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自己的計劃成全自己的野心,魔界二公主摩登漆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她在忙奔長安、洛陽之際,還將大唐節度使作為助力的重點。
張九齡當初覺察到李林甫在皇族支持下為保自己的權位,極力打壓玄宗義子王忠嗣等智勇雙全的忠義漢族節度使,有意抬高對自己威脅小的少數民族節度安祿山時,便與玄宗商定,以善巧之計讓王忠嗣以戰死之名隱於曲江,讓王忠嗣提撥重用的郭子儀接任節度使,郭子儀行事低調,看似平平常常,卻奉旨悄悄為朝廷招募、訓練重兵,使其掌管的兵力成為保護國家朝廷的重要軍事力量。
因有李林甫牽線搭橋,摩登漆很快與安祿山一拍即合,野心勃勃的安祿山把滿足自己更高欲望的賭注下在“女仙師”和李林甫身上,對他們言聽計從。
安祿山此次帶史思明到長安時,特意給楊貴妃帶了重禮,並懇請拜楊貴妃為幹娘,口口聲聲說粟特族神山神諭楊貴妃是大唐興盛、邊疆安康之至寶。玄宗對其心思及後台老板的推動心知肚明,一邊裝作糊塗應付著安祿山,一邊與張九齡不間斷飛鴿傳書……。
“東平郡王麵有愁雲,昨夜睡得可安穩?”楊貴妃在玄宗舉辦的宴請午宴前問安祿山。
“托幹娘的福,祿山昨夜睡得安穩,隻是午夜時被夢驚醒,雖複睡去,但至今心中仍有餘悸。”
“吾兒如此威猛彪悍,什麽夢會讓你心驚至此?”
“祿山夢見仙逝的父母告誡:大唐宮中有一棵紫梅樹切莫靠近,這樹不僅損耗皇上、幹娘的福報,也會損了兒的福報和壽命。兒日夜守衛邊疆三鎮護國威,若損了福報和壽命,何談忠君報國護幹娘,心因之而驚慌。”
“吾兒命大福大造化大,何必因夢驚憂至此?若如兒言,皇上一句令下,將宮中紫色梅花樹全部砍掉,即可去了吾兒心病。”
楊貴妃與安祿山說著話兒望著與李林甫說話的玄宗,竟看不出他的表情有絲毫變化,便向李林甫使了一個眼色。
“聖上,臣也覺得宮中紫色梅花樹有損李唐風水,還望聖上對祿山節度使的話三思。”
“朕本不想當著東平郡王的麵說你,但你實在有辱丞相之威位,朕在給你交代軍國大事,而你的心思全不在此,辱沒朕和先祖倒也罷了,辜負黎民百姓實屬大損天道。”
玄宗龍顏大怒,場麵一片尷尬。
“臣知錯了,請皇上息怒保重龍體!”李林甫低頭叩拜道。
“高力士,請梅妃!”
“皇上,梅妃身體欠安,皇上已允了她不赴宮宴之特請,恐此時宣旨有些不妥。”
“拿了此珠去請她。”玄宗說著從懷口搗出一紫色的明珠交於高力士,高力士接過珠子疾步而去。
“聖上請梅妃娘娘共進午膳!請蕭姑姑速稟娘娘!”高力士進了門就對正在收拾餐桌的蕭彤說。
“剛已準備好了娘娘愛吃的幾樣素菜和鮮花餅,娘娘近來身體欠安,恐享不了宮宴之佳肴。”蕭彤停下手中的忙乎,麵有難色道。
“是高公公來了,失禮失禮!快看座!”采蘋放下手中正在繡的聖像,走下炕笑盈盈地說。兩個小丫鬟趕緊為高力士搬來椅子。
“娘娘折煞老奴!老奴這廂有禮了!”
“高公公與本宮坐著說話便不見生分了。”采蘋說著便走到正堂的椅子上坐下,落座時有意識將椅子往下挪動幾步。
“時光如水,轉眼之間采蘋已隨高公公進宮多年,承蒙高公公照顧,采蘋才會在這宮裏生活得平安。因近來身體欠安,已特請皇上準本宮不能赴宮宴之事,卻不知公公此來為何?”
“老奴也提醒皇上娘娘特請之事,但皇上拿出這珠子讓老奴來請娘娘!”高力士從懷中取出珠子起身施禮道。
“如意紫辰珠!”采蘋看到珠子不由起身驚愕道。
“蕭姑姑,快幫我更衣去赴宴。”
采蘋走進宴席廳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在驚若天人的凝眸中靜了下來。
淡紫色的衣袂與白色披風在腳下生蓮的鬱風中飄動,用紫色絲帶紮起一束披肩的烏黑長發將明眸皓齒襯托得更為清麗;眉宇間淡淡憂傷中流動的浩然正氣和挺直鼻梁托起的雋永書卷氣,使玄宗心泉流動高山流水的溫馨;使安祿山、史思明真正見識到了什麽叫超凡脫俗。楊貴妃在妒火中燒的煎熬中依然在默默模仿著她的一步一趨和梳妝打扮。
整個午宴,因梅妃的到來而安靜有序,梅妃隻是配合著玄宗的問話含笑點頭,並無一句話。很多時候,除了碗筷和勺子的聲音,宴廳裏都是鴉雀無聲,連進食的聲音也變得輕柔舒緩。宴席散了,梅妃很到位地施禮告別,安、史二人局促不安,玄宗明白,安祿山、史思明根本沒有吃飽,楊貴妃也沒心思進食,梅妃飄然離去,他實不耐煩再應付下去,便舉起宴罷杯結束了午宴。
“你這大半天不說話,望著大雁笑什麽呢?”安祿山在馬上回頭望了一眼在自己身後策馬的史思明說。
“一路之上反複在想漢人有句話說得真好!”
“甚話讓你如此感佩?”
“鄉裏人雖不識貨,但卻知道貨比貨。”
“怎地突然冒出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來?”安祿山回頭望著史思明淡淡說,史思明分明從安的眼神裏感覺到此言引起了對方的共鳴。
“雖然咱不清楚長安宮中的事兒,但明擺著梅妃就是比楊妃各路都勝出許多,為何李林甫要橫了心抑梅抬楊?陷梅妃實在有悖天理!”
“對無辜、善良之人的傷害,就是傷天害理呀!這是我母親常說的一句話。”
“哈哈,真是兩個有良心有情義的正人君子呀!可是,隻要有人將你們近年所做的一切告訴李隆基,恐怕你倆的歸宿便是在大唐的天牢裏死去,哪有這般揚鞭策馬評頭論足的瀟灑?”一襲黑衣蒙了麵的魔女忽站在二人麵前大聲地說。
“許多事都是宰相李林甫的安排,我等不明真相受蒙蔽行事罷了!”
“哪能將自身推得一幹二淨?李林甫若有了三長兩短,你倆定會跟著倒黴,這是逃脫不了的宿命。瘟疫已在三鎮蔓延,要想三鎮平安,收起你們剛說的渾話吧!”
魔女說完,消失在一串嘲笑的聲音裏。
“李林甫所謂的仙姑師傅分明就是魔鬼一個,本王與你上了他們的賊船,已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悔不當初呀!”
“眼下唯有立功贖罪了。”
“怕來不及了,這魔女心狠手辣、詭計多端,小心應付才對……。”
“終於等到九齡宰相的回信了,一切按宰相的安排進行,不得走漏半點風聲!”玄宗接過喬欣遞上的書信,認真看過三遍後遞於姚崇說。
“傳旨梅沁宮,朕今晚要與梅妃下兩盤圍棋。”
“梅妃娘娘剛來過,看皇上正忙便未覲見,留下書信一封,請皇上過目。”
“賢淑雙臻武氏妃,統領後宮天意遂。雖因迷途霧障眼,忠君至情淬月歲。”
玄宗一看,即可明白了梅妃的心意,竟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和。是心有靈犀還是暗合天意,玄宗又一次被同心同節奏的心路交融感動著,便當即擬旨解了賢淑妃的禁足,並恢複了她的妃位。次日,賢淑妃開始了重新統領後宮的心路,她比以往更加謙和、更加沉穩,處事也更加圓融!
“百合仙子真乃慧根深厚,當初看到她修行到了那麽高的層次,卻有了退轉之跡,心中大為痛惜,便點化玄華給她悔過的逆增上緣,她終是沒有負了天心呀!”
“逆增上緣對慧根深厚者而言是機遇,百合仙子在禁足期間幡然醒悟,發露懺悔,真誠斷不善之念,使正等正覺再上境界,實乃幸事。玄華、紫玉慧根厚善根深,以通天徹地之心脈,映天人合一之靄光,不負天道,為七星高照退魔障積蓄了福德,實乃娑婆之福、三界之幸!”
觀音同女媧剛從王母瑤池中走出,聽到塵世有誦《妙法蓮華經》的聲音,撥開雲層循聲尋找,看到采蘋到賢淑妃宮中共誦《妙法蓮華經》的場景,二聖心甚欣慰,便有了如上對話……。
“為何於我母子有恩者都會災禍臨身?蚩尤之痛還在心裏撕裂著,又要拿白玉鳳開刀?天規再嚴,也有酌情融通的空間,懇請帝後慈悲為懷!三思後行!”初元聖母在玉帝與王母麵前抹著眼淚懇求。帝後心如明鏡,明白初元聖母抬出蚩尤是為了引發東華帝君心底的痛楚,以助自己替白玉鳳求情。
“媧皇的愛徒紫玉,真是個令本王頭疼的仙子,仿佛她存在的意義就是克我東華帝君!當初蚩尤死於她手,此次佛道大德收白玉鳳,為何又要讓她攪和?”東華帝君手裏翻動著收白狐陣法圖,眼皮不抬慢悠悠地說。
“對治魔障,心地幹淨者最為上乘。元始天尊如是說。”玉帝望了望東華帝君,又望了望初元聖母輕聲說。
“當初,本王為魔界所陷蒙難,才有了媧皇輪執天界大政之事;因本王受恩蚩尤全家、老母受恩白狐族,才有了本王能度過難關助陛下治理天界的安泰。陛下與娘娘為三界安康的公心本王知曉,但帝後能體諒一下本王母子的心也屬常情。”
玉帝、王母受觀音、女媧之托特邀初元聖母、東華帝君在瑤池瓊林苑談佛道兩家為三界安寧合力收伏白玉鳳之事,剛起了話頭,就被母子二人用句句紮實的話截住了。玉帝、王母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做答,忽聽門外報來元始天尊來訪。
“快請天尊!”帝後同步起身異口同聲說。
“聖母、帝君別來無恙?玉帝、王母一向可好?”元始天尊進了瑤池瓊林苑便施禮問安。
“見天尊一麵太難,我母子二人能在瑤池得遇天尊,實屬有幸有福!”初元聖母忙起身還禮做答,東華帝君與聖母同步施禮。
“恭迎瑤池稀客!天界福星!”玉帝與王母同步施禮酬和。
“聖母、帝君之痛也是三界之痛,蚩尤、白玉鳳都是受魔界之害的無辜者,蚩尤並未灰飛煙滅,將來很可能成為助力七星高照救三界陣法的大護法,二位不必為此傷感。白玉鳳因情招災,淪為魔界毀三界的棋子,實屬可憐。對她的收伏也是想盡辦法,最終選擇了最利她的方法,若無洪鈞老祖和東方藥師佛,這方法便無從誕生,隻有毀滅她以救蒼生。聖母、帝君應欣喜才對,何來怨言?”元始天尊打坐在寬大的貴賓椅上緩緩道來。
“天尊道法及浩恩澤被三界,可否見識天尊對收伏白狐的著棋之譜?”帝君施禮道。
“本座有一畫本,是對本陣法不斷修改的完整本,帝君可細細看之。”元始天尊說著便將手中拂塵一揮,天空即刻飛來一紫金匣,天尊用手接住,念念有詞,匣子便緩緩打開,一本厚厚的天書飛出匣子到了東華帝君懷中。
東華帝君打開懷中圖文並茂的厚書,一頁頁認真看下去,初元聖母看到他不斷皺眉的神情,心裏頗為緊張,站起、坐下反複幾次,元始天尊和帝後都暗暗佩服初元聖母重情重義的本真之心行。
“本王竟不知白玉鳳中毒如此之深,自甘墮落為魔界擾亂三界的幫凶,實在可惱可恨,毀她保三界的最初之法並不為過。難為佛道大德為利她費心費力所做的一切!本王不明真相,說了不該說的話,深感慚愧!在此真心致歉!”帝君將書合好,恭敬遞於元始天尊後,向天尊和帝後深深施禮鞠躬。
“帝君不必多禮!收伏白玉鳳的周全之法,是佛道兩家慈悲為念之洐生,是觀音、女媧顧念聖母、帝君感受之努力,也是帝後和玄華太子仁厚所致!此上善之法要暢行,紫玉仙子須參與其中。”元始天尊輕拈長須微笑而言。
元始天尊看到了東華帝君臉上閃過的不悅和不自在。
“帝君心中似有不能釋懷之事?”
“本王起心動念難逃天尊之法眼。本王有一事不明,佛道兩家高手如雲,收伏白玉鳳之事,為何要讓一個下凡的小小仙子參與?就因為她可能成為天界的太子妃嗎?”東華帝君說完此話,感覺有點不妥,便下意識地望了望玉帝和王母,帝後臉上並無任何表情。
“當今帝後,對天界皇子皇女下凡曆劫不能有任何徇私之天規最為遵守,自玄華、紫玉下凡曆劫後,帝後便斷了與他們的聯係,兩人在塵世曆盡磨難,每次施以援手的都是觀音、地藏二菩薩和媧皇,此乃二人大善厚德及敬畏之心所感召。若二人福善積累不到一定程度,決不會有感召天地的心之力。帝君若有疑惑,本座講講在昆侖虛學道法的大皇子玄黃之事便會明了。”
這回輪到東華帝君不好意思了,天尊說者無心,他卻聽者有意。回想自己為蚩尤、白玉鳳之事無數次心生怨恨、金殿訴苦、改換紫玉塵世命運諸事,滿臉通紅,低頭不語。
“本座對心之力的認識也是曆了許多事才通透的。當初本座跟隨鴻鈞老祖學道法時,聽到老祖與文殊菩薩談天道輪回,二人預言若幹年後,五星匯集東方瑞祥來臨之前,三界將有一次魔界帶來的大劫難,那時拯救三界的人間砥柱是神州,到時三界打通,上善之人以夢為舟行走天上暢通無阻。二十八星宿組成的四大七星北鬥陣將成為引領三界走出劫難的中心,而中心的核心是三個七星北鬥陣圍拱的七星高照退魔招瑞陣。”
“世尊所言乃第一次聽說,枉執天庭多年,竟無絲毫知情權。”玉帝語氣沉重、麵有憂色。
“此本天機,時候未到,不便宣說,但因中心之核心涉及玄華、紫玉,本尊才於小範圍講說。”
“五星匯於東方之時,便是魔界消滅之時,這事本王在佛國療傷時聽三佛講過,但詳情不知。”東華帝君若有所思說完後搖搖頭,望著元始天尊似有所問。
“老祖與文珠菩薩講四個北鬥陣中皆是六陽一陰,坐二十八星座者皆是與佛道有淵源者。本座那時執念很重,以為九法界道教最為至尊,拯救三界大任唯有道家弟子可以擔當。於是便悄悄研究起了七星陣,最終研究成天罡北鬥陣,將此陣法在天界、人間道教弟子中廣為傳播,以彰道教懲惡揚善之威力,也期優中選優隨時擺陣拯救三界。”
“原來如此!天罡北鬥陣原來是天尊的心血結晶!天尊怎知核心北鬥陣與玄華、紫玉有關。”王母關切地問。
“近日,為白玉鳳之事拜見鴻鈞老祖談起此事,才知詳情。”
“本座在廣推天罡北鬥陣時,七佛八菩薩與鴻鈞老祖、盤古、三皇五帝卻一直在默默遴選四大七星北鬥陣中的四十二陽和七陰,四十二陽較好選,七陰太難選,尤其是核心北鬥陣中的一陰更是難上加難。紫玉因心地的純良幹淨和心之力的強大,最終被圈定。本座終於明白了觀音、媧皇為三界安寧而有的可貴私心。”
東華帝君的臉由紅變成了紫紅,臉上在冒汗,渾身上下都在流汗。初元聖母忙拿出錦帕遞於帝君說:“在魔界受折磨留下的後遺症總會發作,注意調養,莫讓帝後、天尊惦念才是!”
走出瑤池,元始天尊駕起祥雲徑直向昆侖虛行去。行了一段,忽見下方黑氣上竄,很不舒服,便撥開雲層俯瞰,看到大唐邊陲平盧、範陽、河東三鎮黑氣滾滾、屍橫遍野,百姓聚集在一起將節度使衙門圍得水泄不通。天尊從懷中拿出三寶玉如意,將此處罹難之因詳細查明後,便揮動盤古幡將魔氣妖風一掃而光,隻這信手拈來的一招,便使遍野屍體恢複成鮮活的生命,三鎮恢複了安居樂業的常態……。
“這身戎裝娘娘穿起來十分合身,這劍佩戴起來為娘娘憑添了不少英氣,請將末將剛教的招式連做一遍,牢記於心,這可是強身健體、禦敵護身的法寶呀!”采蘋隨賢淑妃到玄武門校場看練兵,竟有一女將軍走上來送她一套戎裝、一把劍,並教她習武。
采蘋想自己從未習過武,女將軍教的招式也糊裏糊塗沒消化,如何重複?正想著,女將軍念起了口訣,采蘋便隨口訣舞劍,竟將招式連了下來。
“娘娘真了不起!自己念口訣再來一遍。”
“天地之玄,所附乃人之秀靈,婉轉飄盈。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序,神鬼合鳴。劍氣四逸,巍巍乎尤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江海凝清光。無上太極劍得神得空,藏天地日月之神,運四象八卦之空;以交錯合凝為質,以循環幻化為氣;質曰水火木金,陰陽相間之對峙;氣曰木火金水,陰陽相因之流行。劍舞氣動四方,劍影漫若流光,所到之處若炎風之狂掃,波及之地若焰雷之轟鳴,若天宇之暴烈,威迫山色沮喪,天地?天地?天地?”采蘋念著口訣舞著劍,到最後一句卻記不起來,努力回憶,並用目光求助女將軍,那女將軍卻化身一道姑飛上天空,采蘋疾步去追,卻不小心腳下打滑,睜開眼才知是夢。
采蘋回憶著夢中的口訣和招式,就在炕上念念有詞揮手舞臂,把蕭彤和兩個丫鬟著實嚇了一跳,不知道梅妃娘娘冷不丁醒來手舞足蹈要幹什麽?這時,忽有高力士來傳旨,采蘋下炕接旨,卻是玄宗差高力士送來山中宰相張九齡捎給梅妃的禮物。采蘋打開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正是夢中的戒裝和寶劍。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張九齡當初覺察到李林甫在皇族支持下為保自己的權位,極力打壓玄宗義子王忠嗣等智勇雙全的忠義漢族節度使,有意抬高對自己威脅小的少數民族節度安祿山時,便與玄宗商定,以善巧之計讓王忠嗣以戰死之名隱於曲江,讓王忠嗣提撥重用的郭子儀接任節度使,郭子儀行事低調,看似平平常常,卻奉旨悄悄為朝廷招募、訓練重兵,使其掌管的兵力成為保護國家朝廷的重要軍事力量。
因有李林甫牽線搭橋,摩登漆很快與安祿山一拍即合,野心勃勃的安祿山把滿足自己更高欲望的賭注下在“女仙師”和李林甫身上,對他們言聽計從。
安祿山此次帶史思明到長安時,特意給楊貴妃帶了重禮,並懇請拜楊貴妃為幹娘,口口聲聲說粟特族神山神諭楊貴妃是大唐興盛、邊疆安康之至寶。玄宗對其心思及後台老板的推動心知肚明,一邊裝作糊塗應付著安祿山,一邊與張九齡不間斷飛鴿傳書……。
“東平郡王麵有愁雲,昨夜睡得可安穩?”楊貴妃在玄宗舉辦的宴請午宴前問安祿山。
“托幹娘的福,祿山昨夜睡得安穩,隻是午夜時被夢驚醒,雖複睡去,但至今心中仍有餘悸。”
“吾兒如此威猛彪悍,什麽夢會讓你心驚至此?”
“祿山夢見仙逝的父母告誡:大唐宮中有一棵紫梅樹切莫靠近,這樹不僅損耗皇上、幹娘的福報,也會損了兒的福報和壽命。兒日夜守衛邊疆三鎮護國威,若損了福報和壽命,何談忠君報國護幹娘,心因之而驚慌。”
“吾兒命大福大造化大,何必因夢驚憂至此?若如兒言,皇上一句令下,將宮中紫色梅花樹全部砍掉,即可去了吾兒心病。”
楊貴妃與安祿山說著話兒望著與李林甫說話的玄宗,竟看不出他的表情有絲毫變化,便向李林甫使了一個眼色。
“聖上,臣也覺得宮中紫色梅花樹有損李唐風水,還望聖上對祿山節度使的話三思。”
“朕本不想當著東平郡王的麵說你,但你實在有辱丞相之威位,朕在給你交代軍國大事,而你的心思全不在此,辱沒朕和先祖倒也罷了,辜負黎民百姓實屬大損天道。”
玄宗龍顏大怒,場麵一片尷尬。
“臣知錯了,請皇上息怒保重龍體!”李林甫低頭叩拜道。
“高力士,請梅妃!”
“皇上,梅妃身體欠安,皇上已允了她不赴宮宴之特請,恐此時宣旨有些不妥。”
“拿了此珠去請她。”玄宗說著從懷口搗出一紫色的明珠交於高力士,高力士接過珠子疾步而去。
“聖上請梅妃娘娘共進午膳!請蕭姑姑速稟娘娘!”高力士進了門就對正在收拾餐桌的蕭彤說。
“剛已準備好了娘娘愛吃的幾樣素菜和鮮花餅,娘娘近來身體欠安,恐享不了宮宴之佳肴。”蕭彤停下手中的忙乎,麵有難色道。
“是高公公來了,失禮失禮!快看座!”采蘋放下手中正在繡的聖像,走下炕笑盈盈地說。兩個小丫鬟趕緊為高力士搬來椅子。
“娘娘折煞老奴!老奴這廂有禮了!”
“高公公與本宮坐著說話便不見生分了。”采蘋說著便走到正堂的椅子上坐下,落座時有意識將椅子往下挪動幾步。
“時光如水,轉眼之間采蘋已隨高公公進宮多年,承蒙高公公照顧,采蘋才會在這宮裏生活得平安。因近來身體欠安,已特請皇上準本宮不能赴宮宴之事,卻不知公公此來為何?”
“老奴也提醒皇上娘娘特請之事,但皇上拿出這珠子讓老奴來請娘娘!”高力士從懷中取出珠子起身施禮道。
“如意紫辰珠!”采蘋看到珠子不由起身驚愕道。
“蕭姑姑,快幫我更衣去赴宴。”
采蘋走進宴席廳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在驚若天人的凝眸中靜了下來。
淡紫色的衣袂與白色披風在腳下生蓮的鬱風中飄動,用紫色絲帶紮起一束披肩的烏黑長發將明眸皓齒襯托得更為清麗;眉宇間淡淡憂傷中流動的浩然正氣和挺直鼻梁托起的雋永書卷氣,使玄宗心泉流動高山流水的溫馨;使安祿山、史思明真正見識到了什麽叫超凡脫俗。楊貴妃在妒火中燒的煎熬中依然在默默模仿著她的一步一趨和梳妝打扮。
整個午宴,因梅妃的到來而安靜有序,梅妃隻是配合著玄宗的問話含笑點頭,並無一句話。很多時候,除了碗筷和勺子的聲音,宴廳裏都是鴉雀無聲,連進食的聲音也變得輕柔舒緩。宴席散了,梅妃很到位地施禮告別,安、史二人局促不安,玄宗明白,安祿山、史思明根本沒有吃飽,楊貴妃也沒心思進食,梅妃飄然離去,他實不耐煩再應付下去,便舉起宴罷杯結束了午宴。
“你這大半天不說話,望著大雁笑什麽呢?”安祿山在馬上回頭望了一眼在自己身後策馬的史思明說。
“一路之上反複在想漢人有句話說得真好!”
“甚話讓你如此感佩?”
“鄉裏人雖不識貨,但卻知道貨比貨。”
“怎地突然冒出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來?”安祿山回頭望著史思明淡淡說,史思明分明從安的眼神裏感覺到此言引起了對方的共鳴。
“雖然咱不清楚長安宮中的事兒,但明擺著梅妃就是比楊妃各路都勝出許多,為何李林甫要橫了心抑梅抬楊?陷梅妃實在有悖天理!”
“對無辜、善良之人的傷害,就是傷天害理呀!這是我母親常說的一句話。”
“哈哈,真是兩個有良心有情義的正人君子呀!可是,隻要有人將你們近年所做的一切告訴李隆基,恐怕你倆的歸宿便是在大唐的天牢裏死去,哪有這般揚鞭策馬評頭論足的瀟灑?”一襲黑衣蒙了麵的魔女忽站在二人麵前大聲地說。
“許多事都是宰相李林甫的安排,我等不明真相受蒙蔽行事罷了!”
“哪能將自身推得一幹二淨?李林甫若有了三長兩短,你倆定會跟著倒黴,這是逃脫不了的宿命。瘟疫已在三鎮蔓延,要想三鎮平安,收起你們剛說的渾話吧!”
魔女說完,消失在一串嘲笑的聲音裏。
“李林甫所謂的仙姑師傅分明就是魔鬼一個,本王與你上了他們的賊船,已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悔不當初呀!”
“眼下唯有立功贖罪了。”
“怕來不及了,這魔女心狠手辣、詭計多端,小心應付才對……。”
“終於等到九齡宰相的回信了,一切按宰相的安排進行,不得走漏半點風聲!”玄宗接過喬欣遞上的書信,認真看過三遍後遞於姚崇說。
“傳旨梅沁宮,朕今晚要與梅妃下兩盤圍棋。”
“梅妃娘娘剛來過,看皇上正忙便未覲見,留下書信一封,請皇上過目。”
“賢淑雙臻武氏妃,統領後宮天意遂。雖因迷途霧障眼,忠君至情淬月歲。”
玄宗一看,即可明白了梅妃的心意,竟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和。是心有靈犀還是暗合天意,玄宗又一次被同心同節奏的心路交融感動著,便當即擬旨解了賢淑妃的禁足,並恢複了她的妃位。次日,賢淑妃開始了重新統領後宮的心路,她比以往更加謙和、更加沉穩,處事也更加圓融!
“百合仙子真乃慧根深厚,當初看到她修行到了那麽高的層次,卻有了退轉之跡,心中大為痛惜,便點化玄華給她悔過的逆增上緣,她終是沒有負了天心呀!”
“逆增上緣對慧根深厚者而言是機遇,百合仙子在禁足期間幡然醒悟,發露懺悔,真誠斷不善之念,使正等正覺再上境界,實乃幸事。玄華、紫玉慧根厚善根深,以通天徹地之心脈,映天人合一之靄光,不負天道,為七星高照退魔障積蓄了福德,實乃娑婆之福、三界之幸!”
觀音同女媧剛從王母瑤池中走出,聽到塵世有誦《妙法蓮華經》的聲音,撥開雲層循聲尋找,看到采蘋到賢淑妃宮中共誦《妙法蓮華經》的場景,二聖心甚欣慰,便有了如上對話……。
“為何於我母子有恩者都會災禍臨身?蚩尤之痛還在心裏撕裂著,又要拿白玉鳳開刀?天規再嚴,也有酌情融通的空間,懇請帝後慈悲為懷!三思後行!”初元聖母在玉帝與王母麵前抹著眼淚懇求。帝後心如明鏡,明白初元聖母抬出蚩尤是為了引發東華帝君心底的痛楚,以助自己替白玉鳳求情。
“媧皇的愛徒紫玉,真是個令本王頭疼的仙子,仿佛她存在的意義就是克我東華帝君!當初蚩尤死於她手,此次佛道大德收白玉鳳,為何又要讓她攪和?”東華帝君手裏翻動著收白狐陣法圖,眼皮不抬慢悠悠地說。
“對治魔障,心地幹淨者最為上乘。元始天尊如是說。”玉帝望了望東華帝君,又望了望初元聖母輕聲說。
“當初,本王為魔界所陷蒙難,才有了媧皇輪執天界大政之事;因本王受恩蚩尤全家、老母受恩白狐族,才有了本王能度過難關助陛下治理天界的安泰。陛下與娘娘為三界安康的公心本王知曉,但帝後能體諒一下本王母子的心也屬常情。”
玉帝、王母受觀音、女媧之托特邀初元聖母、東華帝君在瑤池瓊林苑談佛道兩家為三界安寧合力收伏白玉鳳之事,剛起了話頭,就被母子二人用句句紮實的話截住了。玉帝、王母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做答,忽聽門外報來元始天尊來訪。
“快請天尊!”帝後同步起身異口同聲說。
“聖母、帝君別來無恙?玉帝、王母一向可好?”元始天尊進了瑤池瓊林苑便施禮問安。
“見天尊一麵太難,我母子二人能在瑤池得遇天尊,實屬有幸有福!”初元聖母忙起身還禮做答,東華帝君與聖母同步施禮。
“恭迎瑤池稀客!天界福星!”玉帝與王母同步施禮酬和。
“聖母、帝君之痛也是三界之痛,蚩尤、白玉鳳都是受魔界之害的無辜者,蚩尤並未灰飛煙滅,將來很可能成為助力七星高照救三界陣法的大護法,二位不必為此傷感。白玉鳳因情招災,淪為魔界毀三界的棋子,實屬可憐。對她的收伏也是想盡辦法,最終選擇了最利她的方法,若無洪鈞老祖和東方藥師佛,這方法便無從誕生,隻有毀滅她以救蒼生。聖母、帝君應欣喜才對,何來怨言?”元始天尊打坐在寬大的貴賓椅上緩緩道來。
“天尊道法及浩恩澤被三界,可否見識天尊對收伏白狐的著棋之譜?”帝君施禮道。
“本座有一畫本,是對本陣法不斷修改的完整本,帝君可細細看之。”元始天尊說著便將手中拂塵一揮,天空即刻飛來一紫金匣,天尊用手接住,念念有詞,匣子便緩緩打開,一本厚厚的天書飛出匣子到了東華帝君懷中。
東華帝君打開懷中圖文並茂的厚書,一頁頁認真看下去,初元聖母看到他不斷皺眉的神情,心裏頗為緊張,站起、坐下反複幾次,元始天尊和帝後都暗暗佩服初元聖母重情重義的本真之心行。
“本王竟不知白玉鳳中毒如此之深,自甘墮落為魔界擾亂三界的幫凶,實在可惱可恨,毀她保三界的最初之法並不為過。難為佛道大德為利她費心費力所做的一切!本王不明真相,說了不該說的話,深感慚愧!在此真心致歉!”帝君將書合好,恭敬遞於元始天尊後,向天尊和帝後深深施禮鞠躬。
“帝君不必多禮!收伏白玉鳳的周全之法,是佛道兩家慈悲為念之洐生,是觀音、女媧顧念聖母、帝君感受之努力,也是帝後和玄華太子仁厚所致!此上善之法要暢行,紫玉仙子須參與其中。”元始天尊輕拈長須微笑而言。
元始天尊看到了東華帝君臉上閃過的不悅和不自在。
“帝君心中似有不能釋懷之事?”
“本王起心動念難逃天尊之法眼。本王有一事不明,佛道兩家高手如雲,收伏白玉鳳之事,為何要讓一個下凡的小小仙子參與?就因為她可能成為天界的太子妃嗎?”東華帝君說完此話,感覺有點不妥,便下意識地望了望玉帝和王母,帝後臉上並無任何表情。
“當今帝後,對天界皇子皇女下凡曆劫不能有任何徇私之天規最為遵守,自玄華、紫玉下凡曆劫後,帝後便斷了與他們的聯係,兩人在塵世曆盡磨難,每次施以援手的都是觀音、地藏二菩薩和媧皇,此乃二人大善厚德及敬畏之心所感召。若二人福善積累不到一定程度,決不會有感召天地的心之力。帝君若有疑惑,本座講講在昆侖虛學道法的大皇子玄黃之事便會明了。”
這回輪到東華帝君不好意思了,天尊說者無心,他卻聽者有意。回想自己為蚩尤、白玉鳳之事無數次心生怨恨、金殿訴苦、改換紫玉塵世命運諸事,滿臉通紅,低頭不語。
“本座對心之力的認識也是曆了許多事才通透的。當初本座跟隨鴻鈞老祖學道法時,聽到老祖與文殊菩薩談天道輪回,二人預言若幹年後,五星匯集東方瑞祥來臨之前,三界將有一次魔界帶來的大劫難,那時拯救三界的人間砥柱是神州,到時三界打通,上善之人以夢為舟行走天上暢通無阻。二十八星宿組成的四大七星北鬥陣將成為引領三界走出劫難的中心,而中心的核心是三個七星北鬥陣圍拱的七星高照退魔招瑞陣。”
“世尊所言乃第一次聽說,枉執天庭多年,竟無絲毫知情權。”玉帝語氣沉重、麵有憂色。
“此本天機,時候未到,不便宣說,但因中心之核心涉及玄華、紫玉,本尊才於小範圍講說。”
“五星匯於東方之時,便是魔界消滅之時,這事本王在佛國療傷時聽三佛講過,但詳情不知。”東華帝君若有所思說完後搖搖頭,望著元始天尊似有所問。
“老祖與文珠菩薩講四個北鬥陣中皆是六陽一陰,坐二十八星座者皆是與佛道有淵源者。本座那時執念很重,以為九法界道教最為至尊,拯救三界大任唯有道家弟子可以擔當。於是便悄悄研究起了七星陣,最終研究成天罡北鬥陣,將此陣法在天界、人間道教弟子中廣為傳播,以彰道教懲惡揚善之威力,也期優中選優隨時擺陣拯救三界。”
“原來如此!天罡北鬥陣原來是天尊的心血結晶!天尊怎知核心北鬥陣與玄華、紫玉有關。”王母關切地問。
“近日,為白玉鳳之事拜見鴻鈞老祖談起此事,才知詳情。”
“本座在廣推天罡北鬥陣時,七佛八菩薩與鴻鈞老祖、盤古、三皇五帝卻一直在默默遴選四大七星北鬥陣中的四十二陽和七陰,四十二陽較好選,七陰太難選,尤其是核心北鬥陣中的一陰更是難上加難。紫玉因心地的純良幹淨和心之力的強大,最終被圈定。本座終於明白了觀音、媧皇為三界安寧而有的可貴私心。”
東華帝君的臉由紅變成了紫紅,臉上在冒汗,渾身上下都在流汗。初元聖母忙拿出錦帕遞於帝君說:“在魔界受折磨留下的後遺症總會發作,注意調養,莫讓帝後、天尊惦念才是!”
走出瑤池,元始天尊駕起祥雲徑直向昆侖虛行去。行了一段,忽見下方黑氣上竄,很不舒服,便撥開雲層俯瞰,看到大唐邊陲平盧、範陽、河東三鎮黑氣滾滾、屍橫遍野,百姓聚集在一起將節度使衙門圍得水泄不通。天尊從懷中拿出三寶玉如意,將此處罹難之因詳細查明後,便揮動盤古幡將魔氣妖風一掃而光,隻這信手拈來的一招,便使遍野屍體恢複成鮮活的生命,三鎮恢複了安居樂業的常態……。
“這身戎裝娘娘穿起來十分合身,這劍佩戴起來為娘娘憑添了不少英氣,請將末將剛教的招式連做一遍,牢記於心,這可是強身健體、禦敵護身的法寶呀!”采蘋隨賢淑妃到玄武門校場看練兵,竟有一女將軍走上來送她一套戎裝、一把劍,並教她習武。
采蘋想自己從未習過武,女將軍教的招式也糊裏糊塗沒消化,如何重複?正想著,女將軍念起了口訣,采蘋便隨口訣舞劍,竟將招式連了下來。
“娘娘真了不起!自己念口訣再來一遍。”
“天地之玄,所附乃人之秀靈,婉轉飄盈。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序,神鬼合鳴。劍氣四逸,巍巍乎尤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江海凝清光。無上太極劍得神得空,藏天地日月之神,運四象八卦之空;以交錯合凝為質,以循環幻化為氣;質曰水火木金,陰陽相間之對峙;氣曰木火金水,陰陽相因之流行。劍舞氣動四方,劍影漫若流光,所到之處若炎風之狂掃,波及之地若焰雷之轟鳴,若天宇之暴烈,威迫山色沮喪,天地?天地?天地?”采蘋念著口訣舞著劍,到最後一句卻記不起來,努力回憶,並用目光求助女將軍,那女將軍卻化身一道姑飛上天空,采蘋疾步去追,卻不小心腳下打滑,睜開眼才知是夢。
采蘋回憶著夢中的口訣和招式,就在炕上念念有詞揮手舞臂,把蕭彤和兩個丫鬟著實嚇了一跳,不知道梅妃娘娘冷不丁醒來手舞足蹈要幹什麽?這時,忽有高力士來傳旨,采蘋下炕接旨,卻是玄宗差高力士送來山中宰相張九齡捎給梅妃的禮物。采蘋打開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正是夢中的戒裝和寶劍。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