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赴美途中在橫濱第一次求見孫中山</h4>
生於黃土高原腹地、從未見過大海的孔祥熙,從天津塘沽登上小火輪時,放眼無際的大海,不免有些膽戰心驚。他緊張地問:“這船要是翻了或者沉了,該怎麽辦呢?”被潞河書院保送與他一起赴美留學的同學費起鶴,故意裝出認真的樣子說:“那太簡單了,遊到岸上就是了。”起伏不定的小火輪,本來就使孔祥熙有些暈船,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聽了這話,他掙紮著要站起來:“糟了,我還沒學會遊泳呢!”費起鶴把臉扭到一邊掩口竊笑。在潞河書院一直對孔祥熙關懷備至,這次又親自陪同他們前往美國的麥美德女士按住孔祥熙的肩膀,讓他安靜下來:“我的孩子,不要憂慮太多!迄今為止,人類的環球旅行,都是通過乘船渡海實現的。在現今的一切交通工具中,輪船的安全係數最高。西方有一句諺語,該死在家裏的人不會死在海上。如果你感到不安,就趕快祈求基督,他會保佑我們的。”
孔祥熙趕緊在胸前畫個十字:“阿門!”
小火輪到達上海,孔祥熙一行換上了豪華的國際郵輪。到底船大吃水深,駛出東海時,風平浪靜,郵輪平穩地滑行,沒有一點顛簸。解除了航行的恐懼,孔祥熙的思緒又張揚起來。
義和團事件平息了,各地教堂又開始了傳教布道,對他這個基督教徒來說,應該感到高興,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八國聯軍大規模的軍事入侵,給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出兵的8國加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11國最後強迫清政府簽訂的《辛醜條約》,使帝國主義從中國攫取了最多的賠款,對中國實行軍火禁運,外國在中國長駐軍隊,中國人民不得成立或參加反對帝國主義的各種組織……這樣的國家還是一個主權國家嗎?作為中國人,孔祥熙感到痛心疾首。
他來到甲板上散心,聽到一中年男子正在與幾個人大聲談話,便上前傾聽。這男子口才頗佳,正繪聲繪色地講述史堅如如何奉孫中山之命,變賣家產,準備武裝起義。尤其是上年在廣州,史堅如為配合惠州三洲田起義,掘地道於廣州兩廣總督撫署,準備用炸藥炸死總督德壽。誰知天不假便,德壽其時不在署內,謀刺未成。第二天,史堅如被捕,受盡酷刑,毫不屈服,英勇就義。男子稱讚史堅如雖為千金之子,卻能破產革命,又敢用奇謀,身體力行,“真乃天下第一豪傑”。眾人嘖嘖稱頌之餘,中年男子又說,孫先生身邊,現在聚集了一大批龍虎風雲人物,個個敢作敢為,像這樣幹下去,大清朝沒有幾天壽數了!說完哈哈大笑。孔祥熙聽到這裏,不由脫口而出:“說話當心!”誰知此言一出,中年男子望了他一眼,一把抓住他的領子,惡狠狠地說:“小子!你是滿清的密探?老子可不怕你,我現在就把你扔到海裏喂鱉!”孔祥熙連忙解釋:“大哥,你誤會了!我是出國留學的學生。當年我在學校因發表反清言論,被學校當局討論了品行問題,後來變得言語謹慎,我是怕大哥你這樣說話招禍呀!”中年男子這才放手,向孔祥熙打躬說:“噢,得罪得罪,原來是一家人!不過,我告訴你,上了這艘郵輪,就不是大清朝的地盤了,我們怕他個鳥!孫先生現正在日本籌備紀念亡國242周年大會,要掀起一次新的革命高潮哩!出了中國國界,那太後皇上王爺們,是一點招也沒有的!兄弟,放開心吧!”說完又笑了起來。孔祥熙心裏一動,連忙把他拉到一邊,悄悄問:“孫先生現在在日本嗎?”“是啊,就在橫濱。我這次出來就是要去見他的。”孔祥熙說:“哎,我不是向你自吹,我在學校就建立了興中會分會,立誌追隨孫先生革命,還曾密謀進宮去刺殺慈禧呢。可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沒跟孫先生聯係上。到了橫濱,你能不能帶我去見他?”“你們一共幾個人?”“我們一行共是三人,一位是同學,另一位是美國女教師。要見孫先生的,就我自己,他們是不會跟我去的。”中年男子打量了孔祥熙一會兒:“我看你長相忠厚,不像是滿清的鷹犬,隻要你願意,我可以帶你去。”
船到橫濱,乘務員通知旅客,輪船將在這裏加油加水,並進行檢修,至少要停留8小時,旅客可以上岸觀光。接著詳細介紹了橫濱的曆史和名勝。原來這裏是日本首都東京的外港,幾十年前還是個小小的漁村。1854年美國的炮艦打開了日本閉關自守的鐵門,1859年便成了自由貿易港。明治維新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填海築港,建成了新港碼頭,接著又修通了東京到這裏的鐵路,便利的水陸交通使這裏迅速繁榮起來。1889年這裏正式建市,現在已經是日本數得著的現代化城市了。
橫濱在孔祥熙一生的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十幾年後,他就是在這裏結識了宋靄齡,並迅速同她結婚,奠定了他在國民政府中出任要職的基礎。不過此時,他對此是毫無預感的。聽到輪船將在這裏停留一天之久的消息,他急忙感謝上帝,認為是上帝給了他機會,讓他能夠有時間上岸去拜見孫中山先生。他向麥美德牧師和費起鶴謊稱有一點生意上的事情要辦理,就甩下他們,跟那位中年男子匆匆上了岸。
橫濱的確是座美麗的城市。商店林立,路麵整潔,街道中間更支有不少五彩繽紛的太陽傘,下麵有石桌石椅,可供遊人休息。各種膚色的人摩肩接踵,尤其是身著豔麗的和服、腳蹬木屐的日本女子,和國內衣服臃腫、裹著小腳的女子全然不同,但孔祥熙顧不上多看一眼。那中年男子腳下生風,在都市中疾走如飛,孔祥熙隻能緊緊追趕。
他們從一號街走到七號街,總算走過了這“步行的天國”,來到了孫中山先生居住的“中華街”。中華街是中國僑民聚居地,猶如美國的唐人街。它突出的特點是遍布著中國各省的風味小吃店鋪,走在這裏,就像身在中國的某地一樣,令人備感親切。
但這親切之感很快就被水漉漉的失望打蔫了。當孔祥熙緊隨中年男子之後,汗流浹背地敲開孫先生寓所的院門時,裏麵的人告訴他們:幾天前孫先生已經離開這裏去了歐洲。
中年男子在橫濱有他要做的事情,而孔祥熙卻不可能待在這裏做長脖子老等,他得趕回船上繼續上路。要見孫先生隻能祈求上帝另給他機會了。真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孔祥熙再看橫濱,竟沒了一點點魅力。當他疲憊不堪地返回時,輪船已經鳴笛,就要向遼闊的太平洋進發了。 <h4>以教會名人歐柏林作為人生楷模</h4>
迎著太平洋的風浪,郵輪足足航行了一個月,才到達了美國舊金山。
看到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麥美德女士在甲板上高叫起來,她回到了她的故鄉,她有她高興的理由。孔祥熙受到感染,因在日本沒見到孫中山的懊喪情緒也淡下去,想象著就要開始的新生活,他趕緊整理行李,準備登岸。但在通過海關時,孔祥熙卻被單獨留了下來。
被叫到另一間屋子,接受詳細的查詢。開始孔祥熙並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直到這些人繞著圈子問了許多問題後,他才漸漸明白,毛病原來出在他的“官銜”上。李鴻章授予他的“全權議和大臣肅毅伯隨員”,被印在他的護照上,填寫在行李單上。這些美國官員戴著他們的有色眼鏡,把中國官員都想象成長袍馬褂老態龍鍾的樣子,而孔祥熙僅20多歲,又是西裝革履,一副洋派打扮,哪像是清朝官員?他們因此懷疑他是冒名頂替的偷渡分子。等麥美德趕來作了解釋,這場誤會才算解除。
當費起鶴拿這件事做笑料開孔祥熙的玩笑時,他那自尊的心再也受不了了。李鴻章授予他的這個官銜,沒有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卻惹出這樣一場麻煩。他從這裏既看到了美國人的傲慢,也看到了腐敗的清政府在世界上沒有任何地位和尊嚴,他後悔自己真不該接受這個沒有意義的官銜,圖了虛名,招了羞辱。一氣之下,他一把撕掉了行李單上的官銜,再也不肯向人提起他這個“清朝官員”的身份了。
他們從舊金山乘火車,經西雅圖,到達了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
孔祥熙進入的是歐柏林大學。入校第一課,學校首先向全體新生講解的是歐柏林先生的光榮業績。
留大胡子的校長在向新生致歡迎詞,並闡述校方的教育目標後,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帶領學生來到一間寬敞的展室,結合圖片,用銀鈴般的聲音開始了她抑揚頓挫的介紹:
歐柏林先生的祖上是德意誌人,但他本人卻生於法國。他在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又進修宗教課程,畢業後擔任專職牧師,一生為傳播基督的福音工作。
歐柏林先生曾在軍隊中做隨軍牧師。他把上帝的旨意傳遞給那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軍人,鼓勵他們一往無前,英勇殺敵。他給那些為國捐軀的勇士做祈禱,送他們的靈魂升入天堂。
鑒於家鄉交通不便,文化落後,自然條件惡劣,數年後他回到故鄉史特拉斯堡傳教。瞧!這是當時法國這一帶的自然景象。
歐柏林先生最大的特點在於,他不是要人們安貧樂道,隻等待死後靈魂到天堂裏占據一個位置。他深刻領會基督的精神,注重實際,注意把握今生,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把基督的福音變成人們當世能夠享受的福祉。
看,歐柏林先生一年四季都在到處奔波,向教民們大聲疾呼,要求他們捐錢捐物,貢獻勞力,用以修築道路,建立學校,開墾荒地,改良農業。
上帝的旨意一旦變成教民的行動,立即顯示出無比巨大的力量。若幹年後,這裏已是今非昔比:荒涼的山村變成了繁榮的市鎮,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了豐收的莊稼,閉塞的鄉間有了通衢大道,玩泥巴的孩子坐進了明亮的教室。鄉民的生活大獲改善,民智得以開通,風氣為之一新!
女講解員介紹完歐柏林的事跡,校長又講了一通歐柏林事跡的重大意義。他說,“現在,歐柏林先生造福人群、服務大眾的精神,已經變成基督教會的一筆精神財富,變成一種偉大的號召,借著這種精神的傳播,基督教被更多的人接受。歐洲、美國到處都有人在宣傳、效法歐柏林精神,歐柏林成為一麵旗幟,成為許多人學習的榜樣。我們的歐柏林大學,就是在歐柏林逝世5年後,由耶魯大學一位教授和一位教會牧師,到處募資修建起來的。他們把學校以歐柏林先生的名字命名,就是讓學校以弘揚歐柏林精神為宗旨的。你們每一個成為本校學生的人,都應該牢牢記住歐柏林精神,銘心刻骨地記住,並在一生中進一步去發揚光大,讓歐柏林精神帶著基督的教義,進軍世界各地,占領每一塊地盤!”
孔祥熙聽得耳熱心跳,他感到歐柏林真是太偉大了!他甚至認為過去崇敬的孫中山先生,是不是就是中國的歐柏林?他把歐柏林視為先賢,決心日後回到中國,自己就做一個歐柏林式的人物。果然,他畢業回國後,就以弘揚歐柏林精神為標榜,在太穀鄉間建立了一所學校,他把它命名為“銘賢”,意思就是要學生銘記歐柏林這位教會中的賢人。
未學文化,先講賢人,本著到美國學習富國強兵術的孔祥熙,上學第一天就在心裏樹立起了一位洋教士的形象,並銘記終身,這不能不說是這所學校教學的一大成功之處。 <h4>留學六年三改專業</h4>
躊躇滿誌的孔祥熙,自以為憑過去一貫學習優等、基礎知識紮實的根底,和中國人肯吃苦舍得用功的精神,學好功課沒什麽問題,誰知,這出國留洋就是跟在國內上學不一樣,單是個學什麽專業的問題,就把他折騰苦了。
究竟什麽是他心目中的富國強兵術,孔祥熙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因為需要學的科目太多了,各有各的用處。所有這些他都想學,而都學又根本不可能。人沒有選擇自由時是痛苦的,而給了選擇自由後又麵臨更大的痛苦。眼看就要分班上課了,孔祥熙還在猶豫徘徊,以致急得嘴上都燒出了水泡。最後他隻好把決定權交給上帝,聽任安排。他寫了一把學校專業的條子,搓成團,裝進衣服口袋,然後禱告,請上帝幫他決定什麽是最合適的專業。禱告完畢,他伸手摸出一個條子,惴惴不安地打開,在電燈下一晃,啊,是“礦物學”。孔祥熙把條子一扔,躺在床上讓煩躁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既然上帝之手幫他作了選擇,他相信這是最正確的。於是不再分心,專心致誌地學習開礦、采礦、金屬冶煉。他想象著中國地下到處都是豐富的礦藏,冶煉出成千上萬噸合金鋼材,造船造車造飛機,造槍造炮造軍艦,那麽一來,中國照樣是堅船利炮,威力無比,外國軍隊再不能到中國逞凶;民眾使用的各種器械樣樣稱手,效率大增,於是工業發達、農業發展,真正是民富而國強……孔祥熙為自己心中的藍圖所鼓舞,學習十分刻苦,多次受到校方稱讚。
然而,兩年後,孔祥熙逐漸對這次選擇是否是上帝幫他作出的產生了懷疑。因為學得越深,他越感到從采礦而強國這條路太遙遠。地下確實有礦,要有人去勘探出來,要有人能夠投資開采,要建工廠進行冶煉,要進行機械的設計製造……在西方,這行業是重工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而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單憑個人的努力實現太艱難了!於是他反思那天進行專業選擇時的情景,認為那天肯定是自己心情過於急躁,禱告不夠虔誠,以致上帝沒有到來,自己信手抓了一個條子。因為這兩年從國內傳來的消息,都一再說明大清朝的腐敗已經到了骨子裏麵,社會不改造,任何富國強兵的措施都是毫無意義的。在他離開國內的第二年,李鴻章就撒手歸天,這個一力支撐大清最後日子的權臣,曾在孔祥熙心中留有一點希望,而現在的形勢是,清王朝沒有一個有遠見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都是隻顧自己的苟延殘喘。這樣的社會如不改造,縱然開出礦產,造出機器,國家也休想強盛,人民也無法富裕。於是孔祥熙中途掉頭,從第三年起,轉而學起了社會科學,想從美國的社會製度中尋找一條能夠振興祖國的道路。但是這一條路也沒有能走到底,兩年後,他又一次轉移學習興趣,因為他發現美國的社會製度與中國的國情相差甚遠,那一套西方的什麽議會呀、三權分立呀、普選呀、兩黨製呀等等,跟中國的情況差得太多了,這時中國還是皇權至上,要把那一套搬到中國,幾乎沒有什麽可能。學得再好,等於是屠龍之技——技藝再高,可世界上根本沒龍,到哪裏去施展呢?所以當他在歐柏林學院畢業後,又轉到耶魯大學研究院進修經濟學,獲得了一個經濟學碩士學位,這對他日後經商發財,以及在國民政府中出任財政部長倒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幫助。
孔祥熙在美國留學6年,先後3次改變專業,往積極的方麵說,是他能夠及時調整,而實際上,也反映了他見事不明、遇事猶豫的弱點。學完歸國後,當他自己辦起學校時,他結合自己的經曆給學生講教訓,要他們及早拿定主意,把專業選準。他說:“一個人要學商便學商,要學工便學工。必須就個人興趣之所在,早早拿定主意,萬萬不可腳踏兩隻船,猶豫不決。腳踏兩隻船的結果,一定是跌到河裏成為落湯雞。”孔祥熙給學生講得明白,但他自己卻始終未能從這種陰影下解脫出來,過分崇尚中庸,遇事三思後又再思,結果瞻前顧後,總是拿不定主意。比如他回國後辦校經商,一直到46歲才去從政。雖然官做得不小,可又未能幹到底,64歲又去職。在任上時權傾一時,但在用人方麵又是非常欣賞的人不能大膽提拔任用,非常憎惡的人又不能堅決拿掉。這使他顯示了不把事做絕的精明,也成為別人攻擊“庸”的口實。
孔祥熙在美國留學時,是那種好學上進的青年,不像後來一些紈絝子弟,隻想混張文憑,回來唬人。但是語言給他開始的學習造成了很大障礙。雖然在潞河書院時,他的英語出類拔萃,可一到了美國,在國內學的那幾句話就遠遠不夠了。他的山西口音使他的發音總是不太準確,自以為說得很好了,但美國人瞪著藍眼硬是聽不懂。而人家說起來,也遠不是以往課堂上老師說得那麽一句一頓,嘟嚕嘟嚕一通之後,他也隻有瞪眼的份兒。語言過不了關,其他課程就沒法進行,他不得不加班加點,發揮中國人刻苦努力的精神,把其他同學娛樂消遣的時間都用來學習。20多歲的小夥子,正是春心萌動、談情說愛的時候,可孔祥熙沒有那份閑心逸致,他把大部分時間泡在圖書館裏,纏著老師要點偏飯,終於使英語水平大有長進,各門功課也都取得了優等成績。他從小跟美國傳教士接觸,一直在教會學校上學,又在美國留學6年,應該說英語水平已相當高了,但就是這樣,後來兒子孔令侃仍在背後譏笑他:“老爸的英語不行!”這是因為他對孩子是從小就在家庭裏麵教他們說英語,而他自己則是很晚才開始正式學習。有人說,人在12歲以前學外語,有一種天賦的靈氣,容易過關,而年紀一大,這種能力就喪失了,變蠢了。盡管如此,孔祥熙總算度過英語關,完成了學業,他是付出了極大努力的。
在美國學校,孔祥熙時時感到一些人對他的歧視,這些人一是認為中國人窮,二是說中國人髒,這對他刺激很大。對於第二點,他認為主要是條件問題,很多地方沒有浴池,到哪兒洗澡?隻要有條件,誰不願意自己清清爽爽?這種刺激使他從此養成了愛衛生的習慣,一日兩浴,保持終生。而一旦有了衛生條件,他倒是認為中國人幹淨得多,那些人即使天天洗澡,但身體裏總有一股讓他聞起來不舒服的味道。所以他在美國多年,也不曾跟一位外國姑娘親近,還是回國後到30歲才娶了一位中國女子。至於說中國人窮,這也很讓他反感,從總體上說中國人窮是事實,但並不能因此就自以為優越傲慢。他認為美國同學中很多人還不如他的家庭條件,甚至就是美國的第一大都市紐約,建築方麵也有不如他家鄉太穀的地方,有什麽理由就小瞧別人呢?他心裏憋著一股氣,終於發明了他的獨特見解“紐約不如太穀”論,作為一種心理宣泄,持續不斷地講了多年。 <h4>“搶新娘”捉住宋靄齡,慰渴慕初會孫中山</h4>
孔祥熙在美國留學,除了知識的學習外,還有一大收獲,那就是結識了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兩個人。一個是他多年來一直慕名想見的孫中山先生,一個是日後成為他妻子的宋靄齡。宋靄齡1904年赴美留學,是有據可查的中國第一位留學美國的女子。她也在美國度過了6年的留學生涯,她學習的地方是喬治亞州的威斯裏安女子學院。
第一次見麵是1906年的暑假,他們同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觀光,那裏的華僑為中國同學安排了一次大聚會。會上有人先談了一陣大家關心的國內形勢,接著安排了舞會。為了消除中國少年存在的和陌生人初次見麵時的靦腆和羞澀,有人提議先做一個古老的中國遊戲,以確定第一輪跳舞時的舞伴。這個遊戲是《西遊記》裏的“豬八戒捉媳婦”,叫男同學都蒙上頭,去抓女同學,抓住的就是第一輪跳舞的舞伴,以後再交換跳。當主持人宣布這個主意時,立即引起了一陣哄笑和掌聲,給會場帶來了活躍的氣氛。孔祥熙本來對這不感興趣,但也隻好照要求去做。他把外衣脫下來,蒙在頭上,往舞場中間蹭了幾步就站住不動了,隻伸出手來守株待兔。有些男學生卻是興致勃勃,循著女孩子們的笑聲和叫聲,在場裏轉著圈追逐。16歲的靄齡輕盈地跳來跳去,不讓人輕易抓住。當一個男學生直衝她撲過來時,她大步後退,不想卻退到了孔祥熙懷裏,讓孔祥熙雙手一抱,逮個正著。有人打趣說:“這真是無福之人跑斷腸,有福之人不用忙。庸之兄站著不動,卻抓住了一個最漂亮的小媳婦!”孔祥熙臉一下子紅到耳朵根子。他跟靄齡簡單交談了幾句,跳了一曲之後就分開了。這次大家都隻當是逢場作戲,並沒往心裏去,事後不久也就忘記了。倒是此前和孫中山的見麵使孔祥熙銘記在心,對他一生發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生於黃土高原腹地、從未見過大海的孔祥熙,從天津塘沽登上小火輪時,放眼無際的大海,不免有些膽戰心驚。他緊張地問:“這船要是翻了或者沉了,該怎麽辦呢?”被潞河書院保送與他一起赴美留學的同學費起鶴,故意裝出認真的樣子說:“那太簡單了,遊到岸上就是了。”起伏不定的小火輪,本來就使孔祥熙有些暈船,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聽了這話,他掙紮著要站起來:“糟了,我還沒學會遊泳呢!”費起鶴把臉扭到一邊掩口竊笑。在潞河書院一直對孔祥熙關懷備至,這次又親自陪同他們前往美國的麥美德女士按住孔祥熙的肩膀,讓他安靜下來:“我的孩子,不要憂慮太多!迄今為止,人類的環球旅行,都是通過乘船渡海實現的。在現今的一切交通工具中,輪船的安全係數最高。西方有一句諺語,該死在家裏的人不會死在海上。如果你感到不安,就趕快祈求基督,他會保佑我們的。”
孔祥熙趕緊在胸前畫個十字:“阿門!”
小火輪到達上海,孔祥熙一行換上了豪華的國際郵輪。到底船大吃水深,駛出東海時,風平浪靜,郵輪平穩地滑行,沒有一點顛簸。解除了航行的恐懼,孔祥熙的思緒又張揚起來。
義和團事件平息了,各地教堂又開始了傳教布道,對他這個基督教徒來說,應該感到高興,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八國聯軍大規模的軍事入侵,給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出兵的8國加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11國最後強迫清政府簽訂的《辛醜條約》,使帝國主義從中國攫取了最多的賠款,對中國實行軍火禁運,外國在中國長駐軍隊,中國人民不得成立或參加反對帝國主義的各種組織……這樣的國家還是一個主權國家嗎?作為中國人,孔祥熙感到痛心疾首。
他來到甲板上散心,聽到一中年男子正在與幾個人大聲談話,便上前傾聽。這男子口才頗佳,正繪聲繪色地講述史堅如如何奉孫中山之命,變賣家產,準備武裝起義。尤其是上年在廣州,史堅如為配合惠州三洲田起義,掘地道於廣州兩廣總督撫署,準備用炸藥炸死總督德壽。誰知天不假便,德壽其時不在署內,謀刺未成。第二天,史堅如被捕,受盡酷刑,毫不屈服,英勇就義。男子稱讚史堅如雖為千金之子,卻能破產革命,又敢用奇謀,身體力行,“真乃天下第一豪傑”。眾人嘖嘖稱頌之餘,中年男子又說,孫先生身邊,現在聚集了一大批龍虎風雲人物,個個敢作敢為,像這樣幹下去,大清朝沒有幾天壽數了!說完哈哈大笑。孔祥熙聽到這裏,不由脫口而出:“說話當心!”誰知此言一出,中年男子望了他一眼,一把抓住他的領子,惡狠狠地說:“小子!你是滿清的密探?老子可不怕你,我現在就把你扔到海裏喂鱉!”孔祥熙連忙解釋:“大哥,你誤會了!我是出國留學的學生。當年我在學校因發表反清言論,被學校當局討論了品行問題,後來變得言語謹慎,我是怕大哥你這樣說話招禍呀!”中年男子這才放手,向孔祥熙打躬說:“噢,得罪得罪,原來是一家人!不過,我告訴你,上了這艘郵輪,就不是大清朝的地盤了,我們怕他個鳥!孫先生現正在日本籌備紀念亡國242周年大會,要掀起一次新的革命高潮哩!出了中國國界,那太後皇上王爺們,是一點招也沒有的!兄弟,放開心吧!”說完又笑了起來。孔祥熙心裏一動,連忙把他拉到一邊,悄悄問:“孫先生現在在日本嗎?”“是啊,就在橫濱。我這次出來就是要去見他的。”孔祥熙說:“哎,我不是向你自吹,我在學校就建立了興中會分會,立誌追隨孫先生革命,還曾密謀進宮去刺殺慈禧呢。可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沒跟孫先生聯係上。到了橫濱,你能不能帶我去見他?”“你們一共幾個人?”“我們一行共是三人,一位是同學,另一位是美國女教師。要見孫先生的,就我自己,他們是不會跟我去的。”中年男子打量了孔祥熙一會兒:“我看你長相忠厚,不像是滿清的鷹犬,隻要你願意,我可以帶你去。”
船到橫濱,乘務員通知旅客,輪船將在這裏加油加水,並進行檢修,至少要停留8小時,旅客可以上岸觀光。接著詳細介紹了橫濱的曆史和名勝。原來這裏是日本首都東京的外港,幾十年前還是個小小的漁村。1854年美國的炮艦打開了日本閉關自守的鐵門,1859年便成了自由貿易港。明治維新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填海築港,建成了新港碼頭,接著又修通了東京到這裏的鐵路,便利的水陸交通使這裏迅速繁榮起來。1889年這裏正式建市,現在已經是日本數得著的現代化城市了。
橫濱在孔祥熙一生的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十幾年後,他就是在這裏結識了宋靄齡,並迅速同她結婚,奠定了他在國民政府中出任要職的基礎。不過此時,他對此是毫無預感的。聽到輪船將在這裏停留一天之久的消息,他急忙感謝上帝,認為是上帝給了他機會,讓他能夠有時間上岸去拜見孫中山先生。他向麥美德牧師和費起鶴謊稱有一點生意上的事情要辦理,就甩下他們,跟那位中年男子匆匆上了岸。
橫濱的確是座美麗的城市。商店林立,路麵整潔,街道中間更支有不少五彩繽紛的太陽傘,下麵有石桌石椅,可供遊人休息。各種膚色的人摩肩接踵,尤其是身著豔麗的和服、腳蹬木屐的日本女子,和國內衣服臃腫、裹著小腳的女子全然不同,但孔祥熙顧不上多看一眼。那中年男子腳下生風,在都市中疾走如飛,孔祥熙隻能緊緊追趕。
他們從一號街走到七號街,總算走過了這“步行的天國”,來到了孫中山先生居住的“中華街”。中華街是中國僑民聚居地,猶如美國的唐人街。它突出的特點是遍布著中國各省的風味小吃店鋪,走在這裏,就像身在中國的某地一樣,令人備感親切。
但這親切之感很快就被水漉漉的失望打蔫了。當孔祥熙緊隨中年男子之後,汗流浹背地敲開孫先生寓所的院門時,裏麵的人告訴他們:幾天前孫先生已經離開這裏去了歐洲。
中年男子在橫濱有他要做的事情,而孔祥熙卻不可能待在這裏做長脖子老等,他得趕回船上繼續上路。要見孫先生隻能祈求上帝另給他機會了。真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孔祥熙再看橫濱,竟沒了一點點魅力。當他疲憊不堪地返回時,輪船已經鳴笛,就要向遼闊的太平洋進發了。 <h4>以教會名人歐柏林作為人生楷模</h4>
迎著太平洋的風浪,郵輪足足航行了一個月,才到達了美國舊金山。
看到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麥美德女士在甲板上高叫起來,她回到了她的故鄉,她有她高興的理由。孔祥熙受到感染,因在日本沒見到孫中山的懊喪情緒也淡下去,想象著就要開始的新生活,他趕緊整理行李,準備登岸。但在通過海關時,孔祥熙卻被單獨留了下來。
被叫到另一間屋子,接受詳細的查詢。開始孔祥熙並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直到這些人繞著圈子問了許多問題後,他才漸漸明白,毛病原來出在他的“官銜”上。李鴻章授予他的“全權議和大臣肅毅伯隨員”,被印在他的護照上,填寫在行李單上。這些美國官員戴著他們的有色眼鏡,把中國官員都想象成長袍馬褂老態龍鍾的樣子,而孔祥熙僅20多歲,又是西裝革履,一副洋派打扮,哪像是清朝官員?他們因此懷疑他是冒名頂替的偷渡分子。等麥美德趕來作了解釋,這場誤會才算解除。
當費起鶴拿這件事做笑料開孔祥熙的玩笑時,他那自尊的心再也受不了了。李鴻章授予他的這個官銜,沒有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卻惹出這樣一場麻煩。他從這裏既看到了美國人的傲慢,也看到了腐敗的清政府在世界上沒有任何地位和尊嚴,他後悔自己真不該接受這個沒有意義的官銜,圖了虛名,招了羞辱。一氣之下,他一把撕掉了行李單上的官銜,再也不肯向人提起他這個“清朝官員”的身份了。
他們從舊金山乘火車,經西雅圖,到達了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
孔祥熙進入的是歐柏林大學。入校第一課,學校首先向全體新生講解的是歐柏林先生的光榮業績。
留大胡子的校長在向新生致歡迎詞,並闡述校方的教育目標後,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帶領學生來到一間寬敞的展室,結合圖片,用銀鈴般的聲音開始了她抑揚頓挫的介紹:
歐柏林先生的祖上是德意誌人,但他本人卻生於法國。他在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又進修宗教課程,畢業後擔任專職牧師,一生為傳播基督的福音工作。
歐柏林先生曾在軍隊中做隨軍牧師。他把上帝的旨意傳遞給那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軍人,鼓勵他們一往無前,英勇殺敵。他給那些為國捐軀的勇士做祈禱,送他們的靈魂升入天堂。
鑒於家鄉交通不便,文化落後,自然條件惡劣,數年後他回到故鄉史特拉斯堡傳教。瞧!這是當時法國這一帶的自然景象。
歐柏林先生最大的特點在於,他不是要人們安貧樂道,隻等待死後靈魂到天堂裏占據一個位置。他深刻領會基督的精神,注重實際,注意把握今生,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把基督的福音變成人們當世能夠享受的福祉。
看,歐柏林先生一年四季都在到處奔波,向教民們大聲疾呼,要求他們捐錢捐物,貢獻勞力,用以修築道路,建立學校,開墾荒地,改良農業。
上帝的旨意一旦變成教民的行動,立即顯示出無比巨大的力量。若幹年後,這裏已是今非昔比:荒涼的山村變成了繁榮的市鎮,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了豐收的莊稼,閉塞的鄉間有了通衢大道,玩泥巴的孩子坐進了明亮的教室。鄉民的生活大獲改善,民智得以開通,風氣為之一新!
女講解員介紹完歐柏林的事跡,校長又講了一通歐柏林事跡的重大意義。他說,“現在,歐柏林先生造福人群、服務大眾的精神,已經變成基督教會的一筆精神財富,變成一種偉大的號召,借著這種精神的傳播,基督教被更多的人接受。歐洲、美國到處都有人在宣傳、效法歐柏林精神,歐柏林成為一麵旗幟,成為許多人學習的榜樣。我們的歐柏林大學,就是在歐柏林逝世5年後,由耶魯大學一位教授和一位教會牧師,到處募資修建起來的。他們把學校以歐柏林先生的名字命名,就是讓學校以弘揚歐柏林精神為宗旨的。你們每一個成為本校學生的人,都應該牢牢記住歐柏林精神,銘心刻骨地記住,並在一生中進一步去發揚光大,讓歐柏林精神帶著基督的教義,進軍世界各地,占領每一塊地盤!”
孔祥熙聽得耳熱心跳,他感到歐柏林真是太偉大了!他甚至認為過去崇敬的孫中山先生,是不是就是中國的歐柏林?他把歐柏林視為先賢,決心日後回到中國,自己就做一個歐柏林式的人物。果然,他畢業回國後,就以弘揚歐柏林精神為標榜,在太穀鄉間建立了一所學校,他把它命名為“銘賢”,意思就是要學生銘記歐柏林這位教會中的賢人。
未學文化,先講賢人,本著到美國學習富國強兵術的孔祥熙,上學第一天就在心裏樹立起了一位洋教士的形象,並銘記終身,這不能不說是這所學校教學的一大成功之處。 <h4>留學六年三改專業</h4>
躊躇滿誌的孔祥熙,自以為憑過去一貫學習優等、基礎知識紮實的根底,和中國人肯吃苦舍得用功的精神,學好功課沒什麽問題,誰知,這出國留洋就是跟在國內上學不一樣,單是個學什麽專業的問題,就把他折騰苦了。
究竟什麽是他心目中的富國強兵術,孔祥熙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因為需要學的科目太多了,各有各的用處。所有這些他都想學,而都學又根本不可能。人沒有選擇自由時是痛苦的,而給了選擇自由後又麵臨更大的痛苦。眼看就要分班上課了,孔祥熙還在猶豫徘徊,以致急得嘴上都燒出了水泡。最後他隻好把決定權交給上帝,聽任安排。他寫了一把學校專業的條子,搓成團,裝進衣服口袋,然後禱告,請上帝幫他決定什麽是最合適的專業。禱告完畢,他伸手摸出一個條子,惴惴不安地打開,在電燈下一晃,啊,是“礦物學”。孔祥熙把條子一扔,躺在床上讓煩躁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既然上帝之手幫他作了選擇,他相信這是最正確的。於是不再分心,專心致誌地學習開礦、采礦、金屬冶煉。他想象著中國地下到處都是豐富的礦藏,冶煉出成千上萬噸合金鋼材,造船造車造飛機,造槍造炮造軍艦,那麽一來,中國照樣是堅船利炮,威力無比,外國軍隊再不能到中國逞凶;民眾使用的各種器械樣樣稱手,效率大增,於是工業發達、農業發展,真正是民富而國強……孔祥熙為自己心中的藍圖所鼓舞,學習十分刻苦,多次受到校方稱讚。
然而,兩年後,孔祥熙逐漸對這次選擇是否是上帝幫他作出的產生了懷疑。因為學得越深,他越感到從采礦而強國這條路太遙遠。地下確實有礦,要有人去勘探出來,要有人能夠投資開采,要建工廠進行冶煉,要進行機械的設計製造……在西方,這行業是重工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而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單憑個人的努力實現太艱難了!於是他反思那天進行專業選擇時的情景,認為那天肯定是自己心情過於急躁,禱告不夠虔誠,以致上帝沒有到來,自己信手抓了一個條子。因為這兩年從國內傳來的消息,都一再說明大清朝的腐敗已經到了骨子裏麵,社會不改造,任何富國強兵的措施都是毫無意義的。在他離開國內的第二年,李鴻章就撒手歸天,這個一力支撐大清最後日子的權臣,曾在孔祥熙心中留有一點希望,而現在的形勢是,清王朝沒有一個有遠見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都是隻顧自己的苟延殘喘。這樣的社會如不改造,縱然開出礦產,造出機器,國家也休想強盛,人民也無法富裕。於是孔祥熙中途掉頭,從第三年起,轉而學起了社會科學,想從美國的社會製度中尋找一條能夠振興祖國的道路。但是這一條路也沒有能走到底,兩年後,他又一次轉移學習興趣,因為他發現美國的社會製度與中國的國情相差甚遠,那一套西方的什麽議會呀、三權分立呀、普選呀、兩黨製呀等等,跟中國的情況差得太多了,這時中國還是皇權至上,要把那一套搬到中國,幾乎沒有什麽可能。學得再好,等於是屠龍之技——技藝再高,可世界上根本沒龍,到哪裏去施展呢?所以當他在歐柏林學院畢業後,又轉到耶魯大學研究院進修經濟學,獲得了一個經濟學碩士學位,這對他日後經商發財,以及在國民政府中出任財政部長倒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幫助。
孔祥熙在美國留學6年,先後3次改變專業,往積極的方麵說,是他能夠及時調整,而實際上,也反映了他見事不明、遇事猶豫的弱點。學完歸國後,當他自己辦起學校時,他結合自己的經曆給學生講教訓,要他們及早拿定主意,把專業選準。他說:“一個人要學商便學商,要學工便學工。必須就個人興趣之所在,早早拿定主意,萬萬不可腳踏兩隻船,猶豫不決。腳踏兩隻船的結果,一定是跌到河裏成為落湯雞。”孔祥熙給學生講得明白,但他自己卻始終未能從這種陰影下解脫出來,過分崇尚中庸,遇事三思後又再思,結果瞻前顧後,總是拿不定主意。比如他回國後辦校經商,一直到46歲才去從政。雖然官做得不小,可又未能幹到底,64歲又去職。在任上時權傾一時,但在用人方麵又是非常欣賞的人不能大膽提拔任用,非常憎惡的人又不能堅決拿掉。這使他顯示了不把事做絕的精明,也成為別人攻擊“庸”的口實。
孔祥熙在美國留學時,是那種好學上進的青年,不像後來一些紈絝子弟,隻想混張文憑,回來唬人。但是語言給他開始的學習造成了很大障礙。雖然在潞河書院時,他的英語出類拔萃,可一到了美國,在國內學的那幾句話就遠遠不夠了。他的山西口音使他的發音總是不太準確,自以為說得很好了,但美國人瞪著藍眼硬是聽不懂。而人家說起來,也遠不是以往課堂上老師說得那麽一句一頓,嘟嚕嘟嚕一通之後,他也隻有瞪眼的份兒。語言過不了關,其他課程就沒法進行,他不得不加班加點,發揮中國人刻苦努力的精神,把其他同學娛樂消遣的時間都用來學習。20多歲的小夥子,正是春心萌動、談情說愛的時候,可孔祥熙沒有那份閑心逸致,他把大部分時間泡在圖書館裏,纏著老師要點偏飯,終於使英語水平大有長進,各門功課也都取得了優等成績。他從小跟美國傳教士接觸,一直在教會學校上學,又在美國留學6年,應該說英語水平已相當高了,但就是這樣,後來兒子孔令侃仍在背後譏笑他:“老爸的英語不行!”這是因為他對孩子是從小就在家庭裏麵教他們說英語,而他自己則是很晚才開始正式學習。有人說,人在12歲以前學外語,有一種天賦的靈氣,容易過關,而年紀一大,這種能力就喪失了,變蠢了。盡管如此,孔祥熙總算度過英語關,完成了學業,他是付出了極大努力的。
在美國學校,孔祥熙時時感到一些人對他的歧視,這些人一是認為中國人窮,二是說中國人髒,這對他刺激很大。對於第二點,他認為主要是條件問題,很多地方沒有浴池,到哪兒洗澡?隻要有條件,誰不願意自己清清爽爽?這種刺激使他從此養成了愛衛生的習慣,一日兩浴,保持終生。而一旦有了衛生條件,他倒是認為中國人幹淨得多,那些人即使天天洗澡,但身體裏總有一股讓他聞起來不舒服的味道。所以他在美國多年,也不曾跟一位外國姑娘親近,還是回國後到30歲才娶了一位中國女子。至於說中國人窮,這也很讓他反感,從總體上說中國人窮是事實,但並不能因此就自以為優越傲慢。他認為美國同學中很多人還不如他的家庭條件,甚至就是美國的第一大都市紐約,建築方麵也有不如他家鄉太穀的地方,有什麽理由就小瞧別人呢?他心裏憋著一股氣,終於發明了他的獨特見解“紐約不如太穀”論,作為一種心理宣泄,持續不斷地講了多年。 <h4>“搶新娘”捉住宋靄齡,慰渴慕初會孫中山</h4>
孔祥熙在美國留學,除了知識的學習外,還有一大收獲,那就是結識了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兩個人。一個是他多年來一直慕名想見的孫中山先生,一個是日後成為他妻子的宋靄齡。宋靄齡1904年赴美留學,是有據可查的中國第一位留學美國的女子。她也在美國度過了6年的留學生涯,她學習的地方是喬治亞州的威斯裏安女子學院。
第一次見麵是1906年的暑假,他們同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觀光,那裏的華僑為中國同學安排了一次大聚會。會上有人先談了一陣大家關心的國內形勢,接著安排了舞會。為了消除中國少年存在的和陌生人初次見麵時的靦腆和羞澀,有人提議先做一個古老的中國遊戲,以確定第一輪跳舞時的舞伴。這個遊戲是《西遊記》裏的“豬八戒捉媳婦”,叫男同學都蒙上頭,去抓女同學,抓住的就是第一輪跳舞的舞伴,以後再交換跳。當主持人宣布這個主意時,立即引起了一陣哄笑和掌聲,給會場帶來了活躍的氣氛。孔祥熙本來對這不感興趣,但也隻好照要求去做。他把外衣脫下來,蒙在頭上,往舞場中間蹭了幾步就站住不動了,隻伸出手來守株待兔。有些男學生卻是興致勃勃,循著女孩子們的笑聲和叫聲,在場裏轉著圈追逐。16歲的靄齡輕盈地跳來跳去,不讓人輕易抓住。當一個男學生直衝她撲過來時,她大步後退,不想卻退到了孔祥熙懷裏,讓孔祥熙雙手一抱,逮個正著。有人打趣說:“這真是無福之人跑斷腸,有福之人不用忙。庸之兄站著不動,卻抓住了一個最漂亮的小媳婦!”孔祥熙臉一下子紅到耳朵根子。他跟靄齡簡單交談了幾句,跳了一曲之後就分開了。這次大家都隻當是逢場作戲,並沒往心裏去,事後不久也就忘記了。倒是此前和孫中山的見麵使孔祥熙銘記在心,對他一生發生了比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