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本啟奏!”常必思踏出官列,麵色凝重。
“奏~”隨著傳話內士監那尖細的聲音響徹大殿,今日朝堂的浪潮開始了。
“啟稟陛下,泰親王、榮親王、左拾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並中郎將等與臣共同追查,關於皇後娘娘身世謠言來源,臣已有了初步結果。抓到嫌犯數人並物證。”常必思聲音高亢,仿佛炫耀一般。
榮親王一聽,頭轉向常必思,雙目如刀般看向他。
常必思似有感應,連忙又接著出聲道:“此結果乃是兩位親王及各位大人們一同審理的。”有了前車之鑒,他是不敢再貿然撇開榮、泰兩位親王單獨行事了。
“陛下!此事,臣有話要說!請陛下容臣先稟。”不等常必思繼續回稟,榮親王緊跟著請求道。
同僚們見怪不怪。
“哦?榮親王你先來說說。”懷仁帝麵色嚴肅,緩緩發話。
“謝陛下…”榮親王嗓門一如既往地響亮。
“臣與王叔並幾位大人確實捉到了謠言最初的散播者,但此人卻說那謠言源自一本前朝舊籍,臣等在此人家中也搜到了這本雜記。裏頭記錄的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民間故事,而那首兒歌就記錄其中。那人家中的老爹原本是四處遊走的貨郎,後家中有了些積蓄便在西城開了間小雜貨鋪,後經兩代人經營,如今倒是有了不小的規模。有了銀子之後,那家人便把子孫送進了私塾。這本雜記起初是挑貨郎多年前與人以物換物時,別人夾雜一塊給的,本朝嚴禁隨意損毀書籍,是以,他便將其隨手壓了箱底。後來被他那進了私塾略識了幾個大字的小孫子翻出,為了顯擺學識將那雜記帶出了家門,念給了其他玩伴聽,這才流傳開來。臣以為,民間雜記多數是作者奇思妙想添油加醋下的故事,既做不得真更不能當證據,若是以此為據來認定娘娘乃前朝餘孽,實在可笑至極。”
“這麽說來,此事乃是頑童無意為之了?”皇帝目光如炬,若有所思問道。
“陛下!”大理寺卿劉明武出列。
“臣也有本啟奏…”
“說。”
“雖說這謠言一開始由頑童之間的嬉鬧引發,但臣始終覺得此事件的發展實在過於迅速。於是便派人四處巡查,若遇當街散布者便請去大理寺問詢…”劉明武對待散播者並沒有用施力威懾,反而是命巡防的官兵好生將人請去配合調查。起初那些百姓十分驚懼,唯恐禍事累己,被請去途中基本癱軟如泥。但自大理寺走了一圈,又完好無損的出來之後。才真的相信了朝廷真的是請百姓配合調查,而非以刑具逼招。有幾個進過大理寺的百姓竟將此當做炫耀的資本到處宣揚,說朝廷仁德,請百姓配合查案,不僅不會施以棍棒反而態度十分恭敬。連四品大員都親自出麵接見等等,一副因禍得福的樣子。世人好攀比,此後數天裏居然還有人主動上大理寺說要配合朝廷,實在令人哭笑不得。但劉明武並未不當回事,反而單獨安排了一間屋子供主動提出問題的老百姓做口述室。一開始也都是些我聽他說,他又聽她說,她再聽誰誰說的無用之言。直到有了西街菜販子吳有財的檢舉,這才令事件有了轉機。那吳有財是西街的菜販子。在西街擺攤賣菜的同時,也給西街部分酒館和有家底的人家送菜。他說西街自去年冬天搬來一家五口人,那家人買的是之前賣香燭、蠟紙、冥幣等祭祀品的紙紮店。原主人因著家中突發變故這才將紙紮店轉賣,一家老小回了舊籍。那家人將店鋪盤下來之後,並未重新開門做營生,而是終日閉門閉戶地縮在後院之中,猶如烏龜一般。偶爾得見一個老奴打扮的老頭灑洗門庭,極少見新戶主出門。吳有財在是土生土長的老西街人,對西街內的家長裏短,鄰裏關係自然了如指掌。忽然出現了這麽一家子,猶如平靜的湖麵投入了一顆石子,自然是引起了他的注意。見那家人搬到此地許久,門市不開,閉門不出更是格外八卦。於是乎,腦海中生出的‘我也想想讓朝廷大官接見一番的想法’,便急匆匆跑來檢舉了。錄事官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他說那家主人一年多來幾乎沒出過門這才重視起來。他不動聲色地記錄下吳有財稟報的情況,然後交給了劉明武。身為大理寺卿對這種事情格外敏感,他當機立斷捉拿這一家人。於當夜與千牛衛中郎將陳漢一同,帶兵包圍了之前的紙紮店,官兵們衝進店鋪後院時,卻晚了一步,這戶人家早已人去樓空。劉明武派人在店內翻磚揭瓦一絲不漏地搜查,終於在後院柿子樹下挖出了一隻木盒。盒中獨獨放了一卷畫。劉明武、陳漢將畫帶回大理寺打開後,待看清畫中內容時,皆驚駭的瞪大了雙眼。顧不得夜深,連夜親自上門請了宋聞清宋大學士來鑒別。無數次對比驗證後,已到了第二日寅時。由於離上早朝不遠,他們來不及通知泰親王和榮親王,便急匆匆往皇宮趕。與此同時,追查那戶人的官兵也在離京碼頭上捉到了還未來得及逃離的那戶人家中的老奴。事關重大,劉明武與中郎將陳漢商量,由陳漢親自關押看管這個老奴。自己則先去稟告皇上。
“陛下,畫臣已帶來,人站在在大理寺由陳中郎將看管。”說完,內侍監便把那幅查找到的畫呈給皇帝。
三皇子見狀,嘴角不可查的勾了勾,陰唯康、陰柏君等人麵色平靜自然地等著懷仁帝查看後的結果。
“混賬!”懷仁帝看著手中畫卷忽然麵色突變,猛地把畫扔到地上,那畫就像被丟棄的垃圾一樣。
“陰愛卿,你來看看這幅畫!”皇帝陰沉著臉叫道。
被點名的陰唯康向懷仁帝作了一禮,而後小心翼翼地將畫撿起。
然而,從他的視線對上畫卷內容時起,原本探究的眼神就猛地一變。再往下看神色更是變得愈加驚恐,待看到畫卷最下方時,甚至連捏畫軸的手指都開始顫抖起來,那模樣仿佛見了鬼怪一般。他不敢再看,快速將畫卷對合,仿佛那畫中有妖魔就要從中撲麵而出一般。“陛下、這、這…”他麵露不安,眼神帶著不確定地看向懷仁帝。
“泰親王叔,你也去看看。”皇帝並未對他作出任何回應。依舊麵無表情地再次傳諭。
泰親王眼見皇帝與陰尚書都因兩幅畫怒的怒,驚的驚,心中早已好奇不已。一得禦令之後立馬穩步上前,此時的泰親王腿不疼,耳也不背了,那矯健的步伐好似年輕了十歲。
“讓本王看看,究竟是什麽東西讓陛下如此震怒。”說著毫不客氣的從陰尚書手裏一把奪過他還沒來得及奉上的畫卷。
“哎喲!”老泰親王才打開畫掃了兩眼,立刻大叫一聲,接著,他仿佛看到了什麽髒東西一般,將頭快速轉到一邊,一手提著畫另一隻手捂住了雙眼。
榮親王見泰親王作出這等動作,性情急躁的他不等皇帝點名,立即叫道:“王舅,您眼睛怎麽啦?”口氣好似十分擔憂一般,然後三步並作兩步,走到泰親王麵前,但他並沒有去看泰親王到底有何不適,反而雙眼緊緊盯著泰親王手中的畫。
“嗯?”看清畫的內容之後,榮親王並沒像之前三人一樣大驚失色。反而十分嫌棄地皺起了眉頭,“此等穢物怎敢上呈於陛下?就不怕汙了聖上的龍眼?”
“王爺別光看畫啊,上麵有字。”榮親王的關注點實在與眾不同。陰唯康不得不出聲提醒。
“奏~”隨著傳話內士監那尖細的聲音響徹大殿,今日朝堂的浪潮開始了。
“啟稟陛下,泰親王、榮親王、左拾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並中郎將等與臣共同追查,關於皇後娘娘身世謠言來源,臣已有了初步結果。抓到嫌犯數人並物證。”常必思聲音高亢,仿佛炫耀一般。
榮親王一聽,頭轉向常必思,雙目如刀般看向他。
常必思似有感應,連忙又接著出聲道:“此結果乃是兩位親王及各位大人們一同審理的。”有了前車之鑒,他是不敢再貿然撇開榮、泰兩位親王單獨行事了。
“陛下!此事,臣有話要說!請陛下容臣先稟。”不等常必思繼續回稟,榮親王緊跟著請求道。
同僚們見怪不怪。
“哦?榮親王你先來說說。”懷仁帝麵色嚴肅,緩緩發話。
“謝陛下…”榮親王嗓門一如既往地響亮。
“臣與王叔並幾位大人確實捉到了謠言最初的散播者,但此人卻說那謠言源自一本前朝舊籍,臣等在此人家中也搜到了這本雜記。裏頭記錄的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民間故事,而那首兒歌就記錄其中。那人家中的老爹原本是四處遊走的貨郎,後家中有了些積蓄便在西城開了間小雜貨鋪,後經兩代人經營,如今倒是有了不小的規模。有了銀子之後,那家人便把子孫送進了私塾。這本雜記起初是挑貨郎多年前與人以物換物時,別人夾雜一塊給的,本朝嚴禁隨意損毀書籍,是以,他便將其隨手壓了箱底。後來被他那進了私塾略識了幾個大字的小孫子翻出,為了顯擺學識將那雜記帶出了家門,念給了其他玩伴聽,這才流傳開來。臣以為,民間雜記多數是作者奇思妙想添油加醋下的故事,既做不得真更不能當證據,若是以此為據來認定娘娘乃前朝餘孽,實在可笑至極。”
“這麽說來,此事乃是頑童無意為之了?”皇帝目光如炬,若有所思問道。
“陛下!”大理寺卿劉明武出列。
“臣也有本啟奏…”
“說。”
“雖說這謠言一開始由頑童之間的嬉鬧引發,但臣始終覺得此事件的發展實在過於迅速。於是便派人四處巡查,若遇當街散布者便請去大理寺問詢…”劉明武對待散播者並沒有用施力威懾,反而是命巡防的官兵好生將人請去配合調查。起初那些百姓十分驚懼,唯恐禍事累己,被請去途中基本癱軟如泥。但自大理寺走了一圈,又完好無損的出來之後。才真的相信了朝廷真的是請百姓配合調查,而非以刑具逼招。有幾個進過大理寺的百姓竟將此當做炫耀的資本到處宣揚,說朝廷仁德,請百姓配合查案,不僅不會施以棍棒反而態度十分恭敬。連四品大員都親自出麵接見等等,一副因禍得福的樣子。世人好攀比,此後數天裏居然還有人主動上大理寺說要配合朝廷,實在令人哭笑不得。但劉明武並未不當回事,反而單獨安排了一間屋子供主動提出問題的老百姓做口述室。一開始也都是些我聽他說,他又聽她說,她再聽誰誰說的無用之言。直到有了西街菜販子吳有財的檢舉,這才令事件有了轉機。那吳有財是西街的菜販子。在西街擺攤賣菜的同時,也給西街部分酒館和有家底的人家送菜。他說西街自去年冬天搬來一家五口人,那家人買的是之前賣香燭、蠟紙、冥幣等祭祀品的紙紮店。原主人因著家中突發變故這才將紙紮店轉賣,一家老小回了舊籍。那家人將店鋪盤下來之後,並未重新開門做營生,而是終日閉門閉戶地縮在後院之中,猶如烏龜一般。偶爾得見一個老奴打扮的老頭灑洗門庭,極少見新戶主出門。吳有財在是土生土長的老西街人,對西街內的家長裏短,鄰裏關係自然了如指掌。忽然出現了這麽一家子,猶如平靜的湖麵投入了一顆石子,自然是引起了他的注意。見那家人搬到此地許久,門市不開,閉門不出更是格外八卦。於是乎,腦海中生出的‘我也想想讓朝廷大官接見一番的想法’,便急匆匆跑來檢舉了。錄事官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他說那家主人一年多來幾乎沒出過門這才重視起來。他不動聲色地記錄下吳有財稟報的情況,然後交給了劉明武。身為大理寺卿對這種事情格外敏感,他當機立斷捉拿這一家人。於當夜與千牛衛中郎將陳漢一同,帶兵包圍了之前的紙紮店,官兵們衝進店鋪後院時,卻晚了一步,這戶人家早已人去樓空。劉明武派人在店內翻磚揭瓦一絲不漏地搜查,終於在後院柿子樹下挖出了一隻木盒。盒中獨獨放了一卷畫。劉明武、陳漢將畫帶回大理寺打開後,待看清畫中內容時,皆驚駭的瞪大了雙眼。顧不得夜深,連夜親自上門請了宋聞清宋大學士來鑒別。無數次對比驗證後,已到了第二日寅時。由於離上早朝不遠,他們來不及通知泰親王和榮親王,便急匆匆往皇宮趕。與此同時,追查那戶人的官兵也在離京碼頭上捉到了還未來得及逃離的那戶人家中的老奴。事關重大,劉明武與中郎將陳漢商量,由陳漢親自關押看管這個老奴。自己則先去稟告皇上。
“陛下,畫臣已帶來,人站在在大理寺由陳中郎將看管。”說完,內侍監便把那幅查找到的畫呈給皇帝。
三皇子見狀,嘴角不可查的勾了勾,陰唯康、陰柏君等人麵色平靜自然地等著懷仁帝查看後的結果。
“混賬!”懷仁帝看著手中畫卷忽然麵色突變,猛地把畫扔到地上,那畫就像被丟棄的垃圾一樣。
“陰愛卿,你來看看這幅畫!”皇帝陰沉著臉叫道。
被點名的陰唯康向懷仁帝作了一禮,而後小心翼翼地將畫撿起。
然而,從他的視線對上畫卷內容時起,原本探究的眼神就猛地一變。再往下看神色更是變得愈加驚恐,待看到畫卷最下方時,甚至連捏畫軸的手指都開始顫抖起來,那模樣仿佛見了鬼怪一般。他不敢再看,快速將畫卷對合,仿佛那畫中有妖魔就要從中撲麵而出一般。“陛下、這、這…”他麵露不安,眼神帶著不確定地看向懷仁帝。
“泰親王叔,你也去看看。”皇帝並未對他作出任何回應。依舊麵無表情地再次傳諭。
泰親王眼見皇帝與陰尚書都因兩幅畫怒的怒,驚的驚,心中早已好奇不已。一得禦令之後立馬穩步上前,此時的泰親王腿不疼,耳也不背了,那矯健的步伐好似年輕了十歲。
“讓本王看看,究竟是什麽東西讓陛下如此震怒。”說著毫不客氣的從陰尚書手裏一把奪過他還沒來得及奉上的畫卷。
“哎喲!”老泰親王才打開畫掃了兩眼,立刻大叫一聲,接著,他仿佛看到了什麽髒東西一般,將頭快速轉到一邊,一手提著畫另一隻手捂住了雙眼。
榮親王見泰親王作出這等動作,性情急躁的他不等皇帝點名,立即叫道:“王舅,您眼睛怎麽啦?”口氣好似十分擔憂一般,然後三步並作兩步,走到泰親王麵前,但他並沒有去看泰親王到底有何不適,反而雙眼緊緊盯著泰親王手中的畫。
“嗯?”看清畫的內容之後,榮親王並沒像之前三人一樣大驚失色。反而十分嫌棄地皺起了眉頭,“此等穢物怎敢上呈於陛下?就不怕汙了聖上的龍眼?”
“王爺別光看畫啊,上麵有字。”榮親王的關注點實在與眾不同。陰唯康不得不出聲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