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帝收到了蓋著柔然國莫多倫單於大印的國書,心裏陷入了沉思。
根據他的諭旨,大梁國雖然與柔然國處於敵對狀態,但他仍然同意在部分城鎮開放雙方邊貿,因為大梁國物產豐富,而柔然國除了皮毛、牛羊一類的初級產品,其他什麽都缺,甚至連煮飯的鍋都要到大梁國這邊來買。因此,這邊貿活動每年都能給大梁國朝廷帶來很多白花花的銀子。
同時,景德帝也讓邊關隨時接受柔然國官方的信函,他想通過懷柔政策,維持雙方的和平,畢竟一旦重開戰火,苦的還是百姓。另外,柔然騎兵的衝擊力讓景德帝也心有餘悸,萬一邊關失守,柔然鐵騎很快就能直撲玄城,那高家王朝就會岌岌可危。
因此,柔然國的信使拿著國書來到定州城時,定州守將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將信使送到了京城。
不過,這份國書比較簡單,就說柔然國將派出國師木卓琿一行要到大梁國來,與景德帝商討雙方通好事宜。
景德帝想了一會,隨即召集親王、郡王以及幾個尚書開禦前會議,商討對策。景德帝讓大家看了這份國書後,問:
“諸位愛卿,咱們同柔然國已經罷兵近10年,此次他們突然要派使團過來,商討兩家重歸於好,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澄歡一聽,心開始盤算。這些日子,他和澄陽見到丹宇兵不血刃就妥善處理了藩王尾大不掉的問題,然後又被景德帝大大褒獎,並冊封為親王,這讓他們兄弟倆大為鬱悶,他們做夢都想扳回這不利局麵。這次柔然國使團過來竟然要求雙方修好,更讓澄歡感到了危機,一旦雙方重歸於好,自己這個管著兵部的王爺就沒什麽事兒了,不行,無論如何得阻止這場和平談判。於是,他說:
“父皇,咱們以前和柔然國打了幾十年的仗,雙方都死了幾十萬的人,兩國百姓已成為世仇。兒臣以為,此次柔然國突然要派使團過來,肯定不安好心,兒臣建議咱們可以先讓邊關放他們國師進來,然後拘禁他們,從而惹怒莫多倫單於,引誘他們來進攻。兒臣願率一支精兵,大破柔然,替父皇解除心腹大患。”
澄歡此言一出,澄陽大聲叫好:
“父皇,三哥英勇,兒臣也願隨三哥一道,奔赴邊關,定讓那柔然韃虜有來無回。”
雖然澄如明知澄歡乃紙上談兵,他說自己願意率兵出戰,無非是因為他管著兵部,他當然希望有戰事發生,從而增加兵部分量,因為一旦進入戰時狀態,什麽事都要給戰爭讓路,他這個管兵部的王爺自然會炙手可熱。
由於澄如近來對丹宇頗為忌憚,所以,他此時不想得罪澄歡澄陽一夥,於是低下頭做沉思狀,沒有說話。
這時,戶部尚書劉宇涵說話了:
“陛下,雖然誠郡王勇氣可嘉,但戰事一開,前線要征集部隊,後方則要大力征集錢糧,現在國庫雖然存折幾百萬兩銀子,可如果此戰不能速戰速決的話,這些銀子遠遠不夠應對長期戰事。另外,那幾個藩王領地雖然成功被拆分,但他們心中難免會有怨憤,一旦他們聯合起來,趁著朝廷與柔然國的戰事伺機而動,朝廷不得不防啊。
“為此,臣建議而今之際,先讓那柔然國師過來,聽聽他怎麽說,咱們再下定論也不遲。”
見有人不附和他的意見,澄歡滿臉的不高興,說:
“劉大人,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咱們大梁國這些年在陛下的勵精圖治之下,政通人和,國力大大增強,若不趁此大好機會,滅了柔然國,難道還要養虎為患?
“你說不能速戰速決,那本王今日就在父皇麵前立下軍令狀,半年之內不破柔然國,兒臣原被褫奪郡王之位。如果本王在半年之內破了柔然國,你這個戶部尚書也不要當了,如何?”
澄歡其實根本還沒有想好擊破柔然國的策略,但他知道一旦戰端一開,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停下來的,隻要戰爭還在進行,景德帝斷然不會臨陣換帥,把他這個管著兵部的王爺撤下來。況且,他也認為自己從小熟讀兵書,自己大梁國的兵馬數倍於柔然國,不相信就不能拿下柔然國,如果能在他手裏擊破柔然國,他在朝廷以及景德帝心中的威望就會大大增加,自己今後說不定還有機會異軍突起,入主大內。
景德帝見澄如和丹宇沒說話,就點了他們的名,說:
“澄如、丹宇,你們兩位也說說看,咱們怎麽答複柔然國?”
澄如心中早想好了方案,他不想得罪澄歡,就說:
“父皇,三弟自幼熟讀兵書,願親上戰陣,此等勇略兒臣遠遠不如,可劉大人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此仗不能速戰速決,而致曠日持久,咱們國力將會大大受損,如果一旦後楚國那邊出現異動,後果不堪設想。慚愧,兒臣至今也未想好怎麽應對之策,不過,兒臣突然想到父皇遠見卓識,心中早已謀定萬全之策,咱們做臣子的隻要父皇的諭旨行事便是。”
聽了澄如模棱兩可的馬屁話,景德帝不置可否,把頭又轉向了丹宇。丹宇起身說:
“陛下,孫兒以為此事應該從長計議,孫子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既要伐謀,那首先得要知曉對方謀的是什麽。
“此次柔然國師前來,說要和咱們重新交好,如果按照三叔的意見,貿然扣留他們,不是咱們大梁泱泱大國所為,於情於理都是咱們的不對。一旦陷入戰端,必致百姓生靈塗炭,這肯定是陛下所不願看到的。
“故此,孫兒建議禮迎柔然國師入境,先聽聽他們怎麽說,如果此次他們誠心與咱們交好,咱們又是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他們發現他們另有所圖,可讓他們看看咱們國家繁榮昌盛的勝景,對他們未嚐不是一種震懾。”
根據他的諭旨,大梁國雖然與柔然國處於敵對狀態,但他仍然同意在部分城鎮開放雙方邊貿,因為大梁國物產豐富,而柔然國除了皮毛、牛羊一類的初級產品,其他什麽都缺,甚至連煮飯的鍋都要到大梁國這邊來買。因此,這邊貿活動每年都能給大梁國朝廷帶來很多白花花的銀子。
同時,景德帝也讓邊關隨時接受柔然國官方的信函,他想通過懷柔政策,維持雙方的和平,畢竟一旦重開戰火,苦的還是百姓。另外,柔然騎兵的衝擊力讓景德帝也心有餘悸,萬一邊關失守,柔然鐵騎很快就能直撲玄城,那高家王朝就會岌岌可危。
因此,柔然國的信使拿著國書來到定州城時,定州守將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將信使送到了京城。
不過,這份國書比較簡單,就說柔然國將派出國師木卓琿一行要到大梁國來,與景德帝商討雙方通好事宜。
景德帝想了一會,隨即召集親王、郡王以及幾個尚書開禦前會議,商討對策。景德帝讓大家看了這份國書後,問:
“諸位愛卿,咱們同柔然國已經罷兵近10年,此次他們突然要派使團過來,商討兩家重歸於好,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澄歡一聽,心開始盤算。這些日子,他和澄陽見到丹宇兵不血刃就妥善處理了藩王尾大不掉的問題,然後又被景德帝大大褒獎,並冊封為親王,這讓他們兄弟倆大為鬱悶,他們做夢都想扳回這不利局麵。這次柔然國使團過來竟然要求雙方修好,更讓澄歡感到了危機,一旦雙方重歸於好,自己這個管著兵部的王爺就沒什麽事兒了,不行,無論如何得阻止這場和平談判。於是,他說:
“父皇,咱們以前和柔然國打了幾十年的仗,雙方都死了幾十萬的人,兩國百姓已成為世仇。兒臣以為,此次柔然國突然要派使團過來,肯定不安好心,兒臣建議咱們可以先讓邊關放他們國師進來,然後拘禁他們,從而惹怒莫多倫單於,引誘他們來進攻。兒臣願率一支精兵,大破柔然,替父皇解除心腹大患。”
澄歡此言一出,澄陽大聲叫好:
“父皇,三哥英勇,兒臣也願隨三哥一道,奔赴邊關,定讓那柔然韃虜有來無回。”
雖然澄如明知澄歡乃紙上談兵,他說自己願意率兵出戰,無非是因為他管著兵部,他當然希望有戰事發生,從而增加兵部分量,因為一旦進入戰時狀態,什麽事都要給戰爭讓路,他這個管兵部的王爺自然會炙手可熱。
由於澄如近來對丹宇頗為忌憚,所以,他此時不想得罪澄歡澄陽一夥,於是低下頭做沉思狀,沒有說話。
這時,戶部尚書劉宇涵說話了:
“陛下,雖然誠郡王勇氣可嘉,但戰事一開,前線要征集部隊,後方則要大力征集錢糧,現在國庫雖然存折幾百萬兩銀子,可如果此戰不能速戰速決的話,這些銀子遠遠不夠應對長期戰事。另外,那幾個藩王領地雖然成功被拆分,但他們心中難免會有怨憤,一旦他們聯合起來,趁著朝廷與柔然國的戰事伺機而動,朝廷不得不防啊。
“為此,臣建議而今之際,先讓那柔然國師過來,聽聽他怎麽說,咱們再下定論也不遲。”
見有人不附和他的意見,澄歡滿臉的不高興,說:
“劉大人,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咱們大梁國這些年在陛下的勵精圖治之下,政通人和,國力大大增強,若不趁此大好機會,滅了柔然國,難道還要養虎為患?
“你說不能速戰速決,那本王今日就在父皇麵前立下軍令狀,半年之內不破柔然國,兒臣原被褫奪郡王之位。如果本王在半年之內破了柔然國,你這個戶部尚書也不要當了,如何?”
澄歡其實根本還沒有想好擊破柔然國的策略,但他知道一旦戰端一開,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停下來的,隻要戰爭還在進行,景德帝斷然不會臨陣換帥,把他這個管著兵部的王爺撤下來。況且,他也認為自己從小熟讀兵書,自己大梁國的兵馬數倍於柔然國,不相信就不能拿下柔然國,如果能在他手裏擊破柔然國,他在朝廷以及景德帝心中的威望就會大大增加,自己今後說不定還有機會異軍突起,入主大內。
景德帝見澄如和丹宇沒說話,就點了他們的名,說:
“澄如、丹宇,你們兩位也說說看,咱們怎麽答複柔然國?”
澄如心中早想好了方案,他不想得罪澄歡,就說:
“父皇,三弟自幼熟讀兵書,願親上戰陣,此等勇略兒臣遠遠不如,可劉大人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此仗不能速戰速決,而致曠日持久,咱們國力將會大大受損,如果一旦後楚國那邊出現異動,後果不堪設想。慚愧,兒臣至今也未想好怎麽應對之策,不過,兒臣突然想到父皇遠見卓識,心中早已謀定萬全之策,咱們做臣子的隻要父皇的諭旨行事便是。”
聽了澄如模棱兩可的馬屁話,景德帝不置可否,把頭又轉向了丹宇。丹宇起身說:
“陛下,孫兒以為此事應該從長計議,孫子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既要伐謀,那首先得要知曉對方謀的是什麽。
“此次柔然國師前來,說要和咱們重新交好,如果按照三叔的意見,貿然扣留他們,不是咱們大梁泱泱大國所為,於情於理都是咱們的不對。一旦陷入戰端,必致百姓生靈塗炭,這肯定是陛下所不願看到的。
“故此,孫兒建議禮迎柔然國師入境,先聽聽他們怎麽說,如果此次他們誠心與咱們交好,咱們又是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他們發現他們另有所圖,可讓他們看看咱們國家繁榮昌盛的勝景,對他們未嚐不是一種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