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殿下確實緣分匪淺。”迎曦說道。“姑姑的家人有難豈可袖手旁觀,更何況我與殿下互為知己,莫合更應出手相助,此番莫合定會全力以赴,從旁協助殿下,將那那些在背後造謠惑眾,用心歹毒之人一一找出。”迎曦斬釘截鐵道。
“多謝!”太子言語簡短,一切感激之言皆藏於那望向迎曦的深邃眸中。
“皇後娘娘如今還在受苦,還等什麽!速速回京救娘娘於水火才是!”迎曦大聲說道,而後揚鞭催馬,俯仰之間她已率先衝向前去。
太子微微勾唇,邊催趕馬兒邊盯著那逐漸跑遠的背影向身後的黑麒衛命令道,“都聽見了?都給孤速速打起精神趕回京都!駕!”
駿馬飛馳,如離弦之箭,揚起一片塵土。
經過三個晝夜的奔襲,一行人終於在晨曦將現之時到達皇城外的十裏亭。亭中早已有幾人等候,見太子的身影自遠處而來,那幾人紛紛上前迎駕。
“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恭迎殿下回京。殿下受苦了。”幾人單膝跪地齊聲恭敬道。
這六男一女共七人,是完全屬於太子自己的貼身暗衛。以北鬥七星命名,分別帶領十二人為一組。以天樞為首,七個人各個武藝高強,各懷本事。平日為太子打探消息,處理私密事宜,各行其是。
“起來吧。”楚天翊聲音依舊冰冷。
等待多時的七人得令起身圍上前去,天樞語帶慚愧請罪,“屬下等無能,未能隨殿下同往,請殿下恕罪。”
“無妨,此次孤特意將爾等留在京都自有他意,無需自責。這位莫公子是孤在巡天途中結識的知己,亦是孤的恩人。這次隨孤一同回京為的是處理要事。天樞、玉衡,從今日起,你二人便跟隨莫公子身邊由她差遣。莫公子有任何需求必需盡量滿足,任何吩咐都不得違抗,可聽明白了?”太子指了指迎曦,對其中二人鄭重命令道。這就表示迎曦在他們麵前,等同於太子的地位。
天樞,玉衡心中一凜,能被殿下交代慎重相待,此人必定非同一般。二人暫時收起心中揣測,再次恭敬上前對著迎曦抱拳行禮道:“但憑公子吩咐,天樞(玉衡),定全力以赴!”
迎曦跳下馬來,亦抱拳回禮,“莫合先謝過。”
“殿下,我想現在就去黑蛟現身之處查探。”迎曦仰首對太子說道。
楚天翊沉默片刻後,便翻身下馬,取出之前那塊“如朕親臨”的金牌遞給她,“你拿著這塊金牌,無論想去何處,都不敢有人阻攔,行事也更方便些。孤要先回宮內向父皇稟報,不能與你同去。你的侍女如珠早已安置在孤的別院中,待你查驗完畢,天樞會隨同你回去。今後那別院就是你們主仆的處所,閑雜人等不敢隨意靠近闖入,你且安心住下便是。”
迎曦想了想,太子別院也屬於禁地,若無邀請或命令,確實沒有任何擔憂。於是便解下令牌爽快應下。
兩隊人馬先就此分開。迎曦由天樞、玉衡帶領,先去往騰龍湖。而太子則為了隱藏行蹤並未從城門進入,而是另辟蹊徑潛回皇宮。
今日朝堂之上格外熱鬧。榮親王先是向皇上告狀,說侍郎常必思沒有事先稟告他,背著他取證。拿到的證詞不足以相信。而常必思則是向皇上哭訴榮親王行事霸道,取證過程中數次打斷審問,以至查案久久不能理清頭緒。
“聖上!榮親王無事生非,非說下官等人捉拿到案的嫌犯與此案無關,又說證詞存疑不能令人信服。審訊期間屢次出言搗亂,令查案相關人員數次停滯,為早日查清真相,還娘娘與太傅大人清白,微臣等這才不得不將嫌犯轉移。還請陛下明察”。常必思辯解道。
“你放屁!”他話才說完,榮親王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指著他罵道。
“皇上,常侍郎、與大理寺少卿魏巍二人,趁著臣與陳左千牛衛京郊捉拿嫌犯期間,擅自取證,又單獨與那幾個共處一室長達幾個時辰,若非別有用心又何須掩人耳目?期間,先是以言語行動暗中威脅恐嚇,後又承諾以他倆的意願做出陳述後可寬大處理。此等行為本就違背審訊程序,與誘供無二!故而,臣以為,常大人與魏大人所采證詞無效!更要追究二人與嫌犯串供的罪責才是!”榮親王高聲怒目。
“聖上明鑒!微臣與常大人確實曾單獨審訊過嫌犯,但是先已知會過王爺。所以,王爺說微臣二人別有用心屬實冤枉,至於威脅恐嚇,乃是審訊的手段之一,臣等並未對嫌犯做出誘供的舉動。”大理寺少卿鎮定反駁。
“哼!不錯,你等確實派人知會了本王。但本王那時正與大理寺卿和陳左千牛衛在京郊三十裏外的村莊抓人!爾等審訊完拿了證詞本王才知曉有個屁用啊!你們怎麽不等蓋棺定論了之後才說與本王知曉。我看你們分明是想趁著本王離京將證詞以假亂真,心中所圖昭然若揭,還敢向陛下告狀!老子呸!陛下,此番證人證言完全不可信!”榮親王又開始糾纏起來。
“朝廷之上豈能汙言穢語,王爺仗著身份施威恐怕不妥吧。”兵部尚書趙其年出聲質疑。
“關你個待職尚書屁事!兵部吃空餉的事弄清楚了嗎?就敢在本王麵前指指點點。”榮親王眼皮子朝話聲方向一翻,將矛頭又指向趙尚書道。
“你…!”年初,兵部爆出同安下轄的地方指揮使,虛報名額冒領軍糧的現象。索幸虛報數額不大,指揮使也被論罪斬首,而兵部所有官員也因此被皇帝責罰。幸虧趙尚書反應及時追回被冒領軍糧及餉銀,才被從輕發落,從正二品大員降至從二品待職,所謂待職,就是在任期間,若還出現錯誤將直接降到從二品或二品以下。若表現完美,職位便回到從二品。這也是大衍朝廷針對官史行為規定的詔令。此令看上去懲罰較輕,但它的意義卻十分深遠。,被判施待職者不僅時刻提醒著周圍人他犯了大錯,其尊嚴受損不說,更像被戴上了緊箍咒一般,行為舉止更加嚴謹。
被施以此詔令者就像被套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除非恢複官職,否則一直顏麵掃地。
榮親王向來口舌似刀,近日因著查謠言的事惹了一肚子火。本就處在暴躁邊緣逮誰罵誰,趙尚書撞他槍口上也難逃被羞辱的下場。
果不其然,此時的趙尚書被氣得麵紅耳赤,眼皮狂跳。指著榮親王話也說不出來,整個人哆嗦的不成樣。
“哼!”榮親王滿不在乎的哼了一聲,看也不看他。
“這簡直欺人太甚了!”
“這也太無法無天了。”
“就是,朝堂之上怎可口出惡言。”
列隊的官員們見榮親王把趙尚書罵的個狗血淋頭,紛紛小聲抗議起來。但卻無一人敢指名道姓。
“陛下,同朝為官應該以和睦為先,榮親王卻惡語傷人,臣實在看不下去了,還請陛下嚴懲榮親王。”都察院禦史上前請求。
“又來一個,都察院的大門本王倒是許久不曾踏過了!”榮親王對此無比輕視,甚至暗含威脅的回了一句。
張禦史頭皮一緊,但他還是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再次懇請陛下嚴懲榮親王。
“沒完了沒了了。”榮親王又怒罵出聲。
“都給朕閉嘴!榮勉,你以為朕的朝堂是西街菜市嗎,膽敢在此汙言穢語!還不給朕滾出金元殿跪著思過!”一直作壁上觀的皇帝終於發怒了。
“多謝!”太子言語簡短,一切感激之言皆藏於那望向迎曦的深邃眸中。
“皇後娘娘如今還在受苦,還等什麽!速速回京救娘娘於水火才是!”迎曦大聲說道,而後揚鞭催馬,俯仰之間她已率先衝向前去。
太子微微勾唇,邊催趕馬兒邊盯著那逐漸跑遠的背影向身後的黑麒衛命令道,“都聽見了?都給孤速速打起精神趕回京都!駕!”
駿馬飛馳,如離弦之箭,揚起一片塵土。
經過三個晝夜的奔襲,一行人終於在晨曦將現之時到達皇城外的十裏亭。亭中早已有幾人等候,見太子的身影自遠處而來,那幾人紛紛上前迎駕。
“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恭迎殿下回京。殿下受苦了。”幾人單膝跪地齊聲恭敬道。
這六男一女共七人,是完全屬於太子自己的貼身暗衛。以北鬥七星命名,分別帶領十二人為一組。以天樞為首,七個人各個武藝高強,各懷本事。平日為太子打探消息,處理私密事宜,各行其是。
“起來吧。”楚天翊聲音依舊冰冷。
等待多時的七人得令起身圍上前去,天樞語帶慚愧請罪,“屬下等無能,未能隨殿下同往,請殿下恕罪。”
“無妨,此次孤特意將爾等留在京都自有他意,無需自責。這位莫公子是孤在巡天途中結識的知己,亦是孤的恩人。這次隨孤一同回京為的是處理要事。天樞、玉衡,從今日起,你二人便跟隨莫公子身邊由她差遣。莫公子有任何需求必需盡量滿足,任何吩咐都不得違抗,可聽明白了?”太子指了指迎曦,對其中二人鄭重命令道。這就表示迎曦在他們麵前,等同於太子的地位。
天樞,玉衡心中一凜,能被殿下交代慎重相待,此人必定非同一般。二人暫時收起心中揣測,再次恭敬上前對著迎曦抱拳行禮道:“但憑公子吩咐,天樞(玉衡),定全力以赴!”
迎曦跳下馬來,亦抱拳回禮,“莫合先謝過。”
“殿下,我想現在就去黑蛟現身之處查探。”迎曦仰首對太子說道。
楚天翊沉默片刻後,便翻身下馬,取出之前那塊“如朕親臨”的金牌遞給她,“你拿著這塊金牌,無論想去何處,都不敢有人阻攔,行事也更方便些。孤要先回宮內向父皇稟報,不能與你同去。你的侍女如珠早已安置在孤的別院中,待你查驗完畢,天樞會隨同你回去。今後那別院就是你們主仆的處所,閑雜人等不敢隨意靠近闖入,你且安心住下便是。”
迎曦想了想,太子別院也屬於禁地,若無邀請或命令,確實沒有任何擔憂。於是便解下令牌爽快應下。
兩隊人馬先就此分開。迎曦由天樞、玉衡帶領,先去往騰龍湖。而太子則為了隱藏行蹤並未從城門進入,而是另辟蹊徑潛回皇宮。
今日朝堂之上格外熱鬧。榮親王先是向皇上告狀,說侍郎常必思沒有事先稟告他,背著他取證。拿到的證詞不足以相信。而常必思則是向皇上哭訴榮親王行事霸道,取證過程中數次打斷審問,以至查案久久不能理清頭緒。
“聖上!榮親王無事生非,非說下官等人捉拿到案的嫌犯與此案無關,又說證詞存疑不能令人信服。審訊期間屢次出言搗亂,令查案相關人員數次停滯,為早日查清真相,還娘娘與太傅大人清白,微臣等這才不得不將嫌犯轉移。還請陛下明察”。常必思辯解道。
“你放屁!”他話才說完,榮親王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指著他罵道。
“皇上,常侍郎、與大理寺少卿魏巍二人,趁著臣與陳左千牛衛京郊捉拿嫌犯期間,擅自取證,又單獨與那幾個共處一室長達幾個時辰,若非別有用心又何須掩人耳目?期間,先是以言語行動暗中威脅恐嚇,後又承諾以他倆的意願做出陳述後可寬大處理。此等行為本就違背審訊程序,與誘供無二!故而,臣以為,常大人與魏大人所采證詞無效!更要追究二人與嫌犯串供的罪責才是!”榮親王高聲怒目。
“聖上明鑒!微臣與常大人確實曾單獨審訊過嫌犯,但是先已知會過王爺。所以,王爺說微臣二人別有用心屬實冤枉,至於威脅恐嚇,乃是審訊的手段之一,臣等並未對嫌犯做出誘供的舉動。”大理寺少卿鎮定反駁。
“哼!不錯,你等確實派人知會了本王。但本王那時正與大理寺卿和陳左千牛衛在京郊三十裏外的村莊抓人!爾等審訊完拿了證詞本王才知曉有個屁用啊!你們怎麽不等蓋棺定論了之後才說與本王知曉。我看你們分明是想趁著本王離京將證詞以假亂真,心中所圖昭然若揭,還敢向陛下告狀!老子呸!陛下,此番證人證言完全不可信!”榮親王又開始糾纏起來。
“朝廷之上豈能汙言穢語,王爺仗著身份施威恐怕不妥吧。”兵部尚書趙其年出聲質疑。
“關你個待職尚書屁事!兵部吃空餉的事弄清楚了嗎?就敢在本王麵前指指點點。”榮親王眼皮子朝話聲方向一翻,將矛頭又指向趙尚書道。
“你…!”年初,兵部爆出同安下轄的地方指揮使,虛報名額冒領軍糧的現象。索幸虛報數額不大,指揮使也被論罪斬首,而兵部所有官員也因此被皇帝責罰。幸虧趙尚書反應及時追回被冒領軍糧及餉銀,才被從輕發落,從正二品大員降至從二品待職,所謂待職,就是在任期間,若還出現錯誤將直接降到從二品或二品以下。若表現完美,職位便回到從二品。這也是大衍朝廷針對官史行為規定的詔令。此令看上去懲罰較輕,但它的意義卻十分深遠。,被判施待職者不僅時刻提醒著周圍人他犯了大錯,其尊嚴受損不說,更像被戴上了緊箍咒一般,行為舉止更加嚴謹。
被施以此詔令者就像被套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除非恢複官職,否則一直顏麵掃地。
榮親王向來口舌似刀,近日因著查謠言的事惹了一肚子火。本就處在暴躁邊緣逮誰罵誰,趙尚書撞他槍口上也難逃被羞辱的下場。
果不其然,此時的趙尚書被氣得麵紅耳赤,眼皮狂跳。指著榮親王話也說不出來,整個人哆嗦的不成樣。
“哼!”榮親王滿不在乎的哼了一聲,看也不看他。
“這簡直欺人太甚了!”
“這也太無法無天了。”
“就是,朝堂之上怎可口出惡言。”
列隊的官員們見榮親王把趙尚書罵的個狗血淋頭,紛紛小聲抗議起來。但卻無一人敢指名道姓。
“陛下,同朝為官應該以和睦為先,榮親王卻惡語傷人,臣實在看不下去了,還請陛下嚴懲榮親王。”都察院禦史上前請求。
“又來一個,都察院的大門本王倒是許久不曾踏過了!”榮親王對此無比輕視,甚至暗含威脅的回了一句。
張禦史頭皮一緊,但他還是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再次懇請陛下嚴懲榮親王。
“沒完了沒了了。”榮親王又怒罵出聲。
“都給朕閉嘴!榮勉,你以為朕的朝堂是西街菜市嗎,膽敢在此汙言穢語!還不給朕滾出金元殿跪著思過!”一直作壁上觀的皇帝終於發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