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啥,國庫有兩億白銀!百官要銀子!
大明:五年狗縣令,震驚朱屠夫 作者:大江大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7章啥,國庫有兩億白銀!百官要銀子!
李善長乃至淮西一脈,顯然已經蠢蠢欲動想要對宋隱一派出手。
“皇上,魏國公徐達與宋隱,明目張膽將蒙元人放入山海關之中,而且還讓他們在山海關經商,這是要置北境於死地!是要攪亂大明邊境安全啊!”
“懇請皇上決斷!”
李善長看到朱元璋沒有回應,便直接出言。
他就是想讓朱元璋有所表示!
隻要朱元璋做出決斷,那麽一切事情就會水到渠成!可是聽到李善長這話,文武百官卻沒有一個人感到吃驚。
事實上,現在朝廷六部官員,特別是戶部,對宋隱沒有任何意見。
而朱元璋呢?
李善長看起來咄咄逼人,但朱元璋卻全然不放在心上,甚至直截了當開口。
“這事朕自會處理。”
一句雲淡風輕的回複,將李善長咄咄逼人之勢擋了回去,即便是他想尋找理由再問,也是無言以對。
倒是戶部尚書趙昌,及時插了一嘴。
“皇上,臣還有事情稟報。”
“我大明庫爭充實,國力強盛,也是時候可以著手治國了。”
趙昌這麽一說,滿朝文武頓時議論紛紛,徹底無視了李善長。
這讓李善長非常不滿!
他心裏清楚,現在文武百官,對淮西集團再沒有之前的諂媚。
或許,他們早投靠了宋隱。
不然,如此危害邊關大事,怎麽可能這麽輕鬆帶過?
此時此刻,所有大臣目光全都聚集在趙昌身上,庫銀充足,豈不是說如今的大明,已經富得流油了?
“皇上,現今庫銀充足,總要花點吧。”
“否則一直留著,臣三天兩頭就得清點一次,實在是太辛苦了,懇請皇上多多體恤下官啊!”
趙昌此言一出,朱元璋眼角直抽。
好家夥,雖說讓李善長的話題無法再繼續,也未免太囂張了吧?
相識的人知道你是戶部尚書。
不知道還以為你有取之不竭的金礦。
趙昌此言,讓大臣們無不驚得目瞪口呆。
大家都知道,朝廷不久前才撥了兩千萬兩白銀給北增,怎麽國庫那麽快就充裕了?
大明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富裕了?
竟然到了要在早朝時商量如何花銀子地步了嗎?
這尼瑪是什麽情況?
幻聽了?
百官麵麵相覷,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朱元璋同樣是一臉不可思議。
他從未想過,大明國庫會充足到如此地步,連趙昌都這麽囂張。“現在國庫存有多少銀兩?”
朱元璋有些奇怪,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財富?
畢竟,幾百萬也可以說是充足,幾千萬也能說充足,對於現在大明經濟情況來說,都算正常。
“回皇上,咱大明國庫剛剛突破兩億兩大關!”
噝!
趙昌話音未落,朝堂上傳出一陣抽氣聲。
隨後,一片死寂。
朱元璋騰地站了起來,目瞪口呆的盯著趙昌!
他沒聽錯吧!
兩個億?!
我去,大明朝何時如此財大氣粗了!不,這哪是財大氣粗?
根本就是一夜暴富啊!
就連一直冷眼旁觀的李善長,也被這個消息驚得呆若木雞!
不過,這驚天消息反而讓李善長更加鐵了心,要盡快將宋隱一脈連根拔起!
“為何會有如此之多庫銀?”
朱元璋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震驚之餘,更多的是疑惑,國庫裏哪來如此多的白銀?
畢竟這可是一筆巨款啊!
趙昌連忙稟告,“皇上,洪武十三年之前,福州府繳的各種名目銀子都存著未使用,那些銀子都是宋隱在福建在位期間留存下來的。”
“宋隱身為福建布政使時,福建僅是洪武十四年這整年,上繳銀兩就高達一億五千兩!”
“這裏麵,個人所得稅五千兩,土地出讓金六千萬兩,進出口稅足有七千萬兩,再加上各州府的賦稅也逐年增長……”
趙昌如此解釋,全明白了。
言下之意,現在大明國庫,幾乎全是宋隱一人的貢獻!
如果沒有他,福建又怎會是大明錢袋?
更不可能有這麽多銀子。
宋隱雖然已經離開福建,可他在福建時執行的政策,那些支持他官員都很好地貫徹下來,所以福建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現在有了這筆巨款,豈不是應該重點支持其他州府呢?
一念及此,文武百官都興奮的爭先恐後要錢。
“兵部請求支援五千萬!”
“滾開!刑部新開發了許多刑具,懇請撥款四千萬作為研究經費。”
“禮部要三千萬!”
……
各部官員紛紛開口,將趙昌圍得嚴嚴實實,都迫不及待想要得到銀兩,充裕自己部門。
畢竟,這些年各部門,甚至是朝廷各機構,日子都過得很艱難,大家都在節衣縮食。
除了福建,還有哪個行省能夠比他們更好?
各州府都指望獲得朝廷撥款。
看著滿朝文武都在爭先恐後地要銀子,朱元璋嘴角一抽再抽。
這些錢怎麽看都不像是他們的吧?
搶啥搶?
“都給朕閉嘴!”
“看看你們這窮鬼樣!都沒見過銀子嗎?”不過,有一說一,我堂堂一國之君,也從未見過如此多白銀!
“現在就算把銀子給到你們部門,你們人手夠嗎?急什麽?”
受胡惟庸一案牽連,殺了許多官員。
就算有再多銀子,也沒有足夠人力做事。
所以,朱元璋暗下決定。
“各部門先回去擬出需要經費的事務,並且,朕決定,重新設立科考!招納賢良之士!”
聽到朱元璋這話,滿朝文武先是一愣,隨即狂喜。
科舉?
重開科舉,可不是小事!
開恩科,便是天下學子的福氣,給了學子出人頭地的機會!
簡直人人拍手稱快!朱元璋開恩科,意圖不止於此,而是想要將大明各處職位缺額給補上。
胡惟庸一案,牽扯了許多官員被殺,職位緊缺。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許久,但大明各州府的運轉仍然十分困難。
文武百官驚愕過後,都欣喜若狂!
剛才朱元璋的話,他們可是聽得一清二楚!
讓他們先做預算,再加上要開科考,分明就是答應他們有機會從戶部領銀子了!
李善長乃至淮西一脈,顯然已經蠢蠢欲動想要對宋隱一派出手。
“皇上,魏國公徐達與宋隱,明目張膽將蒙元人放入山海關之中,而且還讓他們在山海關經商,這是要置北境於死地!是要攪亂大明邊境安全啊!”
“懇請皇上決斷!”
李善長看到朱元璋沒有回應,便直接出言。
他就是想讓朱元璋有所表示!
隻要朱元璋做出決斷,那麽一切事情就會水到渠成!可是聽到李善長這話,文武百官卻沒有一個人感到吃驚。
事實上,現在朝廷六部官員,特別是戶部,對宋隱沒有任何意見。
而朱元璋呢?
李善長看起來咄咄逼人,但朱元璋卻全然不放在心上,甚至直截了當開口。
“這事朕自會處理。”
一句雲淡風輕的回複,將李善長咄咄逼人之勢擋了回去,即便是他想尋找理由再問,也是無言以對。
倒是戶部尚書趙昌,及時插了一嘴。
“皇上,臣還有事情稟報。”
“我大明庫爭充實,國力強盛,也是時候可以著手治國了。”
趙昌這麽一說,滿朝文武頓時議論紛紛,徹底無視了李善長。
這讓李善長非常不滿!
他心裏清楚,現在文武百官,對淮西集團再沒有之前的諂媚。
或許,他們早投靠了宋隱。
不然,如此危害邊關大事,怎麽可能這麽輕鬆帶過?
此時此刻,所有大臣目光全都聚集在趙昌身上,庫銀充足,豈不是說如今的大明,已經富得流油了?
“皇上,現今庫銀充足,總要花點吧。”
“否則一直留著,臣三天兩頭就得清點一次,實在是太辛苦了,懇請皇上多多體恤下官啊!”
趙昌此言一出,朱元璋眼角直抽。
好家夥,雖說讓李善長的話題無法再繼續,也未免太囂張了吧?
相識的人知道你是戶部尚書。
不知道還以為你有取之不竭的金礦。
趙昌此言,讓大臣們無不驚得目瞪口呆。
大家都知道,朝廷不久前才撥了兩千萬兩白銀給北增,怎麽國庫那麽快就充裕了?
大明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富裕了?
竟然到了要在早朝時商量如何花銀子地步了嗎?
這尼瑪是什麽情況?
幻聽了?
百官麵麵相覷,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朱元璋同樣是一臉不可思議。
他從未想過,大明國庫會充足到如此地步,連趙昌都這麽囂張。“現在國庫存有多少銀兩?”
朱元璋有些奇怪,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財富?
畢竟,幾百萬也可以說是充足,幾千萬也能說充足,對於現在大明經濟情況來說,都算正常。
“回皇上,咱大明國庫剛剛突破兩億兩大關!”
噝!
趙昌話音未落,朝堂上傳出一陣抽氣聲。
隨後,一片死寂。
朱元璋騰地站了起來,目瞪口呆的盯著趙昌!
他沒聽錯吧!
兩個億?!
我去,大明朝何時如此財大氣粗了!不,這哪是財大氣粗?
根本就是一夜暴富啊!
就連一直冷眼旁觀的李善長,也被這個消息驚得呆若木雞!
不過,這驚天消息反而讓李善長更加鐵了心,要盡快將宋隱一脈連根拔起!
“為何會有如此之多庫銀?”
朱元璋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震驚之餘,更多的是疑惑,國庫裏哪來如此多的白銀?
畢竟這可是一筆巨款啊!
趙昌連忙稟告,“皇上,洪武十三年之前,福州府繳的各種名目銀子都存著未使用,那些銀子都是宋隱在福建在位期間留存下來的。”
“宋隱身為福建布政使時,福建僅是洪武十四年這整年,上繳銀兩就高達一億五千兩!”
“這裏麵,個人所得稅五千兩,土地出讓金六千萬兩,進出口稅足有七千萬兩,再加上各州府的賦稅也逐年增長……”
趙昌如此解釋,全明白了。
言下之意,現在大明國庫,幾乎全是宋隱一人的貢獻!
如果沒有他,福建又怎會是大明錢袋?
更不可能有這麽多銀子。
宋隱雖然已經離開福建,可他在福建時執行的政策,那些支持他官員都很好地貫徹下來,所以福建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現在有了這筆巨款,豈不是應該重點支持其他州府呢?
一念及此,文武百官都興奮的爭先恐後要錢。
“兵部請求支援五千萬!”
“滾開!刑部新開發了許多刑具,懇請撥款四千萬作為研究經費。”
“禮部要三千萬!”
……
各部官員紛紛開口,將趙昌圍得嚴嚴實實,都迫不及待想要得到銀兩,充裕自己部門。
畢竟,這些年各部門,甚至是朝廷各機構,日子都過得很艱難,大家都在節衣縮食。
除了福建,還有哪個行省能夠比他們更好?
各州府都指望獲得朝廷撥款。
看著滿朝文武都在爭先恐後地要銀子,朱元璋嘴角一抽再抽。
這些錢怎麽看都不像是他們的吧?
搶啥搶?
“都給朕閉嘴!”
“看看你們這窮鬼樣!都沒見過銀子嗎?”不過,有一說一,我堂堂一國之君,也從未見過如此多白銀!
“現在就算把銀子給到你們部門,你們人手夠嗎?急什麽?”
受胡惟庸一案牽連,殺了許多官員。
就算有再多銀子,也沒有足夠人力做事。
所以,朱元璋暗下決定。
“各部門先回去擬出需要經費的事務,並且,朕決定,重新設立科考!招納賢良之士!”
聽到朱元璋這話,滿朝文武先是一愣,隨即狂喜。
科舉?
重開科舉,可不是小事!
開恩科,便是天下學子的福氣,給了學子出人頭地的機會!
簡直人人拍手稱快!朱元璋開恩科,意圖不止於此,而是想要將大明各處職位缺額給補上。
胡惟庸一案,牽扯了許多官員被殺,職位緊缺。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許久,但大明各州府的運轉仍然十分困難。
文武百官驚愕過後,都欣喜若狂!
剛才朱元璋的話,他們可是聽得一清二楚!
讓他們先做預算,再加上要開科考,分明就是答應他們有機會從戶部領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