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鳳陽是個好地方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作者:擺爛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中旬,秋收在即。
鳳陽府外一片片,金色的農田,在大片的農田中隨著微風,掀起層層麥浪。
化身老農,在一幹錦衣衛喬裝隨同下,老朱亦操持著一把鋤頭,走在阡陌分明的田壟中,連日來重新操持農活長出老繭的雙手托著田壟間的一片麥穗。
看著那近乎粒粒飽滿的麥子,老朱不由得滿意點頭。
嘴裏不住嘟囔著。
“這麥子光景差不多了,咋還不見有人收麥子呢?”
農忙農忙,一種一藏。
種田最累的就是開墾與收獲,每當臨近麥熟,各家的田畝間總是能見到百姓家的壯勞力,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割麥子。
至於婦女和孩童。
沒有頂梁柱的自然也得上,有頂梁柱或是壯勞力的,大都會在他們割完麥之後,在其身後拾掇掉落的麥穗。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
總是淳樸的老百姓身上看到最真實的寫照。
可今歲已經臨近麥收了,咋還不見這些老百姓家割麥子呢?
往常要是人手不足,各家相互借人是常有的事,實在忙不過來,就是叫短工也得緊著將麥子收了,錯過農時,麥子受了雨,好好的麥子能憑空減產兩三成收成呢。
“蔣瓛!”
“老爺。”
同樣一身老農扮相的蔣瓛提攜一根鋤頭湊到了老朱跟前。
“怎麽回事。”
老朱沒有說全,隻是指了指麥子,蔣瓛邊很快領會了上意。
“老爺,這是鳳陽府裏給各縣裏發了公文。要各地縣令,與各鄉鎮村的保長商量好,暫緩秋收。”
“據說也是宮裏的意見。”
“田畝清丈就從鳳陽起始,替換已經履任的,春闈招錄的官員,將帶著那批被您親自指點過種田的門生,攜此次秋闈考生一同來往鳳陽府,共同參與秋收,以及田畝清丈。”
老朱眯了眯一眼。
隨即輕哼道:“胡鬧。”
對於讓試科舉的考生一同參與秋收,磨練身心,接觸民間疾苦,他是沒意見的。
但倘若耽誤了農時,影響的是老百姓一家的生計就,算是自家好大兒的命令,他該罵,也是得罵的。
但旋即他又反應過來。
“不對啊。”
“咱大明朝廷何時有這種威望了。”
“隻一紙詔令,就能讓鳳陽府上下乖乖聽話?”
不怪老朱背刺自家。
實在是他太了解普通百姓的那點小聰明了。
如果沒有好處,讓鳳陽府的這幫老百姓,甘願冒影響一家來年口糧的風險去遵守朝廷的律令。
姥姥。
別說是太子。
就是他這個出身鳳陽的皇帝也做不到。
要麽說蔣瓛能做錦衣衛二代目。
老朱關心的問題,他總能立時的給出答案。
“鳳陽府和縣裏都發了公文布告,配合秋收及田畝清障的農戶,今歲秋闈糧稅一律減半成。”
說起來這半成不多。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
可放在這個一大家子需要抱團行事,共進退才能生存的時代而言,這半成多賦稅省下來的口糧,已經能讓家裏添一個新丁了。
“減半成?”
“誰的主意?”
“不知道咱明歲要平南,還謀劃著突襲漠北嗎?”
老朱冷著一張臉詢問道。
雖然在老百姓的賦稅上,同出生百姓的老朱向來是有偏向和照顧的,但那都有一個前提。
老朱家建立的大明國運昌盛。
在精打細算的田稅已經極低的情況下,每一點削減和開恩,就有可能影響到朝廷對外征戰的國策,這當然是不能妄動的。
就算是朱標。
起碼也得和他打個招呼。
當然,突襲漠北這事,還僅局限於他和朱標以及早就預定好擔任元帥的徐達知曉。
老朱這一問,雖然已經認定了幕後主使,卻也給自己找好了把話收回的理由。
蔣瓛無奈拱手道:“老爺,這事兒錦衣衛奏報過的。”
“隻是您說瞧著那些賬目頭疼,所以沒記在心上。”
“按著常詹事和太子爺的調查設計。”
“鳳陽府的這些勳貴武將們就得帶頭吐出將近五萬石偷逃的糧稅。”
“更別提那些投獻的地主鄉紳了。”
“太子殿下已經劃定了標準,偷逃賦稅達千石以上的抄家。”
“隱匿田畝,以好充次達五千畝以上的亦然。”
“我都擔心按這個標準,整個北境都得被太子殿下犁上一通,鬧不好得生民變。”
“可您當時怎麽說的。”
“治理沉屙就不能瞻前顧後。”
“還誇太子爺殿下行事果決,風姿類您,喝了好一通美酒呢。”
“夫人差點沒罰我們軍棍。”
老朱的麵上先是閃過一絲尷尬,隨後聽著蔣瓛的碎碎念,麵色便越來越黑。
似乎是感受到了自己的頭頂出現了一個危字。
蔣瓛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不知不覺就沒了聲音,悄咪咪的向後退了兩步。
一行人就這麽亦步亦趨地陪著老朱民間私訪。
突然,眼看著前邊兒出現一幫老少參半的青壯湊攏一塊,老朱還未出聲,就有眼尖的依然靠過去,悄無聲息的蹲在了人群的後方,側耳傾聽,有意無意的攀談了幾句,套了話便趕回來通傳。
“老爺,府裏下了新公文。”
“小吏下來通傳,第一批抵達鳳陽府的待任官即將抵達,領隊的是駙馬和您侄孫。”
“公文說,此番秋收,一應清丈,稱量俱由代任官員負責,收取賦稅發現疏漏的,可當場要求複核,雙方確認無誤方可。”
“凡發現淋尖踢斛,收受賄賂,有意刁難者,即可向駙馬爺,朝廷欽差,以及報社檢舉。”
“另,下派待任官員一應用度俱由府衙負責,任何官吏不得以任何理由吃拿卡要。”
“鳳陽百姓,無論何人,凡發現此番田畝清丈中不法並檢舉者,一經查實,檢舉者即可憑檢舉憑證於報社領取五百文文獎金。”
“五百文?!!”
“這個敗家子兒!”
一聽到如此之高的賞銀,老朱兩眼登時圓瞪,完全不在乎公文上的其他內容,提腿就要往鳳陽府趕。
可路過那群湊在一塊的老農身邊時,就聽到他們細聲議論。
“自從出了龍,咱鳳陽百姓的日子可是越來越好過了。”
“誰說不是呢,曆朝曆代,誰家看過官老爺也像尋常百姓一樣,下田收麥子的。”
“咱大明好啊,陛下減了咱們的賦稅,太子殿下非但讓這些官老爺下來替咱們幹農活,還明令禁止他們收油水,發現不發檢舉了還能有賞錢。”
“往日裏誰敢做這妄想。”
“鳳陽真是個好地方啊。”
聽著老農們的聲音漸漸遠去。
老朱趕路的步伐卻不知不覺的慢了下來。
“蔣瓛啊。”
“老爺!”
“回去跟夫人說一聲,咱晚上要痛飲三大杯。”
“啊,您還喝啊!”
鳳陽府外一片片,金色的農田,在大片的農田中隨著微風,掀起層層麥浪。
化身老農,在一幹錦衣衛喬裝隨同下,老朱亦操持著一把鋤頭,走在阡陌分明的田壟中,連日來重新操持農活長出老繭的雙手托著田壟間的一片麥穗。
看著那近乎粒粒飽滿的麥子,老朱不由得滿意點頭。
嘴裏不住嘟囔著。
“這麥子光景差不多了,咋還不見有人收麥子呢?”
農忙農忙,一種一藏。
種田最累的就是開墾與收獲,每當臨近麥熟,各家的田畝間總是能見到百姓家的壯勞力,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割麥子。
至於婦女和孩童。
沒有頂梁柱的自然也得上,有頂梁柱或是壯勞力的,大都會在他們割完麥之後,在其身後拾掇掉落的麥穗。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
總是淳樸的老百姓身上看到最真實的寫照。
可今歲已經臨近麥收了,咋還不見這些老百姓家割麥子呢?
往常要是人手不足,各家相互借人是常有的事,實在忙不過來,就是叫短工也得緊著將麥子收了,錯過農時,麥子受了雨,好好的麥子能憑空減產兩三成收成呢。
“蔣瓛!”
“老爺。”
同樣一身老農扮相的蔣瓛提攜一根鋤頭湊到了老朱跟前。
“怎麽回事。”
老朱沒有說全,隻是指了指麥子,蔣瓛邊很快領會了上意。
“老爺,這是鳳陽府裏給各縣裏發了公文。要各地縣令,與各鄉鎮村的保長商量好,暫緩秋收。”
“據說也是宮裏的意見。”
“田畝清丈就從鳳陽起始,替換已經履任的,春闈招錄的官員,將帶著那批被您親自指點過種田的門生,攜此次秋闈考生一同來往鳳陽府,共同參與秋收,以及田畝清丈。”
老朱眯了眯一眼。
隨即輕哼道:“胡鬧。”
對於讓試科舉的考生一同參與秋收,磨練身心,接觸民間疾苦,他是沒意見的。
但倘若耽誤了農時,影響的是老百姓一家的生計就,算是自家好大兒的命令,他該罵,也是得罵的。
但旋即他又反應過來。
“不對啊。”
“咱大明朝廷何時有這種威望了。”
“隻一紙詔令,就能讓鳳陽府上下乖乖聽話?”
不怪老朱背刺自家。
實在是他太了解普通百姓的那點小聰明了。
如果沒有好處,讓鳳陽府的這幫老百姓,甘願冒影響一家來年口糧的風險去遵守朝廷的律令。
姥姥。
別說是太子。
就是他這個出身鳳陽的皇帝也做不到。
要麽說蔣瓛能做錦衣衛二代目。
老朱關心的問題,他總能立時的給出答案。
“鳳陽府和縣裏都發了公文布告,配合秋收及田畝清障的農戶,今歲秋闈糧稅一律減半成。”
說起來這半成不多。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
可放在這個一大家子需要抱團行事,共進退才能生存的時代而言,這半成多賦稅省下來的口糧,已經能讓家裏添一個新丁了。
“減半成?”
“誰的主意?”
“不知道咱明歲要平南,還謀劃著突襲漠北嗎?”
老朱冷著一張臉詢問道。
雖然在老百姓的賦稅上,同出生百姓的老朱向來是有偏向和照顧的,但那都有一個前提。
老朱家建立的大明國運昌盛。
在精打細算的田稅已經極低的情況下,每一點削減和開恩,就有可能影響到朝廷對外征戰的國策,這當然是不能妄動的。
就算是朱標。
起碼也得和他打個招呼。
當然,突襲漠北這事,還僅局限於他和朱標以及早就預定好擔任元帥的徐達知曉。
老朱這一問,雖然已經認定了幕後主使,卻也給自己找好了把話收回的理由。
蔣瓛無奈拱手道:“老爺,這事兒錦衣衛奏報過的。”
“隻是您說瞧著那些賬目頭疼,所以沒記在心上。”
“按著常詹事和太子爺的調查設計。”
“鳳陽府的這些勳貴武將們就得帶頭吐出將近五萬石偷逃的糧稅。”
“更別提那些投獻的地主鄉紳了。”
“太子殿下已經劃定了標準,偷逃賦稅達千石以上的抄家。”
“隱匿田畝,以好充次達五千畝以上的亦然。”
“我都擔心按這個標準,整個北境都得被太子殿下犁上一通,鬧不好得生民變。”
“可您當時怎麽說的。”
“治理沉屙就不能瞻前顧後。”
“還誇太子爺殿下行事果決,風姿類您,喝了好一通美酒呢。”
“夫人差點沒罰我們軍棍。”
老朱的麵上先是閃過一絲尷尬,隨後聽著蔣瓛的碎碎念,麵色便越來越黑。
似乎是感受到了自己的頭頂出現了一個危字。
蔣瓛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不知不覺就沒了聲音,悄咪咪的向後退了兩步。
一行人就這麽亦步亦趨地陪著老朱民間私訪。
突然,眼看著前邊兒出現一幫老少參半的青壯湊攏一塊,老朱還未出聲,就有眼尖的依然靠過去,悄無聲息的蹲在了人群的後方,側耳傾聽,有意無意的攀談了幾句,套了話便趕回來通傳。
“老爺,府裏下了新公文。”
“小吏下來通傳,第一批抵達鳳陽府的待任官即將抵達,領隊的是駙馬和您侄孫。”
“公文說,此番秋收,一應清丈,稱量俱由代任官員負責,收取賦稅發現疏漏的,可當場要求複核,雙方確認無誤方可。”
“凡發現淋尖踢斛,收受賄賂,有意刁難者,即可向駙馬爺,朝廷欽差,以及報社檢舉。”
“另,下派待任官員一應用度俱由府衙負責,任何官吏不得以任何理由吃拿卡要。”
“鳳陽百姓,無論何人,凡發現此番田畝清丈中不法並檢舉者,一經查實,檢舉者即可憑檢舉憑證於報社領取五百文文獎金。”
“五百文?!!”
“這個敗家子兒!”
一聽到如此之高的賞銀,老朱兩眼登時圓瞪,完全不在乎公文上的其他內容,提腿就要往鳳陽府趕。
可路過那群湊在一塊的老農身邊時,就聽到他們細聲議論。
“自從出了龍,咱鳳陽百姓的日子可是越來越好過了。”
“誰說不是呢,曆朝曆代,誰家看過官老爺也像尋常百姓一樣,下田收麥子的。”
“咱大明好啊,陛下減了咱們的賦稅,太子殿下非但讓這些官老爺下來替咱們幹農活,還明令禁止他們收油水,發現不發檢舉了還能有賞錢。”
“往日裏誰敢做這妄想。”
“鳳陽真是個好地方啊。”
聽著老農們的聲音漸漸遠去。
老朱趕路的步伐卻不知不覺的慢了下來。
“蔣瓛啊。”
“老爺!”
“回去跟夫人說一聲,咱晚上要痛飲三大杯。”
“啊,您還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