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陳留大營駐軍為難之際,司空公府軍令先一步抵達。


    護軍韓浩接令後,不由鬆一口氣,對同樣緊張的、釋懷的典軍校尉丁斐說:“軍師推斷這是河北、關中引誘之計。”


    丁斐也捧著帛書軍令閱讀,笑容輕鬆:“既已識破敵計,自當固營堅守。”


    作為護軍、典軍,有資格列席、旁聽最高等級的軍事會議。


    他們兩個也清楚如今,黎陽之敗後,朝廷兵馬進攻方向必須調整。


    放眼天下,也隻能向荊州調頭。


    吃掉荊州,迫降、收編江東,這怎麽都能得到二十餘萬曆戰老兵。


    整編後的軍隊拉到中原,不管是與關中,還是與河北,都將擁有決戰優勢!


    所以最終決戰之前的任何兵力損耗、小規模戰鬥,都是無意義的。


    從長遠來看,如張遼、張繡這樣本人籍貫、部曲老兵家鄉被對方控製的將領和軍隊,本就上下猜疑,隱患重重。


    故而丁斐又說:“曹公對張繡不可謂不厚。如今張繡背反朝廷,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這個言論,河內籍貫的韓浩笑容寡淡。


    他的忠誠,在討董時期經曆過考驗。


    故而陳留大營內的曹軍堅守不動,放任張繡所部通行。


    被張繡裹挾的近三千士兵經過陳留大營附近時,集體腳步沉重,在張繡部曲反複催促、喝斥下,這近乎三千人才魚貫向北。


    沿著陰溝渠水西岸,張繡所部繞過陳留大營後向北幾十裏,又沿著道路向西北滎陽方向轉進。


    去滎陽,能早一日與弘農船隊相遇;同時遠離陳留大營,增加陳留大營出兵的奔襲距離。


    就中原如今的炎熱,數十裏奔襲,軍隊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


    張繡預料中的惡戰並未發生,兩日後順利抵達滎陽。


    沿途各縣沒有敢阻撓的,滎陽周邊的縣邑早已經被打空了。


    周圍群山裏的百姓人口,反而比縣邑裏的多。


    所以滎陽這樣的軍事要地,也缺乏守軍,寡少的縣兵聞訊而走,讓出空城。


    張繡接管後,與黑熊出遊北郊,一起察看登船的渡津、河灘地形。


    午後歇息時,張繡忍不住長歎。


    黑熊疑惑:“張將軍何故如此?”


    據他所知,張繡的女兒跟曹操兒子訂親,都是小丫頭和小男孩,距離成婚還有十年時間。


    所以張繡的兒女都生活在莊園裏,被盡數解救。


    自己半路劫持尹夫人與她與曹操生育的兒子,其實就是給張繡掛一道保險。


    張繡當即解釋說:“未曾想黎陽一戰後,曹孟德麾下大軍銳氣喪墮,以至於到了眼前這般不敢戰,亦不敢偵查、侵擾的地步。”


    說著,他忍不住又歎息一口氣。


    軍隊失去脾氣,沒有作戰信念,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官渡戰役前期,曹操打的很凶猛,先是傾巢而下驅逐劉備。


    沒了劉備,那徐州就是瓦解散亂的狀態,旁邊的臧霸等人也不敢公然對抗朝廷。


    借朝廷大義,能快速整合徐州的力量,間接驅動臧霸等人與青州袁譚對抗。


    而曹操從徐州勝利凱旋後,更是率兵主動去黃河北岸。


    後來袁軍各線持續推進,哪怕折損顏良、文醜之後,持續推進的袁軍與曹軍相持於官渡。


    哪怕到了這步田地,曹操帶著曹軍依舊敢跟袁紹打決戰。


    正是這場雙方合兵一處的決戰失利後,曹操才不得不咬牙固營死撐。


    那年的中原的酷熱幹燥,就與今年類似。


    很多支流枯竭,河流、渠溝水位下降,難以保證運船順利通航。


    逼迫曹軍、袁軍隻能夜間陸路運輸糧食,白天太熱,人畜受不了,隻能選在夜間。


    袁軍運糧隊連續被擊破後,烏巢儲糧點焚毀後,斷糧的袁軍才投降。


    而當時,曹操在戰場外圍還是有糧食的,就是很難運輸到前線。


    燥熱的天氣,給官渡決戰施加了很大的影響。


    真的就運不到前線?


    照道理來說,那麽多的俘虜,三倍於曹軍,哪怕真投降,三天吃不飽肚子,也會變成假投降,隻能盡數殺了。


    可實際呢,有沒有另外一種真相?


    張繡也參加了官渡之戰,所以很是感慨:“官渡之際,天氣燥熱白日穿戴鎧甲難以久戰。那時候曹孟德麾下吏士頗為頑強蠻勇,如今既畏懼太史將軍之強,也畏懼這酷暑。”


    黑熊聽了不感意外,抬頭看一眼沒有一點雲彩的天穹:“有道是騎虎難下,那時候袁曹兩軍吏士,再不情願,也隻能咬牙死撐。如果時間可以倒流,給兩軍吏士一個選擇,我想袁軍與曹軍,都不想開戰。”


    張繡不言語,黑熊這次與關羽重返中原,通過關羽,對官渡之戰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才過去三年,官渡戰役對曹軍的影響是很大的,直接決定著現在曹軍的作戰心態。


    雙方,死的太慘烈。


    袁軍前後折損了十三四萬,曹軍最少也是五萬人,這還是曹操中軍主力的估算,沒有計算各路偏軍的折損。


    他一直懷疑投降的袁軍被盡數坑殺,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戰鬥期間,曹軍折損太過於慘烈。


    曹軍在記錄各種戰爭時,他們的斬獲數據往往是能模糊就模糊;而折損,更是會被朦朧處理。


    例如殺降,如果真相是曹軍損失慘烈,曹軍吏士怨氣衝天,曹操無法控製,隻能配合軍隊進行有組織的殺降。


    如果真相是這樣,那麽必須掩蓋,缺糧就成了一個很合理的理由。


    既能掩飾官渡期間的慘烈傷亡;也能掩飾曹軍失控這個巨大問題。


    這兩個問題很重要,掩飾內部慘烈傷亡,對外能保持威懾力,對內能壓製矛盾爆發。


    矛盾不爆發,那就不算矛盾。


    軍隊失控這個問題同樣嚴重,是必須要掩蓋的。


    曹操足夠壞,但不蠢,難道不清楚降軍意味著什麽?


    這是快速取得河北的鑰匙!


    所以真實情況就是曹操無能為力,有可能是曹操無法控製曹軍的報複,也有可能是曹軍上下沒有信心鎮壓、收編降軍,隻能默認殺降發生。


    或許那時候的曹軍格外虛弱,反而是一舉殺降八萬,鎮住了內外無數人。


    所以曹軍前年沒有什麽大動作,想去捏很軟的荊州劉表,結果袁紹主動發動倉亭之戰,迫使曹軍主力向北。


    袁紹敗的那麽慘還敢主動進攻,也說明袁紹認為自己依舊有贏的機會,意味著曹軍沒能恢複。


    曹軍去年先是挖睢陽渠,再進圍黎陽,都是采用了一種比較消耗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戰法,而不是犧牲兵力去強攻!


    這說明,從官渡到現在,曹操中軍主力元氣始終沒有恢複,對於野戰依舊存有畏懼、抵觸情緒!


    所以黎陽之戰時,自己傳授給袁尚的戰術頗有針對性,所以才能贏得那麽利索,曹軍也撤的幹淨利索。


    這麽一算,曹操其實跟自己一樣,生怕側翼、支線戰場垮塌,以至於影響全局的士氣。


    河岸邊,黑熊沉眉思索,自覺地已經看穿了曹軍虛實。


    如果沒有朝廷大義,沒有了自帶幹糧的青州兵,以及錯役製奴役的士戶,那現在的曹軍早就反噬滅曹操三族了。


    所以,真的不能再重拳出擊了。


    再打下去,曹操手裏那兩三萬中軍老兵隊伍被打崩,曹軍的精氣神就徹底散了。


    曹操最大的短板也在這裏,從討董到現在,曹操的中軍傷亡過於慘烈。


    沉澱幾年培養一批精幹的基層軍吏,結果一戰報廢個七七八八;再招人培養,又被打個七七八八。


    到現在,曹軍中軍依舊沒有走出官渡一役的傷亡陰影!


    黑熊思索之際,張繡不敢叨擾。


    張繡也是沒想到,曹操中軍的態度會這樣的軟弱。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鵝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更並收藏鵝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