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令武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五了,小年都過完了。


    老百姓們都已經開始買年貨,準備過大年了。


    黃鼎良跑來找趙令武,“總督天下,今年過年發不發錢?”


    趙令武說:“發呀!”


    這不又弄回來不少銀子嘛!


    黃鼎良問:“發多少?”


    趙令武說:“過年了嘛,一個人發一兩銀子吧!”


    黃鼎良說:“太多了。今年發一兩銀子,明年就還得發一兩銀子,總不能往下降,是不是?所以,起點不應該定的太高。”


    趙令武說:“那就一個人發五百文。”


    五百文現在已經能夠買到五、六斤豬肉了。


    黃鼎良說:“臣,遵旨!”


    他一個戶部尚書,也不太好幹,發錢少了,老百姓不樂意,罵他。


    發錢多了,怕趙令武訓他敗家。


    黃鼎良回到了戶部,他的左右侍郎和郎中令就圍了上來。


    “大人,過年發不發過年錢呐?”


    往年都是一進臘月就發過年錢了。今年已經有些晚了。


    老百姓們不罵皇上,就是說老百姓不罵趙令武,因為趙令武禦駕親征去了,不在京城。


    老百姓專門罵他們這些在戶部當官的。


    黃鼎良把文書備案,發下去。


    “好了!去發錢去吧!”


    戶部侍郎和郎中令趕緊拿著文書往下發。可別耽誤了時間,現在已經不是明朝末年的那種亂象了,誰敢耽誤事兒,那是真揍啊!


    小事兒揍個半死,大事兒直接哢嚓一下,一點都不客氣。


    大明朝的京城又叫京師,還叫順天府,順天府下轄兩個縣,分別是大興縣和萬年縣。


    順天府尹一得到消息,馬上就帶著大興縣令和萬年縣令到戶部來領銅錢了。


    好家夥,幾百大車的銅錢,從戶部的金庫拉走了。


    然後,順天府的衙役們,和大興縣、萬年縣的衙役們,就拿著小銅鑼,上街了。


    “嘡、嘡、嘡!嘡、嘡、嘡!”


    “各家各戶都聽好了啊!朝廷恩賞!每個人口,五百文銅錢!歡歡喜喜過大年!


    快點到衙門來領銅錢了!”


    哇!太好了!終於發小錢錢嘍哦!


    我們大家早就在盼著這一天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們扶老攜幼的到衙門去排隊領錢。


    然後,北京城的大小市場和店鋪,就紅火起來了。


    “掌櫃的!給我來二十斤白麵,過年包餃子吃!”


    也不知道他家幾口人,過年要吃二十斤麵的餃子。


    “李屠戶!給老子割十斤肉,給老子剁成細細的肉臊子!”


    李屠戶舉起閃亮的大刀,“過來!看老子把不把你剁成細細的肉臊子!”


    賣魚的、賣菜的、賣豆腐的、賣糖瓜的,今天發生意都是相當的好!


    北京城裏麵的官員、商人和老百姓,都感歎,他們又回到了太平盛世!


    實際上,給老百姓過年發福利的這個事情,不是隻有趙令武才做的。


    大明朝的太平年間,官府經常給北京城裏麵的老百姓發福利。


    過大年、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還有重陽節都發銅錢。


    冬天還有取暖費,夏天則是有高溫費。


    京城的老百姓很幸福,地方上的老百姓就稍微的差了那麽一點。


    不過,大明朝下麵各個地方的老百姓,福利待遇其實也是很可以的。


    朱元璋號稱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


    “人情莫不愛其親,必使之得盡其孝,一人孝而眾人皆趨於者,此風化之本也”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按照朱元璋的《大明律》規定,大明朝的老百姓,從生到死都有人管。


    小孩兒生下來,不論男女,官府每個月給一鬥米,三斤肉,給小孩兒他娘吃,好下奶喂小孩兒,一年給十尺棉布,給小孩兒做粑粑戒子。給到一周歲。


    這是小孩兒,老年人,八十歲以上的,每個月給三鬥米(五十四斤),五斤酒、五斤肉。


    九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增加一匹帛和十斤絮。


    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進養濟院(養老院)。


    養濟院不但給老年人養老,它還收留乞丐和殘疾人。這可能和朱元璋早年的要飯生涯有關係,所以,大明朝的初期,是沒有乞丐的。


    在養濟院裏麵,每個月是三鬥米、五斤肉,五斤酒的夥食標準,醫藥費全免。


    老年人不願意進養濟院的,可以在家裏麵養老,不但待遇和在養濟院相同,還可以免一個兒子的徭役,這個兒子專門負責給老人養老。


    這是對老年人的,對普通老百姓的,則是設立惠民藥局。


    從布政使司一直到州、府、縣。


    惠民藥局,不得因為老百姓無錢而拒絕治療病人,極貧者,就是窮得不像樣的,惠民藥局還得給免費治療。


    遇到各種災害,惠民藥局還得去送醫送藥。


    另外還有漏澤院,負責入土為安。


    這些都是針對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


    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則是耕者有其田,每戶人家分二十畝地。


    去了賦稅,種地的收入,足夠一家七、八口人吃飯的。


    按人頭算,一個成年勞動力,一年的收入在十五兩銀子左右。


    官府同樣有兵役和勞役。


    兵役是應該的,是每個老百姓的責任。


    勞役是有償的,官府是要給發工資的。


    柴薪皂隸,就是去給官府砍柴、挑水、幹雜役的。每年都是二十兩銀子。大概折合人民幣一萬三千六百八十塊錢,這是明朝洪武年間的物價。


    給官府趕車的馬夫,一年是四十兩銀子,折合人民幣是兩萬七千三百六十塊錢。司機在那個時候屬於高收入群體。


    因為縣太爺一年才掙四十五兩銀子。不過縣太爺福利豐厚,他可以使用四個柴薪皂隸和一個馬夫,還都是由官府支付工資。


    他每年的服裝布料都是幾十匹起步。還有糖、茶、魚、肉,上百斤,都不花錢。住房也有補貼。


    當然,官做的越大福利就越好。


    看看人家大明朝的福利,多好啊!


    所以,大明朝能存在將近三百年,不是沒有道理的。


    趙令武不說要比朱元璋做的好吧,最起碼做的也要比他強的多。因為,趙令武的銀子,肯定會比朱元璋的銀子多的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看看誰敢讓我剃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慎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慎遠並收藏明末:我看看誰敢讓我剃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