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陰尚書的提醒,榮親王這才將目光移至畫卷右下角。
“靜女其姝,靜女其孌…平治年.元寅?這是什麽玩意兒?不就是作畫者提的字麽?大驚小怪!”榮親王斜視陰尚書語氣鄙夷道。
“王爺,您再看看那印簽…”陰尚書也不跟他計較,依舊不急不緩提示著。
榮親王拉回視線,目光重新回到畫上。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印章上”四字為一列,共兩列八個字的內容,看得他皺起了眉頭。
“哎,王叔,您來瞧瞧這印簽…”榮親王忙將那畫卷舉高一些,湊到泰親王麵前。
泰親王一看,這還了得!之前還說自己老眼昏花的他,立刻雙目清明,炯炯有神地看向榮親王高聲說道:“誰人敢將自己的印章刻上這樣的字眼!他好大的膽子!”然後目光一轉,又看向懷仁帝“陛下!此人謀逆之心昭然若揭啊陛下…”
泰親王一時麵色慍怒,鷹眉隼目圓睜。
一旁的陰尚書對於這叔侄倆的愚蠢簡直不忍直視。
相比泰親王激烈的情緒,懷仁帝此時眼簾微垂,看不出再想些什麽。
“聽說昨夜宋大學士也在大理寺?那宋愛卿,你來為各位說說,此畫上的印簽出處來曆,究竟是真是假。”
才至不惑之年的大學士宋聞清,江南揚水人士,出身世代耕讀世家,族中子孫裏出過不少進士舉人,但數代以來再無更高建樹。直到宋聞清接連在鄉試、會試連奪第一,又於泰安七十六年再得魁首,殿試中因其對大衍未來國情走向,民生及各項製度的整合的獨到的見解,與剛登基為皇的懷仁帝不謀而合。且他本身的才幹、學識、見地皆出眾,因此再被懷仁帝欽點為當年的狀元,這位三元及第的新科狀元匍一出世,立即引起了巨大轟動,要知道,他可是百年以來也是本朝建國以來,僅此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啊!可見其才華之出眾!一時間,宋聞清風頭無兩,平民學子、名門望族或是朝中官員慕名結交的多不勝數。更有榜下捉婿者,親自上門拿著家中未出閣閨秀的畫像來提親此事不勝枚舉。但他雖才華橫溢,但性情謹慎,為人低調樸實。對此情景他都泰然處之,或是一一婉拒,隻說想一心研究學問。之後順利進入翰林院做了從五品侍講學士。宋聞清的出身,在氏族大家中算是平凡的。但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見解獨到,如同一把利劈開出了一條了通往高處的道路。他的低調樸實,但卻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在這之前,有人對他此舉心生不滿,認為他恃才傲物,不識抬舉。但隨著懷仁帝這從五品的官職一賜下來,旁人再不敢多言語。要知道侍講學士可是專門為皇帝講經解史,草擬文件的身邊人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懷仁帝特意培養的人才。而直到他親自攜重禮到太傅府謝師,人們才知道,他原來是魏太傅的關門學子。因著這兩件事,再也無人敢當年對他言語不敬了。十來年後,他憑著自身學識本事一路官至正二品大學士。如無意外,首席大學士非其莫屬。
宋大學士聽到陛下點名,趕緊撫了撫身上的官袍上前,先是請罪道:“回陛下,應大理寺卿劉大人與千牛衛陳漢陳大人相請,臣昨夜是去了趟大理寺,並滯留至酉時早朝前,因時間匆忙,臣衣衫略微不整,有損天顏,還請陛下恕罪。”
眾人聞言,不少人暗中朝他身上瞄去,見他素來清爽整潔的官袍確實褶皺明顯袍領稍斜,可見所言非虛,這才撤回探究的目光。
“嗯。”皇帝朝他微抬下巴。基本每日都陪伴在皇帝身旁的宋大人立刻明白了陛下這是不追究,逐放下心來,輕輕疏了下嗓子,開口道:“陛下,臣連夜翻查對比,先不說這畫中人的身份,隻說這印章,乃是前朝玉璽之印。畫像及字跡皆出自前朝哀帝周元寅之手。”
“宋愛卿確定?”皇帝低沉的聲音自龍椅上落下。
“臣以項上人頭擔保,絕不敢對比下妄言。”宋聞清跪下高喊。
“這…怎會出現前朝哀帝手跡?”
“李大人可有耳聞?”
“究竟是真是假?”
“畫中人到底是何人…”
隨著宋大學士發言,朝堂上一時間議論聲、質疑聲四起,還有人大膽的扭頭看向那幅畫想要一探究竟,仿佛那畫中有什麽天大的秘密。
“那畫中人呢?到底暴君畫的是誰?”榮親王一聽這幅露骨至極的敗興之作是前朝暴君畫的時,忍不住嫌棄又驚詫不已。
“王爺,上麵其實已經講明了此女之小字。靜女其其姝,靜女其孌。這名女子應該字靜姝。而小字中有靜姝二字,且又在前朝極富美名的…”說出靜姝二字時,陰尚書看向了懷仁帝,而原本喧鬧的朝堂安靜了幾分,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接下來的話他沒再繼續。
“…靜姝?”
“美名?”
“唉呀…我想起來了!”
“常大人,你想起什麽來了。說呀?”
“到底是誰?”
…
“陰大人早就知道這是哀帝遺作了?”榮親王不理旁人議論,將頭歪向陰尚書再次看著他問道。
“是,臣早已看出來了。”陰尚書四平八穩回答。
“既然陰大人早就看出作者是誰,為何不早說,非得等陛下發話才講?如此顯得陰大人你學識淵博高人一等麽?顯擺個什麽勁?嘁!”
陰尚書聞言,頓時臉都黑了。奈何即便自己已官至二品,身為無數人敬畏的朝中大臣,也不好在明麵上與這位皇親國戚抗衡計較。是他錯了,他應該直接指出問題才是。
“是臣疏忽了,請王爺恕罪。”為了不與這個無賴再有更多言語的糾纏,他不得不咬緊後牙槽請罪道。
“哼!”
得來的卻是榮親王不以為然的蔑視。
陰尚書官袖下的拳頭不能再緊。
而百官見連吏部尚書都開口確定了,猜疑聲更甚。唯有少數幾位老神在在地呆在原地,既不出聲,也沒有動作。仿佛正在等待什麽。
“有知道的就站出來說一說,這畫中名叫靜姝的女子,究竟是誰?”皇帝帶著威壓的金口玉言再次響起。
常必思暗暗與陰柏君對視一眼,得到對方的示意後,立馬挺起胸膛站出來說道:“陛下,據臣所知,在前朝小字靜姝,又有傾城之貌且極富盛名的,就隻有已逝的誥命夫人先令國太了…”
“常大人是說,畫中這個妖豔低俗,搔首弄姿得不堪入目的女子是令國太?”這時,許久沒說話的榮親王用罕見低沉的嗓音看向常必思問道,那嗓音裏無端的壓迫感讓常必雞皮疙瘩瞬間起滿了全身,毛骨悚然之感隨之而來。他兩條手臂不由自主向內微微夾緊。
“是的。想必在場的部分大人,也曾耳聞過先國太的風姿。”常必思咽了咽口水,繼續大膽開口。
“靜女其姝,靜女其孌…平治年.元寅?這是什麽玩意兒?不就是作畫者提的字麽?大驚小怪!”榮親王斜視陰尚書語氣鄙夷道。
“王爺,您再看看那印簽…”陰尚書也不跟他計較,依舊不急不緩提示著。
榮親王拉回視線,目光重新回到畫上。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印章上”四字為一列,共兩列八個字的內容,看得他皺起了眉頭。
“哎,王叔,您來瞧瞧這印簽…”榮親王忙將那畫卷舉高一些,湊到泰親王麵前。
泰親王一看,這還了得!之前還說自己老眼昏花的他,立刻雙目清明,炯炯有神地看向榮親王高聲說道:“誰人敢將自己的印章刻上這樣的字眼!他好大的膽子!”然後目光一轉,又看向懷仁帝“陛下!此人謀逆之心昭然若揭啊陛下…”
泰親王一時麵色慍怒,鷹眉隼目圓睜。
一旁的陰尚書對於這叔侄倆的愚蠢簡直不忍直視。
相比泰親王激烈的情緒,懷仁帝此時眼簾微垂,看不出再想些什麽。
“聽說昨夜宋大學士也在大理寺?那宋愛卿,你來為各位說說,此畫上的印簽出處來曆,究竟是真是假。”
才至不惑之年的大學士宋聞清,江南揚水人士,出身世代耕讀世家,族中子孫裏出過不少進士舉人,但數代以來再無更高建樹。直到宋聞清接連在鄉試、會試連奪第一,又於泰安七十六年再得魁首,殿試中因其對大衍未來國情走向,民生及各項製度的整合的獨到的見解,與剛登基為皇的懷仁帝不謀而合。且他本身的才幹、學識、見地皆出眾,因此再被懷仁帝欽點為當年的狀元,這位三元及第的新科狀元匍一出世,立即引起了巨大轟動,要知道,他可是百年以來也是本朝建國以來,僅此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啊!可見其才華之出眾!一時間,宋聞清風頭無兩,平民學子、名門望族或是朝中官員慕名結交的多不勝數。更有榜下捉婿者,親自上門拿著家中未出閣閨秀的畫像來提親此事不勝枚舉。但他雖才華橫溢,但性情謹慎,為人低調樸實。對此情景他都泰然處之,或是一一婉拒,隻說想一心研究學問。之後順利進入翰林院做了從五品侍講學士。宋聞清的出身,在氏族大家中算是平凡的。但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見解獨到,如同一把利劈開出了一條了通往高處的道路。他的低調樸實,但卻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在這之前,有人對他此舉心生不滿,認為他恃才傲物,不識抬舉。但隨著懷仁帝這從五品的官職一賜下來,旁人再不敢多言語。要知道侍講學士可是專門為皇帝講經解史,草擬文件的身邊人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懷仁帝特意培養的人才。而直到他親自攜重禮到太傅府謝師,人們才知道,他原來是魏太傅的關門學子。因著這兩件事,再也無人敢當年對他言語不敬了。十來年後,他憑著自身學識本事一路官至正二品大學士。如無意外,首席大學士非其莫屬。
宋大學士聽到陛下點名,趕緊撫了撫身上的官袍上前,先是請罪道:“回陛下,應大理寺卿劉大人與千牛衛陳漢陳大人相請,臣昨夜是去了趟大理寺,並滯留至酉時早朝前,因時間匆忙,臣衣衫略微不整,有損天顏,還請陛下恕罪。”
眾人聞言,不少人暗中朝他身上瞄去,見他素來清爽整潔的官袍確實褶皺明顯袍領稍斜,可見所言非虛,這才撤回探究的目光。
“嗯。”皇帝朝他微抬下巴。基本每日都陪伴在皇帝身旁的宋大人立刻明白了陛下這是不追究,逐放下心來,輕輕疏了下嗓子,開口道:“陛下,臣連夜翻查對比,先不說這畫中人的身份,隻說這印章,乃是前朝玉璽之印。畫像及字跡皆出自前朝哀帝周元寅之手。”
“宋愛卿確定?”皇帝低沉的聲音自龍椅上落下。
“臣以項上人頭擔保,絕不敢對比下妄言。”宋聞清跪下高喊。
“這…怎會出現前朝哀帝手跡?”
“李大人可有耳聞?”
“究竟是真是假?”
“畫中人到底是何人…”
隨著宋大學士發言,朝堂上一時間議論聲、質疑聲四起,還有人大膽的扭頭看向那幅畫想要一探究竟,仿佛那畫中有什麽天大的秘密。
“那畫中人呢?到底暴君畫的是誰?”榮親王一聽這幅露骨至極的敗興之作是前朝暴君畫的時,忍不住嫌棄又驚詫不已。
“王爺,上麵其實已經講明了此女之小字。靜女其其姝,靜女其孌。這名女子應該字靜姝。而小字中有靜姝二字,且又在前朝極富美名的…”說出靜姝二字時,陰尚書看向了懷仁帝,而原本喧鬧的朝堂安靜了幾分,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接下來的話他沒再繼續。
“…靜姝?”
“美名?”
“唉呀…我想起來了!”
“常大人,你想起什麽來了。說呀?”
“到底是誰?”
…
“陰大人早就知道這是哀帝遺作了?”榮親王不理旁人議論,將頭歪向陰尚書再次看著他問道。
“是,臣早已看出來了。”陰尚書四平八穩回答。
“既然陰大人早就看出作者是誰,為何不早說,非得等陛下發話才講?如此顯得陰大人你學識淵博高人一等麽?顯擺個什麽勁?嘁!”
陰尚書聞言,頓時臉都黑了。奈何即便自己已官至二品,身為無數人敬畏的朝中大臣,也不好在明麵上與這位皇親國戚抗衡計較。是他錯了,他應該直接指出問題才是。
“是臣疏忽了,請王爺恕罪。”為了不與這個無賴再有更多言語的糾纏,他不得不咬緊後牙槽請罪道。
“哼!”
得來的卻是榮親王不以為然的蔑視。
陰尚書官袖下的拳頭不能再緊。
而百官見連吏部尚書都開口確定了,猜疑聲更甚。唯有少數幾位老神在在地呆在原地,既不出聲,也沒有動作。仿佛正在等待什麽。
“有知道的就站出來說一說,這畫中名叫靜姝的女子,究竟是誰?”皇帝帶著威壓的金口玉言再次響起。
常必思暗暗與陰柏君對視一眼,得到對方的示意後,立馬挺起胸膛站出來說道:“陛下,據臣所知,在前朝小字靜姝,又有傾城之貌且極富盛名的,就隻有已逝的誥命夫人先令國太了…”
“常大人是說,畫中這個妖豔低俗,搔首弄姿得不堪入目的女子是令國太?”這時,許久沒說話的榮親王用罕見低沉的嗓音看向常必思問道,那嗓音裏無端的壓迫感讓常必雞皮疙瘩瞬間起滿了全身,毛骨悚然之感隨之而來。他兩條手臂不由自主向內微微夾緊。
“是的。想必在場的部分大人,也曾耳聞過先國太的風姿。”常必思咽了咽口水,繼續大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