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君臣恍然大悟之時,也是雲端裏兩位菩薩消失之刻。
“明法,法明,正法明如來。觀音菩薩早就把自家身份在名字裏說清楚了。”
“明果,最明因果,地藏菩薩也把他的身份亮明了。”
玄宗與張九齡的對話,對喬欣而言有點似懂非懂,但他清楚是觀音、地藏兩位菩薩化顯為道長剛剛來過。
說來奇怪,次日下午,吐天聯軍打出降旗,自行退軍,令玄宗君臣十分欣喜,欣喜之餘便對地藏菩薩退兵妙計充滿好奇。
正在此時,探子來報最新敵情:天吐聯軍中幾十名從事毒箭暗殺職業的精兵強將皆染了疫毒,一半已亡,疫情已擴散在整個軍營,每天都有數十人死亡。昨晚深夜,一名天竺高僧到了聯軍大營,用聖水將染疫精兵強將治愈,並留下治疫的藥方以救士兵。天吐首領感動無比,跪請禦敵妙策。不料天竺高僧的妙計是退兵。問及,便說藍魅國的一石雙鳥計在讓唐、天竺、吐蕃在自相殘殺與疫毒蔓延中自取滅亡。天吐首領拿出神藥聖母(魔界二公主摩登漆假扮)所賜除疫聖藥,高僧一看是小鬼骨灰,斷定此物不僅加重疾疫,還會讓所服之人神情恍惚。天吐首領大罵藍魅國一通後一致決意立刻退兵。
“大慈大悲大願大力地藏王菩薩!”聽完探子敘述,玄宗君臣異口同聲向空頂禮。
之前從刺客口中得知:聯軍中抽出幾十名精兵強將,將藍魅國研製的疫毒與殺人所用劇毒攪合塗在箭頭上,伺機潛入唐營刺殺最高指揮者和大將。此陰毒之箭射人立奪命,並將疫毒通過空氣和接觸者廣為傳播。小奇子替玄宗擋過的便是此箭。小奇子所中之毒之所以未擴散,是因張九齡之前就研製了抗疫毒的神藥“毒不見”,以噴霧的形式灑遍各個營帳,禦醫在處理小奇子的傷口時用了大量的“毒不見”和金創藥,加之玄宗因梅妃江采蘋舍身護聖體,已使他成了百毒不侵的金剛體,所以雖與小奇子接觸最近也最多,卻無任何感染。
玄宗再一次拿出觀音菩薩所賜醫書認真看起來。
首頁畫著一朵蓮花,用隸書體寫著“邪不侵正”四個大字。
第二頁寫著《黃帝內經》中的一段話:“不相染者,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複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幹。”
玄宗從小學《黃帝內經》時,就懂得這段話,其意是當人的行為是符合正道時身體的交感神經就會處於平衡狀態,人體的免疫力就會增強,陰邪之氣是很難進入的。那時感受不深,此時此刻才深感其意的重要。
第三頁至第十頁是幾個曆代瘟疫來時邪不侵正、孝感動天而使全家免遭疾疫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寫了一句偈語:瘟神眼裏無貴貧,唯有正氣是禮敬。
第十一頁便是除疫良方,良方第一行寫道:正氣足何患瘟疫?德高可使瘟神懼。第二行開始便羅了21味中藥:紫菀、半夏、麻黃、甘草、生薑、陳皮、杏仁、山藥、生石膏、牛蒡子、白術、茯苓、柴胡、黃芩、射幹、枳實、款冬花、金銀花、細辛、桂枝。
在藥方下方寫道:重症者對藥湯誦《楞嚴咒》一遍《大悲咒》七遍、輕症及預防者對藥湯誦《大悲咒》三遍效用皆不可思議。
玄宗看了又看,對旁邊的張九齡說:“這些都不是什麽名貴的藥材,觀音菩薩真是慈悲至極呀!”
“救命藥不在名貴,而在對症。”
玄宗暗想:此藥方比上次給采蘋的藥方增了好多味藥,說明此次疫情更嚴重。看著“紫菀”兩個字不禁淚眼朦矓。采蘋總是在院裏種很多紫色的小菊花,精心嗬護下的小菊花總是長勢很好。有次他問這些從未見過的小菊花來自何方,采蘋告訴她這是一種叫紫菀的中藥,並給他講了關於此花的一個生動的愛情傳說。沒想到,物是人非的今天,紫菀的傳說竟成了他們的故事。一切似乎都有預兆,她留給他太多太多的回憶。
玄宗擺擺頭,即刻讓張九齡擬旨宣告天下兩件事:一是嚴禁打獵捕魚動殺,七品以上官員及其家眷須在十齋日吃素。二是朝廷撥付專款到地方,各地按此藥方購買藥材發放到疾疫臨身者。並要大戶人家、寺廟、道觀按此藥方煮藥施眾。
一時之間,各寺院、道觀及大戶人家的居士都在早晚課的繞佛中加了繞裝滿水的大缸、木桶念誦《大悲咒》,以大悲水熬藥施眾。
大唐軍隊班師回朝的路上,處處都以治疫為要,馳騁沙場的年隊此時如克瘟的天兵神將溫暖了百姓。
話分兩頭,卻說采蘋一行跋涉千萬裏直達敦煌梅隱園,竇太後見到風塵仆仆的她們悲喜交集,悲的是采蘋離開皇宮來此,讓隆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喜的是在世人心裏早已死去的自己,能與自己喜歡的采蘋、心有依賴的蕭彤共度一段時光。竇太後雖不知究竟發生過什麽令采蘋決意遁世的事,但她從采蘋的眼裏讀到了心碎。竇太想好了,等隆基再來時,她一定會讓兩個有情人永不分開。
在梅隱園的日子很充實也很安靜,每天誦經、抄經、繡聖像的時光,使采蘋在心沐親情的溫馨中,也總會想起隆基和父母。到此時,她才發現她隱居修行的決心在被思念和反省軟化,在洛陽時畢竟還有相見的希望在潛意識裏支撐,而此時自己不留餘地的斷然使相見遙遙無期,她開始後悔自己的斷然,並為隆基曾說的令她萬念俱灰的話找種種開脫的理由。
隨著冬至的到來,瘟疫的蔓延更加強勁,盡管梅隱園沒有受到任何侵染,但夢中觀音的點化和掙紮在瘟疫之苦中的百姓,使采蘋明白瘟疫的凶猛和自己要做的事情。
冬至到了,在竇太後的提議下大家包起了素餃子。蘿卜、豆腐、芹菜、香菇為餡的餃子,敬過佛後圍坐而食,香氣久久彌散在每個角落。
第二天傍晚,來了一位在敵營中受傷逃回的唐死士,向竇太後稟告自己的經曆時將戰爭、瘟疫之事一一道來。竇太後聽後心急如焚,對隆基的牽心和心疼使她急火攻心,到了亥時竟眼晴模糊看不清東西,采蘋立刻想到用自己的舌頭去救療,但並無好轉。采蘋這才想起佛菩薩所賜兩次蓮舌救急特效都已用在了隆基身上。那次與白玉鳳比劍勝利後,她與隆基泣喜相擁,她又一次舔他深邃的雙眼,心裏默念著要將他所有的痛苦和病苦帶走。那天,他們手拉手走在天地間,她想拉著他的手走向永恒,她祈願那一刻的美好會複製到生生世世……。沒想到,那曇花一現的美好竟是他們的永別。想到此處,采蘋心中湧上萬千酸楚,淚眼婆娑。
又一個清晨來臨的時候,照顧了一夜太後的蕭彤也累倒了。采蘋帶著丫鬟們照顧兩個臥病在床的老人,十分辛苦。到了黃昏時刻,竇太後拉著采蘋的手說西方三聖次日寅時要來接她,請速為她沐浴更衣。對這裏的一切極不熟悉的采蘋在蕭彤的言語指導下,找出了壽衣,也找到了沐浴的木桶和浴桶中放的玫瑰幹、荷花幹,等為沐浴好的太後換好壽衣後,采蘋已是大汗如注,陪著盤腿安坐的太後念佛號一個時辰後,采蘋忽感到自己的孤立和無助,對隆基的思念也更加深切,便寫了份書信,讓丫鬟飛鴿傳書。
不料屬於她與隆基之間的飛鴿無法喚來,當初玄宗專門讓唐死士馴了屬於他們之間的飛鴿,她清楚記得當初用口訣讓飛鴿穿梭於隆基和她之間的曆曆往事,此時喚不來甚是疑惑。問了唐死士,才知數月前已將飛鴿囚起,采蘋一算,囚鴿之時正是她聽到隆基與張九齡在禦花園對話前夕。
采蘋又一次經曆萬箭穿心之疼痛,她嘲諷自己的自作多情和幼稚,責自己竟將薄情人當作生死愛人的愚癡,到此時她才真正完全放下,所有美好的回憶置換成了夢幻泡影,全心全意利益蒼生的菩提心光在逆增上緣中熠熠生輝。
蕭彤提出要用太後的飛鴿為皇上傳信,太後怕他分心誤了國事及蒼生而拒絕,並命貼身丫鬟請來園內法泉寺的3位尼姑。
蕭彤強打精神起身幫采蘋料理一切。在采蘋、3位尼姑、蕭彤、荷月、嵐芝及太後兩名貼身丫鬟的真誠助念下,竇太後於次日寅時中刻含笑盤坐往生,夜空顯瑞、異香滿室,采蘋看到了空中向她含笑點頭的觀音菩薩,菩提心再增蓮瓣。
按照竇太後的遺願,將其肉身封存於法泉寺塔院後的天然山洞裏,後來山洞前形成了一片天然的蓮池,山洞上冒出了一眼奇特的山泉滋潤蓮池,冬天來臨便形成美麗的冰瀑與結冰的蓮池相映成妙。
安頓完太後的後事,采蘋書寫了“患難鑒真情、菩提需逆增”十個字掛在臥室,時刻警示自己將絕情當誤會的貪癡。接著她便開始熬約救疫,她熬的藥隻有九味,即:紫菀、甘草、生薑、杏仁、生石膏、黃岑、荷葉、牛蒡子,每天用早課誦念的大悲水熬了之後便帶著唐死士坐馬車出門到附近寺院門口施藥,藥到之處疾疫皆愈,愈者及家屬奔走相告,各處病患雲集敦煌,住在各大寺廟等聖藥。如此經曆七天後深感力不從心。
晚飯後采蘋在廚房整理藥材時十分發迷,便趴在桌上沉沉睡去,夢見觀音菩薩說:“九味除疫藥唯有心底無私的大慈者施出才有效,其餘善施者必用21味藥方可有效。這裏有21味藥方你且拿去。”
采蘋接過藥方看了三遍,竟將藥名熟記於心。正要對菩薩講力不從心之事,卻聽到菩薩說:“本座知你力不從心,今晚開始寫藥方,在兩種藥方之前都寫上《大悲咒》,注明讀三遍,在藥方背麵寫上誦《楞嚴咒》一遍,然後將九味藥方發寺廟、道觀,將21味藥方發大戶人家和蒼生。”
“那要寫多少呀?《楞嚴咒》不寫上去嗎?”
“今晚開始寫,明天申時出門,寫《楞嚴咒》來不及,想睡時莫強逞,到時寫多少就發多少吧!一切皆看眾生的緣份和福報了!”
蕭彤去臥室為采蘋拿夾襖,到了廚房看到采蘋趴著睡著了,便忙搖醒說:“老天爺呀!這時若受涼可咋辦呀?”
采蘋從夢中醒來,喚兩個丫鬟來整理藥材,自己拉了蕭彤到臥室去寫藥方。
說來也奇,采蘋在默寫《大悲咒》和藥方的過程中,竟沒有一絲的倦意。子時打了個盹,夢裏自己跳起來抓空中的七彩光,七彩光集於手掌穿進了勞宮穴。
雞叫頭遍的時候,蕭彤換了兩個丫鬟輪流研墨,自己將熬粥的食材洗淨泡好後便沉沉睡去。
除了早飯一碗粥、午飯一碗芹菜麵的間歇,采蘋一直在伏案疾書。
申時即到,采蘋數了數,9味藥方16張,21味藥方59張,忽然想到應有一張有《楞嚴咒》的9味藥方,便在一張九味藥方的背麵寫上。
帶著藥方和熬製的藥湯采蘋和兩名唐死士並兩個丫鬟踏上了救疫之路。
說來奇妙,馬車猶如神助般快速,到了大寺院、道觀門口便自動停下,更為奇妙的是寺裏、觀裏的出家人和圍在寺觀門口的眾人都像是提前說好一樣,笑臉相迎、雙手禮敬奉接。
到了一座寺廟,采蘋被刻在大雄寶殿見碑上的詩文吸引:
“秦朝朗現聖人星,遠表吾師德至靈。十萬流沙來振錫,三千弟子共翻經。文含金玉知無朽,舌似蘭蓀尚有馨。堪歎逍遙薗裏事,空餘明月草青青。”
吸引采蘋的不僅是文采,更是作者的身份,此詩的作者是唐太宗李世民,讚的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采蘋便將寫有《楞嚴咒》的藥方放在此寺。
當藥方發放完時,已是次日辰時,這才發現竟然快到了金城。
一千多裏的路程,出入十六座寺觀,還與許多百姓結緣,如此多的事、如此長的路竟在九個時辰內搞定,采蘋再一次感受到了觀音菩薩法力的不可思議。
回程中,采蘋在馬車的轎坐上沉沉睡去。
“此番走過之路,將是瘟疫難侵之地,來世和再來世,定會與走過之地有緣重逢,那時佛前的香花會喚起你今世的記憶。”采蘋聽到似乎是觀音菩薩在說,但她累到連抬頭的力氣都沒有……。
一時,紫衣蒙麵仙女施藥施方克疫的佳話傳遍四方。驚動了朝廷和玄宗,玄宗忙派人找到藥方,一看字跡激動不已,那21味藥方與自己所持一模一樣。
“是她,是她,隻有她才會有如此心力!也隻有她才會行觀音大道!她在哪裏?”
快到西安的玄宗,即刻帶人沿施方寺觀尋找,在尋問中更確定了蒙麵仙女就是采蘋。
“穿紫衣的神仙姐姐在這裏站了很久,給我就是在這裏喂的藥。”一個與家人居在寺裏幫忙的小女孩,指著刻有太宗讚鳩詩的碑文說。
玄宗熱淚盈眶,撫碑長歎……。
“皇上密旨,要來梅隱園探望太後。”一名唐死士悄悄對蕭彤說。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明法,法明,正法明如來。觀音菩薩早就把自家身份在名字裏說清楚了。”
“明果,最明因果,地藏菩薩也把他的身份亮明了。”
玄宗與張九齡的對話,對喬欣而言有點似懂非懂,但他清楚是觀音、地藏兩位菩薩化顯為道長剛剛來過。
說來奇怪,次日下午,吐天聯軍打出降旗,自行退軍,令玄宗君臣十分欣喜,欣喜之餘便對地藏菩薩退兵妙計充滿好奇。
正在此時,探子來報最新敵情:天吐聯軍中幾十名從事毒箭暗殺職業的精兵強將皆染了疫毒,一半已亡,疫情已擴散在整個軍營,每天都有數十人死亡。昨晚深夜,一名天竺高僧到了聯軍大營,用聖水將染疫精兵強將治愈,並留下治疫的藥方以救士兵。天吐首領感動無比,跪請禦敵妙策。不料天竺高僧的妙計是退兵。問及,便說藍魅國的一石雙鳥計在讓唐、天竺、吐蕃在自相殘殺與疫毒蔓延中自取滅亡。天吐首領拿出神藥聖母(魔界二公主摩登漆假扮)所賜除疫聖藥,高僧一看是小鬼骨灰,斷定此物不僅加重疾疫,還會讓所服之人神情恍惚。天吐首領大罵藍魅國一通後一致決意立刻退兵。
“大慈大悲大願大力地藏王菩薩!”聽完探子敘述,玄宗君臣異口同聲向空頂禮。
之前從刺客口中得知:聯軍中抽出幾十名精兵強將,將藍魅國研製的疫毒與殺人所用劇毒攪合塗在箭頭上,伺機潛入唐營刺殺最高指揮者和大將。此陰毒之箭射人立奪命,並將疫毒通過空氣和接觸者廣為傳播。小奇子替玄宗擋過的便是此箭。小奇子所中之毒之所以未擴散,是因張九齡之前就研製了抗疫毒的神藥“毒不見”,以噴霧的形式灑遍各個營帳,禦醫在處理小奇子的傷口時用了大量的“毒不見”和金創藥,加之玄宗因梅妃江采蘋舍身護聖體,已使他成了百毒不侵的金剛體,所以雖與小奇子接觸最近也最多,卻無任何感染。
玄宗再一次拿出觀音菩薩所賜醫書認真看起來。
首頁畫著一朵蓮花,用隸書體寫著“邪不侵正”四個大字。
第二頁寫著《黃帝內經》中的一段話:“不相染者,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複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幹。”
玄宗從小學《黃帝內經》時,就懂得這段話,其意是當人的行為是符合正道時身體的交感神經就會處於平衡狀態,人體的免疫力就會增強,陰邪之氣是很難進入的。那時感受不深,此時此刻才深感其意的重要。
第三頁至第十頁是幾個曆代瘟疫來時邪不侵正、孝感動天而使全家免遭疾疫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寫了一句偈語:瘟神眼裏無貴貧,唯有正氣是禮敬。
第十一頁便是除疫良方,良方第一行寫道:正氣足何患瘟疫?德高可使瘟神懼。第二行開始便羅了21味中藥:紫菀、半夏、麻黃、甘草、生薑、陳皮、杏仁、山藥、生石膏、牛蒡子、白術、茯苓、柴胡、黃芩、射幹、枳實、款冬花、金銀花、細辛、桂枝。
在藥方下方寫道:重症者對藥湯誦《楞嚴咒》一遍《大悲咒》七遍、輕症及預防者對藥湯誦《大悲咒》三遍效用皆不可思議。
玄宗看了又看,對旁邊的張九齡說:“這些都不是什麽名貴的藥材,觀音菩薩真是慈悲至極呀!”
“救命藥不在名貴,而在對症。”
玄宗暗想:此藥方比上次給采蘋的藥方增了好多味藥,說明此次疫情更嚴重。看著“紫菀”兩個字不禁淚眼朦矓。采蘋總是在院裏種很多紫色的小菊花,精心嗬護下的小菊花總是長勢很好。有次他問這些從未見過的小菊花來自何方,采蘋告訴她這是一種叫紫菀的中藥,並給他講了關於此花的一個生動的愛情傳說。沒想到,物是人非的今天,紫菀的傳說竟成了他們的故事。一切似乎都有預兆,她留給他太多太多的回憶。
玄宗擺擺頭,即刻讓張九齡擬旨宣告天下兩件事:一是嚴禁打獵捕魚動殺,七品以上官員及其家眷須在十齋日吃素。二是朝廷撥付專款到地方,各地按此藥方購買藥材發放到疾疫臨身者。並要大戶人家、寺廟、道觀按此藥方煮藥施眾。
一時之間,各寺院、道觀及大戶人家的居士都在早晚課的繞佛中加了繞裝滿水的大缸、木桶念誦《大悲咒》,以大悲水熬藥施眾。
大唐軍隊班師回朝的路上,處處都以治疫為要,馳騁沙場的年隊此時如克瘟的天兵神將溫暖了百姓。
話分兩頭,卻說采蘋一行跋涉千萬裏直達敦煌梅隱園,竇太後見到風塵仆仆的她們悲喜交集,悲的是采蘋離開皇宮來此,讓隆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喜的是在世人心裏早已死去的自己,能與自己喜歡的采蘋、心有依賴的蕭彤共度一段時光。竇太後雖不知究竟發生過什麽令采蘋決意遁世的事,但她從采蘋的眼裏讀到了心碎。竇太想好了,等隆基再來時,她一定會讓兩個有情人永不分開。
在梅隱園的日子很充實也很安靜,每天誦經、抄經、繡聖像的時光,使采蘋在心沐親情的溫馨中,也總會想起隆基和父母。到此時,她才發現她隱居修行的決心在被思念和反省軟化,在洛陽時畢竟還有相見的希望在潛意識裏支撐,而此時自己不留餘地的斷然使相見遙遙無期,她開始後悔自己的斷然,並為隆基曾說的令她萬念俱灰的話找種種開脫的理由。
隨著冬至的到來,瘟疫的蔓延更加強勁,盡管梅隱園沒有受到任何侵染,但夢中觀音的點化和掙紮在瘟疫之苦中的百姓,使采蘋明白瘟疫的凶猛和自己要做的事情。
冬至到了,在竇太後的提議下大家包起了素餃子。蘿卜、豆腐、芹菜、香菇為餡的餃子,敬過佛後圍坐而食,香氣久久彌散在每個角落。
第二天傍晚,來了一位在敵營中受傷逃回的唐死士,向竇太後稟告自己的經曆時將戰爭、瘟疫之事一一道來。竇太後聽後心急如焚,對隆基的牽心和心疼使她急火攻心,到了亥時竟眼晴模糊看不清東西,采蘋立刻想到用自己的舌頭去救療,但並無好轉。采蘋這才想起佛菩薩所賜兩次蓮舌救急特效都已用在了隆基身上。那次與白玉鳳比劍勝利後,她與隆基泣喜相擁,她又一次舔他深邃的雙眼,心裏默念著要將他所有的痛苦和病苦帶走。那天,他們手拉手走在天地間,她想拉著他的手走向永恒,她祈願那一刻的美好會複製到生生世世……。沒想到,那曇花一現的美好竟是他們的永別。想到此處,采蘋心中湧上萬千酸楚,淚眼婆娑。
又一個清晨來臨的時候,照顧了一夜太後的蕭彤也累倒了。采蘋帶著丫鬟們照顧兩個臥病在床的老人,十分辛苦。到了黃昏時刻,竇太後拉著采蘋的手說西方三聖次日寅時要來接她,請速為她沐浴更衣。對這裏的一切極不熟悉的采蘋在蕭彤的言語指導下,找出了壽衣,也找到了沐浴的木桶和浴桶中放的玫瑰幹、荷花幹,等為沐浴好的太後換好壽衣後,采蘋已是大汗如注,陪著盤腿安坐的太後念佛號一個時辰後,采蘋忽感到自己的孤立和無助,對隆基的思念也更加深切,便寫了份書信,讓丫鬟飛鴿傳書。
不料屬於她與隆基之間的飛鴿無法喚來,當初玄宗專門讓唐死士馴了屬於他們之間的飛鴿,她清楚記得當初用口訣讓飛鴿穿梭於隆基和她之間的曆曆往事,此時喚不來甚是疑惑。問了唐死士,才知數月前已將飛鴿囚起,采蘋一算,囚鴿之時正是她聽到隆基與張九齡在禦花園對話前夕。
采蘋又一次經曆萬箭穿心之疼痛,她嘲諷自己的自作多情和幼稚,責自己竟將薄情人當作生死愛人的愚癡,到此時她才真正完全放下,所有美好的回憶置換成了夢幻泡影,全心全意利益蒼生的菩提心光在逆增上緣中熠熠生輝。
蕭彤提出要用太後的飛鴿為皇上傳信,太後怕他分心誤了國事及蒼生而拒絕,並命貼身丫鬟請來園內法泉寺的3位尼姑。
蕭彤強打精神起身幫采蘋料理一切。在采蘋、3位尼姑、蕭彤、荷月、嵐芝及太後兩名貼身丫鬟的真誠助念下,竇太後於次日寅時中刻含笑盤坐往生,夜空顯瑞、異香滿室,采蘋看到了空中向她含笑點頭的觀音菩薩,菩提心再增蓮瓣。
按照竇太後的遺願,將其肉身封存於法泉寺塔院後的天然山洞裏,後來山洞前形成了一片天然的蓮池,山洞上冒出了一眼奇特的山泉滋潤蓮池,冬天來臨便形成美麗的冰瀑與結冰的蓮池相映成妙。
安頓完太後的後事,采蘋書寫了“患難鑒真情、菩提需逆增”十個字掛在臥室,時刻警示自己將絕情當誤會的貪癡。接著她便開始熬約救疫,她熬的藥隻有九味,即:紫菀、甘草、生薑、杏仁、生石膏、黃岑、荷葉、牛蒡子,每天用早課誦念的大悲水熬了之後便帶著唐死士坐馬車出門到附近寺院門口施藥,藥到之處疾疫皆愈,愈者及家屬奔走相告,各處病患雲集敦煌,住在各大寺廟等聖藥。如此經曆七天後深感力不從心。
晚飯後采蘋在廚房整理藥材時十分發迷,便趴在桌上沉沉睡去,夢見觀音菩薩說:“九味除疫藥唯有心底無私的大慈者施出才有效,其餘善施者必用21味藥方可有效。這裏有21味藥方你且拿去。”
采蘋接過藥方看了三遍,竟將藥名熟記於心。正要對菩薩講力不從心之事,卻聽到菩薩說:“本座知你力不從心,今晚開始寫藥方,在兩種藥方之前都寫上《大悲咒》,注明讀三遍,在藥方背麵寫上誦《楞嚴咒》一遍,然後將九味藥方發寺廟、道觀,將21味藥方發大戶人家和蒼生。”
“那要寫多少呀?《楞嚴咒》不寫上去嗎?”
“今晚開始寫,明天申時出門,寫《楞嚴咒》來不及,想睡時莫強逞,到時寫多少就發多少吧!一切皆看眾生的緣份和福報了!”
蕭彤去臥室為采蘋拿夾襖,到了廚房看到采蘋趴著睡著了,便忙搖醒說:“老天爺呀!這時若受涼可咋辦呀?”
采蘋從夢中醒來,喚兩個丫鬟來整理藥材,自己拉了蕭彤到臥室去寫藥方。
說來也奇,采蘋在默寫《大悲咒》和藥方的過程中,竟沒有一絲的倦意。子時打了個盹,夢裏自己跳起來抓空中的七彩光,七彩光集於手掌穿進了勞宮穴。
雞叫頭遍的時候,蕭彤換了兩個丫鬟輪流研墨,自己將熬粥的食材洗淨泡好後便沉沉睡去。
除了早飯一碗粥、午飯一碗芹菜麵的間歇,采蘋一直在伏案疾書。
申時即到,采蘋數了數,9味藥方16張,21味藥方59張,忽然想到應有一張有《楞嚴咒》的9味藥方,便在一張九味藥方的背麵寫上。
帶著藥方和熬製的藥湯采蘋和兩名唐死士並兩個丫鬟踏上了救疫之路。
說來奇妙,馬車猶如神助般快速,到了大寺院、道觀門口便自動停下,更為奇妙的是寺裏、觀裏的出家人和圍在寺觀門口的眾人都像是提前說好一樣,笑臉相迎、雙手禮敬奉接。
到了一座寺廟,采蘋被刻在大雄寶殿見碑上的詩文吸引:
“秦朝朗現聖人星,遠表吾師德至靈。十萬流沙來振錫,三千弟子共翻經。文含金玉知無朽,舌似蘭蓀尚有馨。堪歎逍遙薗裏事,空餘明月草青青。”
吸引采蘋的不僅是文采,更是作者的身份,此詩的作者是唐太宗李世民,讚的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采蘋便將寫有《楞嚴咒》的藥方放在此寺。
當藥方發放完時,已是次日辰時,這才發現竟然快到了金城。
一千多裏的路程,出入十六座寺觀,還與許多百姓結緣,如此多的事、如此長的路竟在九個時辰內搞定,采蘋再一次感受到了觀音菩薩法力的不可思議。
回程中,采蘋在馬車的轎坐上沉沉睡去。
“此番走過之路,將是瘟疫難侵之地,來世和再來世,定會與走過之地有緣重逢,那時佛前的香花會喚起你今世的記憶。”采蘋聽到似乎是觀音菩薩在說,但她累到連抬頭的力氣都沒有……。
一時,紫衣蒙麵仙女施藥施方克疫的佳話傳遍四方。驚動了朝廷和玄宗,玄宗忙派人找到藥方,一看字跡激動不已,那21味藥方與自己所持一模一樣。
“是她,是她,隻有她才會有如此心力!也隻有她才會行觀音大道!她在哪裏?”
快到西安的玄宗,即刻帶人沿施方寺觀尋找,在尋問中更確定了蒙麵仙女就是采蘋。
“穿紫衣的神仙姐姐在這裏站了很久,給我就是在這裏喂的藥。”一個與家人居在寺裏幫忙的小女孩,指著刻有太宗讚鳩詩的碑文說。
玄宗熱淚盈眶,撫碑長歎……。
“皇上密旨,要來梅隱園探望太後。”一名唐死士悄悄對蕭彤說。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