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玄宗八月初一的到來,翰林院上下極為忙碌,慧賢閣更是如準備過年般張張羅羅。李石影不知道玄宗此來重點看什麽、聽什麽,但她清楚聖上此來定與欽定秀女進宮有關。李石影明白張九齡與皇上心最近,是朝中最明聖意之重臣,於是便到張九齡處探口風,以便自己早有準備,好強的李石影,不願讓皇上對心目中做人做事上乘的“姑姑”有絲毫失望。
張九齡說了句:“讓聖上心安是郡主與臣共同的心願。”
“讓後宮心平,怨氣減少,也是有利江山社稷之要害。”李石影說。
“聖上是文武雙全的天之驕子,也是有血有肉的尋常男人,他的世界裏除了江山社稷,還應該有常人溫暖的情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聖上是君臨天下的天子,他想要什麽那不是一句話嗎?多少後宮佳麗倚門祈盼能得到皇上的垂憐;朝中多少大臣祈願能如宰相般走近聖心;天下又有多少人敬仰著聖上,聖上擁有著極豐盈的情感沃土,隻要他在任何一處栽一片心綠,便可收獲綠蔭成林呀!”
“聖上非同一般常人,郡主是懂天道之人,通過諸多之事應該明白聖上是乘願再來濟蒼生者,他的睿智、胸襟、氣魄、才華展現在氣宇非凡的治理朝政中,他澄澈的情感體現在孤高的品位中。他的痛與孤寂來自他情感的純粹。”
“帝王的專情與後宮恩露均沾孰輕孰重?石影請教宰相大人了。”
“世人皆向往的坐擁三宮六院、佳麗三千簇擁的帝王之榮,對聖上而言不過塵土而已。聖上注重的是靈魂相融的情感,聖上的悲哀在於他想擁有的與現實恰是相反的。每當看到處理完朝政後孤寂的聖上,張若虛的詩句''皎皎空中孤月輪''便會浮現心頭,聖上是難得的情感至純至真之君王,實令九齡感佩不已。”
“依大人對聖上的了解,聖上此來的目的?……”
“臣不敢妄猜聖意,但應該與入宮登位有關吧!如今宮中沒有太後、皇後,可能這次就算殿選了。”
“聖上更注重什麽呢?”
“才華和投緣。眼緣很重要啊!”
從張九齡處回到慧賢大院,李石影心裏似乎有了底,她有重點地培養起她眼裏優秀的人才。江采萍自然不在她的‘’法眼‘’之內。
在這段日子裏,江采萍與來自杭州的女賢士秦亦珍在相見恨晚的感歎中成為知己。秦亦珍對淡定從容且才情卓然的江采萍有一種特殊好感,在深交中對江采萍在了解中更加珍視。
“世間人皆為名利所累,豈知,名利隻是浮華,榮華富貴皆是過眼雲煙。”當江采萍望著窗外如水的月色對秦亦珍輕輕說起時,秦亦珍第一次感覺兩人有了心距。秦亦珍認為這是江采萍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更是表裏不一的故作清高,她暗想:你江采萍不為榮華富貴,忍氣吞聲拚了命進宮為何?
世間之所以知己難覓,就是因人的格局和靈魂深度的差別。無論愛情還是友情,能懂對方是最美的契合,但真正互相懂得的人有幾個?朋友甚多卻無一人可訴衷腸的現象古今皆一般。江采萍的孤獨來自於鮮有人懂得她靈魂的無奈,而她的豐殷來自於看開看透放下的靈魂的高度自由和心海的極度寬廣,嘈嘈雜雜、亂相攛身的世俗的伎倆打壓不了她精神高地的根本原因便在於此。
江采萍感覺到了秦亦珍的心思,但她並不作更多解釋。李石影圈定的重點人物們在全力以赴迎接聖駕的到來,江采萍在內心節奏不被外界紛擾打亂的日出日落中心苑更為豐澤。
“陛下為何不向石影郡主表明自己的心跡?采萍經曆了太多的苦難,如今在慧賢閣依然……”。張九齡欲言又止,搖了搖頭,從心腔裏噴出一聲沉重的“唉!”
“不經曆慧賢閣之心履,怎會適應後宮的紛爭。世間像采萍這樣心性純淨、才情純臻的善良女子難尋難覓,她是為信仰和至情而生的奇女子,她心裏隻有真善美的向往,從不相信也不能體驗世間五濁的存在。即使受到再大的傷害,她都會以善良和慈悲為傷害她的人找理由,從不把襲向她的人性之惡作為心結琢磨應對之策。後宮是社稷之風水,李唐江山需朕與朝臣們的文韜武略,也需後妃厚德涵養呀!朕對江賢士之厚望愛卿自然是知道的。”玄宗望著張九齡悠悠地說,眼裏的神情充滿了息息相通的憐惜,最後一句改稱的‘’江賢士‘’讓張九齡讀懂了皇上與江采萍穿越時空的靈魂的高度契合。
“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讓她的善良與慈悲在人心險惡的曆劫中帶上智慧的光芒吧!”
“微臣明白!”
玄宗來慧賢閣前三天的一大早,高力士特來翰林院宣旨,旨意皇上將帶寧、申、薛、歧四王及武賢儀來慧賢閣,每個女賢士都要現場呈現看家本領,以顯大唐女賢士的德慧雙臻。恭敬接旨後的張九齡和李石影挽留高力士喝口茶,高力士以宮中太忙為由匆匆告辭。
“郡主為準備接駕辛苦了!”。
“張大人操心更多!”李石影應著聲便向張九齡簡單講了這段時間慧賢閣的情況,爾後說:“原以為聖上時間金貴……,沒成想對慧賢閣竟如此上心。”
“聖上是給郡主掌精神呀!郡主知道聖上最是重情重義,從小離母,宮廷的特殊環境又使他不能享受與父親之間的天倫之樂,聖上把親情的缺失都寄托在手足兄弟姐妹上,到如今,五王府依然是聖上與手足兄弟們盡享天倫之樂的心之歸屬地,聖上常常在五王府手足相聚時一醉方休,賴以爭得與兄弟們同榻的溫暖,真是赤子情深。可惜,聖上的兄弟姐妹們都不能如聖上這般看重骨肉情深。哎,聖上對武惠妃的情感裏是伴有親情的,郡主定能體諒聖上對後宮不近人情的情有獨鍾吧?!”
“謝大人!石影明白!”張九齡把話講到敏感、要害處時,李石影用此語巧妙阻止了對話的繼續。
“十一名女賢士各個是精華,就讓她們盡情綻放光華吧!”張九齡意味深長地說。
“明白!”李石影臉上的表情有一種不自然的僵硬。
望著李石影離去的背影,張九齡臉上布了一層淡淡的沉重。
“聖上看重才華,就別給她舞文弄墨的機會。”
“可是,操弄古琴、吹奏長笛也是她的絕活。”
“她總有不擅長的吧,你們好好想想。”
回到慧賢院,李石影便與蘭草、蘭罌商議如何不讓江親萍入聖眼之大事。
“哦,她似乎不擅長舞蹈。”蘭罌有點驚喜地說。
“對,從沒見過也沒聽過她有這方麵的特長。”蘭草趕忙附和。
“哼,就這樣。武落衡是以絕美舞姿走進聖心的。聖上尋找武落衡的影子,就把影子最不擅長的與武落衡最擅長的放一起,讓聖上因為視聽的落差而心生厭惡吧!”李石影心裏暗想著,臉上掛了一絲笑容。
李石影將十一名女賢士召集起來,將高力士宣旨之事告知後要每人報麵聖之才藝。
江采萍報了用梅花篆書展示現場有感現作七言絕句詩。
除了江采萍,其餘人都按自己所報開始準備,以報舞蹈者太少為由,江采萍被命令要展舞姿。李石影沒有從江采萍臉上看到她想看到的表情,有種莫名的挫敗感漫上心房,漫上心房的挫敗感竟化成了一股較勁的暗流。
八月初一辰時,在大慈恩寺為國祈福後的玄宗和寧、申、薛、岐四王並武賢儀來到了翰林院。在看望了翰林院的院士和編撰《隋唐誌》的俊才們後,玄宗一行在張九齡陪同下到了慧賢大院。
在慧賢閣聽了李石影關於十一名女賢士的情況介紹後,玄宗一行移駕荷逸苑的荷映梅韻齋。此時的荷映梅韻齋比初設時更有詩情畫意,七色荷花、七色梅花與蘭竹菊的交相輝映;掛在四壁的十一位女賢士各有千秋的書畫作品;綠意盎然的靈秀假山上詩意的流水;地上小橋流水的創意與琴聲、假山流水聲絕美的合奏……,這如詩如畫如夢的情景,正是玄宗心中的向往。龍顏大悅使所有伴駕者都輕鬆愉快。
等聖駕與伴駕者坐定之後,十一位處在帷幕後的女賢士開始按現場所抽順序次第展示才藝。
第一個登台的女賢士在梅花圖案屏風的留白處展示雙手揮毫書五言絕句詩時,喝采聲不絕於耳。此時,李石影將一紅色紙張呈於玄宗,蘭罌、蘭草將粉色紙張分別呈於四王、武賢儀、張九齡。玄宗瀏覽著大紅色宣紙上用黃色顏料寫的序號、姓名和所展示才藝,目光停留在了第九號上。江采萍抽的是第九號,展現的是驚鴻舞。“驚鴻舞!”玄宗心裏默念著,一股暖流灑遍全身。‘’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玄宗脫口而出,他十七歲時就背會了曹植的《洛神賦》。李石影以為皇上在讚雙手揮毫寫五言絕句的女賢士,甚為高興,滿臉含笑鼓掌,因為這是她著力栽培者。隻有張九齡明白皇上脫口而出為何情,因他手裏粉色紙上的內容與玄宗手裏紅色紙上的內容一模一樣。女賢士們不愧是各地遴選的精華,各個才貌雙全、氣質非凡、才藝超群,所有讓在場者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此時的品茗也有了一種高雅的情韻。
等到江采萍展示才藝時,玄宗心竟然不由自主跳了起來。令大家意外的是,出來舞蹈的是江采萍的貼身丫鬟荷月、嵐芝,隻聽到幕後一女子邊彈琴邊吟唱:“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琴聲的悠揚和吟唱的婉轉餘音繞梁,直沁心田,如此美妙動聽的合和之聲宮中從未得聞。
“是讓她舞蹈,她怎麽弄起這來。這可是欺君之罪。”蘭罌對李石影耳語道。這話似是故意說給皇上聽的,玄宗聽到後心由剛才的跳動變得緊張,像有什麽東西牽引著,心提到了嗓眼上。玄宗略知李石影為難采萍之事,卻不知道采萍擅長舞蹈,“天哪,她總不至於被逼無奈出此下策吧!若她不上台舞蹈,今天該如何收場?”玄宗心裏嘀咕著便向張九齡望去,張九齡卻是一副胸有陳竹的樣子。
正在這時,一襲白裙繡紫梅的江采萍麵戴紫紗從屏風後飄然而出,在兩個丫鬟捧月般的伴舞下,展示了天仙下凡般曼妙而空靈的舞姿。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江采萍邊深情吟唱邊舞動紫色長綾翩翩起舞,所有在場者都被這“此音此舞隻應天上有,人間有幸得聞之”的場麵震憾了。
玄宗由心懸一線變得心悅心暖又欣喜,四王、武賢儀全神貫注的同時,不由想起了一個人。
“神似卻更在其之上,形似卻更有殊風韻。”岐王對寧王說。
聲音不大,在坐的人卻都聽到了,共鳴深深,岐王說出了大家想要說的話。
當江采萍第二遍吟唱“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並將目光投向玄宗時,玄宗自然合上一句節奏感極強的“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在場的人都被這自然如故的天作之合再一次震撼。連其它十位女賢士都放下手中的一切,擠到屏風後凝睹江采萍卓爾不群的灼灼風采。江采萍旋即走向屏風後,消失在玄宗的視野裏。
這眼神、這聲音,玄宗忽然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夢,此刻,分明就是那個夢境在現實中的重現。
“玄華,你要負了我嗎?”這個聲音不斷在玄宗心裏重複著。多年前,他力排眾議立馬要讓武落衡進宮的原因就是夢中這樣女子這樣的話讓他心疼心痛,他一直覺得夢中的女子眼睛與武惠妃不太像,今天終於知道了答案。此時,他才注意起“玄華”這個名字,玄華是誰?我是誰?江采萍是誰?武落衡又是誰?隆基的心裏在追尋、在問天。後來的才藝展示,對玄宗李隆基而言隻是例行公事,他的心裏隻有“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他的眼裏隻有“逼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
李石影、蘭罌、蘭草表情極為尷尬,神情極為落寞,她們萬萬沒想到,她們以為的江采萍的短板,卻恰是她一枝獨秀的看家本領;她們更沒想到,費盡心思不讓江采萍入聖眼的努力卻成了助推江采萍入聖心的錯位。
第二天宮中傳來玄宗旨意,十一名女賢士全部於農曆八月廿六日進宮晉封,期間,在翰林院完成《隋唐誌》中後妃之德大綱編撰。
農曆八月十四日午後,武賢儀與兩名嬪妃奉旨出宮帶十一名即將進宮晉封的女賢士到感業寺為國祈福,因護國息災水陸大法會是十五日卯時開始,宮中女眷需前一天住在寺中以方便準時參加。
十五日寅時,感業寺發生了一起莫名其妙但行為惡劣的投毒案,由此引發了一場影響三界的大震動。
寅時中刻(淩晨四點)是寺院眾尼起床洗漱之時,寺院早課時間為淩晨四點半,在家居士也都在五點半之前開始早課,江采萍多年來一直隨母親卯時做早課,因此早起是她不變的習慣。因打算今天與寺院的眾尼共做早課,起得比往日更早些。四點整,兩個丫鬟先起床去茅廁方便順便倒尿壺,江采萍正要起床,卻在一陣桃子的清香撲麵中迷迷糊糊睡著了。此時,寺門外的狗狂吠不止,江采萍的母親被一聲巨響吵醒,卻發現裝裱掛在佛堂的采萍繡的觀音像掉了下來。而此刻正在東都洛陽宮中的玄宗,被胸前孔雀石的光刺醒,半醒半睡中看見洛陽宮中佛堂的薄荷淡綠衣觀音手持淨瓶說:“紫玉在感業寺遇難了,貧僧去救她了。”
“紫玉是誰?”玄宗正迷迷瞪瞪心裏嘀咕著,胸前孔雀石的光又亮起來,這時把他完全刺清醒了。他細看孔雀石,卻見江采萍沉睡在一個寺院的廂房裏,兩個丫鬟邊搖江采萍邊大聲喊:“小姐,醒醒!”
感業寺!玄宗忽然想起此刻江采萍正隨武賢儀在感業寺。想起剛剛似夢非夢中觀音的一番話,他立刻明白過來。忙命高力士飛鴿傳書張九齡,張九齡即刻帶禦林軍、禦醫趕到感業寺。
武賢儀與兩位嬪妃來到江采萍住的廂房,看到張九齡與禦醫們凝重的臉色便知凶多吉少。這時,張府中又有高力士的飛鴿傳書送來,書信隻有兩句話:一是聖上問江賢士情況如何?二是不惜一切代價搭救江賢士。
張九齡心中極為沉重。
武賢儀在江采萍身旁盤腿打坐默念起了《楞嚴咒》《大悲咒》,荷月、嵐芝想起離開江家大院赴長安時江夫人叮嚀過小姐若有難便念《白衣觀音靈感真言》,於是兩人便跪在廂房門口虔誠地念起來。此刻,心慌不止的江夫人也跪在家中佛堂念《白衣觀音靈感神咒》。
精通醫術的張九齡與經驗豐富、醫術高明的禦醫們通過望聞問切發現江采萍中了劇毒“蝕骨散”,這種劇毒來自大理,取“五毒”之唾液製作,殺傷力極大,中毒者若無解藥,三個時辰後便會化為一灘血水,即使三個時辰內服了解藥,也會落下終身癡呆的後遺症。解藥在哪裏?三個時辰又在時刻逼近……,張九齡為玄宗而傷心難過。
“這是觀音堂供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悲水,請讓江居士服下必能將體內劇毒排出!”一名清麗的比丘尼手托木碗走進來,將水遞於張九齡笑盈盈地說。
“謝謝師傅!敢問尊號?好日後感謝。”
“貧尼虛空,在觀音堂修行。若有緣,自會與各位施主再見。告辭!”說完便退出廂房。
武賢儀邊默念《大悲咒》邊為采萍喂大悲水,大悲水灌下一半後江采萍醒過來起身嘔吐不止。等吐完漱了口便自個兒將剩下的大悲水全部喝下,然後說了句“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便沉沉睡去。足足睡了一個時辰後便完全清醒了,說話、行事皆如往常。
這時,張九齡忙請來寺中主持問觀音堂中的虛空師傅,主持說寺中並無此人,觀音堂是寺中眾尼做早課的地方。張九齡等正感奇怪,荷月、嵐芝又說:“我等在門口跪了那麽長時間,大睜著眼,並未見到有什麽虛空師傅進出。”
“這木碗是一串烏木佛珠變成的,我念七遍《心經》,木碗便會變回佛珠。”采萍話音剛落,武賢儀便說:“隨喜助念!”
“有勞娘娘大駕!”
在場者都與采萍念起了《心經》,念滿七遍後木碗變成佛珠,江采萍將佛珠戴在左手腕上說:“護身符,守心符,這是觀音慈悲所賜,采萍定當倍加珍惜。”
采萍未能參加法會,在廂房靜養,上午複念《白衣觀音靈感神咒》,下午不間斷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身心輕鬆愉快。傍晚,采萍隨隊回到了慧賢院。
“江賢士在身份不確定之前終是不安全的,不如讓她們早日晉封進宮。”從感業寺回來的第三天,武賢儀對來問感業寺之劫的玄宗說。
“武賢儀實為賢德,堪為後宮之範,朕幾次想晉封她,她都以無子嗣不足以就高位和不願再為朕招惹李武之爭為由推辭。此次十一名女賢晉封,朕考慮要加封於她了。”玄宗對張九齡說。
“陛下聖明!”
八月十九,玄宗下旨改雙棲宮為紫宸宮;農曆八月廿六,舉行後宮大晉封,武賢儀晉封為賢淑妃,其餘嬪妃皆有加封,十一名女賢士皆得晉封,江采萍封位最高,封宸妃,入紫宸宮,朝野上下、後宮大小皆感受到聖上對江賢士之厚重。
隆基心中期盼著與采萍執手訴衷情時刻的到來,也惦記著早日查辦感業寺投毒案。他發誓,不會再讓多災多難的采萍受到絲毫的傷害,他要用赤誠的生命和智慧保護采萍一生一世。
感業寺投毒者是誰?玄宗與采萍相見後會書寫怎樣的情感篇章?敬請關注下一章《緣定紫宸》!
張九齡說了句:“讓聖上心安是郡主與臣共同的心願。”
“讓後宮心平,怨氣減少,也是有利江山社稷之要害。”李石影說。
“聖上是文武雙全的天之驕子,也是有血有肉的尋常男人,他的世界裏除了江山社稷,還應該有常人溫暖的情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聖上是君臨天下的天子,他想要什麽那不是一句話嗎?多少後宮佳麗倚門祈盼能得到皇上的垂憐;朝中多少大臣祈願能如宰相般走近聖心;天下又有多少人敬仰著聖上,聖上擁有著極豐盈的情感沃土,隻要他在任何一處栽一片心綠,便可收獲綠蔭成林呀!”
“聖上非同一般常人,郡主是懂天道之人,通過諸多之事應該明白聖上是乘願再來濟蒼生者,他的睿智、胸襟、氣魄、才華展現在氣宇非凡的治理朝政中,他澄澈的情感體現在孤高的品位中。他的痛與孤寂來自他情感的純粹。”
“帝王的專情與後宮恩露均沾孰輕孰重?石影請教宰相大人了。”
“世人皆向往的坐擁三宮六院、佳麗三千簇擁的帝王之榮,對聖上而言不過塵土而已。聖上注重的是靈魂相融的情感,聖上的悲哀在於他想擁有的與現實恰是相反的。每當看到處理完朝政後孤寂的聖上,張若虛的詩句''皎皎空中孤月輪''便會浮現心頭,聖上是難得的情感至純至真之君王,實令九齡感佩不已。”
“依大人對聖上的了解,聖上此來的目的?……”
“臣不敢妄猜聖意,但應該與入宮登位有關吧!如今宮中沒有太後、皇後,可能這次就算殿選了。”
“聖上更注重什麽呢?”
“才華和投緣。眼緣很重要啊!”
從張九齡處回到慧賢大院,李石影心裏似乎有了底,她有重點地培養起她眼裏優秀的人才。江采萍自然不在她的‘’法眼‘’之內。
在這段日子裏,江采萍與來自杭州的女賢士秦亦珍在相見恨晚的感歎中成為知己。秦亦珍對淡定從容且才情卓然的江采萍有一種特殊好感,在深交中對江采萍在了解中更加珍視。
“世間人皆為名利所累,豈知,名利隻是浮華,榮華富貴皆是過眼雲煙。”當江采萍望著窗外如水的月色對秦亦珍輕輕說起時,秦亦珍第一次感覺兩人有了心距。秦亦珍認為這是江采萍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更是表裏不一的故作清高,她暗想:你江采萍不為榮華富貴,忍氣吞聲拚了命進宮為何?
世間之所以知己難覓,就是因人的格局和靈魂深度的差別。無論愛情還是友情,能懂對方是最美的契合,但真正互相懂得的人有幾個?朋友甚多卻無一人可訴衷腸的現象古今皆一般。江采萍的孤獨來自於鮮有人懂得她靈魂的無奈,而她的豐殷來自於看開看透放下的靈魂的高度自由和心海的極度寬廣,嘈嘈雜雜、亂相攛身的世俗的伎倆打壓不了她精神高地的根本原因便在於此。
江采萍感覺到了秦亦珍的心思,但她並不作更多解釋。李石影圈定的重點人物們在全力以赴迎接聖駕的到來,江采萍在內心節奏不被外界紛擾打亂的日出日落中心苑更為豐澤。
“陛下為何不向石影郡主表明自己的心跡?采萍經曆了太多的苦難,如今在慧賢閣依然……”。張九齡欲言又止,搖了搖頭,從心腔裏噴出一聲沉重的“唉!”
“不經曆慧賢閣之心履,怎會適應後宮的紛爭。世間像采萍這樣心性純淨、才情純臻的善良女子難尋難覓,她是為信仰和至情而生的奇女子,她心裏隻有真善美的向往,從不相信也不能體驗世間五濁的存在。即使受到再大的傷害,她都會以善良和慈悲為傷害她的人找理由,從不把襲向她的人性之惡作為心結琢磨應對之策。後宮是社稷之風水,李唐江山需朕與朝臣們的文韜武略,也需後妃厚德涵養呀!朕對江賢士之厚望愛卿自然是知道的。”玄宗望著張九齡悠悠地說,眼裏的神情充滿了息息相通的憐惜,最後一句改稱的‘’江賢士‘’讓張九齡讀懂了皇上與江采萍穿越時空的靈魂的高度契合。
“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讓她的善良與慈悲在人心險惡的曆劫中帶上智慧的光芒吧!”
“微臣明白!”
玄宗來慧賢閣前三天的一大早,高力士特來翰林院宣旨,旨意皇上將帶寧、申、薛、歧四王及武賢儀來慧賢閣,每個女賢士都要現場呈現看家本領,以顯大唐女賢士的德慧雙臻。恭敬接旨後的張九齡和李石影挽留高力士喝口茶,高力士以宮中太忙為由匆匆告辭。
“郡主為準備接駕辛苦了!”。
“張大人操心更多!”李石影應著聲便向張九齡簡單講了這段時間慧賢閣的情況,爾後說:“原以為聖上時間金貴……,沒成想對慧賢閣竟如此上心。”
“聖上是給郡主掌精神呀!郡主知道聖上最是重情重義,從小離母,宮廷的特殊環境又使他不能享受與父親之間的天倫之樂,聖上把親情的缺失都寄托在手足兄弟姐妹上,到如今,五王府依然是聖上與手足兄弟們盡享天倫之樂的心之歸屬地,聖上常常在五王府手足相聚時一醉方休,賴以爭得與兄弟們同榻的溫暖,真是赤子情深。可惜,聖上的兄弟姐妹們都不能如聖上這般看重骨肉情深。哎,聖上對武惠妃的情感裏是伴有親情的,郡主定能體諒聖上對後宮不近人情的情有獨鍾吧?!”
“謝大人!石影明白!”張九齡把話講到敏感、要害處時,李石影用此語巧妙阻止了對話的繼續。
“十一名女賢士各個是精華,就讓她們盡情綻放光華吧!”張九齡意味深長地說。
“明白!”李石影臉上的表情有一種不自然的僵硬。
望著李石影離去的背影,張九齡臉上布了一層淡淡的沉重。
“聖上看重才華,就別給她舞文弄墨的機會。”
“可是,操弄古琴、吹奏長笛也是她的絕活。”
“她總有不擅長的吧,你們好好想想。”
回到慧賢院,李石影便與蘭草、蘭罌商議如何不讓江親萍入聖眼之大事。
“哦,她似乎不擅長舞蹈。”蘭罌有點驚喜地說。
“對,從沒見過也沒聽過她有這方麵的特長。”蘭草趕忙附和。
“哼,就這樣。武落衡是以絕美舞姿走進聖心的。聖上尋找武落衡的影子,就把影子最不擅長的與武落衡最擅長的放一起,讓聖上因為視聽的落差而心生厭惡吧!”李石影心裏暗想著,臉上掛了一絲笑容。
李石影將十一名女賢士召集起來,將高力士宣旨之事告知後要每人報麵聖之才藝。
江采萍報了用梅花篆書展示現場有感現作七言絕句詩。
除了江采萍,其餘人都按自己所報開始準備,以報舞蹈者太少為由,江采萍被命令要展舞姿。李石影沒有從江采萍臉上看到她想看到的表情,有種莫名的挫敗感漫上心房,漫上心房的挫敗感竟化成了一股較勁的暗流。
八月初一辰時,在大慈恩寺為國祈福後的玄宗和寧、申、薛、岐四王並武賢儀來到了翰林院。在看望了翰林院的院士和編撰《隋唐誌》的俊才們後,玄宗一行在張九齡陪同下到了慧賢大院。
在慧賢閣聽了李石影關於十一名女賢士的情況介紹後,玄宗一行移駕荷逸苑的荷映梅韻齋。此時的荷映梅韻齋比初設時更有詩情畫意,七色荷花、七色梅花與蘭竹菊的交相輝映;掛在四壁的十一位女賢士各有千秋的書畫作品;綠意盎然的靈秀假山上詩意的流水;地上小橋流水的創意與琴聲、假山流水聲絕美的合奏……,這如詩如畫如夢的情景,正是玄宗心中的向往。龍顏大悅使所有伴駕者都輕鬆愉快。
等聖駕與伴駕者坐定之後,十一位處在帷幕後的女賢士開始按現場所抽順序次第展示才藝。
第一個登台的女賢士在梅花圖案屏風的留白處展示雙手揮毫書五言絕句詩時,喝采聲不絕於耳。此時,李石影將一紅色紙張呈於玄宗,蘭罌、蘭草將粉色紙張分別呈於四王、武賢儀、張九齡。玄宗瀏覽著大紅色宣紙上用黃色顏料寫的序號、姓名和所展示才藝,目光停留在了第九號上。江采萍抽的是第九號,展現的是驚鴻舞。“驚鴻舞!”玄宗心裏默念著,一股暖流灑遍全身。‘’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玄宗脫口而出,他十七歲時就背會了曹植的《洛神賦》。李石影以為皇上在讚雙手揮毫寫五言絕句的女賢士,甚為高興,滿臉含笑鼓掌,因為這是她著力栽培者。隻有張九齡明白皇上脫口而出為何情,因他手裏粉色紙上的內容與玄宗手裏紅色紙上的內容一模一樣。女賢士們不愧是各地遴選的精華,各個才貌雙全、氣質非凡、才藝超群,所有讓在場者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此時的品茗也有了一種高雅的情韻。
等到江采萍展示才藝時,玄宗心竟然不由自主跳了起來。令大家意外的是,出來舞蹈的是江采萍的貼身丫鬟荷月、嵐芝,隻聽到幕後一女子邊彈琴邊吟唱:“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琴聲的悠揚和吟唱的婉轉餘音繞梁,直沁心田,如此美妙動聽的合和之聲宮中從未得聞。
“是讓她舞蹈,她怎麽弄起這來。這可是欺君之罪。”蘭罌對李石影耳語道。這話似是故意說給皇上聽的,玄宗聽到後心由剛才的跳動變得緊張,像有什麽東西牽引著,心提到了嗓眼上。玄宗略知李石影為難采萍之事,卻不知道采萍擅長舞蹈,“天哪,她總不至於被逼無奈出此下策吧!若她不上台舞蹈,今天該如何收場?”玄宗心裏嘀咕著便向張九齡望去,張九齡卻是一副胸有陳竹的樣子。
正在這時,一襲白裙繡紫梅的江采萍麵戴紫紗從屏風後飄然而出,在兩個丫鬟捧月般的伴舞下,展示了天仙下凡般曼妙而空靈的舞姿。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江采萍邊深情吟唱邊舞動紫色長綾翩翩起舞,所有在場者都被這“此音此舞隻應天上有,人間有幸得聞之”的場麵震憾了。
玄宗由心懸一線變得心悅心暖又欣喜,四王、武賢儀全神貫注的同時,不由想起了一個人。
“神似卻更在其之上,形似卻更有殊風韻。”岐王對寧王說。
聲音不大,在坐的人卻都聽到了,共鳴深深,岐王說出了大家想要說的話。
當江采萍第二遍吟唱“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並將目光投向玄宗時,玄宗自然合上一句節奏感極強的“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在場的人都被這自然如故的天作之合再一次震撼。連其它十位女賢士都放下手中的一切,擠到屏風後凝睹江采萍卓爾不群的灼灼風采。江采萍旋即走向屏風後,消失在玄宗的視野裏。
這眼神、這聲音,玄宗忽然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夢,此刻,分明就是那個夢境在現實中的重現。
“玄華,你要負了我嗎?”這個聲音不斷在玄宗心裏重複著。多年前,他力排眾議立馬要讓武落衡進宮的原因就是夢中這樣女子這樣的話讓他心疼心痛,他一直覺得夢中的女子眼睛與武惠妃不太像,今天終於知道了答案。此時,他才注意起“玄華”這個名字,玄華是誰?我是誰?江采萍是誰?武落衡又是誰?隆基的心裏在追尋、在問天。後來的才藝展示,對玄宗李隆基而言隻是例行公事,他的心裏隻有“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他的眼裏隻有“逼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
李石影、蘭罌、蘭草表情極為尷尬,神情極為落寞,她們萬萬沒想到,她們以為的江采萍的短板,卻恰是她一枝獨秀的看家本領;她們更沒想到,費盡心思不讓江采萍入聖眼的努力卻成了助推江采萍入聖心的錯位。
第二天宮中傳來玄宗旨意,十一名女賢士全部於農曆八月廿六日進宮晉封,期間,在翰林院完成《隋唐誌》中後妃之德大綱編撰。
農曆八月十四日午後,武賢儀與兩名嬪妃奉旨出宮帶十一名即將進宮晉封的女賢士到感業寺為國祈福,因護國息災水陸大法會是十五日卯時開始,宮中女眷需前一天住在寺中以方便準時參加。
十五日寅時,感業寺發生了一起莫名其妙但行為惡劣的投毒案,由此引發了一場影響三界的大震動。
寅時中刻(淩晨四點)是寺院眾尼起床洗漱之時,寺院早課時間為淩晨四點半,在家居士也都在五點半之前開始早課,江采萍多年來一直隨母親卯時做早課,因此早起是她不變的習慣。因打算今天與寺院的眾尼共做早課,起得比往日更早些。四點整,兩個丫鬟先起床去茅廁方便順便倒尿壺,江采萍正要起床,卻在一陣桃子的清香撲麵中迷迷糊糊睡著了。此時,寺門外的狗狂吠不止,江采萍的母親被一聲巨響吵醒,卻發現裝裱掛在佛堂的采萍繡的觀音像掉了下來。而此刻正在東都洛陽宮中的玄宗,被胸前孔雀石的光刺醒,半醒半睡中看見洛陽宮中佛堂的薄荷淡綠衣觀音手持淨瓶說:“紫玉在感業寺遇難了,貧僧去救她了。”
“紫玉是誰?”玄宗正迷迷瞪瞪心裏嘀咕著,胸前孔雀石的光又亮起來,這時把他完全刺清醒了。他細看孔雀石,卻見江采萍沉睡在一個寺院的廂房裏,兩個丫鬟邊搖江采萍邊大聲喊:“小姐,醒醒!”
感業寺!玄宗忽然想起此刻江采萍正隨武賢儀在感業寺。想起剛剛似夢非夢中觀音的一番話,他立刻明白過來。忙命高力士飛鴿傳書張九齡,張九齡即刻帶禦林軍、禦醫趕到感業寺。
武賢儀與兩位嬪妃來到江采萍住的廂房,看到張九齡與禦醫們凝重的臉色便知凶多吉少。這時,張府中又有高力士的飛鴿傳書送來,書信隻有兩句話:一是聖上問江賢士情況如何?二是不惜一切代價搭救江賢士。
張九齡心中極為沉重。
武賢儀在江采萍身旁盤腿打坐默念起了《楞嚴咒》《大悲咒》,荷月、嵐芝想起離開江家大院赴長安時江夫人叮嚀過小姐若有難便念《白衣觀音靈感真言》,於是兩人便跪在廂房門口虔誠地念起來。此刻,心慌不止的江夫人也跪在家中佛堂念《白衣觀音靈感神咒》。
精通醫術的張九齡與經驗豐富、醫術高明的禦醫們通過望聞問切發現江采萍中了劇毒“蝕骨散”,這種劇毒來自大理,取“五毒”之唾液製作,殺傷力極大,中毒者若無解藥,三個時辰後便會化為一灘血水,即使三個時辰內服了解藥,也會落下終身癡呆的後遺症。解藥在哪裏?三個時辰又在時刻逼近……,張九齡為玄宗而傷心難過。
“這是觀音堂供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悲水,請讓江居士服下必能將體內劇毒排出!”一名清麗的比丘尼手托木碗走進來,將水遞於張九齡笑盈盈地說。
“謝謝師傅!敢問尊號?好日後感謝。”
“貧尼虛空,在觀音堂修行。若有緣,自會與各位施主再見。告辭!”說完便退出廂房。
武賢儀邊默念《大悲咒》邊為采萍喂大悲水,大悲水灌下一半後江采萍醒過來起身嘔吐不止。等吐完漱了口便自個兒將剩下的大悲水全部喝下,然後說了句“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便沉沉睡去。足足睡了一個時辰後便完全清醒了,說話、行事皆如往常。
這時,張九齡忙請來寺中主持問觀音堂中的虛空師傅,主持說寺中並無此人,觀音堂是寺中眾尼做早課的地方。張九齡等正感奇怪,荷月、嵐芝又說:“我等在門口跪了那麽長時間,大睜著眼,並未見到有什麽虛空師傅進出。”
“這木碗是一串烏木佛珠變成的,我念七遍《心經》,木碗便會變回佛珠。”采萍話音剛落,武賢儀便說:“隨喜助念!”
“有勞娘娘大駕!”
在場者都與采萍念起了《心經》,念滿七遍後木碗變成佛珠,江采萍將佛珠戴在左手腕上說:“護身符,守心符,這是觀音慈悲所賜,采萍定當倍加珍惜。”
采萍未能參加法會,在廂房靜養,上午複念《白衣觀音靈感神咒》,下午不間斷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身心輕鬆愉快。傍晚,采萍隨隊回到了慧賢院。
“江賢士在身份不確定之前終是不安全的,不如讓她們早日晉封進宮。”從感業寺回來的第三天,武賢儀對來問感業寺之劫的玄宗說。
“武賢儀實為賢德,堪為後宮之範,朕幾次想晉封她,她都以無子嗣不足以就高位和不願再為朕招惹李武之爭為由推辭。此次十一名女賢晉封,朕考慮要加封於她了。”玄宗對張九齡說。
“陛下聖明!”
八月十九,玄宗下旨改雙棲宮為紫宸宮;農曆八月廿六,舉行後宮大晉封,武賢儀晉封為賢淑妃,其餘嬪妃皆有加封,十一名女賢士皆得晉封,江采萍封位最高,封宸妃,入紫宸宮,朝野上下、後宮大小皆感受到聖上對江賢士之厚重。
隆基心中期盼著與采萍執手訴衷情時刻的到來,也惦記著早日查辦感業寺投毒案。他發誓,不會再讓多災多難的采萍受到絲毫的傷害,他要用赤誠的生命和智慧保護采萍一生一世。
感業寺投毒者是誰?玄宗與采萍相見後會書寫怎樣的情感篇章?敬請關注下一章《緣定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