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孤獨藝術家鄒叔
失業辦老年大學,我成叔姨心頭愛 作者:其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大爺緊張地吞口水:“你不會是電視上特別有錢,藏品成百上千,有時候還會自己出錢把流失海外的古董從拍賣會上帶回來,捐給國家博物館的頂級收藏家吧?大佬竟然在我身邊?”
“我家裏的博物館藏品都不是買來的,我也不是收藏家,你們太誇張了。”鄒叔搖搖頭,從帆布包裏掏出手機。
“我給你們找張圖片,你們一看就知道了。”
“哎呦,照片在哪兒?我怎麽找不了,我記得我存了好多張,怎麽一張也找不到了。”
“我記得上個月剛拍過幾張,照片太多了不好找。”
眾人期待地看向鄒叔,難得安靜地等待著,五分鍾後鄒叔還沒找到想找的照片。
“你沒上過手機課吧,今天我教你一招,立馬能找到你要的照片。”等著急的周大爺一把奪過鄒叔的手機。
在相冊裏點了搜索選頂,在搜索到裏輸入了12月,很快就檢索出了從月末到月初的所有照片。
“厲害了,老周。沒想到你還會這種操作。”大爺們非常捧場地發出驚呼聲,由衷讚歎。
“一般一般,剛好李老師講過,我回去研究了我的手機,你的跟我的是同一個牌子,我順手就幫你弄了。”周大爺眉毛都快翹上天了。
於老師再一次感歎叔叔阿姨們的拍照熱情,鄒叔手機裏不止有各種風景照,還有同一個角度的自拍照數十張,一邊翻,一邊興致勃勃地跟他們分享。
終於,鄒叔翻到了他要找的照片。
“你們看,這是博物館之前的樣子,現在準備升級一下,裏頭亂糟糟的,就沒拍過照片了。”
五個大爺加上於老師,齊齊湊到小小的手機屏幕麵前,瞪大了雙眼。
照片裏的小院子裏有樹有草,布置的很漂亮。
院子裏有姿態各異的石像、木雕、還有紙糊的鐵架子。
雖然不是大爺們想象中放在玻璃罩裏保護起來的瓶或罐,他們依然秉承著門外漢不亂指點的原則,指著其中一隻看不清形態的石頭非常真誠地問鄒叔:
“這東西看起來有點年代了,它是商周的嗎?”
“它不是上周的,是上個月的。”
鄒叔十分真誠地回答。
“這些都是我做的。”
教室裏的眾人互相對視一眼,“搞了半天,你真是藝術家。”
鄒叔握緊的手鬆了一瞬。
他賭對了,王大爺他們都是善良的人。
他們評價他是藝術家。
有人卻在背後說他“精神不太正常”。
有時候連鄒叔自己也覺得他的腦子變遲鈍了,但心還是能感知到那些不加掩示的惡意。
他不是收藏家,是創造者,他一直這樣評價自己,他沒錯不懂鑒賞,他隻有滿腔創作的激情。
他的“博物館”長年開放,不收門票,雖然來的人沒幾個,但是他還是很開心,變身“導遊”親自招呼他們,給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他無兒無女,妻子去世,與他相伴的隻有一條老黃狗。
有人說他瘋,有人說他癡,把一堆木頭石頭、鋼筋混凝土說成藝術。
他從來不去理會,這是他生存的信念之柱,若是停了,他怕是也要倒下了。
他決定把自己的理智“溺死”在追求半生的藝術裏,不再花時間去思考雕刻和藝術之外的問題,不再去聽去想別人的評價。
還好他遇見的有足夠好的人,時常來看他的鄰居,老年大學的同學、老師,讓他不至於與社會斷聯。
博物館因為要修繕,暫時關門了。
鄒叔這會兒還沒有料想到,裝修之後重新開門的博物館會引來很多慕名而來的人,還有記者會給他寫一篇專訪。
……
另一邊,林晴嵐等來了法院對許棉房子的判決。
房主是英姨,這一點毋庸置疑,房產證是有力證明。
就算是兒子也不能侵占老人的房子。
法院判決下來了,他們一家三口不僅要馬上搬出去,還要補償英姨贍養費。
更大快人心的消息是,許父上個月參與進了一場詐騙案中,是新鮮出爐的逃犯,躲不過法律的製裁。
後媽帶著熊孩子火速回了老家,她用她兒子是英姨的唯一的孫子威脅英姨給他們錢,英姨想也沒想就拒絕了,門都沒給他們開。
兒子都不想要了,還孫子呢。
她以後隻有許棉一個親人。
許棉留給奶奶的房子終於回到了英姨手裏。
英姨自從知道許棉買的房子,房產證上是自己的名字之後,一直在哭許棉真是個傻姑娘。
林晴嵐能理解許棉的想法,因為奶奶給的愛是她唯一感受過的溫暖,她堅定地想把自己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奶奶。
把房子一家三口的生活痕跡徹底清除後,英姨準備搬回了家裏。
謝姨不舍地握著她的手:“你住這裏不是也挺好的,我們互相有個照應,幹嘛非要搬走。”
“這裏住著確實很好,但是我還是想回家住。”英姨看著遠方的飛鳥,喃喃:“我要回去守著,我不在,小棉回來找不到家會難過的。”
“在這裏和大家一起生活的這些天很開心,我會經常回來看大家的。”
林晴嵐的相機記錄下英姨和大家擁抱的畫麵。
又給英姨在收拾回原樣的房子裏拍下了新的照片。
和之前的照片一起放進小盒子裏。
“還有這張,也放進去。”
英姨叫住她,把手裏的照片放在了最上方,是林晴嵐和英姨的合照。
這些照片連帶著手寫信一起放進了“雜貨鋪”的格子上。
林晴嵐握著用紙包好的種子,感受到紮實的重量。
紙包上詳細標注了名稱、種植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種子粒粒飽滿,經過了精心培育和仔細挑選。
仿佛看見穿著粗布衣的許棉在另一個時空,一邊準備著自己能拿出的最好最有用的東西來交換,一邊期待著她的心願能實現。
林晴嵐對著空無一物的置物架低語:
“許棉,要過臘八節了,過了臘八就是年,希望你能早日回家,你的奶奶在家裏等你。”
“我家裏的博物館藏品都不是買來的,我也不是收藏家,你們太誇張了。”鄒叔搖搖頭,從帆布包裏掏出手機。
“我給你們找張圖片,你們一看就知道了。”
“哎呦,照片在哪兒?我怎麽找不了,我記得我存了好多張,怎麽一張也找不到了。”
“我記得上個月剛拍過幾張,照片太多了不好找。”
眾人期待地看向鄒叔,難得安靜地等待著,五分鍾後鄒叔還沒找到想找的照片。
“你沒上過手機課吧,今天我教你一招,立馬能找到你要的照片。”等著急的周大爺一把奪過鄒叔的手機。
在相冊裏點了搜索選頂,在搜索到裏輸入了12月,很快就檢索出了從月末到月初的所有照片。
“厲害了,老周。沒想到你還會這種操作。”大爺們非常捧場地發出驚呼聲,由衷讚歎。
“一般一般,剛好李老師講過,我回去研究了我的手機,你的跟我的是同一個牌子,我順手就幫你弄了。”周大爺眉毛都快翹上天了。
於老師再一次感歎叔叔阿姨們的拍照熱情,鄒叔手機裏不止有各種風景照,還有同一個角度的自拍照數十張,一邊翻,一邊興致勃勃地跟他們分享。
終於,鄒叔翻到了他要找的照片。
“你們看,這是博物館之前的樣子,現在準備升級一下,裏頭亂糟糟的,就沒拍過照片了。”
五個大爺加上於老師,齊齊湊到小小的手機屏幕麵前,瞪大了雙眼。
照片裏的小院子裏有樹有草,布置的很漂亮。
院子裏有姿態各異的石像、木雕、還有紙糊的鐵架子。
雖然不是大爺們想象中放在玻璃罩裏保護起來的瓶或罐,他們依然秉承著門外漢不亂指點的原則,指著其中一隻看不清形態的石頭非常真誠地問鄒叔:
“這東西看起來有點年代了,它是商周的嗎?”
“它不是上周的,是上個月的。”
鄒叔十分真誠地回答。
“這些都是我做的。”
教室裏的眾人互相對視一眼,“搞了半天,你真是藝術家。”
鄒叔握緊的手鬆了一瞬。
他賭對了,王大爺他們都是善良的人。
他們評價他是藝術家。
有人卻在背後說他“精神不太正常”。
有時候連鄒叔自己也覺得他的腦子變遲鈍了,但心還是能感知到那些不加掩示的惡意。
他不是收藏家,是創造者,他一直這樣評價自己,他沒錯不懂鑒賞,他隻有滿腔創作的激情。
他的“博物館”長年開放,不收門票,雖然來的人沒幾個,但是他還是很開心,變身“導遊”親自招呼他們,給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他無兒無女,妻子去世,與他相伴的隻有一條老黃狗。
有人說他瘋,有人說他癡,把一堆木頭石頭、鋼筋混凝土說成藝術。
他從來不去理會,這是他生存的信念之柱,若是停了,他怕是也要倒下了。
他決定把自己的理智“溺死”在追求半生的藝術裏,不再花時間去思考雕刻和藝術之外的問題,不再去聽去想別人的評價。
還好他遇見的有足夠好的人,時常來看他的鄰居,老年大學的同學、老師,讓他不至於與社會斷聯。
博物館因為要修繕,暫時關門了。
鄒叔這會兒還沒有料想到,裝修之後重新開門的博物館會引來很多慕名而來的人,還有記者會給他寫一篇專訪。
……
另一邊,林晴嵐等來了法院對許棉房子的判決。
房主是英姨,這一點毋庸置疑,房產證是有力證明。
就算是兒子也不能侵占老人的房子。
法院判決下來了,他們一家三口不僅要馬上搬出去,還要補償英姨贍養費。
更大快人心的消息是,許父上個月參與進了一場詐騙案中,是新鮮出爐的逃犯,躲不過法律的製裁。
後媽帶著熊孩子火速回了老家,她用她兒子是英姨的唯一的孫子威脅英姨給他們錢,英姨想也沒想就拒絕了,門都沒給他們開。
兒子都不想要了,還孫子呢。
她以後隻有許棉一個親人。
許棉留給奶奶的房子終於回到了英姨手裏。
英姨自從知道許棉買的房子,房產證上是自己的名字之後,一直在哭許棉真是個傻姑娘。
林晴嵐能理解許棉的想法,因為奶奶給的愛是她唯一感受過的溫暖,她堅定地想把自己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奶奶。
把房子一家三口的生活痕跡徹底清除後,英姨準備搬回了家裏。
謝姨不舍地握著她的手:“你住這裏不是也挺好的,我們互相有個照應,幹嘛非要搬走。”
“這裏住著確實很好,但是我還是想回家住。”英姨看著遠方的飛鳥,喃喃:“我要回去守著,我不在,小棉回來找不到家會難過的。”
“在這裏和大家一起生活的這些天很開心,我會經常回來看大家的。”
林晴嵐的相機記錄下英姨和大家擁抱的畫麵。
又給英姨在收拾回原樣的房子裏拍下了新的照片。
和之前的照片一起放進小盒子裏。
“還有這張,也放進去。”
英姨叫住她,把手裏的照片放在了最上方,是林晴嵐和英姨的合照。
這些照片連帶著手寫信一起放進了“雜貨鋪”的格子上。
林晴嵐握著用紙包好的種子,感受到紮實的重量。
紙包上詳細標注了名稱、種植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種子粒粒飽滿,經過了精心培育和仔細挑選。
仿佛看見穿著粗布衣的許棉在另一個時空,一邊準備著自己能拿出的最好最有用的東西來交換,一邊期待著她的心願能實現。
林晴嵐對著空無一物的置物架低語:
“許棉,要過臘八節了,過了臘八就是年,希望你能早日回家,你的奶奶在家裏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