稅,眾人皆以為戲言,畢竟大明天子之“節儉”,世人皆知,誰又敢向龍袍加稅?
往日,征稅之事,不過是底下人做做假賬,敷衍了事。
而今,宣政司竟將皇莊田畝與稅目昭告天下,此舉非同小可,猶如石破天驚。
“此皆陛下聖裁,非吾所主。”畢自嚴麵對同僚,心中五味雜陳,猶如亂蜂飛舞。
“韓輔,你我皆係九族於身,豈能不慎?”言罷,他目光如炬,掃視眾人。
皇帝此舉,實乃為大明開天辟地之壯舉。
“諸位豈敢妄言,畢某欺君罔上?”畢自嚴聲如洪鍾,震懾全場。
“公示皇莊稅目,非畢閣老之意?”吏部尚書周應秋一語中的,眾人心照不宣。
“非也。”畢自嚴目光堅定,繼續道,“陛下身先士卒,為國納稅,我等身為臣子,自當追隨其後,共襄盛舉。”
翰林大學士周嘉謨憤然發聲:“陛下棄祖製於不顧,畢首輔非但不諫,反助紂為虐,此等行為,豈能不遭世人唾罵?”
他更是指責畢自嚴:“先設錦衣衛之正廉、饕餮二署,苛待士紳;今又令皇帝納稅,你畢自嚴,豈能善終?”
麵對指責,畢自嚴泰然處之:“陛下胸懷天下,欲解民倒懸,振我大明,吾輩自當輔佐之。”
工部尚書徐光啟搖頭歎道:“難。”
“難又如何?”畢自嚴昂首挺胸,“陛下欲興大明,除弊政,必以身作則。吾輩豈能置身事外?”
此言一出,韓爌啞口無言,仿佛天塌地陷。皇帝此舉,無異於掀翻舊桌,直麵偷稅漏稅之惡行,其膽識令人震撼。
禮部尚書孫如遊則幽幽問道:“首輔助陛下行此非常之事,不懼天下非議乎?”
正廉署與饕餮署之設,除卻帝、袁、畢三人,便數孫如遊最為洞悉。此二署架構精妙,實為治世良方。
畢自嚴聞言,更顯決絕:“陛下誌在千裏,吾輩自當緊隨其後,共赴國難。悠悠眾口,何足掛齒!”
度支司與戶部相輔相成,各州府清吏司井然有序,布局頗為精妙。
稅收之事,州府精收,中樞統籌,錦衣衛鐵騎嚴查,宦官監督,多方製衡,猶如天羅地網,密不透風。
更見聖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繳納稅賦,此舉無異於將逃稅之徒視為寇讎,勢不兩立。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孫如遊一語中的,畢自嚴環視群僚,擲地有聲:“自張江陵仙逝,大明幾經波折,今上誌在澄清寰宇,何愁不興?”
“陛下交稅,乃國之大幸,民之福祉,實乃大明之吉兆。”畢自嚴隨即展開一番慷慨陳詞,力陳皇帝此舉之深遠意義。
借此東風,畢自嚴詳盡闡述聖意,並揭曉朝廷新設兩署之秘辛:饕餮署專司稅務稽查,正廉署則專攻反腐肅貪。
此舉非廠衛勢力之擴張,而是外廷亦能參與其中,形成多元共治,打破錦衣衛、東廠獨攬大權的格局,此乃畢自嚴與袁世振共謀良策之精髓所在。
權力之舟,需行於合理之水道,方能乘風破浪。
畢自嚴一番激情洋溢的演講,瞬間點燃了堂中官員們的愛國熱情,共誓為大明複興而竭盡心力。
然則,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複興之路,道阻且長。
“聞聽朕公示皇莊田畝與納稅之冊,竟引朝臣紛至內閣?”
正當畢自嚴激昂陳詞之際,朱由校於西苑內亦洞悉了朝臣動向。
“回陛下,確有此事。”劉時敏恭敬應答。
“朝臣皆言畢卿欺君罔上,僭越職權。”
“嗬嗬。”朱由校淡然一笑,隨即下令:“召集群臣至西苑,共鑒皇莊皇店之賬目。”
劉時敏聞言,驚愕之餘,連忙領旨而去。西苑內,一時風雲際會,眾臣雲集。
未幾,三四百官員踏入西苑,即聞劈啪算盤聲四起。
循聲望去,隻見數十太監與賬房先生正埋頭於賬目之中,展現出大明強大的計算能力。
《萬曆會計錄》與《度支奏議》等典籍,均為世界罕見之傑作,將帝國之田畝、人口、財政收支、軍費開支等事項一一厘清,令人歎為觀止。
此時,內財府大太監楊成秀宣旨:“皇爺有令,自今而後,皇莊皇店賬目悉數公開,依法納稅。有違此令者,可直接上奏陛下。”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眾臣方知,公示賬本實乃聖意所決,非畢自嚴所為。
於是,紛紛告退,急於回府自查賬目,以免後患。
“陛下此招,高明至極。”畢自嚴與袁世振相視一笑,心中暗自佩服。
“正是,此舉既解畢公之圍,又堵悠悠眾口。”袁世振點頭附和。
“然則,京城之中,恐又將掀起一番風浪矣。”畢自嚴目光深邃,望向遠方,心中已預見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