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老李這人能處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作者:擺爛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終於,在李善長“殺瘋了”一般的表演後,小朱與老李又是當麵磋商,交流意見,形式上吸收了百官的建議後。
朝廷最終裁定。
將這些行賄之官即刻革除所有官職和功名,暫且全部收監。
具體該如何懲處,還要先行調查清楚他們的家產來源,以及是否有貪汙之舉。
待到全部查實之後。
明日朝堂,再行決議這些人的罪行。
至於這些人收監後空懸的官職,則暫且由他們的副手或者次一級官員代行,增補官員,也將在過後幾日一並裁定。
如此。
朝會的流程才終於繼續下去。
“眾卿可還有本奏?”
小朱又一次的問道。
“臣有本奏。”
“陛下出應天府前一日,給老臣留了一道旨意,明年南征雲南,令兵部請太子殿下提前籌措軍資糧餉,還請太子殿下過目。”
兵部尚書趙本應了昨日與朱標許的諾,在今日的大朝會上,將老朱出應天府前留下的任務宣讀了出來。
並掏出了聖旨為證。
朝堂百官聽得都一臉懵,尤其是那些武將。
明年要南征?
這可是關乎他們加官進爵的大事。
他們怎麽一點風頭都沒收到。
小朱也一副措手不及的模樣,將信將疑的接過了聖旨。
而當他看完了整道聖旨後,整個人的臉色瞬間難堪了起來,忍不住喃喃道:“父皇竟讓孤預備籌備軍糧二百萬石?”
二百萬石!!
聽到這個數目。
朝野上下都震了一震。
史書記載,洪武元年的全年賦稅在一千六百萬石。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
這些數字增長到了兩千萬石。
這樣推算起來,這不過相當於如今朝堂每年賦稅的九分之一上下,算起來和未來每年朝廷要劃撥給大明一二代的宗室俸祿差不多
折銀不過一百萬兩。
可是這數不是這麽算的。
就像朝堂上這些勳貴侯爵武將,哪個家裏沒曾有過幾萬十幾萬兩銀子,可是他們在戰場上搶這些銀子容易。
讓他們把這些銀子都換成糧食試試。
能換到這些身家等價糧食的一半,都算他們手眼通天。
糧食這東西,小宗交易利潤透明,無人理會。
可真趕上時候,這就是戰略物資。
當它開始值錢了。
囤貨居奇,運輸折損,以次充好,人情往來,哪個理由不能合理合法的漂沒掉一大批糧食。
要麽怎麽有個詞叫做發國難財呢?
就在朝野還震驚於這個數目的時候。
依舊是李善長第一個站出來拱手問詢道:“太子殿下,可否也將這聖旨與老臣一觀。”
朱標自無不允。
聖旨經過老李一道手,隨即傳閱百官。
氣氛一下又變得凝重且對立了起來。
大明以武立國,武將們當然是想打仗的,可對於要負責後勤的朝廷文官們而言,這就算不上什麽好事了。
一旦要抽調國庫的儲備。
砍了原本呈奏的預案,不知道又會凍了多少人的蛋糕。
至於不答應。
讓太子夾在中間和老朱打擂台去。
那更不可能。
曆朝曆代,王朝都是以孝治國的,太子若是反對老朱的聖旨,首先就得背上不孝的罵名。
這看起來似乎與他們無關。
可一旦太子被回來的老朱剝奪了監國之權,他們可要丟失與老朱的地帶,直接麵對老朱的屠刀了。
尤其現在朝廷開了試科舉。
他們的命,在原本就不大瞧得上他們的老朱眼裏就更不值錢了。
畢竟就算那些應試舉子們不熟手。
但維持朝廷的基本運轉是不成問題的。
做官嘛。
不會辦實事,還不懂得什麽叫做人情世故嗎?
“眾卿可有良策。”
高台上,朱標幽幽問道。
他似乎也能體諒百官的難處,看著下方不做聲的百官,隻得無奈點名道:“戶部尚書?”
範敏一臉疾苦出列,無奈道:“太子殿下容稟若,非這幾月來,朝廷精簡預案,各部節衣縮食,戶部甚至都不能足額發放百官糧餉,哪裏還有結餘籌措糧草。”
朱標一時啞然,又偏頭看向趙本:“各地軍屯有多少儲備?”
趙本實誠的搖了搖頭。
“除必備的種糧和生活所需。”
“朝廷各處軍屯糧草大多都運往北方邊境戍邊。”
“就算要平南,就算北境真有足夠的糧草儲備,千裏迢迢將糧草南送,算上沿途折損,人吃馬嚼的消耗,嗯,朝廷至少要抽掉多一倍的糧草,屬實不值當。”
一個管國家錢糧,一個管軍備後勤的都說自己無能為力。
其他各部就更不用多提了。
就連朱標自己都“承認”,並深深為之歎息道:“父皇這手先斬後奏,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大明立國不久,南北戰事未平,朝野上下哪裏不需要錢糧支持,百姓也仍需多加休養生息,更不能加征他們的賦稅了。”
“倘若真的沒辦法。”
“這籌糧不力的罪責,孤便一力擔了吧。”
“太子殿下。”
聽聞朱標這陣深沉的感慨和決議,滿朝的文武都不由心中一顫。
和昨日不同。
朱標今日的擔當,屬實是說到文武百官的心坎裏去了。
“太子殿下。”
“老臣有一策,雖不成熟,但,或可一解籌糧之難。”
在“所有人”都無計可施時。
出聲的依舊還是那位李相國。
除了殺雞儆猴,這位今日怕不是想“大殺特殺”一番,證明自己寶刀未老,高調立旗。
倘若他真能完成這等壯舉。
即便是潛藏在文武百官中,口服心不服,或者根本就不對付的官員,也不能不對他豎起一根大拇指了。
朱標“眨了眨眼”,似乎在確認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隨即便喜上眉梢的追問道:“韓國公有何良策,不妨直說,即便有所疏漏,文武百官都在,定能相助韓國公,查漏補缺。”
李善長對上了小朱的目光。
心中的憋屈無以言表。
若不是昨天被他那假借醉酒的傻兒子擺了一道,把他坑上了太子的賊船,今天這汪渾水,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趟的。
一個不好。
他此生的名望都將付諸東流。
這坑爹貨。
要不是娶了公主,回去就把他的腿打折了。
看著一切都照著“劇本”來的韓國公。
常升也站在百官之中,嘴角微翹。
老李這人能處。
有鍋他是真的背啊。
朝廷最終裁定。
將這些行賄之官即刻革除所有官職和功名,暫且全部收監。
具體該如何懲處,還要先行調查清楚他們的家產來源,以及是否有貪汙之舉。
待到全部查實之後。
明日朝堂,再行決議這些人的罪行。
至於這些人收監後空懸的官職,則暫且由他們的副手或者次一級官員代行,增補官員,也將在過後幾日一並裁定。
如此。
朝會的流程才終於繼續下去。
“眾卿可還有本奏?”
小朱又一次的問道。
“臣有本奏。”
“陛下出應天府前一日,給老臣留了一道旨意,明年南征雲南,令兵部請太子殿下提前籌措軍資糧餉,還請太子殿下過目。”
兵部尚書趙本應了昨日與朱標許的諾,在今日的大朝會上,將老朱出應天府前留下的任務宣讀了出來。
並掏出了聖旨為證。
朝堂百官聽得都一臉懵,尤其是那些武將。
明年要南征?
這可是關乎他們加官進爵的大事。
他們怎麽一點風頭都沒收到。
小朱也一副措手不及的模樣,將信將疑的接過了聖旨。
而當他看完了整道聖旨後,整個人的臉色瞬間難堪了起來,忍不住喃喃道:“父皇竟讓孤預備籌備軍糧二百萬石?”
二百萬石!!
聽到這個數目。
朝野上下都震了一震。
史書記載,洪武元年的全年賦稅在一千六百萬石。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
這些數字增長到了兩千萬石。
這樣推算起來,這不過相當於如今朝堂每年賦稅的九分之一上下,算起來和未來每年朝廷要劃撥給大明一二代的宗室俸祿差不多
折銀不過一百萬兩。
可是這數不是這麽算的。
就像朝堂上這些勳貴侯爵武將,哪個家裏沒曾有過幾萬十幾萬兩銀子,可是他們在戰場上搶這些銀子容易。
讓他們把這些銀子都換成糧食試試。
能換到這些身家等價糧食的一半,都算他們手眼通天。
糧食這東西,小宗交易利潤透明,無人理會。
可真趕上時候,這就是戰略物資。
當它開始值錢了。
囤貨居奇,運輸折損,以次充好,人情往來,哪個理由不能合理合法的漂沒掉一大批糧食。
要麽怎麽有個詞叫做發國難財呢?
就在朝野還震驚於這個數目的時候。
依舊是李善長第一個站出來拱手問詢道:“太子殿下,可否也將這聖旨與老臣一觀。”
朱標自無不允。
聖旨經過老李一道手,隨即傳閱百官。
氣氛一下又變得凝重且對立了起來。
大明以武立國,武將們當然是想打仗的,可對於要負責後勤的朝廷文官們而言,這就算不上什麽好事了。
一旦要抽調國庫的儲備。
砍了原本呈奏的預案,不知道又會凍了多少人的蛋糕。
至於不答應。
讓太子夾在中間和老朱打擂台去。
那更不可能。
曆朝曆代,王朝都是以孝治國的,太子若是反對老朱的聖旨,首先就得背上不孝的罵名。
這看起來似乎與他們無關。
可一旦太子被回來的老朱剝奪了監國之權,他們可要丟失與老朱的地帶,直接麵對老朱的屠刀了。
尤其現在朝廷開了試科舉。
他們的命,在原本就不大瞧得上他們的老朱眼裏就更不值錢了。
畢竟就算那些應試舉子們不熟手。
但維持朝廷的基本運轉是不成問題的。
做官嘛。
不會辦實事,還不懂得什麽叫做人情世故嗎?
“眾卿可有良策。”
高台上,朱標幽幽問道。
他似乎也能體諒百官的難處,看著下方不做聲的百官,隻得無奈點名道:“戶部尚書?”
範敏一臉疾苦出列,無奈道:“太子殿下容稟若,非這幾月來,朝廷精簡預案,各部節衣縮食,戶部甚至都不能足額發放百官糧餉,哪裏還有結餘籌措糧草。”
朱標一時啞然,又偏頭看向趙本:“各地軍屯有多少儲備?”
趙本實誠的搖了搖頭。
“除必備的種糧和生活所需。”
“朝廷各處軍屯糧草大多都運往北方邊境戍邊。”
“就算要平南,就算北境真有足夠的糧草儲備,千裏迢迢將糧草南送,算上沿途折損,人吃馬嚼的消耗,嗯,朝廷至少要抽掉多一倍的糧草,屬實不值當。”
一個管國家錢糧,一個管軍備後勤的都說自己無能為力。
其他各部就更不用多提了。
就連朱標自己都“承認”,並深深為之歎息道:“父皇這手先斬後奏,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大明立國不久,南北戰事未平,朝野上下哪裏不需要錢糧支持,百姓也仍需多加休養生息,更不能加征他們的賦稅了。”
“倘若真的沒辦法。”
“這籌糧不力的罪責,孤便一力擔了吧。”
“太子殿下。”
聽聞朱標這陣深沉的感慨和決議,滿朝的文武都不由心中一顫。
和昨日不同。
朱標今日的擔當,屬實是說到文武百官的心坎裏去了。
“太子殿下。”
“老臣有一策,雖不成熟,但,或可一解籌糧之難。”
在“所有人”都無計可施時。
出聲的依舊還是那位李相國。
除了殺雞儆猴,這位今日怕不是想“大殺特殺”一番,證明自己寶刀未老,高調立旗。
倘若他真能完成這等壯舉。
即便是潛藏在文武百官中,口服心不服,或者根本就不對付的官員,也不能不對他豎起一根大拇指了。
朱標“眨了眨眼”,似乎在確認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隨即便喜上眉梢的追問道:“韓國公有何良策,不妨直說,即便有所疏漏,文武百官都在,定能相助韓國公,查漏補缺。”
李善長對上了小朱的目光。
心中的憋屈無以言表。
若不是昨天被他那假借醉酒的傻兒子擺了一道,把他坑上了太子的賊船,今天這汪渾水,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趟的。
一個不好。
他此生的名望都將付諸東流。
這坑爹貨。
要不是娶了公主,回去就把他的腿打折了。
看著一切都照著“劇本”來的韓國公。
常升也站在百官之中,嘴角微翹。
老李這人能處。
有鍋他是真的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