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還得憑實力說了算,誰打贏了誰有道理。


    至於諸侯想當什麽官,直接上表許昌朝廷,曹操同不同意都無所謂。


    你不同意,這官我也當了。


    與其說是上表求官,倒不如說是通知朝廷一聲。


    朝廷就是不同意,還能興兵來攻不成?


    曹操實力雖強,也不能窮兵黷武、為所欲為,隨意與諸侯開戰。


    所以袁術自稱揚州牧這件事,王朗還真不太好反駁。


    他隻得說道:


    “袁公治理淮南,使得淮南民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何謂有德之人?”


    王朗這一句,倒是抓住了袁術的痛點。


    袁術窮兵黷武、將淮南治理得一塌糊塗,這事連袁耀都不好給他洗白。


    袁耀能做的,隻能是找機會接手淮南政務,讓淮南百姓過上好日子,也算是幫自家老爹贖罪了。


    不過麵對王朗、袁耀自然不能露怯。


    怎麽說他也有著數十年後王司徒的智慧,沒必要跟王朗掰扯汝南政務。


    用王朗的理論來反駁王朗就可以了。


    這叫走王朗的路,讓王朗無路可走。


    袁耀繼續笑道:


    “自桓帝、靈帝以來,漢室衰微,黃巾肆虐。


    前有十常侍這等奸佞之徒把持朝政,禍國殃民。


    後有董卓、李傕、曹操等奸賊劫持天子,殘暴生靈。


    我祖父宣文侯,累世三公,寬厚篤誠。


    居司空之位,為大漢社稷殫精竭慮,也為平定黃巾立下汗馬功勞。


    我父陽翟侯,雄踞淮南、兵精糧足!


    曾與天下英雄一同討伐逆賊董卓,助朝廷剿滅奸凶,解百姓倒懸之苦。”


    “吾父得揚州牧之位,非是憑空自立。


    我袁氏的德行,配得上這個位置!


    這便是天心人意,民心所向!


    而不是王太守所言那般,自封州牧!”


    袁耀聲音振聾發聵,雙方將士聞之無不點頭。


    按袁耀所說那般,袁家四世三公,立下那麽大的功勞,確實德行不小。


    袁術當一個揚州牧沒毛病啊!


    王朗身為會稽太守,不聽州牧的號令,卻是不該了。


    連王朗都找不出什麽話駁斥袁耀。


    令王朗驚訝的是,袁耀話語中的價值觀,與自己的理念非常相符。


    他差點都要被袁耀給繞進去了。


    袁耀提高聲音,繼續道:


    “本公子僅帶三千兵馬過江東,如今已經席卷吳郡,麾下聚集精兵數萬!


    我能做到這一點,難道不是江東民心所向嗎?”


    “太守大人蘊大才、抱大器,文武兼備、乃天下名士!


    卻為何要逆天理、背民心而行事?”


    “本公子麾下雄兵數萬、良將如雲,取會稽易如反掌!


    汝卻聯合逆賊嚴白虎,企圖以烏合之眾負隅頑抗,抵擋我麾下雄兵。


    爾等腐草之熒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


    “汝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尚不失封官加爵之賞。


    城安民樂,豈不美哉?


    若是冥頑不靈、負隅頑抗,汝等與城皆為齏粉。


    到那時,隻怕是悔之晚矣啊!”


    “這...我...”


    王朗聽了袁耀之言,徹底懵了。


    他對袁耀所說之言,有一種十分驚人的代入感!


    王朗總覺得袁耀說的話句句在理,與自己的理念完全符合。


    如果他王朗勸人投降,或許也會這麽勸。


    不,他甚至達不到袁耀勸降這種高度!


    想要說出袁公子這番話,王朗至少還需要數十年的沉澱。


    袁公子,真是天下奇才啊!


    竟然能熟知自己心中所想!


    而且人家說的實在在理,王朗根本無法反駁,也不想反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