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平治年間,皇帝昏庸,奸妄當道。朝堂猶如被狂風暴雨席卷過的花園,內外皆混亂不堪。各派黨羽為自身利益,互相攻訐陷害,打壓忠良。如同一群惡狼為了爭奪一塊肥肉而相互撕咬。以至百姓民不聊生,在朝廷嚴酷剝削下艱難求存。名門世族紛紛衰敗甚至逃離。
在這樣動蕩不安的環境下,卻依然有心懷抱負的青年才俊,以為百姓謀福祉為己任,踏入那腐朽不堪的朝堂。而太傅魏岸山就是其中之一。可惜他雖一心為民,卻時不待他,不僅心中抱負未能實現,反而因為宋家奔走而深陷牢獄,差點性命不保,還連累夫人遭昏君覬覦。
“外祖母年輕時在丹青上就頗有建樹,甚至造詣高於外祖父。他們夫婦二人在家中時,常常在水榭內憑欄而坐,共同執筆描繪山水。前朝大肆打壓世族,百年世家淪為寒門的數之不盡。而外祖母令家也是其中之一。原良令氏世代書香,人才輩出於學術之上無人能及。先輩令九融二十八歲開始探尋天下,六十耳順開始築書《山海圖繪》,曆經三十年,直至九十耄耋才完成此巨作。此書作詳細描繪了大衍海內外所有山川河流、人文地貌。以及那些傳說中才出現過的奇珍異獸。此書之珍貴,令各國垂涎不已,明裏暗裏爭相搶奪。可惜如今已失傳多年。”太子說到這裏除了對外祖一族的敬仰,更多的是惋惜。
迎曦聽到此處心中震動,腦海中生出一個一個想法,“莫非…?”但她還是暫時忍住沒打斷太子的話。
“雖說令氏九融這樣見識才學皆淵博的人才,千百年來隻得一位。但類似的人物令家出過不少。但盛極必衰乃天地循環之道不可違。是以,到了外祖母這一代不單家中人丁凋零,餘下的小輩也是資質平平。唯有外祖母不僅聰慧絕頂,容顏絕色到晉陽公主見了也為其寫下那首堪稱絕句的詩。而晉陽公主與外祖母亦是閨中密友。彼時,外祖母曾與皇祖母一道為晉陽公主伴讀,情分自然匪淺,隨著年齡長大,外祖母風華逐漸顯露,外祖母家中長輩擔心其容色惹禍,便想方設法辭去伴讀。再加上長輩們對腐朽混亂的朝廷已失望至極,便想方設法為其辭去伴讀,而在朝為官的也脫離了朝廷。舉家搬離京都落戶穎陽,而穎陽恰好是晉陽公主的封地之一。再次與晉陽公主見麵時,外祖母與外祖父已成婚。距離當麵離別時,算起來大約有十一、二年。開朗大氣的晉陽公主與婉約內斂的外祖母本就十分要好,雙方再見麵都異常開心。據外祖父說,兩人三天三夜徹夜長談,直到下人們不斷相求,這才罷休,而後同床共眠。外祖父說到這裏的時候甚至有些吃味呢。”太子笑了笑。
“真沒想到,國太夫人年輕的時候竟然與晉陽公主有著如此深的情誼。”迎曦不禁感歎道。
“確實如此。”太子感慨道
後來,晉陽公主與外祖母的感情越發深厚,晉陽公主親手為外祖母寫下了那首詩,而外祖母則為公主畫下肖像。這本來隻是閨中密友間的樂趣,卻不想那首詩被有心人外傳至宮中,故意引起了昏君的注意。然後外祖母便被昏君暗中派人劫走,而外祖父也被陷害下獄以威逼外祖母。昏君一見外祖母便驚為天人,但表麵溫和的外祖母性格卻十分剛烈,在昏君欲行不軌時,以碎瓷割喉之舉嚇得昏君不敢輕易動手。千方百計才將外祖母劫掠到手的昏君周元耀哪裏舍得美人受傷,隻得暫時作罷。而晉陽公主在外祖母失蹤之後,就很快得到了消息,經過一番調查,得知是自己寫下那首讚美詩詞惹禍時,悔恨不已。親自回京都苦求周元耀放人無果之後,她自知她這位親弟弟對外祖母已是勢在必得,若不付出代價絕不可能放手。於是,便以手中大半兵權為條件,將外祖母及外祖父交換回來。而為了外祖母的名譽,對外隻說晉陽公主不忍年少有為的外祖父就此隕落,因此出手相救。後越傳越離譜,說外祖父為了榮華富貴甘願拜倒公主膝下等等不堪之言。如今,為了達到推翻孤太子之位的目的,那些人以昔年舊事添油加醋的大做文章,說母後乃是晉陽公主與外祖父的私生女,簡直可笑!殊不知,外祖母被劫走時,早已身懷有孕足足三月。本就體弱的她經曆這番波折差點小產,若非外祖母家的表妹令霜華女俠自仙山求得保胎靈藥,母後怕是早已胎死腹中,更別說有孤的存在了。隻可惜,這位在皇祖父打天下期間,數次隻身潛入敵營,神出鬼沒地將無數敵軍將領梟首而為楚家軍贏得先機的傳奇女俠,孤一直不曾謀麵。也不知何時能親自向她致謝。”楚天翊帶著深深地遺憾向迎曦追訴幾十年前的種種過往。
迎曦聽到姑姑令霜華的大名時,便與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
“殿下口中的令女俠,在下也認識。”迎曦語調淺淺。
還在追憶中太子聞言勒住韁繩將馬兒停下。眼中帶著納罕與驚喜看向她。
“之前曾與您說過,莫合自小被人下毒,瀕死之時多虧有師傅、師叔和姑姑夫婦耗費心血挽救,莫合才得以存活。而姑姑正是殿下口中的令霜華令女俠。而姑姑與師叔在外遊曆,如今不知去了何處,殿下若是想要見一見姑姑,恐怕最近一兩年都不大可能了。”說完深深看向太子。
楚天翊的眼神短短時間內,如風雲變幻般,從一開始的震驚到無法置信。見迎曦不是開玩笑的模樣,他終於確信的露出驚喜之色。
“沒想到孤與莫合竟有如此淵源!實在太意外了!”太子朗聲笑道。
迎曦心中也有些吃驚姑姑與皇家的關係。難怪那麽多年來,生性嫉惡如仇又不拘小節的姑姑,除了對迎曦武藝以及學問上的教導以外,還對她的儀態進行了幾近嚴苛的訓練。原來她不僅出自名門世家,更是皇族表親。以往也曾問過姑姑家世,但她隻輕描淡寫的說到自己乃是沒落世族後裔。自己便不再追問。而如今機緣巧合下與太子相識,若說之前出手乃師門宗旨,但如今有了姑姑這層關係,以迎曦對姑姑的感情,原本不願插手皇家私事的她,便決心親自下場為皇後太傅洗清冤屈,嚴懲作惡之人。
此事究其原因也是儲君之位惑人。皇位之爭永遠伴隨著殘酷的殺戮與血腥的代價。
在這樣動蕩不安的環境下,卻依然有心懷抱負的青年才俊,以為百姓謀福祉為己任,踏入那腐朽不堪的朝堂。而太傅魏岸山就是其中之一。可惜他雖一心為民,卻時不待他,不僅心中抱負未能實現,反而因為宋家奔走而深陷牢獄,差點性命不保,還連累夫人遭昏君覬覦。
“外祖母年輕時在丹青上就頗有建樹,甚至造詣高於外祖父。他們夫婦二人在家中時,常常在水榭內憑欄而坐,共同執筆描繪山水。前朝大肆打壓世族,百年世家淪為寒門的數之不盡。而外祖母令家也是其中之一。原良令氏世代書香,人才輩出於學術之上無人能及。先輩令九融二十八歲開始探尋天下,六十耳順開始築書《山海圖繪》,曆經三十年,直至九十耄耋才完成此巨作。此書作詳細描繪了大衍海內外所有山川河流、人文地貌。以及那些傳說中才出現過的奇珍異獸。此書之珍貴,令各國垂涎不已,明裏暗裏爭相搶奪。可惜如今已失傳多年。”太子說到這裏除了對外祖一族的敬仰,更多的是惋惜。
迎曦聽到此處心中震動,腦海中生出一個一個想法,“莫非…?”但她還是暫時忍住沒打斷太子的話。
“雖說令氏九融這樣見識才學皆淵博的人才,千百年來隻得一位。但類似的人物令家出過不少。但盛極必衰乃天地循環之道不可違。是以,到了外祖母這一代不單家中人丁凋零,餘下的小輩也是資質平平。唯有外祖母不僅聰慧絕頂,容顏絕色到晉陽公主見了也為其寫下那首堪稱絕句的詩。而晉陽公主與外祖母亦是閨中密友。彼時,外祖母曾與皇祖母一道為晉陽公主伴讀,情分自然匪淺,隨著年齡長大,外祖母風華逐漸顯露,外祖母家中長輩擔心其容色惹禍,便想方設法辭去伴讀。再加上長輩們對腐朽混亂的朝廷已失望至極,便想方設法為其辭去伴讀,而在朝為官的也脫離了朝廷。舉家搬離京都落戶穎陽,而穎陽恰好是晉陽公主的封地之一。再次與晉陽公主見麵時,外祖母與外祖父已成婚。距離當麵離別時,算起來大約有十一、二年。開朗大氣的晉陽公主與婉約內斂的外祖母本就十分要好,雙方再見麵都異常開心。據外祖父說,兩人三天三夜徹夜長談,直到下人們不斷相求,這才罷休,而後同床共眠。外祖父說到這裏的時候甚至有些吃味呢。”太子笑了笑。
“真沒想到,國太夫人年輕的時候竟然與晉陽公主有著如此深的情誼。”迎曦不禁感歎道。
“確實如此。”太子感慨道
後來,晉陽公主與外祖母的感情越發深厚,晉陽公主親手為外祖母寫下了那首詩,而外祖母則為公主畫下肖像。這本來隻是閨中密友間的樂趣,卻不想那首詩被有心人外傳至宮中,故意引起了昏君的注意。然後外祖母便被昏君暗中派人劫走,而外祖父也被陷害下獄以威逼外祖母。昏君一見外祖母便驚為天人,但表麵溫和的外祖母性格卻十分剛烈,在昏君欲行不軌時,以碎瓷割喉之舉嚇得昏君不敢輕易動手。千方百計才將外祖母劫掠到手的昏君周元耀哪裏舍得美人受傷,隻得暫時作罷。而晉陽公主在外祖母失蹤之後,就很快得到了消息,經過一番調查,得知是自己寫下那首讚美詩詞惹禍時,悔恨不已。親自回京都苦求周元耀放人無果之後,她自知她這位親弟弟對外祖母已是勢在必得,若不付出代價絕不可能放手。於是,便以手中大半兵權為條件,將外祖母及外祖父交換回來。而為了外祖母的名譽,對外隻說晉陽公主不忍年少有為的外祖父就此隕落,因此出手相救。後越傳越離譜,說外祖父為了榮華富貴甘願拜倒公主膝下等等不堪之言。如今,為了達到推翻孤太子之位的目的,那些人以昔年舊事添油加醋的大做文章,說母後乃是晉陽公主與外祖父的私生女,簡直可笑!殊不知,外祖母被劫走時,早已身懷有孕足足三月。本就體弱的她經曆這番波折差點小產,若非外祖母家的表妹令霜華女俠自仙山求得保胎靈藥,母後怕是早已胎死腹中,更別說有孤的存在了。隻可惜,這位在皇祖父打天下期間,數次隻身潛入敵營,神出鬼沒地將無數敵軍將領梟首而為楚家軍贏得先機的傳奇女俠,孤一直不曾謀麵。也不知何時能親自向她致謝。”楚天翊帶著深深地遺憾向迎曦追訴幾十年前的種種過往。
迎曦聽到姑姑令霜華的大名時,便與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
“殿下口中的令女俠,在下也認識。”迎曦語調淺淺。
還在追憶中太子聞言勒住韁繩將馬兒停下。眼中帶著納罕與驚喜看向她。
“之前曾與您說過,莫合自小被人下毒,瀕死之時多虧有師傅、師叔和姑姑夫婦耗費心血挽救,莫合才得以存活。而姑姑正是殿下口中的令霜華令女俠。而姑姑與師叔在外遊曆,如今不知去了何處,殿下若是想要見一見姑姑,恐怕最近一兩年都不大可能了。”說完深深看向太子。
楚天翊的眼神短短時間內,如風雲變幻般,從一開始的震驚到無法置信。見迎曦不是開玩笑的模樣,他終於確信的露出驚喜之色。
“沒想到孤與莫合竟有如此淵源!實在太意外了!”太子朗聲笑道。
迎曦心中也有些吃驚姑姑與皇家的關係。難怪那麽多年來,生性嫉惡如仇又不拘小節的姑姑,除了對迎曦武藝以及學問上的教導以外,還對她的儀態進行了幾近嚴苛的訓練。原來她不僅出自名門世家,更是皇族表親。以往也曾問過姑姑家世,但她隻輕描淡寫的說到自己乃是沒落世族後裔。自己便不再追問。而如今機緣巧合下與太子相識,若說之前出手乃師門宗旨,但如今有了姑姑這層關係,以迎曦對姑姑的感情,原本不願插手皇家私事的她,便決心親自下場為皇後太傅洗清冤屈,嚴懲作惡之人。
此事究其原因也是儲君之位惑人。皇位之爭永遠伴隨著殘酷的殺戮與血腥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