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諸葛亮所居山崗。


    清晨淡淡霧嵐環繞,諸葛亮夫婦正與小弟諸葛均一起用餐。


    就聽籬笆外有人呼喊,諸葛亮奇怪:“怎麽如此吵鬧?”


    諸葛均放下筷子:“兄長,我去看看。”


    諸葛亮也放下筷子,對妻子說:“我兩人一起去看吧。”


    黃月英當即轉身從木屏風上取下外袍給諸葛亮披上,正蹲在邊上穿木屐的諸葛均也隻是抬頭瞥一眼。


    兄弟兩個一起出草廬,就見山崗下一戶青壯身前放著竹簍:“孔明啊!青州兵反了!正與郡兵交戰,聽說還有錦帆賊隨同!”


    聞言,諸葛亮快步到籬笆前,急切詢問:“是南鄉來的青州兵?”


    “是啊,除了南鄉哪裏還能有青州兵?”


    青壯急促說:“上麵山都縣裏逃過來的人都這麽說,說是青州兵挾持了南鄉郡君和公子劉琦。也聽鄉人說都尉張通被錦帆賊甘寧殺了,許多郡兵潰敗,正往中廬山穀中逃命!”


    “孔明你們夫婦不要托大,這來的可是青州兵!”


    說罷青壯扶穩背簍背在背上,當即就繞籬笆沿著小路而走。


    小路那一端,青壯的老母親、妻兒也都背著行囊焦慮等候。


    諸葛均焦慮之餘,更有一股戾氣在眉宇纏繞:“兄長?”


    “走。”


    諸葛亮轉身大步就回草廬,對迎上來的黃月英說:“鄉人說白鵝賊劫持公子劉琦反了,南鄉郡同謀。”


    黃月英訝然:“那小子才來荊州幾日?竟然能說動伊機伯一起作亂?”


    “伊籍自有其計較。”


    諸葛亮穿著屐履直入廳堂,伸手從牆壁取下佩劍懸掛在腰上,對跟過來的黃月英說:“我與他有一麵之緣,我要去看看。你與阿均退往中廬,依附楊慮。”


    “那夫君珍重。”


    黃月英轉身就回房子收拾隨身攜帶的物品,這時候諸葛均以及三個青衣少年仆僮已經完成武裝。


    這個家裏最重要的是人,而非什麽財物。


    諸葛亮帶了一名少年仆從,當即就走下山崗。


    走了兩三裏地,就見一處山溝小路的溝口處,十幾名潰逃荊州兵圍住一夥逃民正在打劫。


    搶走行囊之餘,更強迫男子脫衣,連鞋子都不放過。


    有人認出諸葛亮,遙遙呼喊:“孔明先生!”


    諸葛亮也闊步走過去,身高八尺有餘的他器宇軒昂,龍驤虎步,喝斥:“爾等在做什麽!”


    一名潰兵麵露凶相捉刀在手正要叫罵,身邊夥伴拉扯一把:“這是黃承彥女婿!蔡府君的外甥女婿!快走!”


    這夥伴說完一手提刀,一手提打包的衣服團轉身就跑,其他潰兵不分先後一起就走。


    強硬的幾個潰兵見狀也不逗留,跟著大夥一起就跑,深怕被諸葛亮堵住去路。


    稍稍安撫這些被打劫的百姓,也問不到有效信息,諸葛亮隻能繼續往山外走。


    又越過一條山溝,拐過山道,就看到漢水南岸舟船相連,各種小船、竹筏太多太多了。


    “爾等何人?”


    山道右側,駐防警戒的一隊荊州兵遠遠喝問。


    可能是諸葛亮的氣度不凡,帶頭軍吏態度和善,更多的是警惕和審視。


    諸葛亮雙手交疊持麈尾羽扇拱手屈身行禮,對迎上來的軍吏說:“某琅琊諸葛孔明,居此山中,聽聞山外有變,故來一看。”


    “原來是孔明先生。”


    軍吏當即擺手示意後麵衛士收起矛戟:“先生不知,我等追隨公子在博望坡大破賊將夏侯惇,獲其書信,竟不想蔡瑁通敵,陰謀作亂!”


    “竟還有此等事?”


    諸葛亮麵露驚詫:“公子何在?”


    “就在營中,孔明先生可是要去?”


    見諸葛亮點頭,軍吏轉身就選出五名士兵:“你們護送孔明先生去大營。”


    “有勞。”


    諸葛亮抱扇拱手,軍吏也急忙回回應:“不敢。”


    七八裏路程,諸葛亮靠近舟船圍成的粗糙營地,就見一麵麵同樣粗糙的青竹大旗插在營壘。


    相隔二三十步就是一麵,青竹杆,二尺二寸寬的粗帛書寫‘蔡瑁謀反’、‘奉令討賊’等等之類文字。


    別說普通吏民,諸葛亮粗一看,都有些迷糊。


    襄陽方麵更進一步的明確態度發表出來之前,誰敢進攻劉琦?


    大營門口處,諸葛亮靜靜等候通傳。


    就見一名騎士沿著隆中、襄陽道路輕馳而來,直入大營高聲呼喊:“報!萬山叛軍潰退!”


    萬山不大不小,比漢水高四十多丈,直徑兩三裏,位於隆中道路、漢水南岸之間。


    位置緊要,可地勢平緩,無險可守。


    這時候營中許多吏士紛紛去看正東方向,就見萬山之上立起一杆杆很長的青竹。


    青竹旗杆之上,是泛白原色粗帛旗幟。


    青竹白旗越來越多,數百麵旗幟幾乎染白了蔥鬱的萬山。


    這裏能看見萬山,襄陽方麵更是能清楚洞悉!


    荊州水師此刻進退兩難,戰艦群封鎖了水道。


    可黑熊提前三四裏處靠岸建立營地,現在更是越過水師攻取了萬山。


    宣池督張碩站在雀室指揮台上眺望東南方向的萬山,望著那山頂一片白旗。


    他這位宣池督,更像是襄陽水師的坐營司馬,隻負責日常訓練相關的營務工作,並非真正的水師都督。


    為了成功調動水師部隊,鎮南幕府的軍曹掾韓冉持調令入宣池,才將水師調動。


    韓冉,看這個姓氏,就知道他出身大概率出身南陽。


    他也眺望萬山上的如林白旗,久久無語。


    這時候一名軍吏登上雀室:“張督,洲上呂公駐軍旗語詢問,是否襲擾萬山作亂賊眾?”


    張碩當即詢問韓冉:“韓曹掾,我軍是否配合洲上兵馬襲擾萬山賊眾?”


    現在作亂賊軍分為兩部分,後麵是公子劉琦與幕府老人伊籍,伊籍擅長律令,雖然殺了很多人。


    可這部分血債真的算不到伊籍頭上,伊籍隻是個蓋印、簽字的執行機器。


    但伊籍在有限權限內,放過了很多人。


    韓冉回頭去看沙洲,就見沙洲駐軍派遣的使者正在岸邊搖動旗幟,反複打旗語。


    不假思索,韓冉開口:“我奉令與張督截斷漢水航道,意在禁絕通行,餘下之事與我軍無關。”


    張碩又問:“若無我軍舟船掩護跟進,沙洲上呂將軍所部兵馬難道要遊……?”


    本要詢問的張碩,在韓冉冰冷目光注視下漸漸沒了聲音。


    見張碩啞然,韓冉才問:“軍令之中,可有命令伱我進攻公子部眾之言語文字?”


    “並無。”


    張碩沉悶憋出兩個字,韓冉抬手指著沙洲上駐屯的軍隊:“他們的調令我也見過,是配合水師封鎖漢水。水師不動,他們憑什麽動!”


    “派人過去,明確告訴他們,除非有鎮南幕府調令,否則水師不會發一船一兵!”


    “喏!”


    萬山之上,黑熊抓一顆沒能熟透的梅子,頓時汁水四濺,酸澀口感直衝天靈蓋,讓他皺眉擠眼。


    身邊幾個人也挑選樹上他們眼中可能熟了的梅子,但就是沒熟透,一個個咬一口梅子,口水止不住的流淌。


    不止是他們,攻上萬山的吏士都在搜尋各種能吃的水果補充水分。


    萬山有一營荊州軍常備,這一營常備也隻是駐屯萬山東側的山腳下,是為了看守碼頭而設立的。


    這麽小的山,自然沒有泉溪水脈。


    吃水果解渴之際,就見東側一支軍隊沿著隆中道向西推進。


    甘寧闊步而來,可能是太陽漸漸升高,甘寧又找了墨水給自己抹了濃黑眼影:“渠帥,那是蔡瑁所督宜城駐軍!”


    黑熊點頭,又抬手指著檀溪橋口休息的一支軍隊:“這又是誰的兵馬?”


    “不知,等斥候回報。”


    甘寧眯眼遠眺,那支檀溪橋口駐屯的軍隊規模約在兩三千之間,正好位於檀溪、荊豫馳道十字交錯的路口。


    距離己方七八裏,而蔡瑁所督兵馬漸漸推進,已到了山腳外三四裏處。


    而蔡瑁所部的規模,遠遠比他記憶中宜城三千駐軍要多,足有四五千人的樣子。


    己方斥候探馬屢屢想要靠近,蔡瑁以及橋邊駐軍派發的遊弋斥候會反推、驅逐,不使己方斥候靠近。


    黑熊見了惱怒,右手抬起指著一支三十餘騎的斥候大隊:“擊破他們!”


    這支斥候集群正配合追逐己方一支斥候小隊,己方斥候隻能貼在馬背上向西撤離,對方沿著隆中道策馬疾馳,還不時射箭,很是囂張。


    隨著黑熊抬手這麽一指,身邊呂布翻身上馬,雙手持戟直愣愣衝下山坡去。


    甘寧瞅著這非人背影也是眼眸微縮,正常人誰敢這麽衝?


    馬居高衝下,前蹄折斷,必然就是人馬俱亡。


    對方大隊斥候遠遠見了,哪裏還敢追逐、或者上前拚命?


    紛紛調轉馬頭不顧一切向後疾馳,就連緩慢推進的蔡瑁所部也停止下來,就在隆中道上調整陣列,貼近檀溪水立住陣腳。


    “渠帥,宜城兵逆漢水而來,勢必疲勞。”


    甘寧提議:“我軍是居高衝擊其陣,還是午休後再與他們廝殺?”


    見黑熊專心遙控呂布驅逐、壓縮蔡瑁的斥候,甘寧繼續說:“末將擔心與蔡瑁廝殺時,橋口所屯之兵上前接戰。”


    三十一個青州兵百人隊,其實隻有一次戰術衝鋒的機會。


    打贏了,能打順風仗,這些青州兵還是他的合作對象。


    可如果陷入苦戰,或戰事不順,青州兵戰場上倒戈也不足為奇。


    隻是可惜蔡瑁這個人有些謹慎,駕馭兵車始終待在大軍之中,沒有現身前隊。


    “再等等,我們攻下萬山,體力耗費也不小,需要時間休緩。現在由太史文恭侵擾蔡瑁,等宜城兵懈怠疲軟之際,我全軍壓上,力求一舉破敵!”


    黑熊安撫甘寧,示意甘寧坐在地上休息,又將三十一名百人督喊到麵前。


    高順等四名道兵此刻都站在邊上,每個人配備了一支五十人的護旗隊,各護一杆鮮豔無字戰旗。


    黑熊準備居高遙控指揮,給蔡瑁上一課什麽是全戰微操!


    這一戰的經驗,完全可以複製到未來的關中戰場!


    他指著四杆粗糙的四色戰旗:“第一到第七隊配屬青旗營,第八到第十四隊配屬紅旗營,第十五到第二十一隊配屬黃旗隊,餘下皆配屬白旗隊!”


    “稍後開戰,你們隻需跟著所屬戰旗前進!”


    他抬手斜指山下蔡瑁陣地:“劉表觀望成敗,我們贏了,那你們就能帶著糧食、布帛回鄉!如果輸了,劉表、蔡瑁不會放過你們!”


    “我麾下猛將太史文恭有不亞呂溫侯之勇,爾等勿慮。”


    發布命令之際,呂布已經將蔡瑁臨時陣地包圍。


    單騎繞陣遊弋,沉重方天戟倒拖在地,滋滋作響勾出一道淺溝。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鵝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更並收藏鵝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