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這是一場明牌的博弈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作者:擺爛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其八抬大轎歸鄉,賜立生祠又何妨?”
當常升不緊不慢的給出提議,詹事府的偏殿裏,竟隻能聽見朱標深深的吸氣聲。
就連他看向常升的眼神都變得異常複雜。
“升弟此舉……是不是……”
朱標剛想說點什麽。
話到嘴邊,卻又蹦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先是忽悠大儒出山替朝廷篩選培養人才,推行《官學》的牌匾和石像,現在居然又升級了對官員品性與德行的八抬大轎榮歸故裏,還有立生祠。
在廢除了當今宰相製和生前立異姓王的大明朝。
官轎榮返。
賜立生祠。
極有可能便是取代封侯拜相之後,文人的最頂級理想和表彰了。
如果確立了這項製度。
不難想象,從今往後的奏書中,各種明褒暗讚替自己討功奏疏的份額將大比例上升。
花花轎子眾人抬,互相吹捧,將成為一門新的官場風俗和默契。
但不可否認的是。
這的確有助於提高相當一部分官員的自律的標準和貪汙的門檻。
這無疑是有利於百姓休養生息,維護朝廷統治的良策。
常升當然能夠領會朱標此刻的心情。
笑著搖搖頭道:“招式不在老,奏效的就是好招。”
朱標啞然。
茶餘飯後,又淺談了一場為政課,算是換了換腦子,朱標也便折返禦書房,繼續處理奏書去了。
常升一路將他送出宮。
待到東宮的內侍將偏殿裏的杯盤收走,重新淨台,點上一盞沉香香薰,添上了半桶煮茶的山泉,再將偏殿內的冰盆補上,欠身退去,帶上殿門,常升這才重新落座,翻閱起為數不多的陳年舊奏書來。
薰煙渺渺,沉於香盤之中,遊而不散。
偌大的偏殿。
除了翻書聲,竟然靜不可聞。
常升動了動耳。
隻聽的猶如悶鼓一般的心跳聲從偏殿角落的窗台漸行漸遠,手中的奏書這才緩緩合上。
“是高處不勝寒還是見多了太多的黑暗,老朱的疑心病這麽重的嗎?”
呢喃聲微不可察。
隻有常升自己能夠聽見。
倚靠在椅背中,支著下巴,那封公之於朝廷的聖旨內容,再一次的回蕩在常升的腦中。
即便是時隔了六七日,還是同朱標有過探討,常升也不敢保證,他就完全堪透了老朱通過這封聖旨想要表達的深意。
都說是伴君如伴虎。
麵對一個開局一破碗,最終打上九五寶座的皇帝,常升從來就不敢有半分輕視。
即便他眼界開闊。
即便帶著幾百年後的先進思想。
即便他還有個存在感不高的係統。
他也不覺得憑他一己之力就能改變世界,讓老朱家對他言聽計從。
否則以他的出身,他的閱曆,做個高官真不難。
可憑借這些,就能與整個封建王朝舊製,乃至於和整個大明朝的士紳階層碰一碰?
他還沒瘋。
“所以,你究竟是順帶想敲打敲打我。”
“還是看出了什麽苗頭,所以用聖旨強硬喊停呢,對我發出警告呢?”
常升沒有再深究。
不確定的東西,深究到底,也不過徒費心力。
眼下的局麵其實很簡單。
憑他一人難以左右大明,所以他隻要影響朱標,給大明的未來多一些可能就行。
這是持久戰。
也是他與老朱一場明牌的博弈。
他們所傳授給小朱的理念,最終會形成朱標自己的治國思路。
最終誰能得勝。
就看小朱受誰的影響更多。
在這期間,雙方鬥而不破,各顯其能。
雖然沒有明確約定,但老朱顯然是察覺到什麽了,所以用聖旨,攜大義喊停。
這招常升沒法接。
遂在老朱分派了錦衣衛觀察他的動向,不管能不能探聽到什麽消息都要看著他的時侯,順勢退一步,到詹事府躲個清閑。
一則確實是躲懶。
二則也為了解史書中也記載不全的,更真實的大明朝。
不同於後世做主官,不管大小領導,隻要想往上爬的,總會親自到任職所屬管轄地去走訪視察。
哪怕是做做樣子,應付差事,一些門麵的數據總會了解。
而在交通不便的大明朝。
也就隻能從這些不知經曆了多少手的奏書裏見微知著了。
這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
聖旨喊停這事教會了常升一個道理,製定時政,除了本身好用,還得過老朱的關。
那要如何更真實的了解老朱的施政風格和底線,這些曆經了老朱批複的六部五寺奏書,自然就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參考。
它們甚至記錄了老朱從大明立國至洪武十三年為政風格的變化和調整。
隻是九成九的人都想不到這一折。
想到的,卻又未必有如常升這個東宮首席謀士兼代總管般,有些合情合理的緣由,如此公然的翻閱這些六部五寺的機密奏書了。
………………
申時一刻。
加了一刻班的常升合上了最後一本奏書,邁出了偏殿。
東宮宮門外。
褪去值守甲胄,一身短打勁裝的藍玉已在馬車車上上倚坐多時。
看到常升出來,頓時掄起手中的馬鞭揮了一鞭子。
“駕!”
“勞煩舅舅久等了。”
當藍玉伸手將常升拉上馬車,聽到這句,一張粗糙的黑臉上頓時不悅道:“一家人說什麽兩家話。”
“倒是你,一連七八日也未曾去禦書房,這幾日還一反常態的老實在東宮當值。”
“太子妃知道了還特意差我到家裏打聽,問是不是家裏出什麽事了。”
“問你娘。”
“你娘也不知道。”
“還說你這幾日一回家便消停的在家中讀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連別院也不去了。”
“我還當是宮裏出了什麽大事。”
“四下打聽才知道,不過是你姐夫新提拔了個臣子,幫著在禦書房處理試科舉及田畝清丈事宜。”
“左右不過是個得罪人的活計。”
“咱家犯的著為了這點小功四處得罪人麽。”
聽著藍玉的牢騷,車廂裏的常升先是一愣,隨即啞然失笑。
“舅舅這話聽誰說的。”
他不過是下了點功夫。
做了做大明的基礎功課,怎麽就鬧的家宅不寧了。
搞的他“失寵”了一樣。
藍玉一副我都看透了的口吻道:“我找的太子隨侍太監,起初他還不願意說呢,還是花了一百兩才問出來的。”
常升哭笑不得的搖搖頭。
“您都看出來那是個得罪人的活計,您二侄子看不出來?”
“姐夫也是有意維護,加上叔伯篩選出來的人才,這才提拔上來,專門出來辦差的,您二侄子不正好躲個清靜?”
“真的?”
“當然。”
“晌午時,姐夫還專門找到詹事府來和侄兒一起用的膳呢。”
當常升不緊不慢的給出提議,詹事府的偏殿裏,竟隻能聽見朱標深深的吸氣聲。
就連他看向常升的眼神都變得異常複雜。
“升弟此舉……是不是……”
朱標剛想說點什麽。
話到嘴邊,卻又蹦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先是忽悠大儒出山替朝廷篩選培養人才,推行《官學》的牌匾和石像,現在居然又升級了對官員品性與德行的八抬大轎榮歸故裏,還有立生祠。
在廢除了當今宰相製和生前立異姓王的大明朝。
官轎榮返。
賜立生祠。
極有可能便是取代封侯拜相之後,文人的最頂級理想和表彰了。
如果確立了這項製度。
不難想象,從今往後的奏書中,各種明褒暗讚替自己討功奏疏的份額將大比例上升。
花花轎子眾人抬,互相吹捧,將成為一門新的官場風俗和默契。
但不可否認的是。
這的確有助於提高相當一部分官員的自律的標準和貪汙的門檻。
這無疑是有利於百姓休養生息,維護朝廷統治的良策。
常升當然能夠領會朱標此刻的心情。
笑著搖搖頭道:“招式不在老,奏效的就是好招。”
朱標啞然。
茶餘飯後,又淺談了一場為政課,算是換了換腦子,朱標也便折返禦書房,繼續處理奏書去了。
常升一路將他送出宮。
待到東宮的內侍將偏殿裏的杯盤收走,重新淨台,點上一盞沉香香薰,添上了半桶煮茶的山泉,再將偏殿內的冰盆補上,欠身退去,帶上殿門,常升這才重新落座,翻閱起為數不多的陳年舊奏書來。
薰煙渺渺,沉於香盤之中,遊而不散。
偌大的偏殿。
除了翻書聲,竟然靜不可聞。
常升動了動耳。
隻聽的猶如悶鼓一般的心跳聲從偏殿角落的窗台漸行漸遠,手中的奏書這才緩緩合上。
“是高處不勝寒還是見多了太多的黑暗,老朱的疑心病這麽重的嗎?”
呢喃聲微不可察。
隻有常升自己能夠聽見。
倚靠在椅背中,支著下巴,那封公之於朝廷的聖旨內容,再一次的回蕩在常升的腦中。
即便是時隔了六七日,還是同朱標有過探討,常升也不敢保證,他就完全堪透了老朱通過這封聖旨想要表達的深意。
都說是伴君如伴虎。
麵對一個開局一破碗,最終打上九五寶座的皇帝,常升從來就不敢有半分輕視。
即便他眼界開闊。
即便帶著幾百年後的先進思想。
即便他還有個存在感不高的係統。
他也不覺得憑他一己之力就能改變世界,讓老朱家對他言聽計從。
否則以他的出身,他的閱曆,做個高官真不難。
可憑借這些,就能與整個封建王朝舊製,乃至於和整個大明朝的士紳階層碰一碰?
他還沒瘋。
“所以,你究竟是順帶想敲打敲打我。”
“還是看出了什麽苗頭,所以用聖旨強硬喊停呢,對我發出警告呢?”
常升沒有再深究。
不確定的東西,深究到底,也不過徒費心力。
眼下的局麵其實很簡單。
憑他一人難以左右大明,所以他隻要影響朱標,給大明的未來多一些可能就行。
這是持久戰。
也是他與老朱一場明牌的博弈。
他們所傳授給小朱的理念,最終會形成朱標自己的治國思路。
最終誰能得勝。
就看小朱受誰的影響更多。
在這期間,雙方鬥而不破,各顯其能。
雖然沒有明確約定,但老朱顯然是察覺到什麽了,所以用聖旨,攜大義喊停。
這招常升沒法接。
遂在老朱分派了錦衣衛觀察他的動向,不管能不能探聽到什麽消息都要看著他的時侯,順勢退一步,到詹事府躲個清閑。
一則確實是躲懶。
二則也為了解史書中也記載不全的,更真實的大明朝。
不同於後世做主官,不管大小領導,隻要想往上爬的,總會親自到任職所屬管轄地去走訪視察。
哪怕是做做樣子,應付差事,一些門麵的數據總會了解。
而在交通不便的大明朝。
也就隻能從這些不知經曆了多少手的奏書裏見微知著了。
這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
聖旨喊停這事教會了常升一個道理,製定時政,除了本身好用,還得過老朱的關。
那要如何更真實的了解老朱的施政風格和底線,這些曆經了老朱批複的六部五寺奏書,自然就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參考。
它們甚至記錄了老朱從大明立國至洪武十三年為政風格的變化和調整。
隻是九成九的人都想不到這一折。
想到的,卻又未必有如常升這個東宮首席謀士兼代總管般,有些合情合理的緣由,如此公然的翻閱這些六部五寺的機密奏書了。
………………
申時一刻。
加了一刻班的常升合上了最後一本奏書,邁出了偏殿。
東宮宮門外。
褪去值守甲胄,一身短打勁裝的藍玉已在馬車車上上倚坐多時。
看到常升出來,頓時掄起手中的馬鞭揮了一鞭子。
“駕!”
“勞煩舅舅久等了。”
當藍玉伸手將常升拉上馬車,聽到這句,一張粗糙的黑臉上頓時不悅道:“一家人說什麽兩家話。”
“倒是你,一連七八日也未曾去禦書房,這幾日還一反常態的老實在東宮當值。”
“太子妃知道了還特意差我到家裏打聽,問是不是家裏出什麽事了。”
“問你娘。”
“你娘也不知道。”
“還說你這幾日一回家便消停的在家中讀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連別院也不去了。”
“我還當是宮裏出了什麽大事。”
“四下打聽才知道,不過是你姐夫新提拔了個臣子,幫著在禦書房處理試科舉及田畝清丈事宜。”
“左右不過是個得罪人的活計。”
“咱家犯的著為了這點小功四處得罪人麽。”
聽著藍玉的牢騷,車廂裏的常升先是一愣,隨即啞然失笑。
“舅舅這話聽誰說的。”
他不過是下了點功夫。
做了做大明的基礎功課,怎麽就鬧的家宅不寧了。
搞的他“失寵”了一樣。
藍玉一副我都看透了的口吻道:“我找的太子隨侍太監,起初他還不願意說呢,還是花了一百兩才問出來的。”
常升哭笑不得的搖搖頭。
“您都看出來那是個得罪人的活計,您二侄子看不出來?”
“姐夫也是有意維護,加上叔伯篩選出來的人才,這才提拔上來,專門出來辦差的,您二侄子不正好躲個清靜?”
“真的?”
“當然。”
“晌午時,姐夫還專門找到詹事府來和侄兒一起用的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