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返回關中的車馬隊伍行走在山脊直道之上。
蔡昭姬敞開車窗,神情蔚然望著對麵山坡上打柴的軍民丁壯。
其中也不乏諸胡奴隸,與各處一樣,這些奴隸從事最勞累的工作。
對此蔡昭姬沒有任何的異議,至於奴隸累死或打死,她早年見多了,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
又行進七八裏路,車馬隊伍在一處兵站歇息。
兵站就是一座軍營,以容納八百人、圈養千匹馬的規格來修建。
馬廄反而簡單,沒有什麽遮雨的木棚,就是木樁柵欄圍起來的圈;隻有附近囤積芻稿的草料場才會修建防雨的木棚,以保護精料。
芻稿、草料之類隻要打捆碼放,淋些雨水也不礙事。
馬車停在兵站內,蔡昭姬剛下車,隨行的佩劍女官就撐起繡花絲帛遮陽傘走來,展臂為她遮擋午間烈日。
先一步抵達的董祀也迎上來:“蔡大家,元常公購得一隻野山羊,正要烹羊做宴,特來邀請蔡大家赴宴。”
蔡昭姬聞言抬頭,頭頂有傘,依舊覺得日光灼熱,腳下土地都快曬白了。
腳上皮靴踩在地麵上後很快就感受到一陣陣熱流灼燒腳麵,左右環視,見一些護衛已經脫卸皮鎧,躺在陰涼處避暑。
初秋午間的燥熱,實在是有些凶猛。
蔡昭姬見隊伍不適合午間趕路,就對董祀說:“我不喜羊肉,你們自便,我吃些清涼水果就好。”
董祀點著頭,左右觀察,卻說:“仆聽說元常公似要討論什麽事情。”
“且讓他說去。”
蔡昭姬神情不喜,當即走向兵站的站長,站長也是快步來迎,引著蔡昭姬進入兵站,去最寬敞的營房裏午休、避暑。
目送蔡昭姬幾個人離去,董祀原地站著想了想,轉身才去草棚下。
這裏鍾繇跪坐在上首,正搖動折扇,笑吟吟看著草棚內外忙碌的眾人。
他邊上是王粲,王粲依舊身形單薄,坐在那裏不時將手裏折扇抹開,又猛地合上,把玩著折扇。
王粲見董祀無功而返,不由咧嘴笑笑,再次輕輕抹開折扇給自己扇風:“元常公,到底是何事,值得元常公如此鄭重。”
“近日關中有傳言,說是零陵劉巴谘詢大司馬出身,為太史文恭毆傷,當庭昏厥不省人事。”
鍾繇笑吟吟模樣,停下扇風,緩緩合攏折扇:“就大司馬身世一事,我以為不宜朦朧。觀大司馬行事,先帝在時封侯之際本就可以闡述身世,有先帝勘驗、佐證,自不會有疏漏之處。隻是大司馬意氣風發,錯失了這個機會。先帝以身殉社稷後,再改易姓氏恐惹天下人誹議、詬病,故此事拖延至今。”
說著鍾繇神情嚴肅起來:“劉巴質詢此事,以大司馬性情,又豈會攀附?劉巴斷絕的不僅是大司馬回歸宗室的路途,也斷了宗室的路途啊。此人並非昏聵無能之輩,卻如此行事,想必另有用意。”
王粲聽明白了鍾繇話裏的意思,先帝在時,許都公卿百官相對完善,中原漸漸恢複,許多事情還能有人證可以進行佐證。
所以那個時候大司馬放棄宗室身份,隻是任由流言傳播,這本身就不正常。
天下大亂,一個宗室身份,幾乎等同於效仿光武第二的憑證,會獲取許多外圍的支持,也能降低內部的阻力。
在漢室天下這個大道之下,宗室身份就是有德之憑證。
先帝在時不肯要,那不就是鐵鐵的心虛?
雖說那時候朝廷控製在曹操手裏,但這重要麽?
唯一的機會就是先帝在世時,有了先帝的承認,誰又能質疑?
鍾繇很清楚當時想要獲取朝廷的正式認可有多麽的困難,這是吊死、磨死關中的美妙誘餌,怎麽可能輕易給出?
所以那時候黑熊就沒動過這個心思,現在想動,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機會。
先帝之後,已經沒有人可以擔保他的宗室身份!
王粲不想談論這個話題,但拒絕談論的話,又會影響他的形象、地位。
作為士人領袖,要敢於議政、議事。
如果連意見、言論都不敢發表,誰還信你?
王粲略思索,就認可模樣:“元常公說的有理,這劉巴應是東南死間,今逞口舌之利,激怒大司馬,所圖謀的便是這啊。大司馬威震海內,四方仰德,無不傾慕。若失漢家宗室之大義,各方漢臣,固不可輕易順服。自此,天下多事矣。”
感歎之餘,王粲見周圍人豎著耳朵聆聽,急忙又說:“我料定這是東南偽朝之奸計,不論大司馬是承認,還是拒絕,彼都有後續計謀。不過我能肯定,大司馬的確是漢家血脈。”
“哦?”
鍾繇麵露驚奇與喜悅之色,立刻追問:“何以為證?”
“我兄乃劉景升之婿,曾聽劉景升父子議事,談及大司馬。當時大司馬客居荊襄,與劉伏波友善、親近。據劉伏波說,大司馬知曉宗室隱秘,絕非小宗、末裔出身。”
王粲神情嚴肅,將手裏把玩的折扇放在桌上,繼續說:“我對此也懷有質疑,後大司馬與蔡瑁交兵,大司馬駐屯萬山,在我廬舍近處。有幸與大司馬獨處,遂議論天下,大司馬逸世絕群,絕非尋常之人傑。能有如此見聞,必是貴胄之裔。”
鍾繇聽了釋然微笑:“是啊,正是見大司馬有三興炎漢之跡象,老夫才多相忍耐,屢次援手。漢室若能三興,不負世祿,老夫也可瞑目了。”
王粲拿起折扇輕輕抹開就問:“那元常公覺得,這劉巴究竟是想做什麽?”
“劉巴追隨偽帝,老夫不清楚他究竟想做什麽,總之我們反其道而行之,自能不叫他如願。”
鍾繇語氣輕微,適才與王粲已經完成了交底,都已經確定那位大司馬沒有確鑿的證據。
彼此掩飾神態,可鍾繇是惶恐不安,王粲則是失落。
現在隻有間接人證劉琦,除非還有其他資曆更老、威望更重的人站出來。
至於尋常士人、衛士、仆從之流,此刻是沒有發言權的。
哪怕拿著陳國王室譜係圖,也差一些份量。
即便有陳王生前所書的文書,也隻能證明陳王有子嗣流落在外托付給了可靠的親信,不能證明親信養育、培養長大的孩子就是那個陳王子嗣。
因而徹底無解。
越是糾結於這個身份,會持續不斷地牽扯人力,將越來越多的人攪合進去,撕成碎片。
最讓他們失望的是大司馬本人的態度,先帝在世時明明有機會爭取,卻放任不管。
說明大司馬不在乎這個宗室身份,所以即便真的是宗室血裔,本人都不在乎,那這個身份真實與否也就失去了意義。
王粲思索著,仰頭看棚外幽藍天穹,隻覺得這一切十分荒唐。
陳國王室被滅絕的十分徹底,哪怕殘留一些人,也能做個佐證。
其實證據不證據的真不重要了,關鍵是汝穎士人傷大司馬太狠。
結果弄成現在這個樣子,讓他感到十分的壓抑。
那麽大的血仇,毀掉了大司馬童年的一切……設身處地的來想,大司馬現在表現的已經算是很善良了。
鍾繇也是類似的情緒,明明可以在宗室身份上慢慢做文章,你好我也好。
偏偏對方放不下那股仇恨,最可恨的是真的打不過對方。
甚至如今關中各處,已經興不起抵抗、對抗的勇氣。
不出意外的話,什麽長沙劉氏、沛國劉氏,未來都會被橫掃。
即便對方握著鐵證,能證明大司馬的身份……可在十餘萬精銳大軍麵前,再談證據未免有些兒戲。
打不過就算了,唯一讓鍾繇不甘心的就是大司馬根本不在意宗室身份。
這讓他一身本事,攢了那麽久的力氣,仿佛都白費了。
無聲息間,鍾繇、王粲目光接觸,都感受到了對方的無奈。
(本章完)
蔡昭姬敞開車窗,神情蔚然望著對麵山坡上打柴的軍民丁壯。
其中也不乏諸胡奴隸,與各處一樣,這些奴隸從事最勞累的工作。
對此蔡昭姬沒有任何的異議,至於奴隸累死或打死,她早年見多了,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
又行進七八裏路,車馬隊伍在一處兵站歇息。
兵站就是一座軍營,以容納八百人、圈養千匹馬的規格來修建。
馬廄反而簡單,沒有什麽遮雨的木棚,就是木樁柵欄圍起來的圈;隻有附近囤積芻稿的草料場才會修建防雨的木棚,以保護精料。
芻稿、草料之類隻要打捆碼放,淋些雨水也不礙事。
馬車停在兵站內,蔡昭姬剛下車,隨行的佩劍女官就撐起繡花絲帛遮陽傘走來,展臂為她遮擋午間烈日。
先一步抵達的董祀也迎上來:“蔡大家,元常公購得一隻野山羊,正要烹羊做宴,特來邀請蔡大家赴宴。”
蔡昭姬聞言抬頭,頭頂有傘,依舊覺得日光灼熱,腳下土地都快曬白了。
腳上皮靴踩在地麵上後很快就感受到一陣陣熱流灼燒腳麵,左右環視,見一些護衛已經脫卸皮鎧,躺在陰涼處避暑。
初秋午間的燥熱,實在是有些凶猛。
蔡昭姬見隊伍不適合午間趕路,就對董祀說:“我不喜羊肉,你們自便,我吃些清涼水果就好。”
董祀點著頭,左右觀察,卻說:“仆聽說元常公似要討論什麽事情。”
“且讓他說去。”
蔡昭姬神情不喜,當即走向兵站的站長,站長也是快步來迎,引著蔡昭姬進入兵站,去最寬敞的營房裏午休、避暑。
目送蔡昭姬幾個人離去,董祀原地站著想了想,轉身才去草棚下。
這裏鍾繇跪坐在上首,正搖動折扇,笑吟吟看著草棚內外忙碌的眾人。
他邊上是王粲,王粲依舊身形單薄,坐在那裏不時將手裏折扇抹開,又猛地合上,把玩著折扇。
王粲見董祀無功而返,不由咧嘴笑笑,再次輕輕抹開折扇給自己扇風:“元常公,到底是何事,值得元常公如此鄭重。”
“近日關中有傳言,說是零陵劉巴谘詢大司馬出身,為太史文恭毆傷,當庭昏厥不省人事。”
鍾繇笑吟吟模樣,停下扇風,緩緩合攏折扇:“就大司馬身世一事,我以為不宜朦朧。觀大司馬行事,先帝在時封侯之際本就可以闡述身世,有先帝勘驗、佐證,自不會有疏漏之處。隻是大司馬意氣風發,錯失了這個機會。先帝以身殉社稷後,再改易姓氏恐惹天下人誹議、詬病,故此事拖延至今。”
說著鍾繇神情嚴肅起來:“劉巴質詢此事,以大司馬性情,又豈會攀附?劉巴斷絕的不僅是大司馬回歸宗室的路途,也斷了宗室的路途啊。此人並非昏聵無能之輩,卻如此行事,想必另有用意。”
王粲聽明白了鍾繇話裏的意思,先帝在時,許都公卿百官相對完善,中原漸漸恢複,許多事情還能有人證可以進行佐證。
所以那個時候大司馬放棄宗室身份,隻是任由流言傳播,這本身就不正常。
天下大亂,一個宗室身份,幾乎等同於效仿光武第二的憑證,會獲取許多外圍的支持,也能降低內部的阻力。
在漢室天下這個大道之下,宗室身份就是有德之憑證。
先帝在時不肯要,那不就是鐵鐵的心虛?
雖說那時候朝廷控製在曹操手裏,但這重要麽?
唯一的機會就是先帝在世時,有了先帝的承認,誰又能質疑?
鍾繇很清楚當時想要獲取朝廷的正式認可有多麽的困難,這是吊死、磨死關中的美妙誘餌,怎麽可能輕易給出?
所以那時候黑熊就沒動過這個心思,現在想動,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機會。
先帝之後,已經沒有人可以擔保他的宗室身份!
王粲不想談論這個話題,但拒絕談論的話,又會影響他的形象、地位。
作為士人領袖,要敢於議政、議事。
如果連意見、言論都不敢發表,誰還信你?
王粲略思索,就認可模樣:“元常公說的有理,這劉巴應是東南死間,今逞口舌之利,激怒大司馬,所圖謀的便是這啊。大司馬威震海內,四方仰德,無不傾慕。若失漢家宗室之大義,各方漢臣,固不可輕易順服。自此,天下多事矣。”
感歎之餘,王粲見周圍人豎著耳朵聆聽,急忙又說:“我料定這是東南偽朝之奸計,不論大司馬是承認,還是拒絕,彼都有後續計謀。不過我能肯定,大司馬的確是漢家血脈。”
“哦?”
鍾繇麵露驚奇與喜悅之色,立刻追問:“何以為證?”
“我兄乃劉景升之婿,曾聽劉景升父子議事,談及大司馬。當時大司馬客居荊襄,與劉伏波友善、親近。據劉伏波說,大司馬知曉宗室隱秘,絕非小宗、末裔出身。”
王粲神情嚴肅,將手裏把玩的折扇放在桌上,繼續說:“我對此也懷有質疑,後大司馬與蔡瑁交兵,大司馬駐屯萬山,在我廬舍近處。有幸與大司馬獨處,遂議論天下,大司馬逸世絕群,絕非尋常之人傑。能有如此見聞,必是貴胄之裔。”
鍾繇聽了釋然微笑:“是啊,正是見大司馬有三興炎漢之跡象,老夫才多相忍耐,屢次援手。漢室若能三興,不負世祿,老夫也可瞑目了。”
王粲拿起折扇輕輕抹開就問:“那元常公覺得,這劉巴究竟是想做什麽?”
“劉巴追隨偽帝,老夫不清楚他究竟想做什麽,總之我們反其道而行之,自能不叫他如願。”
鍾繇語氣輕微,適才與王粲已經完成了交底,都已經確定那位大司馬沒有確鑿的證據。
彼此掩飾神態,可鍾繇是惶恐不安,王粲則是失落。
現在隻有間接人證劉琦,除非還有其他資曆更老、威望更重的人站出來。
至於尋常士人、衛士、仆從之流,此刻是沒有發言權的。
哪怕拿著陳國王室譜係圖,也差一些份量。
即便有陳王生前所書的文書,也隻能證明陳王有子嗣流落在外托付給了可靠的親信,不能證明親信養育、培養長大的孩子就是那個陳王子嗣。
因而徹底無解。
越是糾結於這個身份,會持續不斷地牽扯人力,將越來越多的人攪合進去,撕成碎片。
最讓他們失望的是大司馬本人的態度,先帝在世時明明有機會爭取,卻放任不管。
說明大司馬不在乎這個宗室身份,所以即便真的是宗室血裔,本人都不在乎,那這個身份真實與否也就失去了意義。
王粲思索著,仰頭看棚外幽藍天穹,隻覺得這一切十分荒唐。
陳國王室被滅絕的十分徹底,哪怕殘留一些人,也能做個佐證。
其實證據不證據的真不重要了,關鍵是汝穎士人傷大司馬太狠。
結果弄成現在這個樣子,讓他感到十分的壓抑。
那麽大的血仇,毀掉了大司馬童年的一切……設身處地的來想,大司馬現在表現的已經算是很善良了。
鍾繇也是類似的情緒,明明可以在宗室身份上慢慢做文章,你好我也好。
偏偏對方放不下那股仇恨,最可恨的是真的打不過對方。
甚至如今關中各處,已經興不起抵抗、對抗的勇氣。
不出意外的話,什麽長沙劉氏、沛國劉氏,未來都會被橫掃。
即便對方握著鐵證,能證明大司馬的身份……可在十餘萬精銳大軍麵前,再談證據未免有些兒戲。
打不過就算了,唯一讓鍾繇不甘心的就是大司馬根本不在意宗室身份。
這讓他一身本事,攢了那麽久的力氣,仿佛都白費了。
無聲息間,鍾繇、王粲目光接觸,都感受到了對方的無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