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暖暖的晌午時分,玄宗忙命人將“高人”請進帳中,壓在心頭的焦慮如雲開日出般變成希望的微笑。
“見過唐王陛下!”仙風道骨的道長含笑站在玄宗麵前。
“道長為救蒼生遠道而來,有失遠迎,望恕不周之處。”
“唐王陛下心念江山心係蒼生,真誠虔心感動天地,貧道是被感召而來。”
“先生帶慈心妙法而來,實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報!”
“救蒼生的是陛下的厚德,若無厚德做支撐,任何妙法皆會失靈。”
“先生快請上坐!”玄宗謙和禮請。
道長望了望正堂右側的茶桌說:“想不到在這刀光劍影、苦寒十分的軍營內,竟有品茗的淨地。貧道想討口茶喝,陛下可賜否?”
“先生在此品茗,蓬蓽生輝,宰相同坐品茗。”
一直站在旁邊仔細打量道長的張九齡,走到煮茶的位置坐下,擺開了煮茶招待貴客的架勢。
道長與玄宗並肩坐在了張九齡的對麵。
道長在與張九齡點頭致意時,仿佛是久別重逢的故人,十分自然。
“三界萬物皆在生克中循環不息,沒有平息不了的災難,更無降伏不了的魔怪。隻是紅塵中人迷失在五欲六塵中,丟失了開智慧寶藏的鑰匙。”道長喝過第一道茶後,經輕放下茶盞說。
玄宗、張九齡同時放下茶盞,四目聚光於道長的臉上,巴巴聽他的下文。
道長似乎不經意地望了望四下,張九齡與玄宗四目相對後令帳內所有人退下。
“上蒼有好生之德,選擇在馬嵬坡收伏狐仙,是《易經》納甲之術在降妖除魔中的最佳運用,天幹地支、五行、八卦相融測算,克魔界和白狐的死門就在馬嵬坡,若無此智慧,三界將遭浩劫致生靈塗炭,白玉鳳也會灰飛煙滅。”
此語一出,張九齡整個神情變了,之前的打量觀望完全消失,膜拜的敬重在放下的身段裏、在崇拜的眼神裏。
“唐王陛下看過《推背圖》,也得過女媧簽,對馬嵬坡降魔的天意昭通應是明白的。”道長並不看張九齡,麵向玄宗微笑道。
“隆基愚鈍,對其中的深奧妙理並不通曉,感恩先生開示!”
玄宗說完,暗自驚歎,眼前高人,竟會對自己的一切了如指掌,是他有心通之術?是易理算得?還是……
張九齡想搭話,但道長的表情語言在巧妙拒絕他的問話。
“文昌宮以智慧、修養聞名三界,卻也難逃吾我貢高之俗!”道長喝著第二茶,似乎漫不經心地說。
“九齡有眼不識泰山,唐突了聖賢,請讓九齡沐雅量恕罪之幸!”張九齡起身鄭重施禮道。
“天上人間皆為忠臣謀士,玄華之福,蒼生之幸,幸會!幸會!坐下共商禦魔疫之謀。”
“瘟疫急報!”張九齡剛落坐,就聽到喬欣在帳外高呼的聲音。
“快傳!”玄宗本能地急切道。
“瘟疫已通過畜禽水產運輸遍布各地,更有甚者,江南一佛寺和長安一道觀竟也有感染者。”喬欣滿臉陰雲跪報。
玄宗命喬欣平身後,起身施禮道:“先生,請為大唐百姓安危開良方。”
“請道長不吝賜教,施福蒼生!”張九齡唐撲騰一聲跪下請求,齊欣也跟著跪下身。
“無礙,無大礙,陛下請坐,二位起身同坐。貧道這裏有一寶鏡,可照見三界萬相,先看看吧!”道長淡定的神情使君臣仨的心安定了下來,張九齡和喬欣坐在了道長和玄宗的兩旁。
道長從懷中掏出一麵銅鏡,念念有詞揮動了三下,隻見鏡中清晰出現了有聲畫麵:
兩個穿金甲執金戟的神人站在海邊一馬車旁,對一穿黑袍的蒙麵魅影道:“吾等奉觀音聖令,特來捉拿爾等,魔界灑疫毒害眾生的手段再隱蔽,也難逃觀音之法掌。”
說著齊力將金戟刺向黑魅影,那黑影化作一股黑煙跑了,兩金甲神人正欲去追。忽一老翁上前跪阻道:“兩位神人既是奉觀音聖命而來,便請將老朽真心話轉奏觀音。”
“觀音有諭,若遇跪求者要禮待。兄且追去,待吾問明原因。”
留下來的金甲神人躬身扶起老翁,老翁說:“魔界的瘟疫也是世人貪欲口腹的感召,觀音再大的慈悲也轉化不了世人殺生的果報。神仙且看這車上的千萬條水族生命,就要送進城裏被活宰後烹煮炸食,各個酒館裏、戶戶餐桌上食啖美味的人們,哪一個會想到這些生命被殺被食的痛苦。”
銅鏡中立刻顯出馬車上五個大木桶中在水裏活蹦亂跳的魚蝦。
金甲神人輕輕歎了口氣,雙手合十念了幾句,對著木桶吹了三口氣,車上的五個大木桶便飛離馬車,到了海中央,翻身將魚蝦倒入海中……。
老翁複跪下雙手合十道:“至心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至誠感恩金剛護法,救了水族也救了人類。魔界灑疫毒,若沒有畜禽水族配合怎會如此順暢?”
金甲神人扶起老翁驚愕地望著,努力用眼神撬動下句。
“瘟疫之毒最適合在陰冷的環境下生存,魔界便選擇了在寒冷季節裏將成為世人餐盤美味的動物投毒。因動物界清楚魔界針對的是人類而非異類,所以狠下心來以犧牲小部分生命換取大部分存活為目的配合魔界。”
金甲神人忙施禮道:“受教!受教!吾定奏明觀音菩薩。”
老翁化作一條鯉魚回到海中。
畫麵消失了,在坐者驚愕地麵麵相覷。
“陽光燦爛的地方,總會駐滿正義光明和希望;陰冷的角落便是納汙藏垢的溫床。曆來瘟疫從不會走進寺院、道觀之因,除了正法的磁場震懾力外,還有素食避禍的妙吉。這次瘟疫進了寺院、道觀定有其特殊原因。”道士將銅鏡放在桌上歎息道。
“先生,事已至此,如何了得?”玄宗滿麵憂色道。
“稍安勿躁,貧道約好師弟明果要在帳中相見,不知他此時到了何處?”道士說著便啟動右手掐算。
“敢問先生尊號?”張九齡起身啟問。
“明法便是貧道法號!”
此時,忽聽帳外傳來一聲“郭大將軍求見!”
玄宗“速傳”聲剛落,郭子儀便到了帳中。
“郭將軍快坐下喝口熱茶!”
郭子儀並不理誰睬與他說話的張九齡,徑直跪下來說:“啟奏陛下,眼下疫情蔓延,軍情十萬火急,郭某一介武夫,不似宰相文雅,沒有談玄說道的雅興。”
玄宗明白,這是郭借說張九齡在向自己發難,便無奈地微笑道:“郭卿辛苦,平身!”
去山邊汲泉水的兩個兵卒將盛著清冽泉水的木桶提進帳中,郭子儀怒目瞪著兩人說:“戰場以英勇殺敵論高低,爾等就這點本事嗎?”
“皇上在此,沒有你教三訓四的地方,退下!”張九齡的聲音提到了高八度。
“火燒功德林,都是忠義士,何必如此?”又一仙風道骨的道長沒經通報走進了帳中。
“明果師弟一路辛苦了!快見過唐王陛下。”
“哼!”郭子儀用鼻腔發出怨聲,甩頭要走。
“郭將軍乃護江山之棟梁,忠心忠義可敬可嘉,將來帶兵打仗若缺了糧草,請一定記得誦念《大吉祥天女咒》!”
郭子儀並不接話,悶聲向玄宗施禮後走出大帳。
“什麽非僧非道之人,蠱惑君心罷了。”郭子儀走出帳時,將怨恨發出聲來。郭子儀的妻子是在家居士,他知道《大吉祥天女咒》乃佛家之咒,被道士說出,他心中甚感不適。加之他並不知狐仙白玉鳳之事,對玄宗便生起了怨恨心。
明果坐定後,明法便要他拿出法器觀佛寺、道觀染瘟疫之事。
“不急,遠路風塵,讓明果先生喝口茶再說。”玄宗對這位明果先生有一種特殊的親切好感。
“曆來瘟疫從不會走進寺院和道觀,這真是奇了怪了。”
喝過九齡遞上的茶,明果從懷中搗出一顆夜明珠,放在掌中順時針、逆時針各轉了3下,夜明珠內便顯出畫麵:
一老嫗提了各式供品急匆匆走到一座寺院門口,被一中年婦女擋住說:“老婆婆,這寺萬萬去不得,兩月前寺裏換了主持,這外地來的主持說僧人能吃肉,吃肉前念一種咒語,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將所吃的動物超度上天,所以吃肉的僧人都染了瘟疫。”
“你是誰?我為什麽要相信你的話?”
“我是地藏王菩薩派了護持寺院的小神。”
“護持寺院有伽藍菩薩和韋馱菩薩,我怎麽從沒聽說過別的護持?”
“伽藍菩薩、韋馱菩薩眼下的主責是護持人間息災水陸大法會,地藏王菩薩的任務又重了。”
“唉,可惜我走了十多裏路來此,為我那疾疫臨身的的老伴祈福,竟不能成願,看來福報不夠。”
“我送婆婆到附近寺院吧!”
“哎,走都走不動了。”老嫗說著便坐在了地上。
隻見中年婦女轉身變成持甲的男神,向空中招來一片雲,將老嫗拉上騰雲而去。
又是麵麵相覷的驚愕。
明果法師再將畫麵切換到瘟疫入侵之道觀,情形與之前所顯寺院門口情形大體相同。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若問世間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
二位道長收回法器,各說了一句。
“便是舍了性命,也要保住祖宗打下的江山,更要保大唐子民的安康。”玄宗的話斬釘截鐵,一束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行走在大帳內。
“若非殿下下凡曆劫,神州這場劫難要大很多。”明法用一種慈愛的目光看著玄宗說。
“殿下還有兩世的凡塵未了緣,過了此難,曆三世之大劫時便會有了底氣。”明果舉起茶與玄宗的茶盞碰了一下說。
“還要曆比這更大的劫難?會大到什麽程度?”玄宗心裏默思忖著。
已是晚飯時節,軍營裏飄灑著飯萊的香味,大帳內也擺上了素齋。
“吾輩正在辟穀時節,請便吧!”明法微笑著示意君臣移步用晚膳,與明果速快交換眼色後便繼續喝茶。
一盤盤水果、點心、幹果擺在了茶桌上,玄宗君臣匆匆扒了幾口飯菜便過來繼續招待二位道長,兩位除了喝茶,對桌上諸食絲毫不動。
“辟穀期間,水果是可以吃的。”張九齡雙手端起水果盤遞向二位道長,心中琢磨:“這兩位究竟是何方的菩薩?”
“茶味醇香,已沒有了水果的位置,待會再說吧!”明法笑言,明果點頭隨和。
大帳內掌起了燈火,與爐中木炭的火光相融,使帳內彌漫著一種邊關難得的溫馨。玄宗君臣感到今夜的燈火比往日旺亮了許多,燈花也跳躍著喜悅的節奏。
明法起身道:“坐了大半天,帳外走走吧!”
一行人走出帳外,但見軍營內一片寂靜,微風吹動每頂帳蓬上寫著“唐”字的軍旗在篝火的映照下輕輕飄動。
“已是冬季,今夜的風卻似和煦的春風!”
“此乃慈濟蒼生的心光與天地相映的強大磁場力!”
玄宗與張九齡對答著,將目光轉向兩位道長。
“這是大唐治軍有方啊!心靜則國土安,軍營能這樣實屬難得!”
“陛下的仁德、宰相的智慧、郭子儀的才幹,缺一不可啊!”
明法、明果笑望著玄宗和張九齡說。
“兩位先生謬讚了!慚愧!慚悔”玄宗低頭輕語。
“陛下快看這是什麽?”隨著明法舒掌向上的指向,在場的人都仰望夜幕。
隻見祥雲圍繞的月牙旁閃爍著三顆亮晶晶的星星。
“近來總能看到這樣的天相,有時是半個月與一顆星相伴;有時是半個月與三顆星相伴。”玄宗凝望著天空悠悠而言。
“這便是大唐曆風雨見彩虹的祥瑞之相。”
“請先生明示!”玄宗眼裏放著亮光問。
“月有陰晴圓缺,世有禍福更替。半個月亮昭示世間有難,星月相伴昭示民心所向,國君、朝廷與百姓同心同向則可驅散任何天災人禍。”
“天道釋,星月相伴是克魔製魑魅魍魎的最佳組合。以民為本,無往不利!”
兩位道長就天相侃侃而談。
“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玄宗心裏升起了無限希望。
“天相也是人心的顯現。”
“此時天相乃陛下心為工畫師的真實呈現。”
玄宗熱淚盈眶,如子見母般地緊緊握住兩位道長的手,他真想這暖心的時刻永遠佇足在生命裏,伴他為利江山濟蒼生而風雨兼程。
一陣風來,玄宗慢慢鬆開了手,為自己的失態綻放了淡淡的歉笑。
“瘟疫蔓延、兵荒馬亂,她在哪裏?一切安好嗎?”玄宗心裏猛一疼痛,深藏心中的疼痛在眼裏化成了一抹淡淡的憂鬱。
“在天邊,還有一顆大慈利蒼生的善良心,那顆心就如這伴月的星星璀璨晶瑩,擁有善良心便擁有了無敵走天下的無盡寶藏,遙合陛下天心明月徹天地!”
“天哪!太厲害了,這一起心動念,竟被明法看得如此透徹!”玄宗心裏一驚,手心冒出汗來。
張九齡與喬欣神同步般的詫異盡顯在二人對望的目光交流中。
一行人默默無語走到了郭子儀的帳前,門口兵卒欲通報,玄宗擺手製止住,他想直接進去給郭子儀一個驚喜,兵率剛欲掀門簾,就聽帳內傳來郭子儀喝醉的聲音:
“當今聖上已完全沒有了開元盛世的氣派,郭某真擔心他將來如何去見太宗皇上。真不明白,張九齡咋就死心塌地要保這樣一位皇上。”
“忠嗣始終堅信當今聖上是一代明君,許多事情或許我們看不明白,但王某的第六感覺從無差池。”
玄宗轉過聲,步履沉重地離開。
一行人默默無言地走著,在離帳蓬較遠的篝火旁,三個巡邏的士兵邊烤火邊閑聊:
“這仗要打到哪一天?瘟疫如猛虎,真不知家中的老小境況如何?”
“咱們這皇帝心裏放不下馬嵬坡死去的楊玉環,哪知道我們這些當兵人的苦?”
“可惜了梅妃,就因她娘家無背景,加之她一片冰心,總想除掉妖妃楊玉環,這不災難就來了。”
“啥災難?”
“皇上當初帶著楊玉環離開皇宮,把她留在宮中,想借安史叛軍之刀解決她,可她命大沒死。哎,現在都傳言梅如失蹤了,失什麽蹤?我看是被皇上派人給暗殺了。”
“不可亂說,說這些是要被殺頭的。”
夜深人靜,三人的對話被玄宗一行聽得清清楚楚。
玄宗帶頭悄悄離開,向自己的大帳中走去。
在回帳的路上,玄宗悲喜交加,悲的是世上鮮有人能理解他的苦衷,而且他將永遠帶著世人的垢病活在不能解釋的誤會中。喜的是他靈魂的伴侶在眾人心中公正的位置,或許這便是他在外憂內患中利蒼生的最大慰藉。
“請二位道長留下來幫大唐度過難關!”大帳外,玄宗打破沉默懇請。
“千裏搭帳蓬,沒散不散的宴席。就此別過,不再進帳。明天午後敵軍自行撤退,唐軍不必追擊,即可搬師回朝。”明果轉動著手中的夜明珠,胸有成竹地說。
“貧道這裏有醫書一本,對治瘟疫的良方就在其中,靈驗非常。陛下的仁心和眾人的懺悔心便是藥引,請珍存!”明法從懷中搗出繡有卍字的黃布所包醫書遞於玄宗。
玄宗恭恭敬敬接過書懇請:“天寒地凍,請兩位道長過了今夜再啟程!”
“化憂心為慈悲,廣利人天!”
“為蒼生因緣聚,後會有期!”
兩位道長說著話已離了地麵。等玄宗君臣回過神抬頭仰望時,卻見手持楊柳淨瓶的觀音與手持金錫杖的地藏王菩薩含笑俯視。
君臣此時才對明法、明果的道號恍然大悟……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見過唐王陛下!”仙風道骨的道長含笑站在玄宗麵前。
“道長為救蒼生遠道而來,有失遠迎,望恕不周之處。”
“唐王陛下心念江山心係蒼生,真誠虔心感動天地,貧道是被感召而來。”
“先生帶慈心妙法而來,實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報!”
“救蒼生的是陛下的厚德,若無厚德做支撐,任何妙法皆會失靈。”
“先生快請上坐!”玄宗謙和禮請。
道長望了望正堂右側的茶桌說:“想不到在這刀光劍影、苦寒十分的軍營內,竟有品茗的淨地。貧道想討口茶喝,陛下可賜否?”
“先生在此品茗,蓬蓽生輝,宰相同坐品茗。”
一直站在旁邊仔細打量道長的張九齡,走到煮茶的位置坐下,擺開了煮茶招待貴客的架勢。
道長與玄宗並肩坐在了張九齡的對麵。
道長在與張九齡點頭致意時,仿佛是久別重逢的故人,十分自然。
“三界萬物皆在生克中循環不息,沒有平息不了的災難,更無降伏不了的魔怪。隻是紅塵中人迷失在五欲六塵中,丟失了開智慧寶藏的鑰匙。”道長喝過第一道茶後,經輕放下茶盞說。
玄宗、張九齡同時放下茶盞,四目聚光於道長的臉上,巴巴聽他的下文。
道長似乎不經意地望了望四下,張九齡與玄宗四目相對後令帳內所有人退下。
“上蒼有好生之德,選擇在馬嵬坡收伏狐仙,是《易經》納甲之術在降妖除魔中的最佳運用,天幹地支、五行、八卦相融測算,克魔界和白狐的死門就在馬嵬坡,若無此智慧,三界將遭浩劫致生靈塗炭,白玉鳳也會灰飛煙滅。”
此語一出,張九齡整個神情變了,之前的打量觀望完全消失,膜拜的敬重在放下的身段裏、在崇拜的眼神裏。
“唐王陛下看過《推背圖》,也得過女媧簽,對馬嵬坡降魔的天意昭通應是明白的。”道長並不看張九齡,麵向玄宗微笑道。
“隆基愚鈍,對其中的深奧妙理並不通曉,感恩先生開示!”
玄宗說完,暗自驚歎,眼前高人,竟會對自己的一切了如指掌,是他有心通之術?是易理算得?還是……
張九齡想搭話,但道長的表情語言在巧妙拒絕他的問話。
“文昌宮以智慧、修養聞名三界,卻也難逃吾我貢高之俗!”道長喝著第二茶,似乎漫不經心地說。
“九齡有眼不識泰山,唐突了聖賢,請讓九齡沐雅量恕罪之幸!”張九齡起身鄭重施禮道。
“天上人間皆為忠臣謀士,玄華之福,蒼生之幸,幸會!幸會!坐下共商禦魔疫之謀。”
“瘟疫急報!”張九齡剛落坐,就聽到喬欣在帳外高呼的聲音。
“快傳!”玄宗本能地急切道。
“瘟疫已通過畜禽水產運輸遍布各地,更有甚者,江南一佛寺和長安一道觀竟也有感染者。”喬欣滿臉陰雲跪報。
玄宗命喬欣平身後,起身施禮道:“先生,請為大唐百姓安危開良方。”
“請道長不吝賜教,施福蒼生!”張九齡唐撲騰一聲跪下請求,齊欣也跟著跪下身。
“無礙,無大礙,陛下請坐,二位起身同坐。貧道這裏有一寶鏡,可照見三界萬相,先看看吧!”道長淡定的神情使君臣仨的心安定了下來,張九齡和喬欣坐在了道長和玄宗的兩旁。
道長從懷中掏出一麵銅鏡,念念有詞揮動了三下,隻見鏡中清晰出現了有聲畫麵:
兩個穿金甲執金戟的神人站在海邊一馬車旁,對一穿黑袍的蒙麵魅影道:“吾等奉觀音聖令,特來捉拿爾等,魔界灑疫毒害眾生的手段再隱蔽,也難逃觀音之法掌。”
說著齊力將金戟刺向黑魅影,那黑影化作一股黑煙跑了,兩金甲神人正欲去追。忽一老翁上前跪阻道:“兩位神人既是奉觀音聖命而來,便請將老朽真心話轉奏觀音。”
“觀音有諭,若遇跪求者要禮待。兄且追去,待吾問明原因。”
留下來的金甲神人躬身扶起老翁,老翁說:“魔界的瘟疫也是世人貪欲口腹的感召,觀音再大的慈悲也轉化不了世人殺生的果報。神仙且看這車上的千萬條水族生命,就要送進城裏被活宰後烹煮炸食,各個酒館裏、戶戶餐桌上食啖美味的人們,哪一個會想到這些生命被殺被食的痛苦。”
銅鏡中立刻顯出馬車上五個大木桶中在水裏活蹦亂跳的魚蝦。
金甲神人輕輕歎了口氣,雙手合十念了幾句,對著木桶吹了三口氣,車上的五個大木桶便飛離馬車,到了海中央,翻身將魚蝦倒入海中……。
老翁複跪下雙手合十道:“至心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至誠感恩金剛護法,救了水族也救了人類。魔界灑疫毒,若沒有畜禽水族配合怎會如此順暢?”
金甲神人扶起老翁驚愕地望著,努力用眼神撬動下句。
“瘟疫之毒最適合在陰冷的環境下生存,魔界便選擇了在寒冷季節裏將成為世人餐盤美味的動物投毒。因動物界清楚魔界針對的是人類而非異類,所以狠下心來以犧牲小部分生命換取大部分存活為目的配合魔界。”
金甲神人忙施禮道:“受教!受教!吾定奏明觀音菩薩。”
老翁化作一條鯉魚回到海中。
畫麵消失了,在坐者驚愕地麵麵相覷。
“陽光燦爛的地方,總會駐滿正義光明和希望;陰冷的角落便是納汙藏垢的溫床。曆來瘟疫從不會走進寺院、道觀之因,除了正法的磁場震懾力外,還有素食避禍的妙吉。這次瘟疫進了寺院、道觀定有其特殊原因。”道士將銅鏡放在桌上歎息道。
“先生,事已至此,如何了得?”玄宗滿麵憂色道。
“稍安勿躁,貧道約好師弟明果要在帳中相見,不知他此時到了何處?”道士說著便啟動右手掐算。
“敢問先生尊號?”張九齡起身啟問。
“明法便是貧道法號!”
此時,忽聽帳外傳來一聲“郭大將軍求見!”
玄宗“速傳”聲剛落,郭子儀便到了帳中。
“郭將軍快坐下喝口熱茶!”
郭子儀並不理誰睬與他說話的張九齡,徑直跪下來說:“啟奏陛下,眼下疫情蔓延,軍情十萬火急,郭某一介武夫,不似宰相文雅,沒有談玄說道的雅興。”
玄宗明白,這是郭借說張九齡在向自己發難,便無奈地微笑道:“郭卿辛苦,平身!”
去山邊汲泉水的兩個兵卒將盛著清冽泉水的木桶提進帳中,郭子儀怒目瞪著兩人說:“戰場以英勇殺敵論高低,爾等就這點本事嗎?”
“皇上在此,沒有你教三訓四的地方,退下!”張九齡的聲音提到了高八度。
“火燒功德林,都是忠義士,何必如此?”又一仙風道骨的道長沒經通報走進了帳中。
“明果師弟一路辛苦了!快見過唐王陛下。”
“哼!”郭子儀用鼻腔發出怨聲,甩頭要走。
“郭將軍乃護江山之棟梁,忠心忠義可敬可嘉,將來帶兵打仗若缺了糧草,請一定記得誦念《大吉祥天女咒》!”
郭子儀並不接話,悶聲向玄宗施禮後走出大帳。
“什麽非僧非道之人,蠱惑君心罷了。”郭子儀走出帳時,將怨恨發出聲來。郭子儀的妻子是在家居士,他知道《大吉祥天女咒》乃佛家之咒,被道士說出,他心中甚感不適。加之他並不知狐仙白玉鳳之事,對玄宗便生起了怨恨心。
明果坐定後,明法便要他拿出法器觀佛寺、道觀染瘟疫之事。
“不急,遠路風塵,讓明果先生喝口茶再說。”玄宗對這位明果先生有一種特殊的親切好感。
“曆來瘟疫從不會走進寺院和道觀,這真是奇了怪了。”
喝過九齡遞上的茶,明果從懷中搗出一顆夜明珠,放在掌中順時針、逆時針各轉了3下,夜明珠內便顯出畫麵:
一老嫗提了各式供品急匆匆走到一座寺院門口,被一中年婦女擋住說:“老婆婆,這寺萬萬去不得,兩月前寺裏換了主持,這外地來的主持說僧人能吃肉,吃肉前念一種咒語,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將所吃的動物超度上天,所以吃肉的僧人都染了瘟疫。”
“你是誰?我為什麽要相信你的話?”
“我是地藏王菩薩派了護持寺院的小神。”
“護持寺院有伽藍菩薩和韋馱菩薩,我怎麽從沒聽說過別的護持?”
“伽藍菩薩、韋馱菩薩眼下的主責是護持人間息災水陸大法會,地藏王菩薩的任務又重了。”
“唉,可惜我走了十多裏路來此,為我那疾疫臨身的的老伴祈福,竟不能成願,看來福報不夠。”
“我送婆婆到附近寺院吧!”
“哎,走都走不動了。”老嫗說著便坐在了地上。
隻見中年婦女轉身變成持甲的男神,向空中招來一片雲,將老嫗拉上騰雲而去。
又是麵麵相覷的驚愕。
明果法師再將畫麵切換到瘟疫入侵之道觀,情形與之前所顯寺院門口情形大體相同。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若問世間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
二位道長收回法器,各說了一句。
“便是舍了性命,也要保住祖宗打下的江山,更要保大唐子民的安康。”玄宗的話斬釘截鐵,一束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行走在大帳內。
“若非殿下下凡曆劫,神州這場劫難要大很多。”明法用一種慈愛的目光看著玄宗說。
“殿下還有兩世的凡塵未了緣,過了此難,曆三世之大劫時便會有了底氣。”明果舉起茶與玄宗的茶盞碰了一下說。
“還要曆比這更大的劫難?會大到什麽程度?”玄宗心裏默思忖著。
已是晚飯時節,軍營裏飄灑著飯萊的香味,大帳內也擺上了素齋。
“吾輩正在辟穀時節,請便吧!”明法微笑著示意君臣移步用晚膳,與明果速快交換眼色後便繼續喝茶。
一盤盤水果、點心、幹果擺在了茶桌上,玄宗君臣匆匆扒了幾口飯菜便過來繼續招待二位道長,兩位除了喝茶,對桌上諸食絲毫不動。
“辟穀期間,水果是可以吃的。”張九齡雙手端起水果盤遞向二位道長,心中琢磨:“這兩位究竟是何方的菩薩?”
“茶味醇香,已沒有了水果的位置,待會再說吧!”明法笑言,明果點頭隨和。
大帳內掌起了燈火,與爐中木炭的火光相融,使帳內彌漫著一種邊關難得的溫馨。玄宗君臣感到今夜的燈火比往日旺亮了許多,燈花也跳躍著喜悅的節奏。
明法起身道:“坐了大半天,帳外走走吧!”
一行人走出帳外,但見軍營內一片寂靜,微風吹動每頂帳蓬上寫著“唐”字的軍旗在篝火的映照下輕輕飄動。
“已是冬季,今夜的風卻似和煦的春風!”
“此乃慈濟蒼生的心光與天地相映的強大磁場力!”
玄宗與張九齡對答著,將目光轉向兩位道長。
“這是大唐治軍有方啊!心靜則國土安,軍營能這樣實屬難得!”
“陛下的仁德、宰相的智慧、郭子儀的才幹,缺一不可啊!”
明法、明果笑望著玄宗和張九齡說。
“兩位先生謬讚了!慚愧!慚悔”玄宗低頭輕語。
“陛下快看這是什麽?”隨著明法舒掌向上的指向,在場的人都仰望夜幕。
隻見祥雲圍繞的月牙旁閃爍著三顆亮晶晶的星星。
“近來總能看到這樣的天相,有時是半個月與一顆星相伴;有時是半個月與三顆星相伴。”玄宗凝望著天空悠悠而言。
“這便是大唐曆風雨見彩虹的祥瑞之相。”
“請先生明示!”玄宗眼裏放著亮光問。
“月有陰晴圓缺,世有禍福更替。半個月亮昭示世間有難,星月相伴昭示民心所向,國君、朝廷與百姓同心同向則可驅散任何天災人禍。”
“天道釋,星月相伴是克魔製魑魅魍魎的最佳組合。以民為本,無往不利!”
兩位道長就天相侃侃而談。
“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玄宗心裏升起了無限希望。
“天相也是人心的顯現。”
“此時天相乃陛下心為工畫師的真實呈現。”
玄宗熱淚盈眶,如子見母般地緊緊握住兩位道長的手,他真想這暖心的時刻永遠佇足在生命裏,伴他為利江山濟蒼生而風雨兼程。
一陣風來,玄宗慢慢鬆開了手,為自己的失態綻放了淡淡的歉笑。
“瘟疫蔓延、兵荒馬亂,她在哪裏?一切安好嗎?”玄宗心裏猛一疼痛,深藏心中的疼痛在眼裏化成了一抹淡淡的憂鬱。
“在天邊,還有一顆大慈利蒼生的善良心,那顆心就如這伴月的星星璀璨晶瑩,擁有善良心便擁有了無敵走天下的無盡寶藏,遙合陛下天心明月徹天地!”
“天哪!太厲害了,這一起心動念,竟被明法看得如此透徹!”玄宗心裏一驚,手心冒出汗來。
張九齡與喬欣神同步般的詫異盡顯在二人對望的目光交流中。
一行人默默無語走到了郭子儀的帳前,門口兵卒欲通報,玄宗擺手製止住,他想直接進去給郭子儀一個驚喜,兵率剛欲掀門簾,就聽帳內傳來郭子儀喝醉的聲音:
“當今聖上已完全沒有了開元盛世的氣派,郭某真擔心他將來如何去見太宗皇上。真不明白,張九齡咋就死心塌地要保這樣一位皇上。”
“忠嗣始終堅信當今聖上是一代明君,許多事情或許我們看不明白,但王某的第六感覺從無差池。”
玄宗轉過聲,步履沉重地離開。
一行人默默無言地走著,在離帳蓬較遠的篝火旁,三個巡邏的士兵邊烤火邊閑聊:
“這仗要打到哪一天?瘟疫如猛虎,真不知家中的老小境況如何?”
“咱們這皇帝心裏放不下馬嵬坡死去的楊玉環,哪知道我們這些當兵人的苦?”
“可惜了梅妃,就因她娘家無背景,加之她一片冰心,總想除掉妖妃楊玉環,這不災難就來了。”
“啥災難?”
“皇上當初帶著楊玉環離開皇宮,把她留在宮中,想借安史叛軍之刀解決她,可她命大沒死。哎,現在都傳言梅如失蹤了,失什麽蹤?我看是被皇上派人給暗殺了。”
“不可亂說,說這些是要被殺頭的。”
夜深人靜,三人的對話被玄宗一行聽得清清楚楚。
玄宗帶頭悄悄離開,向自己的大帳中走去。
在回帳的路上,玄宗悲喜交加,悲的是世上鮮有人能理解他的苦衷,而且他將永遠帶著世人的垢病活在不能解釋的誤會中。喜的是他靈魂的伴侶在眾人心中公正的位置,或許這便是他在外憂內患中利蒼生的最大慰藉。
“請二位道長留下來幫大唐度過難關!”大帳外,玄宗打破沉默懇請。
“千裏搭帳蓬,沒散不散的宴席。就此別過,不再進帳。明天午後敵軍自行撤退,唐軍不必追擊,即可搬師回朝。”明果轉動著手中的夜明珠,胸有成竹地說。
“貧道這裏有醫書一本,對治瘟疫的良方就在其中,靈驗非常。陛下的仁心和眾人的懺悔心便是藥引,請珍存!”明法從懷中搗出繡有卍字的黃布所包醫書遞於玄宗。
玄宗恭恭敬敬接過書懇請:“天寒地凍,請兩位道長過了今夜再啟程!”
“化憂心為慈悲,廣利人天!”
“為蒼生因緣聚,後會有期!”
兩位道長說著話已離了地麵。等玄宗君臣回過神抬頭仰望時,卻見手持楊柳淨瓶的觀音與手持金錫杖的地藏王菩薩含笑俯視。
君臣此時才對明法、明果的道號恍然大悟……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