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他這次故技重施,我們該如何是好啊?”
“故技重施?
嗬嗬...想用攻心之法奪我會稽,那袁耀真是小看我王朗了!”
王朗輕撫胡須,麵露微笑,顯然對自己極有信心。
嚴白虎之所以中了袁耀的攻心計,那是因為他是個大老粗,根本不懂智謀,也不知如何反駁袁耀。
他王朗可不一樣,自己乃是經學大家,飽讀詩書、博古通今。
如果袁耀想要策反自己的士卒,自己保證能引經據典,將袁耀駁斥得體無完膚。
王朗撫須笑道:
“既然白虎將軍怕袁耀的攻心計,我就與他鬥上一鬥。
也讓將軍看看我王朗的能耐!”
王朗的會稽郡也有兩萬大軍,他當即點齊一萬兵馬,出城與袁耀對陣。
王朗身披戰甲,手按長刀,高聲對袁耀道:
“來者可是袁景耀袁公子?”
袁耀被諸將簇擁在陣中,點頭應道:
“本公子正是袁耀,將軍是何人啊?”
王朗大聲喊道:
“吾乃東海王朗,字景興!
現為會稽太守!
汝既為汝南袁公之子,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範我疆界?”
會稽太守王朗...
此人的大名,袁耀上一世就如雷貫耳。
不過在袁耀印象中,王朗好像是個文人。
他身為大魏司徒,跟諸葛亮在陣前辯論,被諸葛亮罵死了。
袁耀真沒想到,這位大魏司徒還能披掛戰甲,挺刀上馬。
看他這模樣,甚至不介意與自己麾下猛將廝殺一番。
袁耀忍不住捫心自問,自己要是衝上去跟王朗單挑,能贏嗎?
看王朗這氣勢,結果還真不好說。
當然了,袁耀身為三軍統帥,肯定不會以身犯險。
他對王朗道:
“吾父乃揚州牧,江東之地,自然應該歸吾父統禦。
可各地郡守卻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聽吾父號令。
本公子以順討逆,何謂無名?”
王朗皺眉道:
“吾會稽太守之職,是朝廷所封。
袁術將軍揚州牧一職,乃是自封。
身為朝廷重臣,我怎麽可能聽從袁術號令?”
袁耀打量了王朗一眼,上一世的王司徒,如今還隻是王太守。
雖然擁有披甲上陣的武力,城府智謀可比後期的王司徒差上太多了。
袁耀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自己用王司徒的理論來對付如今的王太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畢竟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史詩級橋段,袁耀上一世看了好幾遍。
王朗說過什麽,諸葛亮說過什麽,袁耀差不多都背下來了。
如今他用王朗的話,勸一勸年輕時的王朗,倒要看看這貨怎麽應對。
想到這,袁耀嘴角不由微微上翹。
袁耀提高了聲音,朗聲道:
“王太守此言差矣!
如今天子被曹賊挾持,政令不出許昌,自然無法任命大漢官吏。
沒有陛下的政令,天下州郡當歸有德之人統禦,此乃自然之理。
太守大人既知天命、識時務,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吧?”
雙方士卒鴉雀無聲,都在傾聽兩方主帥的高論。
王朗眉頭緊鎖,他仔細思考一番,袁耀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
天子是曹操的傀儡,此事天下人盡皆知。
袁術自領揚州牧,不聽曹操的命令,也是正常的事情。
如果什麽事都要遵聖旨行事,那曹操幹脆給天下諸侯每人下一道聖旨,讓所有諸侯都自盡好了。
可現實情況是,曹操手裏有皇帝,也就比沒有強那麽一點。
曹操可以奉天子的名義討伐四方諸侯,諸侯也可以自稱奉天子密詔,討伐曹賊。
“故技重施?
嗬嗬...想用攻心之法奪我會稽,那袁耀真是小看我王朗了!”
王朗輕撫胡須,麵露微笑,顯然對自己極有信心。
嚴白虎之所以中了袁耀的攻心計,那是因為他是個大老粗,根本不懂智謀,也不知如何反駁袁耀。
他王朗可不一樣,自己乃是經學大家,飽讀詩書、博古通今。
如果袁耀想要策反自己的士卒,自己保證能引經據典,將袁耀駁斥得體無完膚。
王朗撫須笑道:
“既然白虎將軍怕袁耀的攻心計,我就與他鬥上一鬥。
也讓將軍看看我王朗的能耐!”
王朗的會稽郡也有兩萬大軍,他當即點齊一萬兵馬,出城與袁耀對陣。
王朗身披戰甲,手按長刀,高聲對袁耀道:
“來者可是袁景耀袁公子?”
袁耀被諸將簇擁在陣中,點頭應道:
“本公子正是袁耀,將軍是何人啊?”
王朗大聲喊道:
“吾乃東海王朗,字景興!
現為會稽太守!
汝既為汝南袁公之子,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範我疆界?”
會稽太守王朗...
此人的大名,袁耀上一世就如雷貫耳。
不過在袁耀印象中,王朗好像是個文人。
他身為大魏司徒,跟諸葛亮在陣前辯論,被諸葛亮罵死了。
袁耀真沒想到,這位大魏司徒還能披掛戰甲,挺刀上馬。
看他這模樣,甚至不介意與自己麾下猛將廝殺一番。
袁耀忍不住捫心自問,自己要是衝上去跟王朗單挑,能贏嗎?
看王朗這氣勢,結果還真不好說。
當然了,袁耀身為三軍統帥,肯定不會以身犯險。
他對王朗道:
“吾父乃揚州牧,江東之地,自然應該歸吾父統禦。
可各地郡守卻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聽吾父號令。
本公子以順討逆,何謂無名?”
王朗皺眉道:
“吾會稽太守之職,是朝廷所封。
袁術將軍揚州牧一職,乃是自封。
身為朝廷重臣,我怎麽可能聽從袁術號令?”
袁耀打量了王朗一眼,上一世的王司徒,如今還隻是王太守。
雖然擁有披甲上陣的武力,城府智謀可比後期的王司徒差上太多了。
袁耀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自己用王司徒的理論來對付如今的王太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畢竟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史詩級橋段,袁耀上一世看了好幾遍。
王朗說過什麽,諸葛亮說過什麽,袁耀差不多都背下來了。
如今他用王朗的話,勸一勸年輕時的王朗,倒要看看這貨怎麽應對。
想到這,袁耀嘴角不由微微上翹。
袁耀提高了聲音,朗聲道:
“王太守此言差矣!
如今天子被曹賊挾持,政令不出許昌,自然無法任命大漢官吏。
沒有陛下的政令,天下州郡當歸有德之人統禦,此乃自然之理。
太守大人既知天命、識時務,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吧?”
雙方士卒鴉雀無聲,都在傾聽兩方主帥的高論。
王朗眉頭緊鎖,他仔細思考一番,袁耀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
天子是曹操的傀儡,此事天下人盡皆知。
袁術自領揚州牧,不聽曹操的命令,也是正常的事情。
如果什麽事都要遵聖旨行事,那曹操幹脆給天下諸侯每人下一道聖旨,讓所有諸侯都自盡好了。
可現實情況是,曹操手裏有皇帝,也就比沒有強那麽一點。
曹操可以奉天子的名義討伐四方諸侯,諸侯也可以自稱奉天子密詔,討伐曹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